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那太好了!”沈默笑逐颜开道:“我和部堂大人等你的好消息!”
“没别的事儿了吧?那我就去召集弟兄了。”毛海峰是个急性子,看起来恨不得马上抄起家伙端了舟山群岛……
一场原本以为会十分艰苦的会谈,竟然如此迅速的结束了,实在出乎沈默的预料,道:“没事儿了,在下摆好庆功酒,恭候海峰兄的大驾。”
“那好,我走了。”毛海峰抓起帽子往外走,到门口时却又转回,一脸讨好道:“您能给我写个字吗?”
沈默以为他要自己写“保证书”,这种事儿自然是万万不能留下证据的,正在琢磨着怎么搪塞过去,却见毛海峰拿出一面白扇子,小心翼翼道:“您能在上面题个字吗?”
沈默不禁莞尔,欣然答应下来,挥毫题一首诗在上面,毛海峰如获至宝,捧着那扇面笑逐颜开道:“到时候震震她们!”说着一拱手,扬长而去。
~~~~~~~~~~~~~~~~~~~~~~~~~~~~~~~~~~~
待毛海峰走了,沈京笑道:“让倭寇去打倭寇,你可真想得出来。”
“那有何不可?”沈默呵呵笑道:“给他一个从倭寇进步到抗倭英雄的机会,他会还我们一个大大惊喜的。”
“那倒是。”沈京道:“结果应该是注定的,老船主出来干海盗的时候,舟山那帮小子还穿着开裆裤玩泥巴呢,不可能是对手的。”
“这个要求不是我提出来的。”沈默突然压低声音道:“是胡宗宪。”
“是么?”沈京十分感慨道:“堂堂总督竟然要靠倭寇剿灭倭寇,真是让人悲哀啊。”
“你把这事儿想简单了。”沈默微微摇头道:“其实咱们的水师已经成型,有俞大猷这样的猛将率领,收复区区舟山还是办得到的。之所以把这个机会让给毛海峰,是因为胡部堂要给王直下一副烂药。”
“什么烂药?”沈京问道。
“只要毛海峰一发动进攻,所有倭寇对王直的态度将发生转变——从此以后,在他们眼中,王直将不再是他们的朋友。”沈默轻言细语道:“这虽然不会损害王直的实力,但有道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终究会招致王直的势力分裂内斗的 。”
沈京不禁毛骨悚然道:“原来你们从没想过要和谈……”
“谈,是一定要谈。”沈默缓缓道:“但不是现在,现在王直的实力比我们强的多,海寇也都唯他的马首是瞻,日子过的逍遥快活,人家凭什么跟我们谈判?”
“那他还见我们了呢,还派自己的义子跟我们回来谈判?”沈京不服气道。
“王直已经吃过官府的一次亏了,轻易不会再相信我们了。”沈默摇头道:“他之所以跟我们谈判,一来是想麻痹我们,让我们放松对他的钳制,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他故技重施,向我们提供倭寇情报,借我军之手,替他干掉徐海、叶麻之类的竞争对手。”
“你是说他只想利用我们,”这结论让为和谈奔走近两年的沈京十分失落,呆呆坐在沈默对面道:“压根没有和谈的诚意?”他的心情糟透了,他原先一直觉着,自己是在从事一份很光荣的工作,现在一看,原来是被人当猴耍了。
“战场上打不赢,怎么谈都没用。”沈默淡淡道。
“可你不是也说过,咱们打不赢么?”沈京道。
“现在打不过,不代表以后也打不过,”沈默看出了自己兄弟的低落,温和笑着安抚道:“你现在做的,就是帮着我们拖延时间,让咱们有时间成长壮大起来,再与他们分个高下。”
沈京登时眼前一亮道:“对呀,这就叫……缓兵之计。”
“聪明!”沈默赞道:“有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我们虽然不如俞大猷、戚继光这些将军风光,但功劳一点不比他们小……”
沈京终于开心道:“你放心,没事了,我会好好干的!”
“好样的!”沈默笑道:”我今天就启程去苏州了。”
“哪有正月里上任的?”沈京笑道:“你糊涂了吧?”惯例,新官上任要避开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份。
因为按阴阳五行的说法,这三个月属火,官员虽然为一方守牧,归根结底乃是皇帝的臣子,而“臣”字古音读“商”,商属金,而火又克金 。所以要避开这三个月。
当然这种故弄玄虚,往往是为了隐藏真实的龌龊——实际上这几个月是收税的好时候,新任官得让离任官捞上最后一把,仅此而已。
沈默在官场混了多年,对这些陋习自然心知肚明,道:“我先不带排场,就带着几个人微服去苏州,这样才能更好的摸清状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么。”
见他去意已决,沈京不舍道:“不再住两天了?”
“不打扰你们二人世界了。”沈默戏谑笑笑,见沈京一脸郁闷,这才正经道:“不开玩笑了,我今年有二百万两银子的任务,可万事还没有开头,一想起来就头沉,还不赶紧去摸摸情况,看看该怎么干。”
“部堂不是说你已经成竹在胸了吗?”沈京吃惊道。
“我那是纸上谈兵,想要落在实处,还有很多路要走。”沈默摇摇头,定定望着自己的兄弟道:“前路坎柯,我们都好自为之吧!”
“好自为之!”沈京向他一抱拳道:“马到成功。”
~~~~~~~~~~~~~~~~~~~~~~~~~
从沈京那里出来时,沈默就没穿那身惹眼的官服,而是头戴书生方巾,身穿宝蓝棉袍,脚踏黑面粉底棉靴,恢复了书生本色,没有了官服的束缚,也没有了前呼后拥的,竟仿佛出了笼的小鸟一般轻快。
铁柱和三尺扮作他的跟班,背着行囊跟在后面,其余的侍卫则扮作一伙走镖的,“恰巧”与他们三个同路。
杭州到苏州相距近六百里,着实不算近,这样的距离坐船最合适,沈默他们起先也是乘船的,但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辖区,所以到了吴江之后,便下船改走陆路……
他所辖的苏州府,隶属于南直隶,东至海岸,东南至松江府,南至浙江嘉兴府,西南至浙江湖州府,西北至南直隶常州府,北过江至南直隶扬州府。自府城至南京五百六十里,至京师二千九百五十里。下辖吴县、长洲县、常熟县、吴江县、昆山县、嘉定县和太仓州六县一州,其中吴县与长洲县是附郭县……就像会稽与山阴一样,同在府城之中。其余各县皆在府城东北,只有吴江县在南面,所以沈默从杭州踏足本府,第一个进入的便是吴江。
一路上走马观花,就让沈默感到无比震撼。在沈默的印象中,从宋代开始,便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不管是苏州还是常熟,都在他的辖区内,所以他一直觉着,身为国家粮仓的苏州府,应该处处是稻田才对,但只见城内乡下,山上田中,都是大片的桑树种植。甚至于田间地头,也见缝插针种着桑,其种植面积要远远多于稻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
怪不得现在都说“湖广熟,天下足”呢,沈默不由感叹道:,原来苏州已经不大种粮食,该玩经济作物了……这桑树既不能吃,又不能穿,吴中百姓却狂热的种植,肯定是有利可图的。沈默不由暗叹道:“素来听说倭寇打劫时,喜欢生丝胜过金银,看来这种东西,确实是大有市场啊。”
这是当然了,只见仅仅一个吴江县城内,便有工场三十多家,甚至普通百姓也是基本上有几个女子,便有几台织机。至于男人们,都去大户开的绳丝场、丝织场去干活了。沈默问其原因,据说一方面因为工场不收女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小户人家受限于生丝数量,有几台织机也就足够了,用不着男人们在家里。
沈默确实被震惊了,反复对自己说:“这就是传说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吧?”我能呵护它长起来吗?还是无法改变它始终长不大的命运呢?
一路往北,看到一幕幕令他难以忘怀的场景,沈默心中的责任感在一点点加重——如果说一直以来,他都在苦苦寻找一条改变历史的道路,那现在,他终于站在那扇门前,真切的感受到了一种新兴的力量在勃发,虽然难以预料前途之凶 险,但最低限度,他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方向。
第六卷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三七九章 海笔架
过了吴江不久,路过一家小饭店时,沈默看到一匹眼熟的骡子系在店门口,不由竟有些惊喜,对铁柱道:“进去坐坐。”
铁柱问道:“咱们刚吃了午饭,这才不到半个时辰,公子您就饿了?”
沈默瞪他一眼道:“服从命令听指挥,要保持你的美德。”
铁柱“哦”一声,闷闷不再说话。
主仆三人进了店,此时已过饭点,里面冷冷清清,只有三两桌客人在吃饭。
沈默眼睛一扫,就看到了要找的人,一个背对自己、正在吃饭的孤身男子,便径直走了过去,终于看清那又黑又瘦的男子,面前仅有一壶茶,三个粗面饼,和一碟萝卜咸菜。
沈默见他一手拿着咸菜,一手持着面饼,大口咬一块饼子,小口啃一块咸菜,面上表情竟然颇为享受,仿佛吃得极为香甜。
这些东西沈默是没吃过的,即使最潦倒的时候,也有大米就着野菜鱼汤下饭,好歹还能咽下去。但这种干巴巴的硬面饼子,也不就着点汤水,难道不会噎着吗?
反正沈默光是看看,都替这位老兄噎得慌,竟然不由自主的按住胸口无声做干呕状,仿佛吃饼子的是他一般。
那男子起初认真吃饭,没有理会他,但沈默在他身边站久了,自然要抬头瞧他一眼,结果就看到沈默张嘴瞪眼的这副模样,还别说,直接就真把他给噎着了。
男子噎得直翻白眼,赶紧搁下饼子咸菜,伸手去摸茶碗所在。
沈默心中这个歉疚啊,赶紧将茶碗送到他手里,他接过来咕嘟嘟饮下去,又使劲捶了捶胸口,这才猛地一抖,把塞住喉咙的粗粮咽下去,长舒一口气道:“可憋死我了……”
沈默趁机坐在他身边道:“对不起啊,兄台,我这人有个毛病,最看不得人家噎着,人家一噎,我也跟着噎。”
那人擦擦嘴角的口水,板下脸来道:“好似是你先噎着的,我才跟上的。”
“对不起啊,”沈默继续道歉道:“我就这毛病,您千万别往心里去。”说着打个响指对店小二道:“给这位大爷上碗肉羹……”再对那男子道:“就当给您赔不是了。”
“不必,”男子摇头道:“我吃惯了粗茶淡饭,享受不了什么油水。”
“那就来两盘青菜,再来个素汤。”沈默对小二道:“油水要少!”
“也不必了。”男子再次拒绝道:“我并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说着打量一下沈默道:“你爹妈挣两个钱不容易,不必破费。”
沈默差点又被噎到,郁闷道:”我说兄台,您从哪看出我花爹妈的钱?”
“看你年纪轻轻的,应该进学了吧?”男子打量他道。
“府学生员,”沈默自豪道。
“别管县学还是府学,”男子道:“想要食廪,都是要论资排辈的,你这么年轻,想必还没食廪饩吧?”
沈默想一想,自己好像确实没有领过一颗廪米,便老老实实点头道:“未曾食廪。”
“看你这身打扮,”男子继续打量他道:“家里应该算是小康,却还称不上大富吧?”
沈默点头道:“确实,日子过得挺紧。”话说因为他慷老岳父之慨,一下捐出去十五万两银子,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殷老爷还是心疼坏了,说以后都不给他钱花了……所以沈默这也不算唬人。
那男子便很诚恳教育他道:“年青人,要知道读书到现在,你已经花了家里很多钱了,如果科举之路不那么平坦,还会花更多钱,你堂堂七尺男儿,不劳而食已经很不应该了,如果还要大手大脚的花钱,难道不觉着羞愧吗?”
沈默讨了个没趣,只好讪讪道:“您说的对,那我不请您吃了。”
“这就对了,读书人不下地干活,不上机织布,往往不知道一粥一饭、一钱一粟得来不易,这样将来就算侥幸得中,为官也不知道恤民清廉。”男子教育完了他,便继续吃他的面饼。
~~~~~~~~~~~~~~~~~~~~~~~~~~~~~~~~~~
沈默将他的话反复琢磨一遍,突然感觉仅凭这一番话,他就要胜过绝大多数父母官,不由有些尊敬道:“学生受教了,学生沈言,浙江人。还没请教先生的高姓大名,仙乡何处……听您的口音不是江浙人吧?”
“我叫海瑞,号刚峰。”男子也是长途跋涉,很久无人说话了,自然比平时话多了些:“是广东琼山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