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嘉靖帝似笑非笑道:“赵贞吉的奏疏可不是这样说的,他说你从一开始,便阳奉阴违,与地方官勾勾搭搭,几次暗阻办案。最后竟然铤而走险,烧毁物证,被他抓了个正着。这件事,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还有什么可狡辩的呢?”
“臣没有可狡辩的。”沈默却不为所动道:“臣一颗丹心,可鉴日月,不需要狡辩!”
“呵呵……理直气壮啊!”嘉靖帝被他气笑了:“是不是哪位大人物,教你只要死不承认,就可以化险为夷啊?”
“不是。”沈默摇头:“没有人教我说这话,是我自己要说的。”
“还是狡辩。”嘉靖帝淡淡道:“来这里面的水很深啊,让你见了朕都不说实话,朕问你最后一次,你倒底是谁的人呢?”
这话一出,沈默立马道:“回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明朝所有官员都是朝廷的人,都是陛下的人。”
“幼稚。”嘉靖地声音有些缓道:“大明朝这么大,官员那么多,朕一个人是管不过来地,还是得分锅吃饭,分家过日子地……说说吧,你沈解元是在姓严的锅里捞食呢?还是姓李的姓徐的?”
沈默倏地抬起了头,双目含泪,声音微颤道:“回陛下的话——臣本布衣,庸碌幼稚,蒙陛下不弃,委以一省巡按,又受命协查倭寇侵袭南京一案。虽说协办官员应以主问官为尊,但臣更知道,臣的一切都是陛下给的,所以臣的一切所为,只听皇上的,只为大明朝着想。绝不会听他人指使,也没有任何人能左右臣的本意……”说到最后,脸上已经流满了泪水,只听他语带着无比地沉痛道:“至于此次未能察明钦案,让陛下失望。一切责任,归根结源,皆是臣一人之过,更与他人无关……但臣向陛下坦言,如果再遇到这种事情,臣的选择还是不会变……”仿佛受尽委屈地孩子,终于可以一吐心曲一般,说到最后。沈默已经泣不成声了。
嘉靖帝有些烦躁道:“哭也没有用,烧了账本就是坐实了“私毁证物”之罪,别人要治你,朕也救不了!”
~~~~~~~~~~~~~~~~~
听了皇帝的话,沈默擦干泪道:“臣……恳请陛下赐予刀剪。”
嘉靖帝不悦道:“死能说明什么问题?”
沈默这个汗呀,赶紧解释道:“臣不敢置君父于不义,臣不过是有样东西要呈给陛下。”
里面没了声息,过一会儿帘子掀动,那胖太监端着个托盘出来,上面摆了一把金柄小刀,还好心提醒道:“你可悠着点,在陛下面前动刀,稍有出格便会被乱刀砍死的。”
沈默感激的朝他一笑,便拿起小刀,在夹祅的底部割开一个大口子……然后从里面掏出个密封良好的油布包来,再割开夹祅的另一侧,又取出同样一个油布包。深深望着手中的东西,沈默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道:“为了这东西,臣是几死还生,今日终于可以呈奏天子了!”
胖太监轻声问道:“这是什么?”
沈默缓缓打开油布包,一本蓝皮的册子便出现在他的眼前,胖太监不禁轻呼一声道:“账本?”这十分出人意外的一句,连帘子里的皇帝都是一怔。
只见沈默将两个包里的两本账册合到一起,长舒口气道:“启奏陛下,罪臣原浙江巡按监军道沈默,呈上于浙江巡抚别墅处所获的账册两本,其中一本是进账册,一本是出账册,敬请圣览。”
大殿里檀香缭绕,针落可闻,所有人都望着帷幔后的帝王,嘉靖帝也不叫那胖太监黄锦去接那个辞呈,而是定定问道:“为什么之前要骗朕,说那账本已经烧了?”
“回陛下,臣确实隐瞒了实情。”沈默沉声道:“但臣有不得已的原因……因为这账册牵扯到浙江一省、甚至东南数省的局势,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使刚有起色的抗倭局面,转眼化为泡影,所以微臣愚见,这东西必须让陛下第一个见到,雷霆雨露,皆有君出,方可使东南不至于动荡,使大明不至于陷入内争,使群臣知道一切都简在帝心,皆由陛下乾坤独断!”
他脸上的狂热让那胖太监看得眼前一亮,心说真没看出来,这家伙马屁功力炉火纯青啊!竟然第一次见陛下,就拍出如此有水准的马屁……却不知是这是多亏了陆炳和陶仲文的考前辅导,才让沈默有的放矢的。
~~~~~~~~~~~~~~~~~~
“铛……”一声清脆悦耳的,那厚厚的淡黄色帷幔,便无声无息的向两侧卷去。
沈默便看到一个铺有明黄蒲团坐垫的圆形坐几,坐几旁隔着个架在紫檀木架子上的玉磬,里斜插着一根同样颜色的磬杵,那一记清脆的磬声定是从这里敲响的。
但视线也仅止于此了,他不敢再抬头,毕竟大明朝的皇帝还没有与人对视的习惯。
但那蒲团上终是坐着人的,沈默便听那里发出更清晰的声音道:“你担心有人拿这个做文章,逼迫朕就范么?”
“臣愚钝,”沈默赶紧低下头:“也许是庸人自扰,但只要有万一可能,臣就情愿这样做。”
“呵呵……”嘉靖帝然笑出声来:“年青就是好啊,有冲劲没顾虑,脑袋里也没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东西。”
沈默刚要松口气,却听皇帝继续:“但是年青也有不好的地方,考虑问题不周全,你可想过这样的后果?先不说赵贞吉,单说他的老师徐阶,还有杨宜的同乡李默,不管你出于什么动机,藏起了这本账册,都已经在事实上得罪了两人,就不怕他们给你小鞋穿?”
“臣当然怕仕途阻断,甚至锒铛入狱。”沈默掷地有声道:“但臣更怕有人借此要挟君父,让陛下做出不得已的选择。为了维护主上的权威,微臣哪怕是粉身碎骨也不怕!”
“哈哈哈……”嘉靖帝放声笑起来,声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快意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人。”说着伸出瘦而修长的手。
黄锦便将账册呈上。
嘉靖将账册举得远远的,眯眼翻起来。起初面色尚算平静,慢慢地,两只眼睛变得冷沉沉……他久居深宫,不与大臣接触,对权柄的把握,却比历代先帝都要紧,都要牢,其秘诀无外乎对人事权和财权的掌控。所以看账本对他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
~~~~~~~~~~~~~~~~~~~~
嘉靖帝坐在那里边看边沉思,沈默跪在地上,黄锦则木然立着,大殿里没有别的动静,只是间或听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更显得安静无比。
时间缓缓流淌,直到地上的影子越来越短,皇帝才缓缓合上账册,脸色又完全平静下来。
嘉靖终于开口问道:“你看过这本账册吗?”
沈默咬咬牙,轻声道:“不敢欺瞒陛下,臣是看了之后,才发现万万不能外泄,只能交由圣裁的。”
嘉靖帝缓缓点头,脸上的神色甚是复杂,既有些赞许,又带着难以掩饰的怒气,转过头问黄锦道:“你知道这账册上记载了什么吗?”
黄锦嘟噜着胖脸憨憨道:“奴才不知道。”
嘉靖冷声道:“告诉你吧,是嘉靖三十四年全年,浙江的各项税收加派,提编寇饷的最终流向!”
黄锦一愕,茫然望着嘉靖道:“都流到哪去了?”
“哼……”嘉靖鼻子发出一声怒哼道:“扣除解赴朝廷、移交藩王等用向不说,单说花掉的一百万两军费,真正落在军队身上的,不过是五十五万两而已,其余四十五万两,”说着重重一拍桌面道:“全都流进了他赵文华和胡宗宪的腰包!何等贪婪,无法无天啊!”
黄锦赶紧跪下道:“陛下息怒……”
“怪不得沈默不敢将此账册交出来,”嘉靖的胸口剧烈起伏,面色铁青道:“若是被捅出去了,这侵吞巨额军饷的罪名,神仙老子也保不住!他们全家都得人头落地!”
第五卷 京华烟云雪满天 第三二二章 圣心独裁
“这帮家贼,蠹虫,强盗,流氓,下三滥……”
如果单听这一连串的咒骂声,谁也不会将其与大明朝的至尊,天下最高贵的男人联系起来。其实即使让你亲眼看见,也很难把这个身穿葛布道袍,脚踏黑面布鞋,面容清矍,须发飘飘的道人,与皇帝这个金黄色的职业间划等号。
但现实的荒谬,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这位老道确实就是大明朝兆亿子民的君王,大明嘉靖皇帝陛下。
只见嘉靖帝将双手负在背后,绕着那明黄色的蒲团一边兜圈圈,一边破口大骂,太监们噤若寒蝉的匍匐在地,唯恐成为陛下发作时的牺牲品。
直到皇帝骂够了,骂累了,这才一屁股坐在蒲团上,闭目仰天喘着粗气。
看着皇帝真是气得不轻啊,沈默心里犯嘀咕道:“不会怪我将烫手山芋递给他,而给我小鞋穿吧?”其实他原本没这么胆小,都是让陆炳和陶仲文给吓唬的。
显然,对喜怒无常的嘉靖帝,近臣们有些妖魔化了,至少皇帝没有一点怪罪沈默的意思,他渐渐调匀了呼吸,表情也恢复了平静,缓缓道:“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说着睁开眼睛,支起身子,甩着宽大的袖袍,飘然起身,来到沈默的面前道:“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你觉着胡宗宪和赵文华,算不算朕的魔障?”
“臣人微言轻,年少无知,不敢乱说。”沈默轻声道。
“讲!”嘉靖的声音明显高了些。
沈默一凛。赶紧道:“回圣上,微臣姑妄言之,依微臣之见,朝廷出现截留贪污者固然是魔障,但东南地倭寇却也是大魔障……”偷眼一看。见皇帝没有打断的意思便接着道:“现在的难题是,要是把前者除掉的话,后者就会更加不可收拾;孰轻孰重,圣心独裁,微臣不敢妄言。”
“还还叫不敢妄言?”嘉靖帝挪揄道:“朕不是二百五,你已经说的够明白了。”
沈默赶紧道:“圣明无过陛下,微臣不敢狡辩。”说的极其顺溜,显然是找到了上辈子巴结局长大人的感觉。
~~~~~~~~~~~~~~~~~~~
“呵呵……”嘉靖帝轻轻拍一下他肩头……这动作落在太监们眼里,简直如天雷滚滚啊,除了严阁老之外下似乎还未向任何大臣,做过如此亲昵地动作呢……但施与受的双方,都没有察觉到这点,嘉靖帝俯首在殿中缓缓踱步道:“难道没了张屠户,朕还吃不了带毛的猪吗?”
沈默轻声禀报道:“我大明朝人才济济,除了胡宗宪,肯定还有可以胜任的人选,但胡宗宪已经熟悉了东南,且展开经营一年有余,如果此时换将,新任官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做到萧规曹随……一旦推倒重来、人员更迭,造成人力物力上极大的浪费不说,军队也至少瘫痪半年,后果可能无法想象。”
“哼,”嘉靖重重哼一声,却也没否定这个说法,而是沉声问道:“那你觉着,朕该如何处置他们?”
“这个微臣真的不知道了。”沈默是打死都不敢胡说了,摇头苦笑道:“微臣只觉着很难很难……”他知道嘉靖帝是极端聪明的皇帝,那肯定讨厌“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之类的推托之词,所以如是坦诚。
果然嘉靖帝的脸上,流露出感慨之色,仰面望着殿顶,喃喃道:“你们回答不上来,就把问题往上一推,推来推去终还是落在朕的面前,朕又能推给谁呢?”
“微臣无用,不能替君父解忧,恨不能愧死当场!”沈默一脸郁卒道。
“哎,要是你死了能解决问题,朕立马杀了你。”嘉靖帝笑道:“可是没有啊……所以说当皇帝是个苦差事啊。
天下最苦莫过朕心,是宽亦误,严亦误,岂止是尔等迷哉?朕亦迷也……”
皇上一沉默,大殿里立刻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到座榻上,也不盘坐,就那么伸着双腿坐在榻边,胳膊倚在蒲团上,眯起狭长的双目道:“老子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你怎么理解这话?”
“回陛下,这是老子治国为政的主张,微臣才疏学浅,不敢妄议。但微臣自幼家贫,尝在江边结庐而居,自江中捉些小鱼小虾上来,与家父下酒,是以对这“烹小鲜”还有些发言权的。那些小鱼很鲜嫩,下国之后最忌乱翻动,如果用铲子频频搅动,肉就碎了,完全不像样子。”
顿一顿,见皇帝面露倾听之色,沈默方才大着胆子道:“老子用烹鱼比治国。是不是说,君主治理国家,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要常常翻弄……朝令夕改、朝三暮四、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相反,如果国策法令能够得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之效。如此,一切外在的灾祸,都不会形成长久的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