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刑笾С郑浞ㄒ晒κ悄岩韵胂蟮摹!?br /> 慈禧见皇上相信了自己的话,便拿出了早已拟好的三道谕旨,要光绪以朱笔签发。这三道谕旨,一道是任荣禄为直隶总督兼户部尚书,刚毅兼任兵部尚书;一道是今后凡新委两品以上大员,需面见太后谢恩;第三道则是将翁同龢革职回籍,永不叙用。
光绪手捧太后给的谕旨,心中却犹豫起来,特别是第三道赶走翁同龢的旨意,令光绪心痛不已。翁同龢究竟与自己呆了二十多年,从孩提起便做他的老师,不管他犯了多大的错,让皇帝亲手将他赶走,光绪总是恨不下这个心,因此心中酸楚,脸现不忍之意。
慈禧冷笑道:“囿于私情连个翁同龢也不忍心赶走的皇帝能管好国家吗?为君之道,杀伐决断,面不改色!为了社稷江山最亲近的人也可以杀、可以关、可以赶,孩儿你难道就没有一点做皇帝的狠心吗?”
光绪的眼泪流了下来。
慈禧拂袖而起,怒道:“无知孩童,靠你岂能变法图强!我已年老,看来大清真的不能中兴了!”
光绪忙擦掉眼泪,咬牙说道:“好,我便依太后之意颁旨。”
慈禧转嗔为喜,笑了起来,说:“孩儿呀,这才是做皇帝的样子。只要你我母子一心,这大清的江山便垮不了。”
六月十五日,宫中三旨齐发。六十八岁的翁同龢接到革去职务开缺回籍的谕旨时,双手抖得厉害,忽然间老态毕露、衰朽不堪。但接着慈禧的懿旨也颁下来了,限他五个时辰内离开京城。
翁同龢不敢违旨,便简单的收拾了行装,让家人先走,自己却赶到紫禁城宫门外,向皇上辞行,以便能再见光绪一面。宫门口回话进去,翁同龢便在外面等候。
天却下起雨来了,越下越大,宫门外泥水流离,天色也是极暗。许久之后,宫中终于传出话来,说皇上正在休息,叫翁同龢不必面见了,就在宫外磕头起行吧。翁同龢无奈,在泥水中跪了下来,对着上书房方向磕了三个头,然后起身,脸上泪水和着雨水,他也不擦,就这样一直走了。
翁同龢走过天安门,两个家人赶来搀住他。忽然宫中飞跑出一个小太监,高声喊着请翁师傅留步。翁同龢凄然回顾,见那太监手中拿了一顶帽子,胳膊上挂了一卷葛布,太监说:“皇上赏赐的,请翁师傅谢赏。”
六 明定国是,雨中帝师泣苍天(3)
翁同龢鼻子一酸,老泪又流了下来,跪下谢了赏。太监却又问:“皇上问师傅临走还有什么话要说。”
翁同龢凄然摇头,说:“几十年京华岁月,黯然犹如一梦,还说什么呢!”
太监说:“难道你就不给皇上留一句半句的话?”
翁同龢想了想,说:“你告诉皇上,位愈尊愈危。四书六经圣人之道我都给皇上传授了,但有一门学问皇上从没学过,因为我也不会。”
太监问:“那是什么学问?”
翁同龢摇头不答,叹息一声,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了。
小太监回见光绪,讲了翁同龢的留言,就自去了。
光绪泪眼婆娑,竟日兀坐不食,到了晚间忽愤然而起,咬牙说道:“我没有退路,我没有选择,除非变法自强,不能一朝变尽旧法,外受辱、内受制,我坐此位又有何趣!”
十六日,光绪在颐和园给慈禧请安后,便于园内仁寿殿传见康有为。康有为急冲冲赶到颐和园东宫门内的朝房,侯旨召见,却遇见了谢恩出来的荣禄。
荣禄被授为直隶总督兼户部尚书,故要于上任前谢恩。他对康有为一向看不起,这时见了,便微笑着挖苦道:“大才子要变法,但一众大臣俱是守旧派,众百姓也全是愚民,你却如何变呢?”
康有为正色说:“废八股,兴学堂,以开民智,人民自能理解变法的好处。”
荣禄怪笑道:“孔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是圣人之徒,竟要开民智,这不是和圣人作对吗?”
康有为说:“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开民智正是圣人遗训,有什么不对?”
荣禄想不到康有为的文才竟敏捷至此,随口便将孔子的话篡改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来什么话来反驳,便嘻嘻一笑,说:“佩服佩服,不愧是才子。”然后出门乘轿去了。紧接着里面传召康有为。
康有为收摄心神、整整衣装,随传召的太监到了仁寿殿外。太监却不进去,做个手势请他入内。康有为便走了进去,只见一张紫黑色的大桌案之后,坐着身穿龙袍的光绪皇帝,他也不敢细看,忙跪下叩头,口称:“南海草民康有为叩见皇上。”
光绪“嗯”了一声,循例问了些不关痛痒的话,康有为一一恭谨回答。
光绪忽然转入正题,问:“如今变法,千头万绪,当先变何法?”
康有为说:“国家便如一座宫殿,年深月久不加修缮,瓦片便烂了,梁柱也朽坏了,墙壁也裂缝了,地基也塌陷了,大清如今的情况便是这样,不全局变更就不能阻止衰亡之势。但变法要靠官员来执行,如今的官制却不适于变法,所以,变法之先应首变官制,裁撤旧衙门,设立新衙门。然后变财政,充盈国库,为变法的实施筹措资金;再次是变教育,废除八股科举制度,改设学堂以开民智……”
康有为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从改兵制讲到重工商、修铁路、开矿山,这一套设想在他的脑中已存在了几年,又经不断的补充完善,为的便是有朝一日能见到皇帝,亲口对之陈说。今见皇帝听得极是专心,不时还插口问一问不很明了的地方,康有为更受鼓舞,遂将变法的全部内容一口气说了下来,如长江大河的奔流,毫无滞窒,最后说得激动起来,遂大声说道:“变法之后,有十年时间,我大清的矿山工厂遍地,全由铁路联通,此时财源滚滚,便凭恃此财,仿西法练精兵百万,购铁舰千艘,而各省州府县皆有学堂,懂机电化光的人才无数,那时候,谁敢向我大清轻启战端?这时的大清将卓立东亚,千邦万国俱不敢与我为敌!”
光绪皇帝听得悠然神往,忍不住便笑了起来,击节赞叹,说:“好,我大清国便该当如此。这法是非变不可了,便从官制变起。官制却又如何变呢?”
康有为这时跪得两腿酸麻,就用手撑着地面,想活动一下腿脚。光绪见状,便赐他不必跪了,坐在椅子上说话。康有为谢恩。起身坐在椅上。
这一坐了下来,康有为不自觉地抬起头来看了看皇上,这一看,康有为浑身一震,想好了的话竟然一下子忘得干干净净。
他眼前的光绪虽然一身皇帝打扮,但看起来却更像一个未出闺门的女孩子,一张瓜子脸,眉清目秀,善良且随和的样子。光绪皇帝当时二十七岁,但由于长处深宫,肤色白皙,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小的多。康有为想不到为万民之主赫赫在上的皇帝竟然是这般样子,一时竟然愣住了。
光绪却未觉察到康有为的失态,见康有为一时未回答自己的话,便又说:“日本的维新是从倒幕府尊天皇开始的,你的改官制是不是也有这个意思?国欲强必得先统一号令,俄国人的一些做法也是这个道理。”
康有为忙说:“皇上圣明,臣所说的改官制,除此之外,还另有含义。我大清的官制杂而不顺,致使政出多门,相互挈肘,该管的许多事无人去管,不该管的事却有许多衙门争着去管,因而效率低下。如今欲变之,当裁撤军机处,另设一制度局,以制度局统揽变法时期的新政,然后逐步撤汰合并旧衙门,将老朽昏聩颟顸无用的官员换下来,以奋发有为精干聪明懂西学的人才代替,用这些人全面推动变法。”
光绪摇摇头,说:“将老朽昏聩之人全都裁去,他们一定要闹事,到太后跟前去告状。这个办法不好。”
六 明定国是,雨中帝师泣苍天(4)
康有为说:“那就另设一个衙门,将他们全部养起来,不给事做就是了。”
光绪点头微笑,说:“这个办法不错,只要他们不闹事不阻扰就行了。”于是命康有为将改官制的办法详细拟折奏上。康有为连忙答应,叩头退了出来。
康有为一路高兴万分,兴冲冲赶回南海会馆。梁启超、麦孟华一齐来问觐见皇上的情况。康有为神情激动,手舞足蹈说道:“皇上极是聪明仁智,对我讲的变法道理一听便能理解,他也看了不少的西学之书,因此问我各种事情,皆能问到诀窍要点之处。如今皇上已经依从了我的想法,欲从变官制开始,全面维新,因此命我先拟专论变官制的折子呈递。”
梁启超麦孟华欣喜不已、眉飞色舞,一齐说:“皇上既如此圣明,这变法看来绝对是搞起来了,此后老师受皇上重用,大展雄图,为国效力,我等当为老师摇旗呐喊,为维新大业不遗余力。”
康有为莞尔而笑,说:“这个自然,受皇上知遇之恩,为国效力,为国捐躯,正是我辈读书的本意。”
梁、麦一齐点头,说:“老师之言有理。”
七 泥沼满地艰如许 千古因循一变难(1)
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之后,满心欢喜,为康有为的才学及变法思路所折服,因而想着破格录用,授他一个合适的官职,好协助自己变法,这个官职当然是大一些好,但此话自己不便出口,须得别人说出来最好,不然太后一定会说他循私情授官,众臣也可能不服。
光绪便招军机处各大臣,说:“康有为才思敏捷,学问广博,于变法图强之道极有见地,你等商量,该当授他一个什么官职才好?”
此刻孙毓汶已被罢官。军机大臣奕劻、刚毅、王文韶、廖寿恒、钱应博、启秀等都默不作声,似乎在思考。
好一会儿,刚毅说:“回皇上,令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比较合适。”
这总理衙门章京是个十分不起眼的官,相当于衙门的秘书,光绪因而心中不喜,当即眼光依次扫视其他大臣,问:“你们大家都是这个意思吗?”
众大臣相互看了看,然后一齐点头。
光绪气恼下站了起来,怒形于色。奕劻连忙说:“皇上,官不在大小,能给皇上办事就好。”
光绪一想也有道理,无奈下就说:“好,章京就章京吧,但特许他可以专折奏事,你等这便拟旨。”
光绪一走,刚毅哈哈大笑,说:“康有为自认为才大如海,要兴风作浪,如今正好让他当个小章京以辱之。”
奕劻等也笑着附和。
康有为将改官制、设制度局的一套想法专折奏上光绪,折中提出开制度局等十二个局,作为官职改革及维新变法的领导机构,与此同时,刑部主事张元济上折子请废翰林院、都察院。光绪大喜,令军机处对折子复议后回奏。
军机大臣们看了两个折子,人人震动、惶恐莫名,强烈地感到了一种危机。刚毅跳了起来大叫道:“开制度局,乃是废我军机处也,我宁可忤旨触怒皇上,也不允开制度局!”
于是众大臣一齐动手,对两道奏折逐条批驳,说这一条是谬论,哪一条是胡说,剩下不胡说的条款也是绝难行通,总之一无是处,然后将意见呈上光绪。
光绪大怒,将折子发回军机处重议。
刚毅瞪着眼说:“重议也是不行,还是原来的老意见!”
王文韶摇头,说:“皇上只听康有为的,我等如果将康有为的折子全部拨倒,皇上一怒之下不让我们议了,亲手拟旨按康有为的折子办,那我们就无权了,不如将折子中最要紧的几点拨倒,其他不重要的权且留下。”
其他大臣一想,都觉有道理,于是说:“很对,就这样办。”
这时候,到处传言说马上就要裁撤翰林院、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这些衙门的官员一齐号跳起来,乱嚷嚷骂康有为要砸他们的饭碗,大家骂一阵,商议说:“骂也没用,我们不如一起求太后去,求她老人家赏我们饭吃。”于是由残年老朽的官员领头,其他官员随后,几百人乱哄哄来到颐和园门外,黑压压跪倒一片,放声大哭。
正在午睡的慈禧被哭闹声吵醒,派李莲英出门查问,得知真相,愀然不乐,便传话叫众人回去。
众官员却哪里肯走,反而哭闹得更加厉害,说他们为朝廷干了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绝不能因变法而断了大家的活路。闹得慈禧心烦,便发狠说:“裁撤衙门全是谣传,你等若还混闹,便真撤了你们的衙门,统统赶你们回家去!”
众人一听,心中害怕,忙慌乱起身、纷纷回衙。慈禧却招光绪责道:“变法还未行,就惹得众官人人忌惮。大家人心惶惶,如何能办成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