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光绪无奈,就派了翁同龢、张荫恒一起找海靖商议,这时俄国的舰队已驶入印度洋,海靖的态度也缓和下来了。光绪皇帝忙又令李鸿章与俄人商量,请俄国舰队不要东来了,说大清此时还不愿与德国人失和。
俄国沙皇怒道:“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请求调停是你们,要我们回去也是你们!俄罗斯的舰队是受你大清指挥的吗?”于是催令舰队加大航速,驶向黄海。
十一月下旬,俄国舰队越过台湾海峡,到了黄海。但俄国舰队并不去胶州湾和德人理论,却开足马力,绕过山东半岛,向北直上,一直开进了旅大港,强行占领旅顺、大连。
这一下子清廷大乱,惊惶一片,整个国家也都处于极度震骇之中!
光绪皇帝怒不可竭,招李鸿章入宫责问:“你说俄国人友好,可以保我大清平安,如今你有什么话说?”
李鸿章头上冷汗涔涔、面色煞白,只得推托说俄人的目的是为了东北铁路,见我方有不允之意,所以才占了旅大要挟。光绪气得捶案怒骂恃强凌弱的俄国佬,又严令李鸿章与俄人交涉。
五 烈风忽来,一池死水将乱(2)
李鸿章出了宫,怒气冲冲往找俄公使巴布罗斯,责问他俄国为何强占旅大。巴布罗斯大瞪两眼,理直气壮地说:“德国能占胶州湾,俄国为何不能占旅大港?如果大清可令德国人马上退出胶州湾,我俄国舰队便无条件撤出旅大港!”
李鸿章被气得差点跌倒,巴布罗斯却又说,俄国与大清有密约,反不能沾大清的便宜,却让与大清毫无关系的德国人修筑山东铁路,俄国对此绝不能答应,除非让俄国人将东北铁路一直修到大连,这才公平。
这时德公使海靖的态度也强硬起来了,告诉翁同龢张荫恒,德国所提的六个条件不容讨论,若大清不答应,那便兵戎相见,凭武力一决高低。
翁同龢将德人之意禀告光绪,君臣二人相对无策,挥泪大骂德、俄两国无礼,蛮横霸道。骂了一阵,光绪命翁同龢再与德人交涉,翁同龢却叩头力辞,说:“老臣对洋务生疏,实难交涉,请圣上另委贤能。”
光绪叹了口气,知道翁同龢诗书文章虽佳,与洋人交涉却非其所长,无奈下又命李鸿章再去交涉。
李鸿章只好重新与海靖交涉,但此时的海靖气焰正盛,岂是好对付的,李鸿章就拿出最后的绝招,就是磨嘴皮子。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斗嘴、讲道理,吵一架再接着好说,好说两句又板起面孔耍傲慢。
这样磨来磨去磨到了一八九七年的三月份。春风吹过,桃杏花遍地盛开,又到了三年一度的会考时间了,各省的举子络绎上路,赶往京城,要用圣贤之理八股文章博个功名,以酬十年寒窗的寂寞。这时却发生了一件让举子们大为气愤、无法容忍的事情。
原来德国人占了胶州湾后,以武力威胁大清,但在李鸿章磨嘴皮子的战略之下,仗却没有真打起来。德军兵士呆得无聊,便结伴而出四处游逛,一逛逛到了即墨县的文庙里,文庙内塑着孔子、颜回、子路等人的像。德国士兵看见孔子长须垂胸,安然正坐,便哈哈大笑,说:“中国人就爱装模作样,不干实事。这是一尊什么人的像,我们且打他一顿,权当是打没有开化的中国人。”
于是用枪托砸,用脚踢,还折些树枝抽打,将孔子塑像的两条腿竟然打断了,见子路的塑像怒目而视,他们又上去将子路的眼睛挖了,以为笑乐。
德军毁坏圣像的消息传到了北京,读圣贤书长大的举子们群情激愤、哗然大怒。梁启超麦孟华上次没能考上进士,这次来北京重考,便趁机鼓动举子们。梁启超说:“德国兵毁坏圣像不是平常的欺侮轻慢,乃是借此挫折国人的心志,欲将我中华文化全盘推倒,使国人之心无所凭依,其计歹毒无比,我等必须上书朝廷,促朝廷与德人严正交涉。”这时康有为也在北京,就怂恿梁启超、麦孟华联络各省举子,再来一次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
当年强学会与《强学报》被捣毁后,康有为去了桂林教书,梁启超却受请到了湖南,在湖南的时务学堂作总教习,后来又到了上海,与黄遵宪、汪康年等合办《时务报》,担当主笔,继续宣传维新强国思想,梁启超的文章通晓易懂,说理透彻,因而影响很大,梁也因之声誉鹊起,名头响亮,如今他一号召,众举子轰然响应,于是便起草抗议德军毁坏圣像的上书,众举子签了名,大家就簇拥着,将上书递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史裕德接了上书,转呈光绪皇帝。与此同时,朝中的官员李贵霖、王照、骆成骧等一百多人也上书皇帝,要求就此事与德国严正交涉。光绪皇帝见群情激愤、民心可恃,就下旨令驻德公使吕海环向德国外交部递交抗议书,要求德方严惩肇事兵卒,赔偿损失,并就此事向大清国道歉。
康有为来北京却是专找李鸿章的,这几日他频频出入李所寓居的贤良寺,欲通过李的斡旋,将华人向巴西大量移民,并拟了计划,予备十年内移民两亿之众,再造一个中华。
李鸿章正为与德、俄交涉的事而烦恼不已,听了康有为的移民计划,不由得苦笑连连,心想:“异想天开的书生啊!”就推托说:“此事须得巴西国使臣到后,方可商议。待后再说吧。”
原来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学,其弟子徐勤、何树龄及康的弟弟康广仁却谋划在澳门办《致新报》,以宣传维新变法。康有为义不容辞,帮他们将报纸办了起来。此时发生了德占胶州湾、俄占旅大港的事件,康有为闻之,痛哭流涕,说:“不变法图强,亡国亡种的日子不远了!”
众弟子一齐惊问:“如此奈何?”
康有为说:“只有一个办法了,但此法须得朝中大臣有势力者支持,不然亦难以办成。”
众人忙问何法。康有为便说:“甲午中日开战之初,巴西国派使臣来,欲与我国通商,并大量召华工往赴巴西,可惜那时战事正紧,朝中无人理会此事,巴西使臣无果而返。那巴西国地广人稀,其土地与我国相当,其人口却不足千万,亚马逊河流贯其中,国中森林茂密,土地肥沃无比,若能将我华人大量移民彼处,则不数年间,巴西便是另一个中华。”
众弟子听得竟有如此好事,一齐动容。康有为的女儿康同薇拍手而笑,赞叹说:“好主意,我国有四万万同胞,若能移民巴西一万万人,便足以保种了。”
这移民之说一出,澳门、香港的商人首先大感兴趣,便商议给康有为赞助路费及活动资金,请他上北京找李鸿章确商此事。康有为便命弟子何惠田起草了一个移民的详细计划,自己揣了,赶往北京,投李鸿章寄寓的贤良寺而来。
五 烈风忽来,一池死水将乱(3)
李鸿章见康有为找上了自己的门,倒很大度,绝口不提当年强学会拒收银子之辱,反而热情接待,赞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道理。康有为趁机便说了移民巴西的事;请李鸿章斡旋鼎助,以成其事。李鸿章这一段磨嘴皮子,俄、德两使,咄咄逼人,皇帝又责他办事不力,弄得他焦头烂额,哪有心思管移民的事,闻言便皱起了眉头,说:“此事恐不易办,须得巴西国的使臣到来,方可商议。”
康有为说:“难道我国便不可以给巴西派使者,联络此事吗?巴西三年前便有召华工之意,我国若派使臣前往,应该一切都好商量。”
李鸿章闻言苦笑,说:“这要皇上下决心才行,其他人怎能随便派使臣出外呢!”
康有为无奈,此后又找了李鸿章几次,见李推托敷衍之意甚重,只好放弃了求他的打算,转而恳求翁同龢。翁同龢也敷衍说:“现在皇上忧心忡忡,哪有心思考虑移民的事,等德、俄两国之事交涉完了再说吧。”
德国因兵士毁坏圣像一事受到中国官民的强烈抗议,气焰有所收敛,表示愿赔偿损失并道歉。德使海靖气哼哼却又无可奈何,李鸿章趁机反攻,要海靖降低要求,两人又磨了几次嘴皮子,最后达成协议,并报皇上同意,与德国人签订了《胶州湾租借条约》,撤了山东巡抚李秉衡的职,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九十九年,并允其修筑胶济铁路。
俄国公使巴布罗斯见德国人占的便宜不小,大怒下找到总理衙门吵闹,也要求租借大连,并修筑南满铁路,限总理衙门五天之内答复,发话说:“俄舰上的官兵吵嚷着要北上奉天,届时不予答复的话,俄国兵士的枪炮就说话了!”
光绪皇帝对俄国人却痛恨至极,坚决不允,说:“俄不助我对付德国,反趁火打劫,大连决不租借给他们!”
慈禧闻知,从颐和园赶回宫内,怒冲冲训斥光绪,说:“你难道真想与俄国人打仗吗?你自己掂量能打过俄国人吗?”
光绪默不作声。慈禧便命李鸿章签约。
与德、俄两国的条约签了,英国人却不答应了,便照会总理衙门要租山东的威海作军港;法国人得了消息,大为不满,就照会清廷说,若满足英国的要求,则必须将海南岛租给法国。日本则照会大清:日本对福建省有特殊兴趣,不许将福建的地方租给日本以外的任何国家。
列强如此相逼,大清却不敢得罪他们任何一个。光绪于早朝时泫然泣下,问群臣有何良策以保国家的平安?群臣全都低头不语。光绪悲愤交加,挥泪怒视群臣,说:“我要变法,你们说祖宗的法度不可变,如今洋人环围,如狼似虎,祖宗之法能赶走洋人的舰队吗?”
众臣跪着不动也不语。光绪眼中冒火,指着满头白发的恭亲王奕祁,怒道:“你用祖宗之法去和俄、德两国交涉,让他们退出大连和胶州湾!”
奕祁连连叩头,说:“皇上,洋人骚扰,乃疥鳞之患,不足过虑。大清之祸,乃是人心思变,浮躁慕洋。皇上啊,你一定不要让洋人的兵船蒙蔽了圣聪,患在内不在外,自古如此。”
光绪就说:“那好,如今英、法两国无理取闹,使国人之心愤恨气恼,你就用祖宗之法去和英、法两国交涉,保住我威海和海南岛!”
奕祁眼泪流了下来,说:“皇上啊,微臣命不久矣,不能帮皇上分忧了。但无论如何,祖法决不能变,只要老臣有一口气在,就是拼了命也要阻拦皇上变法。”
光绪恨得跺脚,目眦欲裂,两泪长流。
翁同龢此时膝行出列,奏道:“国家危殆,皇上寝不安席,做臣子的竟能无动于衷?臣请皇上力排颟顸无为之人的阻挡,从内政根本变起,尽革天下弊政,使我大清既富又强。”
恭亲王奕祁回转过头,大怒下两眼冒火,说:“翁同龢,你欲陷圣上于万劫不复之境,你好狠毒的心肠!”
荣禄、李鸿章等人急忙调和翁、弈之争,刚毅、弈劻等又劝皇上息怒,从长计议。光绪虽然满腔愤恨郁积,却是无可奈何。早朝在混乱、压抑、伤感的气氛中而散。
群臣散朝出殿,都埋怨李鸿章说:“你号称精通洋务,你的办法呢?为何不于圣上分忧?”
李鸿章说:“大清这座房子千苍百孔了,我的本事,便是用纸将这些空洞糊住,让洋人看不见,以为房子还很坚固结实。但如今洋人知道了真相,我的办法便不灵了。”
恭亲王奕祁回府后就病倒了,越病越重,最后气息奄奄将死。光绪皇帝以礼登门探病,奕祁自知不起,老泪涟涟,挣扎着哽咽道:“皇上,我死之后,许多小人一定会趁机蛊惑你,但皇上啊,绝不可轻言变法,国家或许能变强,但那就不是我们的国家了。国家强了,可遭罪的是你呀!”
康有为在京城辗转了几个月,求了不少的大官,但没有一个人对他的移民计划有兴趣的,看看到了春末夏初,天气越来越热,北京城内遮天的绿色拱卫着紫禁城的红墙。康有为在墙外徘徊,瞻望着墙内巍峨的宫殿,知道强国保种也罢、移民保种也罢,只是自己的痴想,于是叹了一口气,垂头丧气地回到南海会馆下榻之处,预备收拾行装,回广东去继续做个教书先生。
第二天一早康有为还没有起床,却传来了“通通”的敲门声。康有为急忙起身开门,帝师翁同和龢颤巍巍一脚踏了进来。康有为一愣。
五 烈风忽来,一池死水将乱(4)
翁同龢满脸兴奋,拉着康有为的手乱摇,说:“皇帝就要变法了,马上就要重用你了,你的那些想法就可以实施了!”
康有为一时兴奋得不知该如何说话,只觉一颗心狂跳,周身的血忽然又滚烫起来,口中只连连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皇上终于知道不变法不行了。”
翁同龢微笑说道:“皇上前几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