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疲蹶萄钚拗龋擞惺豆参牛瞧渥源底岳蕖<爸潦辏惚恢笕送萍鋈ピ缆词樵海Υ幼丛β藓橄龋沸鹤洞坦堑目喽廖迥曛螅桓宜底员裙苤倮忠阒牛膊痪踝疟然乒凵涕畹侥睦锶ァ?br />
黄观商辂是谁?人称黄六首与商三元,乃是大明朝唯二两个获得‘解元、会元、状元’大三元者,前者更是把秀才考试的小三元也囊括在内。陶大临同学以这二位自比,其雄心壮志也就不言而喻了。
设想虽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雄心勃勃要做陶六首的大临同学,怎么也想象不到,自己出山第一场,便被那个叫沈默的压在屁股底下,这叫陶同学情何以堪?
这几天他是茶不思饭不想,就等着一场,非得拿出最优异的表现,让县尊大人点自己为案首,把这口气争回来不可!
所以当与沈默在县衙门前相遇时,他的眼里能冒出火花来,电得沈默莫名其妙,心说:‘不会是个兔子吧?’
当县试入选的一百一十名童生,列队进入县衙时,立刻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紧张气氛,他们发现那些整日优哉游哉的小吏,抱着厚厚的文书低头小跑;那些吊儿郎当的官差,也全部持刀着甲,面色严峻的肃立在县衙内,这一切都告诉众人,平静安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作为前三场的头两名,沈默和陶虞臣走在最前排。他俩皆是一脸的严肃,只是心中所想大不相同……陶虞臣在想着如何打败这个敌人,沈默却压根没有考虑这场考试,昨日他专程拜访了沈老爷,向他请教当前的局势。
沈老爷沉默半晌,才将一份文简拿出来,递给沈默道:“这是你老师借职务之便,给我抄送过来的。”沈炼掌管锦衣卫的一切文移出入,将抄送各府衙的奏章送一份过来,自然不是难事。
沈默接过那纸质优良的抄本一看,乃是本月初,给事中王国桢、御史朱瑞登等人,以倭寇猖獗,逼近南京,上疏‘请设总督大臣,督理南直隶、浙江、山东、两广、福建等六省军务,使其调兵筹饷,得以便宜从事’的奏章。
将这份抄件逐字逐句的看完,沈默的面色已经有些发白,他将这张重逾千斤的信纸搁下,难以置信道:“局势……已经若斯了吗?”
沈老爷沉重的点点头道:“前些年倭寇偃旗息鼓,朝中大员皆以为其土崩瓦解,谁知其卷土重来之时,人数竟有数万人之多。”便须发皆张的拍案道:“更可恨的是,还有些我国的海盗流氓、不第士子、越狱囚犯,穿倭服;挂倭旗,四出杀掠;气焰嚣张,数目竟有真倭的三四倍!”
说着又长叹口气,无可奈何道:“原先倭寇只是在沿海抢劫,但与我沿海卫所接触后,发现大明将不知兵、军备松弛;官兵贪生怕死、战力不堪一击,其更是肆无忌惮,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连南京都敢骚扰了……”
~~~~~~~~~~~~~~~~~~~~~~~~~~~~~~~~~~~~~~~~~~~~~~~~~~~
那一天,一老一少对坐良久,说了很多,却拿不出一点解决办法,最后沈老爷只能安慰他道“拙言啊,用心考上进士吧,只有当了官,你才能为百姓、为大明做点事。”说着笑笑道:“我大明向来是以文治武,说不定你将来还有机会指挥那些总兵参将们,痛痛快快杀倭寇呢!”
沈默当时没说什么,心中却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发现自己有些轻微晕血……这是这辈子才有的毛病,他已经反复验证过了,只要看到一滩血迹,不管是人血还是鸡血,都会变得手脚发软、头晕目眩,要好一会儿才能恢复正常。
为了克服这毛病,他曾经强迫自己连续一个月去观摩杀猪,结果把杀猪的流程都学会了,该晕血还是晕血,你说怎么办吧?
------------------------------------分割-------------------------------------
方才接到通知,官居一品国庆正式上架,亲爱的们,我要你们的保底月票……晚上还有一章哈……
第一一四节 府试 (下)
应试的童生们在大堂内等候,县尊大人却久候不至。
沈默低着头,为东南的危机而心忧,他十分想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什么,可是却怎么也想不出来,到底应该做什么。
看沈默有些心不在焉,陶虞臣暗暗窃喜,心说:‘是你自己不在状态的,可别怪我胜之不武!’
在众人各怀心思之时,领他们进来的礼房书吏去而复返道:“县尊大人在后花园等你们,诸位跟我来吧。”便将众人又带去了县衙的后园。
北国仍在冰雪中,江南已是遍地春。后花园中的柳树已生出嫩绿的细叶,微风吹过,柳条轻拂碧绿的湖面,一池春水便波纹荡漾。
李县令仍在那个凉亭里坐着,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衣,丝毫没有感到春的气息,看他神色委顿的样子,似乎是病了。
学生们排成数排,给恩师行礼,待礼毕之后,才听县尊大人嘶声道:“因为最近绍兴的状况,提学大人不能如约而至了。不过他派人带话过来,说要在院试一关等着,到时候再试过诸位的斤两……咳咳咳,”说着便剧烈的咳嗽起来,好久才缓过劲道:“你们也看到了,本官偶感风寒,精力不支,所以今日考试不按常规,你们以‘春夏秋冬、悲欢离合’八个字各作一首诗,然后拿给我看。”说完便闭上眼睛,神魂游离去了。
考生们面面相觑,心说‘前辈们都说李县令重视士子,每次提堂必然宾至如归,让人觉着像过年一样,怎么这次连个座位也没有?’牢骚归牢骚,该作诗还是得作诗的。
准备写时又发现没有纸,大伙只好可怜巴巴的望着司礼大人,那苟书吏这才回屋拿回一摞白纸,一人两张分发下去。
有的考生又道:“经承大人,可有桌椅?”
苟书吏抱歉笑笑道:“衙门里大忙忙的,也没给各位准备,你们就将就一下吧。”
考生们想自己去找,却被告知不准离开此地。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纸铺在地上,撅着屁股趴下,开始咬着笔头构思。
沈默如仙人打坐一般,盘腿坐在地上,提着笔却迟迟没有磨墨,显然心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陶虞臣见了这一幕,更是信心大增,一时间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花团锦簇的写完了八首试贴诗……虽然县令大人没有规定格律,但经过严格应试训练的陶同学,还是选择了最规范的诗体。
但他这次不急着交卷了,因为总结上次的教训,他觉着这位李县令似乎喜欢老成稳重型的,便也学着沈默的样子,盘腿坐在地上,耐着性子靠时间。
等啊等啊等啊等,等得他屁股蛋子冰凉冰凉,肚子里面咕噜咕噜,再看那沈默,仍然优哉游哉的坐着,一点不适的感觉都没有,陶虞臣便暗暗咬牙坚持,心说一定不要输给他!
这时别的考生开始陆续交卷,李县令拿过来一看,也不求合辙押韵,只要语句通顺的便算通过,完全违背了他挂在嘴上的‘学问无小事,字字是大事’的宗旨。
那些通过之后的考生还磨磨蹭蹭在他眼前晃悠,李县令不耐烦道:“该干嘛干嘛去,还等着管饭啊?”
很多人便傻了眼,他们不少人出身贫寒,为了等这一顿好的,从昨晚上就开始饿着肚子了,可也没处说理去,只好捂着肚子,哭丧着脸回去了。
~~~~~~~~~~~~~~~~~~~~~~~~~~~~~~~~~~~~~~~~~~~~~~~~~~
又坚持了半个时辰,考生已经走了七七八八。这时陶虞臣的脸都憋紫了,心说我要是再等下去,非得拉了裤子不行,那还不成为一辈子的笑柄啊?
便小心翼翼的起身,弓着腰、走着猫步到了李大人面前。李县令一见他来了,破例抬起头来看一眼,不由吃惊道:“虞臣你怎么了?难道昨天晚上也没吃饭么?”
陶虞臣乃是殷实人家的子弟,心说我至于吗?但更不好实话实说,只好点点头,勉强笑道:“学生快……饿晕过去了,先生能快点放我回去……用饭吗?”
李县令赶紧一挥手道:“去吧去吧,你的水平我还是知道的,免检了。”心中不禁嘀咕道:‘这孩子怎么这没出息呢?’
陶虞臣朝县令大人难看的笑笑,便转过身去,小碎步往外挪。那两张精益求精写出来的诗文,干脆就没交上去,不是忘了,实在是另有用处。
这时候,沈默终于施施然站起来了,陶同学才看到,原来人家屁股底下还垫了个书包……陶同学真是欲哭无泪啊,只能捂着肚子快步出去,找一处花树掩映的幽静场所,痛快发泄一番腹中的愤懑。
沈默莫名其妙的看着陶同学,心说‘看来是吃坏肚子了。’便将随笔写就的诗文交给县令大人。
李县令接过来,起先也是无精打采,但当看到《赋悲诗》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便默念道:‘绿荷扶夏出,嫩立如婴儿。春风欲舍去,尽日抱之吹。对此伤我心,泪下如绠縻。天岂欲我穷?天岂欲我衰?日月自见多,大化谁能持。阑边秃尾雀,摧老看众嘻。微物亦有然,聊复酒一卮。”
反复念着‘阑边秃尾雀,摧老看众嘻。微物亦有然,聊复酒一厄。’这句,突然两行老泪便不自觉淌了下来。猛然察觉到自己失态,李县令赶紧擦擦泪道:“你这诗做得好,不如老夫也请你‘聊复酒一卮’吧。”
沈默拱手微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
未时一刻,县衙外的照壁墙上,终于贴出了此次县试的成绩榜单。拥挤在照壁前的人们,只见在榜首的位置,单独写着‘案首沈默’四个赫然大字,在他之下才是第一等十九名……其中第一个便是陶大临,第二个是沈襄。另有二等七十名,三等一百四十名,四等三百名,五等二百名,其余皆是不入等。
本次县试的案首,将与一等、二等,以及三等前二十名的考生,一同参加两月后举行的绍兴府试。
-------------------------分割--------------------------------------
今日第三更,大家票票、收藏支持啊……
第一一五节 新任知府 (上)
县衙后堂内,炕头小机上,几碟小菜,一壶老酒。沈默盘腿坐在李县令对面,听他一边用筷子敲打出节奏,一边浅吟低唱道:“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事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沈默知道,他唱的乃是宋代程垓一首词,词牌名唤《水龙吟》,唱的是‘回首池南旧事,看花老眼,伤时清泪。’可谓满腔心灰意懒的归去之意,也算是历代士人仕途受挫后的集体写照了。
李县令将整首词唱完,端起酒盅一饮而尽。伸手拭去胡须上沾着的酒液,这才无限失落道:“老夫已经写好辞呈,明日便递上去。”
“大人离致仕还早呢,为何兴起此等念头?”沈默明知故问道。
“你可知道知府大人这几日就要卸任?”李县令浑无所觉道。
沈默点点头。
李县令又道:“你可知道新任知府就在城外,只等黄道吉日进城了?”沈默又点点头。
只见李知县满脸落寞道:“老夫今年五十一,错过这次机会,今生是休想再进一步了。”
沈默摇头笑道:“不见得。”
“哦?拙言有何高见?”李县令微微抬起眼皮道。
“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学生看来,这次先生没有上去,却是一件好事。”沈默微笑道。
“休要消遣我。”李县令瞪他一眼道:“老夫往日对你不薄!”
“先生莫急,听学生为您分说。”沈默淡淡一笑道:“学生听说朝廷要特设东南六省总督,统筹整体抗倭,请问先生可有此事?”
李县令颇为意外的看他一下,想不到这小子消息竟如此灵通,便微微点头道:“据说是有此事,但陛下并未表态,因此设立与否还在两说。”
“八成是要设的!”沈默笃定道:“先从东南局势看,已经远超过朝廷的预料。学生观察去年全年的战例,竟有八成以上是发生在两省交界处。这说明倭寇已经抓住我大明卫所各自为战的弊病,专门在两省交界处登陆,一旦遇到官兵主力便窜入邻省,我军却只能隔省而叹,无法追击。所以设立总督,统一调兵,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