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易装乘船,将从大连上岸,潜入北京亲自指挥兵变。
这时武昌事起,天下震动。禁卫军统领良弼担心此时兵变影响清廷根本,于是和铁良、善耆等商量先平乱,后兵变。于是请梁启超在大连耐心等待消息。
吴禄贞在石家庄等待梁启超到京后即行兵变,哪知载沣心急意乱下,听从了奕劻等的建议,竟招了袁世凯出山。吴禄贞所部官兵为袁世凯一手训练,张绍增的二十镇、蓝天慰的混成协不同程度都受袁世凯的影响,此人若站稳了脚步,那时一切计划安排都难以实施了。吴禄贞因此当机立断,立刻联络张绍曾、蓝天慰通电全国,将兵变计划付诸实施。
吴禄贞通电之后,清廷恐惧下不敢轻举妄动,反命其为山西巡抚,实欲吴禄贞带兵灭了山西的阎锡山,既平山西之乱,又解直隶之危。吴禄贞佯作受命,带了少部分兵力向山西进发,密约山西都督阎锡山到娘子关相会,一番晤谈后,对外通电称两处将合兵入京,称为“燕赵联军”,以帮助朝廷速定政见。
这一下清廷与袁世凯惊慌更甚,深知吴禄贞此举雷霆万钧,可瞬息间将清廷置于掌握之中,进可将王公大臣尽数擒获,灭了大清,退可挟天子以号召各省,令袁世凯所带的平乱兵马成为一支没有名义,也无任何供给的孤旅。北京与信阳两处均惶恐着急,袁世凯于行营内如坐针毡,不断地与谋臣幕僚秘议,又不断地派出人马赶往保定、北京等地,欲以手段挫败吴禄贞的计划。
吴禄贞从娘子关回保定后,于十一月七日凌晨召集属下将领开会,宣布挥军北上,直取北京的计划。会议完毕,各将自归。忽警卫大队长马惠田率手下队官、排长等人,手持红帖,来贺吴禄贞荣升巡抚。
马惠田等持帖打躬行礼,口称:“恭喜大帅。”吴禄贞一愣。马惠田等却掏出了手枪,吴禄贞大惊,喝道:“马惠田,你欲何为?”
马惠田也不说话,抬枪对着吴禄贞便射。吴禄贞起脚踢起一张桌子,同时飞身一跃,从窗口跳出,但窗外也响起了枪声,那儿另有数人持枪对吴禄贞猛射,吴禄贞身中数弹,倒于血泊之中。
吴禄贞一死,袁世凯立刻令段祺瑞派人至石家庄宣抚第六镇的官兵,此镇官兵过去即为段祺瑞所带,宣抚之后,迅速瓦解。滦州的张绍曾胆裂之下,怕和吴禄贞一样遭人暗算,当即以治病为由辞职。蓝天蔚孤掌难鸣,被总督赵尔巽逐出了奉天。此时梁启超正在由大连赶往奉天的途中,闻讯之后,欲哭无泪,徒呼奈何,心想:“袁世凯这个猛虎出山了,手段高强,处处抢在我的前边,我的一切谋划都白费了。”知事已不可为,于是满腔怨愤,掉头经大连再渡日本。
袁世凯在信阳长吁气说:“吴禄贞不愧枭雄本色,他若不死,我真寝食不安呀!”于是乘火车继续南下,这一日到了湖北孝感,停了下来。汉口前线及附近的清军将领俱来参见,极尽恭谨。
袁世凯和颜悦色,蔼然长者之状,对众将嘘寒问暖,抚慰有加,勉其为国平乱、拼死立功。冯国璋便代表众将请战,说:“宫保大人,如今你亲临湖北,我等就一鼓作气拿下汉阳,为大人之行以壮观瞻。”
六六 枭雄出漳水(5)
袁世凯沉脸说:“不可!”
众将不解,问:“大人,奋不顾身是军人的本色,大人为何又不许出战?”
袁世凯说:“军国大事,不是一味蛮战便能解决的。能战能和,方为国家之福,你等勿得多言。”
众将竦惧不敢再说。袁世凯便下令说:“各回防地待命,未命你等开战,一颗子弹也不许打出。命你等战时,须得以一当十,拼命向前。有违我军令者,决不轻饶!如今我先派人到武昌提出和谈,以观党人的想法。你等各回防地吧。”
六七 江南群贤意动日(1)
这时候黄兴调兵遣将,率民军在汉江岸边布镇拒敌,防守汉阳。但民军可战之兵只有一万多人,且多为入伍不久的新兵,战力极差。黎元洪忧虑殊甚,已光复了的江西、安徽因内部未稳,无法派出援鄂之兵。黄兴于是给袁世凯写信,促其反正,说:“满洲朝廷,衣冠禽兽,事事与人道背驰,二百六十年来,有加无已。兴思人才有高下之分,起义无先后之别。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厥建伟业,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如此,则非但湘鄂人民戴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亦无不拱手听命。苍生霖雨,群仰明公,千载一时,祈勿坐失!”
黎元洪此刻却在汤化龙,孙武等人的建议下,向已光复各省发电,请其速派代表至武昌开会,协商组建中央政府事宜。中央政府若能近期建立,武昌首义诸人凭首义的功劳,自可在政府内占得优势,并且以中央政府号令各省派兵援鄂,也比现在容易得多,因此,汤化龙、孙武等对此十分热心。各省接电,开始选派代表,准备赴鄂。
袁世凯接了黄兴的书信,默然不语,随即黎元洪又有信到,也劝他行华盛顿、拿破仑的伟业,袁世凯当即派蔡廷干、刘承恩过江往武昌见黎元洪,说:“袁大人盛赞黎都督敢作敢为,武昌众义士舍生忘死。他说如今朝廷即将立宪,那时以责任内阁统管全国政务,皇亲贵戚全部退位让权,从此满汉一家、再无歧视。他愿荐都督进入内阁,为国家强盛共同效力。”说着递上来袁世凯的亲笔信,请黎元洪过目。
黎元洪说:“二位辛苦,且先歇息,容我与众同仁商议。”于是打发人送蔡、刘两位到他处休息,然后招三武、汤化龙、胡瑛等商议袁世凯的提议,将袁世凯的来信与各人传看。
孙武看完信就大怒起来,说:“革命党是杀满人的,怎能当清廷的官,此事绝不可行!”
张振武也怒道:“袁世凯身为汉人,不帮汉人,只为满人效劳,想劝降我等,那是痴心妄想!”
汤化龙说:“袁世凯袁公才智过人,实为不世出的英雄,若能弃专制腐败的满清,拥护民主共和,则不但国家可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民国也有一个超卓英伟的领袖,若能如此,则国家与百姓福甚幸甚。”
黎元洪说:“不错,袁项城的确才智过人,黎某人也很佩服于他。这样吧,请黄司令过江,共商大计。”
黄兴从汉阳过江入督府见黎元洪,说:“袁世凯雄才大略,傲视天下,他若肯拥护民主共和,带兵灭清,黄兴就拥戴他做民国的总统。若他一意只保满清,那么便是我等的敌人,只好战场上拼死一搏,试看鹿死谁手!”
黎元洪心有顾虑,问:“黄兄,北洋军悍勇能战,我军实非其敌,有何办法可保万全呢?”
黄兴说:“战无必胜之道,但武汉一地能托住北洋军一天,其他各省的光复便离成功接近一天。如今南方各省的党人无不摩拳擦掌,暗中策划光复之事,等到遍地都举义旗,北洋军虽悍,又怎能扑得灭四万万同胞的革命怒潮!”
黎元洪说:“好,黄兄豪气过人,我就按此意知会袁世凯。”于是召蔡廷干、刘承恩,以黄兴之意告之,请其转复袁世凯。
北洋军将听说黎元洪宁愿拼死一战,不肯按袁世凯的意图行事,一个个大怒,来找冯国璋请战,说:“何物黎元洪,竟敢藐视我北洋精兵,请大帅立刻向宫保大人请命,我等先荡平汉阳,然后直下武昌,看他们还再敢猖狂!”
冯国璋犹豫未决,此时上海、贵州两地忽通电全国,宣布光复,隔天浙江省又通电宣布独立,冯国璋心中大急,往找袁世凯说:“大人,不赶紧攻下汉阳武昌,用不了多久,局面就无法收拾了!”
袁世凯沉吟不语。冯国璋又说:“大人,只有迅速攻下汉阳武昌,才能杀一儆百,不然,我们将战不胜战,和又难和,请大人下命令吧。”
袁世凯皱眉不满,说:“华甫,你不是想急着给朝廷立功吧?”
冯国璋吓了一跳,忙说:“大人,我,我是一心忠于您的,怕您失了主动。”
袁世凯沉脸道:“那就按我吩咐的办,不要问什么原因。”
冯国璋无话可说,心情郁郁的退了出来。第二天,北京以奕劻为首的皇族内阁集体辞职,随即朝廷下了诏书,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载沣立刻发电报给袁世凯,请他马上北上入京组阁。袁世凯心中大喜,对冯国璋等又训诫一番,即带了卫队乘车进京。
袁世凯在北京朝阳门车站下车,一排排军警持枪直立,从月台直排到了大街上。奕劻、那桐等人亲到车站接袁下车。北京的小百姓们欢天喜地,说:“袁宫保来了,这下北京不会乱了。”
袁世凯进京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入宫给太后与皇帝请安。隆裕抱着溥仪坐在太和殿上,见袁世凯龙骧虎步,形态威猛,不自禁的心中有些害怕。袁世凯却是一脸的恭谨,规规矩矩磕头如仪,十分谦卑有礼。
隆裕问:“袁宫保,皇上已诏令你为内阁总理,你有何策可保大清平安?”
袁世凯奏道:“臣有两法:一是打仗,二是议和,两法并用,以和为主,天下方能太平。”
隆裕不解,说:“既打仗,又议和,两法如何并用?”
六七 江南群贤意动日(2)
袁世凯说:“太后,革命党太多了,要将他们打败杀完,殊非易事,所以臣拟与他们议和,要他们赞成君主立宪,革命党若骄狂不听,臣就命将士猛打他们,让他们知道厉害之后,再与他们议和,这样,革命党就比较听话了。”
隆裕点头,说:“大清的安危系于你一身,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你可不能心中偏袒革命党,让皇上与哀家受人欺负。”
袁世凯咚咚叩头,说:“臣世受国恩,怎敢不竭尽全力,以维护大清的周全,以保护太后与皇上的平安。臣宁愿身死百次,也决不让太后与皇上受到伤害。”
隆裕甚是感动,便说:“那就好。如今你来京了,军国大事就由你来主持,我与皇上都不干涉,你多用点心,不要让大清几百年的江山说没就没了。”
袁世凯连连点头,谢了慈恩与圣恩,退出禁城,然后又循礼拜见了摄政王载沣,接着就着手组阁,几日之内拿出了一个长长的内阁名单,张謇、梁启超等人都赫然在内。名单一经公布,张骞立刻致电袁世凯,说:“敝人如今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帝制,恕不能出任贵内阁职务。”梁启超自然也拒绝到任。袁世凯早知道他们俩一定拒绝入阁,但还是故作姿态叹息道:“连状元张謇也公开表态反对帝制了,难道大家都对大清感到寒心了?”
徐世昌疑惑道:“梁启超不入阁在情理之中,张謇一直呼吁君主立宪,他怎么忽然赞成民主共和了?”
袁世凯摇摇头,微笑不语。徐世昌等看他故作神秘之状,也就不再多问。
原来张謇在武汉投资办了一个纱厂一个布厂,十月初张謇就到武汉张罗两厂开业的事,十月八日行过开业典礼,又与鄂中名流如汤化龙等人诗酒相会,流连了两天,到了十月十日傍晚才乘船东下,将返南通,那知船离武汉不久,忽闻武昌城内枪声骤起,不久又炮声隆隆,火光照天。同船的许多武昌人一齐大叫道:“新军终于起义了,好啊,革命党先动手了!”张謇震惊不已,心想:“革命党在这儿暴动倡乱。我的两个工厂办不成事小,此后天下扰攘倾覆,恐怕真要大乱了,这可如何是好!”
第二天船到南京时,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已到处传开了。张謇忙上了岸,急如星火入城请见两江总督张人俊及江宁将军铁良,告之以武昌之事,说:“两位大人须急发兵往援,若武汉三镇尽失,天下震动,长江下游各省皆难保全。”
张人俊与铁良却面有难色,张謇不知就里连连催促。张人俊摇头叹道:“我等自顾不暇,安能出兵援鄂。”
张謇哪肯相信,只道张人俊推托。张人俊苦笑道:“状元公,你这几年只知搞实业、倡立宪,那知军伍之事。如今新军之中,革命党极多,我们哪敢轻举妄动。但愿南京的新军别闹,我等得保一隅平安,那就谢天谢地了。”
原来南京的第九镇新军曾受赵声的宣传影响,兵士们俱都倾向革命。张人俊怕他们受武昌起义的感召,也大举起事,已调了张勋的江防军入城监视,同时议妥收缴新军的弹药后,命其出城驻防,以减少对南京城的威胁。张謇听了缘由,不禁倒抽一口冷气,想不到时局竟险恶到了这种地步。当下无话可说,出城后乘船欲归南通,半路上却又寻思:“时局如此,皆因朝廷任用亲贵,不肯速行立宪所致,现在赶快立宪,或许亡羊补牢,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