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前夜风云录
脖6ǎ腥杼斐牵缃裉旖蛞丫换兀礁憷碛Χā@闲嗝切南耄骸安荒艽槐蛔洌阍笸啡纯渴裁凑鹕逄旖颉⒐芾碇伟玻绞焙虻猎舴淦稹⒅伟不炻摇⒌胤讲荒荒帜愀鍪置怕摇⑼诽勰哉停鞘蔽业染秃煤米啾静文恪!薄?br /> 众人的折子到了慈禧手中。近来珍妃不入梦厮闹了,慈禧心中高兴,将大家的折子草草看过,笑道:“老臣们爱国之心倒也可嘉,如此便令袁世凯搬到天津去吧。”于是准奏。
荣禄却替袁世凯担心,得信后忙找慈禧说:“太后,按辛丑条约,天津城不许我国驻兵,袁世凯搬去哪儿,困难不小。可否先让外交部派人和天津的洋人们商量,求洋人们通融通融?”
荣禄这一提醒,慈禧也一惊说:“不许驻兵怎么行,那就快让外交部去通融。”
外交部就是先前的总理衙门。载漪被流放之后,慈禧反省一番,又重用庆亲王奕劻,命他做了外交部的领衔大臣。当下奕劻派人到天津找租界列强的领事们协商,希望他们通融、允许袁世凯带少量兵卒到任。各领事却态度傲慢、口气生硬,说:“绝不通融。大清的官员如果自感管制不了天津,大可不必搬来天津,我等很乐意代为管理。”
二二 长笑督津门,杯酒筹巨款(4)
上折子的老朽们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快意,咬牙说:“万恶的袁贼,等着吧,还有好戏在后头呢!”荣禄也无奈,只好关照袁世凯多带些衙役,暂且先应付住天津的局面,然后徐图良策。
袁世凯却大笑,说:“多谢恩相关心,我自有应付之法。”于是先派人至津收拾打扫衙门,然后择了吉日,将整个督府搬往天津。
四月十日,预定的到津之日。天津租界的洋领事们约齐了,出城来迎接袁世凯。各领事表面上庄重严肃,心中却暗暗发笑,心想:“这位袁大人靠三五十名衙役,便想坐镇诺大的天津城,可笑啊可笑,不过,中国人爱面子,想来这袁总督来津的气派定是不小。”
正午时分,由保定方向涌来大批的人众,黑压压怕不有三五千人马。众领事诧异说:“总督府的随员那有如此之多,这袁世凯搞的什么名堂?”人众涌近了天津城,这才看清是几千名荷枪实弹的兵士。兵士们斜挎短枪,精神抖数,到了洋人们面前时忽然变成了正步行走,步声哗哗如浪,整齐有力、威武矫健,只是衣服换了新式样,和过去清兵常穿的服装不太一样了。
一众洋领事们大怒道:“天津不许中国军队驻扎,袁世凯胆敢违反条约,我等必须严正抗议!”日本领事说:“如若袁世凯不撤走他的军队,我便要建议敝国公使电告国内,以武力解决此事。”其他公使一齐叫道:“就是这样!我们找袁世凯交涉去。”
袁世凯的绿呢大轿威风八面的抬过来了。众洋人怒冲冲迎了上去。大轿停下,袁世凯笑容满面的下了轿,向洋领事们拱手问好。
德国领事走上前,指着路上的兵队,冷笑道:“袁大人胆子不小,竟敢带兵入津,这违反条约的责任,你担当得起吗?”
袁世凯笑道:“本督不敢违约,做大清的官,最要紧的便是要和各友邦相处融洽,我违反条约,那是不想当这个官了。”说着呵呵而笑。
矮个的日本领事满脸横肉,狰狞叫道:“既不违约,为何带了兵来?”
袁世凯双手一摊,一脸的委屈,说:“没带兵呀,我的兵在哪里?”
众领事见袁世凯装模作样,均感气愤,便指着路上正行走的兵队,说:“袁大人,几千兵士,装装糊涂就能蒙混过关吗?这不是兵是什么,袁大人当面说谎,太失封疆大吏的体统了!”
袁世凯转头看看路上的兵队,忽然仰天大笑起来,乐不可支的样子。
众领事更怒。德国领事就冷冷的问:“总督大人有何可笑?”
袁世凯笑道:“我明白了。原来众位朋友说的兵是他们呀,实不相瞒,他们的确不是兵,乃是我袁某人千挑万拣,又经名师训练教导,名符其实的正规巡警。”
众领事吃了一惊,十多个嘴巴大张开来。袁世凯微笑道:“众位朋友对敝人的巡警有什么指点评论,本督洗耳恭听。”
日本领事疑疑惑惑说道:“奇怪,清国从来没有巡警,你的巡警却是从哪儿来的?”
袁世凯大怒,说:“过去没有,难道我袁某人便不能手创一支巡警出来吗?你日本过去也没有,却学西洋设警察之制,日本能学,我大清为何就不能学!”
日领事气馁退后,一个劲摇头。其他领事对袁世凯巡警的真假也心存疑问。德国领事便说:“袁大人的巡警对业务熟悉吗?本人想让租界内弊国的巡警与贵国巡警切磋一番,袁大人可敢应允?”其他领事忙说:“对,对,说不定袁大人的巡警是兵士冒充的,不亲眼看一下,我们总有点信不过。”
袁世凯哈哈大笑,说:“你们不信,本督理解。待我将督府安顿下来,就请各位来督衙看我大清巡警的表演。”又转头对德国领事说:“到时你将贵国在租界最好的巡警带来,也让他们开开眼界。”当下与各领事约好了时间,袁世凯便拱手告辞,坐了大轿招摇入城。众领事也气愤愤地回租界,预备着过几天认真检验大清巡警的真伪。
二三瀛台吟诗满面泪 珠江起雷寝难安(1)
袁世凯很快将督府安顿了下来,便发帖请美、英、德、俄、日、意、奥、比等国的租界领事来督衙观摩大清巡警的表演。德国领事带了三名业务最熟练的本国巡警,会同其他领事一起来到总督衙门。袁世凯笑呵呵迎了他们进门。院子里早安排了桌椅茶果,众领事就坐之后,一百名巡警便列队进了场子,然后每十人一小队,依次上前,表演查户口、交通指挥、擒拿凶犯、街头巡逻等等科目的内容,表演得似模似样,列强的领事们诧异不已。
街头巡逻的小队刚表演完毕要退场时,三名德国巡警却大大咧咧下了场,出声阻止中国巡警退场。这几名德国巡警察在中国,汉语已相当熟练了,便宣称他们要考问几个问题。袁世凯坐在主席位上微笑点头。中国巡警便留了下来。
德警问:“街头巡逻,遇见住户失火,该怎么办?”
中国巡警答:“第一,抢救屋内妇幼老残出户;第二,疏散附近人众;第三,救火。”
德警又问:“街上有人聚众闹事,阻断交通,应如何处理?”
中国巡警答:“第一,急速报告官长;第二,于外围警戒,防止事态扩大;第三,按官长的指示驱散人众。”
德警又连问了几个问题,中国巡警均对答如流。
原来,租界上的洋巡警,大多是业务差劲、其他方面也不怎样的平庸之辈,因此在国内混得很不如意,这才万里迢迢到中国来,想在远东发点财回去。袁世凯的这批巡警,却是从聂士成马玉昆的残留部队里精心挑选的精兵,又高薪聘请了德国警界的高人克理曼亲自授课指点,刚刚学成,因而有问必答,流利异常。德警看难不住他们,遗憾的摇摇头,只好说:“中国巡警货真价实,业务极熟,我们很是佩服。”
袁世凯大喜,便设宴招待各国领事。各领事对这个古怪精灵的袁大头也佩服起来了,杯盏交错间,便奉承几句,要袁世凯消灭直隶的义和团余孽,大力保护洋人利益,袁世凯笑着满口答应,同时说大清就要实行新政了,要求洋人多支持自己,洋人们也满口答应下来。宴会其乐融融,双方满意而散。
袁世凯在天津坐稳了总督的位子,于是将原先秘密办在保定的巡警学堂公然搬到了天津,同时向朝廷上折,请求在全国推广巡警制度。
慈禧、荣禄、奕劻等见袁世凯玩了这一手漂亮的士兵变巡警的高招,不仅大喜过望,连夸袁宫保识见不凡,有谋有略。慈禧当时就命拟诏,要各省都以天津的警政为范本,建立巡警队伍。同时下诏实行新政。所谓新政,内容和光绪变法的那些内容大致不差多少,只不过慈禧忌讳变法这个词,就改了个名字叫新政。
原来慈禧逃难到西安时,痛定思痛,感觉大清积弊太深,那时就有了变法的意思,但老脸羞惭,这话无论如何说不出口。便假借光绪之名下“罪己诏”,在诏中请各地督抚大员痛陈除弊兴利、强国富民的办法,说:“数十年恶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取外国之长,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可作后事之师……请诸臣工,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具所知,各抒己见。”
当时袁世凯尚在山东当巡抚,见到罪己诏就笑了,对时任国子监司业的徐世昌说:“太后老人家后悔了,只是不好意思说,嘿嘿,我便替她老人家说了吧?”
徐世昌极认真地将罪己诏研究了一番,说:“事不宜迟,你须得抢先上疏。”
袁世凯忙说:“好。老兄你便替我执笔,把我俩时常议论的那些都写出来上奏,诸如练新军,废科举、开矿山、办教育等等,但千万别用变法二字,以免太后羞惭过渡,反生恼怒,那就不好了。”
徐世昌也是雄才大略的人,文才又好,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很快一篇请行新政的奏疏就搞了出来,却小心翼翼不触及慈禧的痛处。
山东的奏疏第一个送到西安,言辞又很得体,慈禧喜慰,对荣禄说:“袁世凯是个人才呀,新想法不少,不枉了你保荐他一场。”
荣禄不敢居功,忙说:“这是太后你老人家慧眼识才,仁心爱才,奴才不过体会您的意思办事罢了。”
紧接着张之洞刘坤一两人联袂三次上奏,系统地提出了变法行新政的策略方法、以及应废兴的具体内容,方方面面讲得十分周到,史称“江楚三疏”,又叫“变法三奏”,慈禧便将这些奏疏命荣禄等人详细研究会商,准备着回京之后便施行新政。如今回京已一段日子了,宫室也修缮好了,珍妃也不来惊梦了,袁世凯又率先将巡警办了起来,慈禧于是下了决心,命荣禄颁布诏书施行新政。
荣禄此时六十七岁,年迈力衰,时常患病,因而情绪悲凉,看着皇族亲贵之中成气之人甚少,年轻一代多是纨绔之辈,便退而叹道:“新政虽好,朝中却无人了!”
光绪皇帝最后还是被送到了瀛台居住,仍受太监的监视。皇后隆裕见太后要行新政,心想:“新政和戊戌年的变法差不多呀,看来太后是回心转意了。”她是慈禧的侄女,仗着这层关系,想救光绪出来。左思右想,强给自己鼓劲,一步三回头,硬是挪到慈禧起居的储秀宫,请安后,见太后慈颜甚喜,便大着胆子请太后开恩,放光绪出瀛台。
二三瀛台吟诗满面泪 珠江起雷寝难安(2)
慈禧本来还笑眯眯的,可一听放光绪的话,勃然大怒,吼道:“绝不能放,这小子忤逆不孝,我要他一辈子住在瀛台。”隆裕哭道:“太后已行新政,该饶了皇帝了。”慈禧将正抽着的长烟袋朝地下一摔,拿脚在上乱踩,叫道:“我行新政,和他有什么关系,别指望我饶他,不孝之人是不能饶恕的。”隆裕眼泪汪汪,还欲再求。慈禧却叫李莲英赶她出去。隆裕一步三回头抹泪走了。
行新政的诏书一下,袁世凯首先大喜,对一众幕僚部下如杨士琦、赵秉钧、蔡绍基 等说道:“好啊,好啊,行新政了,我要大干一场了,数年之内,我要练他十多万雄兵,办他百十所学堂,然后开矿山修铁路,办千千万万的工厂,让直隶一地,成为全国的模范。”于是大刀阔斧的便干起来了,各种学堂纷纷建立,一批工商企业也应运而生,当然他对练新军更是积极,搞了一套征兵的办法,使新军的兵源和兵士的质量都得到了保证,因而他的新军迅速扩充成了三镇四万多人,因练兵之地仍在天津小站一带,外省便称他的新军为“北洋军”。
慈禧见袁世凯办新政雷厉风行,办法点子也多,心中欢喜,就发旨实授其为直隶总督,并兼北洋大臣之职。袁世凯踌躇满志,喜欢得心中发痒。杨士琦、赵秉钧等僚属俱来贺喜,说:“大帅现在是名副其实的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了,可喜可贺!”
袁世凯笑道:“官还不够大,不过我不急,一步一步慢慢升吧。”
杨士琦问:“宫保做官有什么诀窍,可否给我等传授传授,哪怕稍加透露个把窍门,我等也受益无穷了。”
袁世凯眨着眼,诡笑道:“此乃我独自揣摩出来的秘方,价值连城,不过大家都是兄弟,我便给你们说说,不过可不能给外人说呀。”
杨士琦、赵秉钧等一齐笑起来,说:“大帅快讲,我等洗耳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