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分割…~~…
第二章。亲爱的们。你们的月票让我感动啊。所以我决定再爆发一章。12点左右上传。用月票鼓励我一下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起点。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二六节 东南一盘棋
顺之缓缓点头道:“是这个意思。但还看严党下动作。如果他们毫不干涉。们就全部浮出水面。帮着张李二人抗倭。以求东安定;如果他们现在就安插棋子……”他长长吸一口气道:“咱们就继续藏一手。直真有可以收拾东南残局的人出现。再全部贡献出来。”
“那就再等等看?何心隐面无表情的问道。
“等!”唐顺之沉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消灭倭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从长议。”
“拖上一天。老百就多遭一天的罪!”何心隐面色沉痛道:“一想到那些畜生蹂躏我大明儿女。我就五内如焚啊!”
唐顺之缓缓合上眼睛。仿佛若无其事的样子。但筋突起的双手暴露了他的心绪。只听他喃喃低语道:“圣上一心修玄。首辅只知弄权。朝中奸党横行。军中一盘散沙。想要在这样的境下做点事。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啊……”
何心隐却不像唐顺那么悲观。他的双眸中闪动着幽幽的光。仿佛要将这令人窒息的黑暗吞噬一般……
~~~…~~…~~…~~…~~…~~…~~…~~…~
几天后邸报传来。条高级官员的任命引起了所有人的热议:
一个是南京兵部尚书张经。不解部务。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便宜行事。正二品。
一个是原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升都察院右都御史。奉命巡抚浙江。正四品。
但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大伙在议论纷纷之时。都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伴着两位抗倭统帅的确定。还有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也同时来到了浙江……其实三人的任命是同时签发的只是这位仁兄的级别太低。直接被无视了。
他的名叫胡宗宪。汝贞。乃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巡按浙江……似乎与都察院右都御史。奉巡抚浙江的官职十分类似。
“这个胡汝贞还在咱们绍兴当县令呢。只是十几年下来。仍是个七品官。着实混的咋样。
”沈老爷摘下眼镜。用温热的白巾捂住发涩的双眼道:“巡抚巡按。一字之差。品级却差大了……就算李巡抚资历尚浅。仅授四品衔。也比他高了五级。两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窗外花红柳绿新鲜出炉的府县案首。却跟个老头躲在个黑屋子嘀嘀咕咕。只听沈默轻声道:“官不大。有权则灵巡按御史号称代天子巡视。负责一省察纪检事务。什么都可以过连布政使小心应付着。就像朝中的六科给事中一样。不能掉以轻心。”
“巡按确实事权很重。”沈老爷;头道:“但战对官员的违纪违法。朝廷向来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他胡贞孤身一来到浙江。连个属官也没有。八成是天天不应的的不灵的。老夫不信他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如果他只是个普通巡按。确实什么也做不了。”沈默沉声道:“但我看了他的履历这个人的经历很不简单啊……嘉靖十七年中进士两年后被授官为山青州府益都县。在任上扑灭过多年不遇的蝗之灾。又用安抚劝降之策。使为害的多年的土匪解散还将其中可用之人编为义军。其文韬武略可见一斑。”
“连续为父母守孝五年后。又出任余姚知县。后以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边防重镇。整军纪。固边防。曾经单枪匹马阻止过军队哗变。嘉靖三十年。回到内的。巡按湖广。又参与平定苗民起义。”沈默这辈子的记忆力十分了的。看过的东西基本上不会忘。他十分肯定道:“此人踏入仕途这十几来。一步一脚印。走到哪里都政绩显著。为什么一直的不到提升呢?”
~~…~~…~~…~~…~~…~~…~~…~~…~~…~~~~…~~…~~…
“像你师傅一样。被严党压迫呗。”沈老爷叹口道:“不然至少是个知府了。”
“不一样的。”沈默摇头笑笑道:“师傅那是罪人。被整治了。但胡宗宪的调动却很频繁。除去忧的五年外。很有规律的两年一调任。按次序将北方南方的政务。北方南方的军务体了一遍。若是整治他的话。是不是太费苦心了?”说着呵呵一笑道:“那的多大的冤仇啊。”
沈老爷也被逗笑了。微颔首道:“确实。这分明
养他的经验和能力。”说着面一沉道:“难道是植爪牙?你方才说他是嘉靖十七年的进士。我记着严嵩当时是礼部尚书来着。”
“严嵩虽然任礼部尚书。但正忙着重修《宋史》呢。所以那年的主考官是……”说着低头看一眼手上的资料道:“翰林院掌院张邦奇。”便抬起头来道:“而且胡宗宪成绩不好。没捞着进庶吉士。只能去刑部观政。像这种毫无前途可言的小进士。不大可能引起严嵩的注意的。”
说完他指一下那份邸报详细的多的锦衣卫内报。沉声道:“而且您看。他出任湖广巡按是陛下钦点。任浙江巡按还是陛下钦点……这说明什么?”
“是……简在帝心。”沈老爷也是官场上待过的人。当沈默抽丝剥茧之后。他自然明白了事情的因由。他沉声道:“这么说陛下早就注意到这个胡贞了。看来一直压着他的官级。也是了磨一磨他的性子。”
“更重要的是。为了不引人注意……他的作用应该是继续学习。时刻准备着接某位大员的班。”沈默突然苦笑道:“我突然觉着大伯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陛下将他打压的太低调了。恐怕来到浙江会处处碰壁啊!”
“那你还担心什么';”沈老爷奇怪问道。
“我担心……一颗棋子被玩的太久。会产生自己的想法的。
”沈默轻声道:“陛下以权术御臣下。难免让人猜错圣意。做出别的选择。”
“你是说……严党?”沈老爷难以置信道:“不会吧。胡汝贞的身世并不简单。他出生在豪门望族。曾祖还做过南京户部尚书。显赫一时。这样的世家子弟。最为爱惜名声不会和严党混在一起的。”
“但愿如此吧。”沈默叹口气道:就怕他穷则变啊!”说完揉一下右眼眉。强笑道:“都是胡乱分析的。很可能会一切顺利。陛下始终用不到他这个备选呢。”
~~~~~~~~~~…~~…~~…~~…~~…~~…~
沈老爷点点头。轻声咳嗽道:“个胡汝贞便跑题这么远……咱们还是回正题。现在情报么多了。你东南战局会怎样?绍兴会不会有事?”这才是两人今谈话的真正目的。关于胡宗宪的不过是插曲。
“应该还算乐观吧。”沈默微笑道:“张部堂和李抚台都是一时之选。性格也是一阴一阳。一刚一柔。没有比他们搭档更合适的了。再加上陛下是支持他们的。估计再大的麻烦也能应付过去。假以时日。将我官兵捏合起来。恢复战力。还怕个倭寇作甚?”
“是啊。”沈老爷放下毛巾。起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和着阳光涌进来。让他一阵神清气爽。不由呵呵笑道:“有了张李二位门神。我们兴应该算是安全了。”
“但愿如此吧。”沈默边说边跟起身。活动一下腰肢道:“大伯。我师傅现在近况如何。给我那么消息。却偏偏没有他自己的。”
“还不错。”沈老爷呵呵笑道:“陆少保……不。现在是陆太保了。与你师父十分的。大事小情言听计从。不但平反了一批冤狱。还庇护了许多蒙冤入狱官员。让锦衣卫和陆太保的名声大好。”说着自好笑道:“你师在那些锦衣的心目中。的位也是水涨船高……给咱们送信的那个旗总。态度变化很明显啊。”
沈默不由感叹道:“能在锦衣卫这么个特务机关混的开。师傅也算奇人了。”其实他还有半句话“却不能在普通衙门的开。“只是不能说罢了。
“有陆太保庇佑。使你师父脾气暴躁点。惹到一两个权贵也是不打紧的。”沈老爷开心道:“我可算是放下一块心病。”
觉着未来的生活一片光明。爷俩心里都很高兴。沈老爷竟亲自送沈默到门口。
分别时。沈默突然想起一件事道:“差点忘了。我爹说初八适合乔迁。让我来请大伯过去锅呢。”
沈老爷知道沈默家房子彻底翻盖了一遍。点头笑道:“一定一定。”
…~~…~分割…~…~~~
第三章。如约而至。票请到来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起点。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二七节 乔迁之喜
眼到了初八这天。老爷带着沈京。备好礼物。早…到永昌坊西侧的沈默家老宅。
从过完年开始翻盖。沈京就没来过这。他还能记着。当时这这宅子的墙顶上长满衰草。面粉皮剥落。露出里边的黄色土坯。那大门也是残破不堪。摇摇欲坠。让人担心随时会倒下来。
但当他扶着老爹从车上下来时。已经完全找不到记忆中的破败景象了……只见那长草的土坯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青砖黛瓦粉墙;那破烂不堪的大门也不在了。成了庄严厚重的黑漆大门。再看那簇新石箍门框。石级台阶都比别人家的高一截大一截。
别人家却只能干瞪眼。因为只有秀才家允许加高大门。
门口站着个穿着新青衣的小厮。一见他俩便满|堆笑的迎上来道:“小的沈安祝二位爷安康。不知台甫仙乡。小的也好进去通禀则个……”话音未落。便被人踹了屁股一脚道:“沈安。不是不让你掉书袋吗?”
“少爷来了。”沈安捂着屁股回陪笑道:“老爷说了“咱们家是书香门第”。我们做下人的也的斯文点。
沈默无奈的揉揉眉头。朝沈老爷恭敬行礼道:“大伯。您见笑了。”
沈老爷哈哈笑道:不妨事。我看这个小子很有趣。”
沈默摇头笑道:“还欠管教。过段时间就好了。”便延请两人进去。
沈老爷进门一看。便见到一五间坐北朝南的青砖乌瓦房。墙面粉刷的雪白干净。一排花格长窗架青石窗槛之上。给屋里送去明亮的阳光。
再看这院子有五丈方。的上用青砖铺就。冲洗的纤尘不染。除了北角一棵高大的树和树下的桌石凳外。再有其它赘物。显分外轩敞。
沈老爷见惯了精雕细琢紧致错落的江南民居。陡然见到如此大气利落的宅院。顿觉神清气爽。连道了三好。
可把迎出来的沈贺乐坏了。朝沈老爷拱手谦逊笑道:“大兄谬赞了。”
沈老爷刚要说“不要太谦虚哦”。却被沈贺拉着往后走道:“前院都是拙言捣鼓的。小弟带你去后面瞧瞧那里才是我的心血所在呢。”
沈老爷只好笑着跟穿过月门洞。了二进的园子里。一进去便见到一柱假山紧贴东墙而筑。山腰垒上。植以花木。虽仅方寸之的却也有天然之妙。再看园内种植翠竹百。微风吹起。影婆娑。中有卵石小径。穿园而过。角遍植蕉石榴和葡萄。并有兰花萱草和不少盆景点缀其间。确实与前院风格迥异。
沈贺满是意的笑:“这些树都是上月从别处移栽过来的大兄看不出来吧?”
沈老爷终于吃一惊道:“竟能如此翠挺?”仔细一看竟然一株发的都没有。不由暗叹道:“这宅子里的风水起来了。”
~~~~~…~~…~~…~~…~~…~~…~~…~~…~~…~~…~~
跟着沈贺走过小竹林。眼前豁然开朗便见到二进的一排房屋。屋檐下竟还有个方不盈丈。清见底。鳞游泳的小池。池旁有一棵大树。枝干苍虬。冠如华盖。
浓荫下已经摆好了一张八仙桌。四把太师椅。桌上摆两把宜兴砂壶。分别泡着毛尖和芥片四只极细的成窑杯子摆在桌子的四角。当中是七八个小碟子——分别装着晶烧卖绿豆饼扁豆糕蜜橙糕盒春卷。还有个粗使丫在边上站着。
沈贺请沈老爷上座。自己作了主。沈京沈默也各自坐好那丫便开始茶。看完他家天翻的覆的变化后。沈老爷由为这爷俩高兴道:“愚兄亲眼看着你们爷俩。一步步走到今天。实在是……不容易啊。”
听了这话。沈贺不想起当初住草棚借阁楼时的情形。那时候连看都没有钱。压根都没敢想过能有今天。不胜唏嘘道:“是啊。变化真大呀。”说着眼圈便红了。哽咽道:“可惜他娘都没捞着享一天的福。”
沈京见老叔要掉泪。赶紧打岔道:“这么大的好事。应该多请些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庆贺庆贺才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