孝庄秘史
洪母见大玉儿和颜悦色,言语谦恭,略觉奇怪,转头看着大玉儿,冷冷地问道:老身何德何能,敢劳皇太后屈尊降贵,亲来探望?
大玉儿真诚地:听说老夫人是名臣之后,知书达礼,教子有方,因此特来讨教。
洪母转头怒瞪着洪承畴,冷冷道:教子有方?哼,老身最后悔的就是生下这个不忠不孝的孽子!
洪承畴满脸尴尬,不敢抬头。
大玉儿走近洪母,柔声问道:老夫人是责怪洪学士……不该降我大清?
洪母不答,冷冷地别过头去。
大玉儿仍微笑道:老夫人读书知史,可还记得古时名臣,管仲和魏征,也都不是从一而终,史书上对他们有褒无贬,只因为他们能够辅佐新主做好事!
洪母看大玉儿一眼,欲言又止。
大玉儿庄重地:我猜到老夫人心里的话,你要说,管仲和魏征的新旧主子原是同邦,而我满洲人是异族?
洪母虽没有说话,但从她神情可以看出她对大玉儿的话默认了。
大玉儿继续道:老夫人,我说你还是想不开。舜,东夷之人;文王,西夷之人也。他们君临天下,却能四海归心,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施政,能从全局着眼,并不以夷狄自居,所以就无所谓华夷之辨了。
洪母神色犹疑,仿佛想反驳又不知从何驳起。
大玉儿坦诚地:我们并不自外于中国,希望汉人也不对我们见外。我爱新觉罗氏,本来就是大舜的后裔,满汉本乃一家,从今后更是浑成一体了。
洪母不屑地:皇太后说得挺美。不过,恕老身直言,百姓是不喜欢满人的!
大玉儿眉毛一挑,笑道:哦?老夫人也恕我直言,如今的赋税比明朝轻,吏治更要好上十倍,百姓大多都能安居乐业。
洪母不满地说道:这我承认!但是旗人高高压在汉人头上!朝中如此,民间也是如此,汉人心里自然难过。
大玉儿:这是事实,一时改不过来。但是,将来要改的!老夫人,如今大权都在亲贵手上,将来皇帝亲政,我盼他做个明君,创造满汉一家的太平盛世!这也是为什么我把皇帝交给洪先生教导,洪先生等于是一人系天下之祸福啊!
洪母闻言,不禁为之动容。
洪承畴趁机跪下进言:娘,想那前明诸帝,只图逸乐,弄得天下鼎沸,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明朝不亡是无天理。儿子并非为了惜命而苟活,而是舍一己之毁誉,辅佐新朝大行仁政。儿子就算对不起前明,可是自问对得起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洪母想想,叹了口气,扶起洪承畴,母子俩泪眼相望。
突然,洪承畴激动地跪下磕头:臣……感激皇太后恩典!
大玉儿欣慰地一笑。
顺治松了口气,低声对苏茉尔道:我总算见识到皇额娘的见识与口才了!
苏茉尔低声道:皇太后这么低声下气,耐着性子给他们母子排解,都是为了你啊!皇上明白吗?
顺治感动地:明白!皇额娘的用心良苦,我明白!
苏茉尔又道:皇太后方才那番话,不只是说给洪老夫人听,也是在说给皇上听!
顺治神往地:满汉一家的太平盛世!我不会……辜负皇额娘的期望!
第十二卷顺治微服出访
寝宫内,顺治秉烛读书,十分专心,不时领悟似的点头。
小唐端着茶点进来,见顺治摇头晃脑,笑着问:什么好书,让万岁爷瞧得津津有味?
顺治认真地道:这叫《资治通鉴》!师傅说,除了四书要读透之外,就是这部《资治通鉴》最该深研,许多治国的理念,都在其中。
小唐惊异地:哦?
顺治继续道:你看,这上面说,“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皇上做得好,百姓就拥戴你;皇上做得不好,百姓也会推翻你。“弱而不可轻者,民也”,做皇上的,千万不能不警惕!
小唐赔笑道:万岁爷才读了一阵子书,就能出口成章了!真是天生聪明啊!
顺治睨视着他一笑:《论语》里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你晓得是什么意思?
小唐摇头道:奴才哪儿懂啊!
顺治故意严肃地:意思就是说,像你这样尽说好话拍马屁的,就是奸臣!
小唐吓得直摇手:不不不!奴才对万岁爷,可是忠字当头、忠心耿耿,连名字都叫唐一忠,绝对不是什么奸……
顺治笑着打断道:知道知道!逗着你玩儿罢了,瞧你急的!
小唐嘘了口气,擦了把冷汗:万岁爷这玩笑……开得太大了!
顺治笑了笑,继续翻书看。
小唐劝道:万岁爷,早些安置吧!夜深了,还这么灯火通明的,“有些人”看了会奇怪。万一传到摄政王耳朵里……
顺治不耐烦地打断道:别吵!
顺治没理会小唐的话,又看了几页书,沉思着自语道:“治世莫若爱民”,怎么爱民呢?应该就是要照顾老百姓,可是……可是,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需要些什么照顾,我一点头绪都没有。将来光听大臣们一面之辞,我怎么晓得他们说的是真是假?
洪府书房里,洪承畴深入浅出地给顺治谈古论今讲道理。
针对顺治的问题,洪承畴劝道:皇上先学帝王之“道”,至于帝王之“术”,今后臣会……
顺治打断道:师傅,我的意思是说,咱们何不到市井之间,亲眼看看,亲身体会民间的文化风俗,了解到底什么是民之所苦,什么是民之所欲!
小唐心头一跳,紧张地看着顺治。
洪承畴沉思片刻,点头道:皇上能有这番心思,倒是很好。前明诸帝,大多长于深宫妇人阉宦之手,世道浑然不知,毫无见识,难免受人摆布……
顺治忙接话道:那就是啦!咱们读书之余,偶尔也该出去看看!
洪承畴面有难色:可是……这不太好吧?
扛不住顺治的死缠硬磨,洪承畴只得同意他的要求。
顺治与洪承畴皆着汉人文士半旧青衫,小唐扮书童,三人心绪不同地流连在繁华街巷里。顺治愉快好奇地东张西望,对提心吊胆的洪承畴低声安慰道:怕什么!反正满汉大臣中我只见过那么几个,其他不过是在朝贺时远远低着头,就算有人认出你,也认不出我呀!
洪承畴不好再说什么,走路畏手畏脚,深怕碰见人。
小唐也在一旁低声哀求道:万岁爷,逛逛就回去吧!街上这么热闹,万一磕头碰脑遇见了熟人,奴才的脑袋可就安不牢了!
顺治毫不理会他的话,指着前方道:咦,那儿挤着那么多人,是做什么的?咱们过去看看!
顺治说着快步前行,小唐与洪承畴无奈,只好快步跟上。
走近之时,方知这人头攒动之地是戏园子。
顺治好奇地领着小唐与洪承畴走进戏园,只见戏台上唱的是昆剧,声音优雅悦耳,台下人声、杯盘声隐隐此起彼落,好不热闹。
顺治一面走上楼梯,一面回头问洪承畴:那几个在柱子后头躲躲闪闪的,是在做什么?
洪承畴答道:喔,那是“听蹭儿戏”的。
顺治诧异地又问:什么叫“听蹭儿戏”?
洪承畴解释道:就是没钱买座儿,混进来偷听的。
顺治点头问道:哦?身上都没钱了,还这么想听戏啊?
洪承畴大有深意地:可见戏曲之深入人心,足可移风易俗,足可……
顺治笑着打断道:师傅,这会儿就别讲课了,找个座儿,听戏吧!
顺治等人步上二楼,放眼四下望去,想找个位置好的雅座儿。突然顺治惊喜地凝住目光,围栏边的一张桌前,男装的董鄂、青格格正喝茶听戏。
随着顺治的目光方向,小唐、洪承畴也发现了她俩,定睛细看。
小唐惊讶地:咦,那不是……他忙把话打住,没敢说下去。
洪承畴诧异地:那不是……宛如吗?
顺治吃惊地望着洪承畴问:怎么,你认识她?
洪承畴点头答道:您说宛如格格?喔,她父亲是驻防江南的鄂硕,臣任江南总督期间,与鄂硕时有往来,因此见过几面。听她师傅说,这位格格不简单,满腹的才学,比咱们汉人女子还强呢!怎么,皇上也认得她?
顺治笑道:在外头遇见过两次。对了师傅,千万别泄露我的身份!上回我跟她说,我叫富宁,镶黄旗副都统是我的……
小唐接话道:回万岁爷,是舅舅!
顺治用扇骨一敲他头警告道:瞧你,说了别泄露身份,又叫万岁爷!
小唐吐吐舌尖,不再言语。
顺治等三人故意从董鄂、青格格身旁走过,她俩抬头看见,十分惊讶。
青格格起身冲顺治、小唐怒道:又是你们!怎么阴魂不散哪?
顺治微笑,不恼不怒,小唐吓得后退了几步。
董鄂看见洪承畴吃惊不小,忙问:洪先生?您怎么在这儿?
洪承畴点头答道:喔,公余之暇,随意走走,没想到会遇见你。
董鄂红着脸道:洪先生,这是我的结拜姐姐孟古青,她总爱拉我出来。喔,对了,洪先生,千万别告诉我阿玛,说我们在……
洪承畴有些尴尬地笑道:我明白,不会去多话的。旗下姑娘风俗跟汉人不同,出门逛逛也很平常嘛!呃……我想你已经见过,这是我的……我的……
顺治忙接话道:学生!洪先生的学生!
洪承畴无奈地看了顺治一眼,顺治认真地用力点点头。他俩的神情让董鄂与青格格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寒暄过后,四人皆端坐着听戏,小唐站在一旁侍候。顺治不时偷眼看董鄂,而青格格与小唐互瞪眼睛,用眼神交锋对垒。
青格格对顺治低语道:跟着你的这小子是谁?烦透了!
顺治忍不住想笑:你说小唐?他是我的“哈哈珠子”!
青格格嘴里念道:哈哈珠子?瞧着倒像个小太监!
小唐不快地反驳道:谁说我像小太监!我……
这时,董鄂倾身对青格格低语:嘘,别说话,这出戏正精彩哪!
青格格皱着眉道:咿咿呀呀的也不知在唱什么!
顺治没话找话地问:洪师傅,你听过这出戏吗?
洪承畴答道:戏曲一道,臣……
他猛然醒悟,忙改口道:“沉”迷其中也需要工夫,我半生戎马,对此不甚了了。
顺治望向董鄂,用期盼的眼神恳求道:格格,请你给我们说一说吧?
董鄂有些羞涩,但禁不起顺治期盼的眼神,便轻声道:这出戏叫《浣纱记》,说的是西施的故事。正演的这出叫“前访”,当范蠡在若耶溪畔遇到西施,一见惊艳。你听方才那小生唱道“感卿赠我一缣丝,欲报惭无明月珠”。那正旦倾心他的堂堂英姿,唱道“劝君不必赠明珠,犹喜相逢未嫁时”。唉,声腔和词句,多么典雅优美啊!
顺治望着董鄂秀美的容颜、陶醉的神情,不禁为之着迷,感叹道:“犹喜相逢未嫁时”好美!你说得好美!
董鄂笑道:是人家写得美、唱得美!
顺治又求道:原来汉人的戏曲这么引人入胜,格格,你多说几出给我听吧!
青格格不耐烦地:你烦不烦啊!格格哪儿有这么多工夫!
这时台上正唱到一个段落,楼下客人纷纷鼓掌,其中有一个人,鼓掌叫好的声音特别大声。
顺治等人好奇地朝楼下望去,只见楼下正中坐着一人,背影高大,金色发辫,却是一身汉人装束,正忘情地鼓掌叫好。他周围一圈的座位空着,观?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