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正在琢磨着应对讨厌的绿豆蝇,海瑞急匆匆的进来,十来天的日夜操持,让他的眼窝深陷,嘴角起满了燎泡,声音也嘶哑无比道:“大人,巡检司来报城东有大批的流民靠近,约摸有好几万之众。”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沈默一下子站起来道:“去看看!”
~~~~~~~~~~~~~~~~~~~~~~~~~
急匆匆到了城头,手搭凉棚往远处望去,果然见到有大堆人群向这边移动的迹象,沈默不由手脚冰凉。
地方官最怕什么?就是大批外地灾民入境,接受吧,自己所辖的百姓会骂娘;不接受吧,不仅灾民骂,清流言官也骂,可谓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现在苏州城自己都面临断粮的危险,哪还有能力庇护这些人?沈默感觉脑袋有两个大,还嗡嗡直响。
边上归有光愤愤道:“好狠毒的手段,一边把巡按御史调来,一边把四处乞讨的灾民引来,这是要把我们苏州城炸个内外开花啊!”
海瑞也目眦欲裂道:“太狠毒了,简直视百姓如草芥,丧心病狂,禽兽不如!”
沈默扶着城墙,身形晃了晃,缓缓点头道:“他们这次不是要把我赶下台了,是要把我逼死拉倒。”说着惨然一笑道:“看来那位真正的陆绩还真是睚眦必报啊,不就是抓了他个替身吗?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他前脚才把那个西贝货放了,后脚就遭到如此凌厉的打击,这才是若菡信中所描述的那个“真正的陆绩”,应该有的手段。
“大人,现在该怎么办?”归有光问道。
沈默看一看满脸忧色的海瑞,知道如果不管那些灾民,这家伙肯定不答应。现在是精诚团结,共度艰危的时刻,当然不能起内讧了。寻思片刻,他把问题抛给海瑞道:“海知县,你怎么看?”
“当务之急,是不能饿死那些外地的灾民。”海瑞沉声道:“大人,眼下以免上报情况,申请朝廷拨款拨粮。一面在城外开粥厂放粮……”
“我们自己的百姓都不够吃!”归有光不悦道:“如果还要赈灾,我们的百姓会立刻乱起来的!”
“绝对不会!”海瑞大手一挥道:“如果我们有粮食开粥厂,那在百姓看来,官府的粮库里无疑是有粮食的,便不会恐慌了。”说着朝沈默拱拱手道:“如果将灾民隔在城外,城内百姓便会顿生围城困顿之感,到时候下官就算有三头六臂,也维持不了苏州城的治安了。”
沈默寻思片刻,点点头对海瑞道:“就按你说的办吧。府库里的粮食你看着处置,但城里城外都要兼顾。”
海瑞重重点头道:“我知道了。”
“你必须给我坚持五天。”沈默伸出一个巴掌道:“五天后,我给你运回粮食来,但五天之内,只能靠库里那些了。”
“大人要去哪弄粮食?”两人几乎异口同声问道。
“松江府。”沈默沉声答道。
第六卷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四零一章 大帮派与大地主
沈默没有乘官船,没有穿官服,只带着几个护卫,悄无声息雇了一家人的船,往百里之外的松江去了。
离开了那天杀的苏州城,沈默感觉神清气爽,忧愁尽去,竟是许久未曾的快活惬意,甚至连那些压死人的愁事儿,全都统统抛到脑后。
立在船头,望着两岸边的乌柏和新禾,农夫和村妇,晒着的衣裳,还有蓝天白云碧朱林,都倒影在澄碧的水面上,随着船夫每一划桨,便与水中萍藻游鱼,在灿烂的日光下一同荡漾,消散摇动,扩大融和,恢复原样;刚一恢复,却又消散,伴随着船儿过水,周而复始,也让沈默的嘴角一直挂着纯真的微笑。
三尺奇怪问道:“大人您怎么这么开心?”
沈默哈哈一笑,扶着船篷,就在这水乡田园间清声道:“君不见埘下鸡,引类呼群啄且啼?稻粱已足脂渐肥,毛羽脱落充庖厨。又不见笼中鹤,敛翼垂头困牢落?笼开一旦入层云,万里翱翔从廖廓。”
说着将双手负在身后,深吸一口清新醉人的空气,快意道:“人生山水须认真,胡为利禄缠其身?高车驷马尽桎梏,云台麟阁皆埃尘。鸱夷抱恨浮江水,何似乘舟逃海滨?!”
只可惜知音难觅,弦断无人听,铁柱和三尺等着圆溜溜的大眼,就是没有半分反应。
不过难觅不是无觅,终究还是能找到一个的——他清越的吟诗声,俊逸的身形,嘴角挂着的迷人微笑,无不让后舱那个系条青竹布围裙,扎着根乌油油的长辫子的小船娘目眩神迷,一张鹅蛋脸甚至激动的白里透红,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着满是崇拜的光。
等到沈默一念完,她便拼命的鼓掌,激动的叫好。
清脆如黄鹂鸟的声音,把沈默的风头一下子抢过去,三尺几个都望了过去。
那小船娘不过十四五岁,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来来往往的旅客见多了,也没有寻常女子的羞怯,反而忽闪着大眼睛回望着他们。
她娘正在洗菜,见状骂道:“疯小娘鱼,扰了客人的雅兴,还不给客官赔不是。”
小船娘嘴里小声嘟囔着:“就是好嘛,公子做的诗,就是好么。”
这时沈默呵呵笑道:“这可不是我做的诗,这是阳明公的大作。”
“还是公子念得好。”小船娘摇头道:“其实听不懂的,就觉着好听。”
沈默哈哈大笑,招招手,对那小船娘道:“你过来。”
小船娘飞快的看一眼老娘,意思是,这可不是我偷懒,是客人叫我去的呢。便脆生生答应一声道:“来了!”如小兔子般跳过来。
沈默呵呵一笑,从怀里掏出几锭银子道:“来,就冲你是公子我的知音,五两银子的头钱。”
小船娘白嫩嫩的小手,捧着那白花花的银子,欢天喜地道:“谢谢公子!”
“交给你娘!”沈默笑道。
小船娘自出娘胎,何曾见过这么多钱?只看她道谢又道谢,站起身来晃荡着长辫子,小兔子般的跳向船梢,然后便是一串银铃般的说笑声,想来是在将这桩得意的快事告诉她娘。
那边老船娘赶紧带着女儿过来千恩万谢,不一会儿又张罗好一桌极尽诚意的酒菜,带着歉意道:“现在米面菜肉太贵,小船采购不起,只能拿些鱼虾凑数了。”
沈默笑道:“有清蒸白鲢、有黑头鱼汤,还有这么多下酒清口,江上行船,夫复何求?”
船娘便让女儿在边上服侍着,小丫头伶牙俐齿,大胆无忌,常年在江上,肚子里的故事也多,吴侬软语讲给沈默几个听,听着都觉着十分有趣,吃喝也分外痛快。
直到太阳快要下山,三人酒足饭饱,小船娘收拾起桌子,泡上香片,才要跟爹娘去吃饭。
沈默又给她赏银,这次却高低不要了,甜甜笑道:“娘说不能太贪了。”便蹦蹦跳跳往后面去了。
~~~~~~~~~~~~~~~~~~~~~~~~~
见大人心情大好,又没了外人,铁柱方才小声问道:“大人,咱们四处都讨唤不着,您怎么知道松江会有呢?”
“就像诗不是我做的,”沈默笑道:“松江有粮也不是我发现的。”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在两人面前晃一下道:“是我媳妇告诉我的。”说完又觉着有些没面子道:“当然,这不能说明我不如她,而是这个这个……”
三尺赶紧接话道:“旁观者清。”
“就是这个意思!”沈默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道:“我是当局者迷啊。”说着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其实我是灯下黑了,光想湖广浙江,却没想到近在咫尺的松江,这里肯定是有粮的!”
“为什么松江能买到米?”两人抓耳挠腮道。
“因为松江出米。”沈默慢悠悠的伸出两根指头道:“虽然肯定也被那些人搜罗恫吓过了,但至少有两个大户不会买他们的账。”
“哪两个?”两人小声问道。
沈默便沾了点杯中的茶水,在桌上写下“徐”和“漕”两个字。
见两个肌肉男仍然一脸迷茫,沈默只好为他俩分解道:“徐是华亭徐家。他们家是南直隶,甚至整个江浙最大的地主,那是真正的良田万顷,几乎整个华亭县,都是他们家的佃户。这样的大地主家里,就算市面上一粒粮食都买不到,他家里也得有个十几万石的存粮食。”说着似笑非笑的叹一声道:“更重要的是,仗着徐阁老的面子,他们不必太在意陆家,这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当然他也知道,这希望很不靠谱,虽然那假陆绩说的八大家里,没有徐家,但难保这些盘根错节的大家族,之间有没有什么沆瀣一气的瓜葛。
“那“漕”呢?”三尺问道:“百家姓里有这个姓吗?”
“笨蛋,”这下连铁柱都鄙视他道:“漕是漕帮!”
“不错,”沈默点头道:“正是漕帮。”
说到漕帮就不得不提漕运,所谓漕运,便是将江南的物资通过大运河,运到京师去,以保证北京和边关的物资供应,运输量极其恐怖,每年都有六七百万石粮食被从南直隶、江浙、湖广等地集中起来,通过漕运送到北方,所需要为其服务的人力可想而知。
当然,其油水的肥美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官面上,是漕运总督与漕运总兵官同理漕政,领十二卫总共十二万七千六百人,专职漕粮运输,称为运军。还有负责征收和解运粮食的解户和运夫,人数也有十万左右。
这二十万人分布在千里大运河都负担着繁重的徭役,荒时废业,艰苦万状,又遭风涛漂没,官吏勒索,势必负债赔纳,甚至家破人亡。即使一般运军下层,亦遭受同样的苦累及长官的克扣,饱受欺凌。
而且沿途的官员、劣绅、地头蛇都视其为肥肉,倘不满足其贪壑,则多方刁难,拖延时间……因为不幸误了期限,都是漕船自己负责,所以不怕其不就范。
所以以保护漕运军民为目的漕帮应运而生,经过百多年的发展,已经与下层官兵、役夫密不可分,在各个重要的漕运城市均有堂口!他们组织相当严密,与外界交涉打交道,则全交给帮派负责,自己只需严格服从指挥即可。
“漕帮”发展到今日,即使漕运总督、总兵也无法忽视其存在,所以干脆将各地征收、转运的差事尽数托付,只由各地官府、御史监督,具体的事务却全是漕帮一手操办。
若菡在信里告诉沈默,松江出米,又当江浙交界,水路极便,所以松江的漕帮是个大帮,也应该是个富帮。但唯其既大且富,便成了众官员眼中的肥羊。年深月久,饱受剥削,外表光鲜的松江漕帮,公款亏空甚巨,成了“疲帮”,急需扭转过来,不然上万口子人吃饭都成问题。
若菡最后说,漕帮人是很讲义气的,如果能帮他们这个忙,肯定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
看完若菡的回信,虽然通篇没提漕帮可以如何帮忙,但沈默知道她打的是漕粮的主意!
一接到信,沈默便查阅了相关文案,知道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和湖州五府的漕粮,都归松江漕帮负责。为了漕运正常,不受旱涝丰歉影响,漕帮都会在仓库中屯粮,虽然不会太多,但十几万石总是有的。
“如果能把这两处的米都弄到手,加上胡部堂为咱们筹的十船大米,就足够了。”铁柱和三尺欢喜道。
“别高兴的太早。”沈默却不甚乐观道:“徐家也好,漕帮也罢,我其实都不太了解,万一他们跟那些人有瓜葛,咱们可就成了笑话了。”
“但夫人既然说了,那就一定有办法的。”铁柱却很笃定道。
“哦,“沈默笑道:“对她的信心,比我还足啊?”
“绍兴人谁不知道夫人没出阁的时候,便是商业上的奇才!”铁柱一脸崇拜道。
~~~~~~~~~~~~~~~~~~~~~~~~~
第二天一早,船到了松江码头,沈默一眼便看到了那辆熟悉的油壁车,不由激动的叫道:“若菡!”
车帘猛地掀动,露出柔娘那张惊喜的小脸,过不一会儿,车门便打开,一身新妇装扮的若菡,出现在沈默面前。
“妾身拜见相公。”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若菡明显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只是婷婷袅袅的拜在沈默面前,但那张宜喜宜嗔的俏脸上,却分明写着刻骨的思念与重逢的欢喜!
一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人儿,沈默一下子冲动了,他不待船停稳了,便纵身一跳到了岸上,正落在若菡面前,毫无顾忌地一把将她搂在怀里。
若菡没想到他能这么大胆,紧张的小声道:“别人都在看呢。”
“怕什么,”沈默使劲抱住她道:“除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