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哪知此时南方传来了孙文回国的消息。唐绍仪从上海发电到京,称孙文携巨资,带着购于美国的巨舰三艘,操舰者皆为留洋学生,舰中栽满了武器弹药,现在上海靠岸,不日将载军北上天津,大举兴兵。
隆裕闻讯又是大惊,只得再召袁世凯,命他快快和南方议和成功,不要让孙文率舰来攻。袁世凯恭恭敬敬,谨奉懿旨,心里却是暗暗欢喜,心想:“唐绍仪不愧是外交老手,这声势造得有声有色。”
孙文回国的消息在国内迅速传来,引起极大的震动。孙文的确是乘兵舰到上海的,不过乘的不是新买的美国巨舰,而是广东省属的兵舰,由广东都督胡汉民亲自陪同,从珠江口穿越台湾海峡,直发上海。
原来孙文在英、法等国活动多时,一无所获,列强不但在政治上持观望态度,在经济上对中国的革命也不予支持。孙文大失所望,知国内各省纷纷独立,于是急匆匆乘船,要回国去领导革命。
此时广东已经光复,胡汉民与陈炯明分任广东的正副都督。当南方各省纷纷宣称独立时,清朝的两广总督张鸣岐惊恐万分,急召水师提督李准商量方略。李准说:“各处皆反,我们不如顺应潮流,迎革命党入境吧?”
张鸣岐大惊,说:“你我平过多少次党人的起事,黄花岗之役,砍了多少党人的脑袋,他们能饶了我们?”
李准被说得犹疑担心,遂不敢再提迎革命党入境的事。
这时惠州、汕头、韶关、清远、茂名等处党人纷纷起事成功,民军联兵攻打广州,未果下又退回各地,秣马厉兵,准备再次攻打。远在河内的胡汉民、廖仲恺、朱执信等写了信给张鸣岐与李准,允诺不计前仇,催促张、李尽快反正。
张鸣岐苦思多日,见大清大势已去,又不甘心投降革命党,于是主动宣布独立,在衙门外挂起一面青天白日旗来,自任都督。
李准却打电话给张鸣岐,说:“我已准备向革命党投诚,迎他们入城,请大人好自为之。”当时广州的精兵多为李准所部,张鸣岐因此大为恐慌,乃往找另一带兵官龙济光,问他:“你能否带兵灭了李准?”
七一 风帆万里回(2)
龙济光说:“李准兵精而多,我怎能灭得了他。”
张鸣岐知军心已变,无可奈何下,摇头叹气说:“广州不能呆了,如此我出逃吧。”遂带家小逃往香港。
张鸣岐一走,李准大开广州城门,迎胡汉民、廖仲恺等进入广州,广东各地的民军此时也一拥而入,然后绅商学各界便开会宣布光复,推胡汉民为都督,推民军中兵力最强的陈炯明为副都督。其他各重要职司,也基本由同盟会人担任。
这时孙文乘船回国的消息传来,胡汉民大喜,遂与廖仲恺乘兵舰出珠江口,迎孙文于海上,问他:“先生将何往?”
孙文振衣上舰,挥手遥指北方,说:“各省独立却群龙无首,我将北上沪宁组织政府,然后整兵经武,以伐满清。”
胡汉民急忙阻止,说:“先生绝不能北上。沪宁地处前方,先生身为领袖,怎可处于要冲危险之地,况且沪宁一带,情况极其复杂,各种势力交混,互不统属,先生到此其为难之处非同一般。以汉民之见,先生应留广东练兵经武,待北洋军锐气已尽,那时广东可编练精兵十万,用之北伐,定能一举而统一全国。”
孙文摇头说:“不然。如今南方急需一统一号令的政府,我正要联合各方组建政府,然后挥军北上、覆灭满清,呆在后方广东怎能有所作为,身为领袖,自应前往沪宁要冲。”
胡汉民叹气说:“先生到沪宁,以声望以功绩自当被推为总统,但如今南方各省虽称光复,却内部不稳,故各自观望,难以合力北攻,先生即使迅速组成政府,也无法施展灭清大计。还请先生三思。”
孙文远望北方,情绪炙热如火,大声说:“如今南方的大患在于无政府,无政府则无法合力对敌,至于兵力多寡强弱倒在其次。满清人心尽失,即使有北洋军也难为其用。敌恃兵力,我恃人心,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还怕革命不成功吗?”
胡汉民急道:“先生不知国内情形,北洋军对袁世凯极其忠心,要他们反正难上加难,袁世凯如今又首鼠两端,居心难侧,即使他明确表示赞成共和,也绝不可信。”
孙文笑道:“袁世凯老奸巨滑、唯利是图,的确不可信他,但我何不因此而利用于他、以推翻满清帝制,如真能如此,可比十万精兵拼死北伐要好得多了。”
胡汉民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孙文,无奈不再坚持原意。孙文就说:“全局为重,展堂,辞了广东都督,随我一起北上沪宁吧,此刻便行!”
胡汉民想了想,决定服从孙文,于是写信请廖仲恺带回督府,信中指明由陈炯明代理都督一职……又嘱廖仲恺、朱执信等鼎力相助,然后即命兵舰破浪北上。
上海的党人黄兴、宋教仁、陈其美、蔡元培、汪精卫等,社会名流张謇、赵风昌等、南北议和的代表唐绍仪、伍廷芳等以及工、商、学、兵各界都派代表,齐至黄浦江码头迎接孙文,与此同时,光复各省纷纷发表通电,对孙文的归国表示欢迎。
兵舰逆流而上,于码头靠岸,孙文出现在了甲板上,着长衣,戴礼帽,凝眉舒目,英气逼人,他先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然后从容迈步走下甲板。
欢迎的人群列着队,很有秩序。沪上中外各报社的记者此刻蜂拥而上。孙文刚刚踏足岸上,记者们便抢着问:“听说孙先生远赴欧洲筹款,今次是否带回了巨资以组建民国政府?”
孙文大笑起来,说:“我名叫孙文,实际上不名一文。我带回的只是不屈不饶的革命精神,以及创建共和的真知灼见。”
众记者都笑了起来,然后孙文与黄兴等人相见握手,场面热烈之极,乐队这时也奏起乐来,孙文与黄兴等握过手后,又向欢迎的人群脱帽致意,张謇、赵风昌、唐绍仪、伍廷芳等满脸敬意,向孙文拱着手,一齐说:“孙先生,你终于回来了。三十年艰难缔造,而今遍地革命军起,共和将成,民国将立,先生之宏愿即将实现,我等谨向先生恭贺并致以敬意。”
孙文眼中闪动着泪花,答谢说:“诸公高义,孙文敬领,共和诚赖全体爱国之士的共同努力,非孙文一人之功。孙文愿与诸公一起缔造共和大业。”
黄兴、陈其美等已在爱丽园摆下了为孙文洗尘的宴席,宴罢,送孙文到早已备好的行馆内休息。但孙文哪能休息得成,沪上各界人士此刻络绎不绝的前来拜会,听他对于时局的意见和想法。陈其美急得连忙发电给绍兴的王金发,请他速速来沪负责孙文的安全。
在南京被推为各省代表会议议长的谭人凤,心中焦虑南方许久筹组不起临时政府,忽闻孙文回国,便欲借此良机组建一个完全由革命党执政的政府,为获取党人内部的支持,他首先发电给在上海的章太炎征询意见。章太炎却对此想法大为反感,回电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以天下为公,方能建功立业,若政府尽为党人,是为一党政府,则天下人心将很快涣散解体。”
章太炎此言一出,张謇、程德全、赵风昌等齐声称赞,将章太炎引为知己,即刻与章商议,力主组建各界都可参加的联合政府,设想以孙文为总统,革命派、立宪派、反正的原清廷官员都可以进政府担当职务。章太炎却说:“孙文凭什么当总统,临时政府的总统,以功当推黄克强,以才当推宋教仁,若以德论,则当推汪精卫,无论哪一方面,孙文也无资格当总统。”
七一 风帆万里回(3)
章太炎的言论传了出来,黄兴、陈其美等大怒,口骂“章疯子”不绝,心中却确实害怕这个“疯子”胡言乱语,影响临时政府的建立。章太炎是革命巨子,又是学问大家,影响非同小可,不但在革命派内有许多的崇拜者,就是立宪派、旧官僚此刻也极力交好于他,盼望在众多事情上获得他的支持。
孙文得知情况,果断下令召开同盟会高层会议,研究组建政府问题,以便尽快成立政府,免致夜长梦多,横生枝节。当时十四个省派往南京议事的代表,有十三个省的代表是同盟会员,因此,同盟会定了的事,也就等于通过了各省代表会议。
孙文命令一下,黄兴、陈其美等立刻行动,将在沪的同盟会首脑人物及骨干宋教仁、汪精卫、胡汉民、张继、张静江、马君武等全召集了起来,在孙文的行馆紧急讨论筹组政府事宜,一致同意举孙文为总统。但大家对于政府的组织形式却出现了意见分歧,宋教仁主张内阁制,以内阁总理对国会负责,将总统只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孙文很不高兴,说:“内阁制之意,乃使元首平日不当政治之冲,可现今为非常时期,内阁制断然难以实行!”
宋教仁却不让步,态度强硬,说:“只有内阁制,方可以保证民国的长治久安。国家元首至为神圣,不能有错,一切错误须由内阁承担,内阁不善,可以解散重组,随时更选,假如总统不良,则无术治之,因此,集权不如分权,内阁制是民国最好的组织形式。”
孙文大怒,说:“按你的内阁制,总统便是无用的赘疣,要此赘疣何用!我不做这个神圣的赘疣,以免误了革命的大计。”
胡汉民欲说服宋教仁,忙道:“非常时期,还是集权于总统一身为好,内阁制权力行使起来受牵制太多,实不宜在此北方未平、南方也形势混乱的时候实行。”
其他人也出言相劝,称非常时期宜于集权。
宋教仁理直气壮,说:“你等只看到眼前,却看不到将来,从长远看,只有内阁制才便于推行民主制度,防止集权过多而形成专制。”
黄兴见气氛紧张,忙对宋教仁耳语说:“遁初切莫做义气之争。”宋教仁大摇其头,表示非争不可。
孙文就冷笑说道:“对唯一信任的同志却要设置种种羁绊,我不知你意欲何为?”
胡汉民、汪精卫这时怒了起来,指斥宋教仁别有用心,说:“难道你宋教仁竟想做这个内阁总理吗?”
宋教仁说:“我不够资格,但黄兴黄克强却是总理的最好人选!”
孙文移动目光,对着黄兴。黄兴忙说:“我无意做总理,我也的确做不来内阁总理。”
宋教仁长叹,再无话说。
于是众人议决实行总统制,然后将分设各部的总长、次长等职衔一一议妥,最后决定请黄兴第二天亲赴南京,向各省代表中的同盟会员宣布组织决定。黄兴允诺。
众人正要散去,门外忽来传报:南京各省代表会议派王有兰、许冠尧为代表,前来欢迎孙先生归国,并说会议欲举孙先生为临时政府首脑,此来兼询孙先生的意见。众人大喜,孙文忙吩咐请二人进屋相见。
王、许两位进屋,向孙文致过问候后说:“各省会议代表闻听先生归国,无不雀跃喜慰,遂商量欲举先生为临时政府的大元帅,故派我俩先来征询先生意见。”
孙文挥手说:“大元帅不是政府首脑,要选就选总统,何用大元帅的名目!”
王、许说:“众人欲待袁世凯反正,迫清廷退位后,以总统名号酬其功劳,故预留总统之位以待袁公。”
孙文说:“只要袁世凯拥护共和,能致清廷退位,那时我自当辞职以让。”
王、许说:“好,我俩回去将先生此意告知众同仁。”
十二月二十八日,十四省代表会议开会,以十三票的绝对多数推选孙文为临时政府大总统。选举完毕,即通电全国,同时派汤尔和、王宠惠二人为代表,急赴上海迎孙文赴南京就任。孙文从上海乘专列直发南京,南京城内的绅商人民挤得人山人海一班,争欲一睹孙大总统的风采,“共和万岁”“孙大总统万岁”之声响彻天地。孙文脱帽作礼,向人群致意,然后被黄兴、徐绍桢等迎入原两江总督衙门改成的总统府。
一九一二年元月一日晚上十时,在总统府的大礼堂举行大总统就职仪式。孙文在休息室里对着镜子整衣正冠,问一旁侍候的朋友宋嘉树:“我…像个总统吗?”
宋嘉树神情激动,连声说:“像,像,像极了。”
此时胡汉民进来,催孙文说:“各省及陆海军的代表俱已到齐,请先生出席仪式。”
孙文点点头,在胡汉民的陪同下走进礼堂,礼堂内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孙文亦鼓掌应和,接着按定好的仪式由孙文宣誓。孙文站在台上,举起右手,左手持誓文,一字一句宣誓道:
“颠覆满清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的公?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