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恕?br /> 审问结束,少将口气温和地问他,有些什么要求?
他如梦方醒地想了一会,于是要求:要问他的对手那个击落他的飞行员几个问题。
少将笑了,吩咐手下去打电话。
喝完一茶缸热水,门外进来一个稚气未脱的小伙子,娃娃脸上长着青春痘。
〃这就是。27中队飞行员,张积慧。〃
小伙子举下手,似乎想敬礼,抬到半空又放下了。
阔日杜布上下打量一阵,怀疑地问道:〃你,多少岁?〃
〃十九……不,俺二十了,二十!咋啦?〃小伙子吭吭哧哧,憋红了脸,对着翻译解释。
〃少尉?〃阔日杜布盘问他的军衔。
〃不,俺是准尉。〃小伙子低声说。
阔日杜布突然转头对着少将哈哈大笑:〃不,不,你们捉弄我。哈哈,不是他,不可能是他!但是,你们愿意这样。好吧,就这样吧。〃
小伙子听了翻译,脸更红了,话语急切:〃咋?咋不是?旁边又没别人!〃
阔日杜布再次注视小伙子。一会儿突然对少将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拿起桌上的两架小飞机(模型),其中一架交给张积慧。飞行员立即明白这里面的专业语言。于是俩人便在屋内比划起刚才各自的空中动作来。
大家也都饶有兴趣地观看那场空战的回放。
飞到那个〃传说动作〃时,阔日杜布很注意观察,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但小伙子跟踪无误,动作娴熟。
〃停!〃阔日杜布喊道,眯起眼睛看着小伙子。〃这个动作,谁教你的?〃
〃俺教官,咋啦?〃
〃教官是谁?〃阔日杜布眼锋犀利。
张积慧脸又红了,大伙也没搭腔。
〃美国人?〃阔日杜布步步紧逼。
张积慧还是没吭声,红着脸看了一眼刘亚楼少将。
张积慧 阔日杜布
〃德国人!〃阔日杜布盯着张积慧,目光炯炯。终于说出他的怀疑:〃一定是德国人!就是那个德国人!除了哈特曼,这个动作世界上没人会做。〃
他摊开双手:〃这下我明白了,或许是你开的炮。但是!你们勾结法西斯。这是法西斯动作。〃
刘亚楼呵呵笑起来:〃战术动作也这样分类吗?奇谈怪论。〃
〃好吧,年轻人,〃阔日杜布搞清了自己的疑问,也恢复了往日的爽快。继续盘问:〃那么,你知道我是谁么?〃
张积慧摇头:〃俺,俺咋知道?反正,你是侵略者呗。〃
〃我是阔日杜布!〃
看到张积慧仍是一脸茫然,阔日杜布嘲讽一句:〃连阔日杜布是谁都不知道,就敢向他开炮!〃
〃阔,……又咋啦?也是一个鼻子,俩眼睛呗。〃听完翻译,张积慧不服气。〃那你,有多阔?俺是问,打下多少飞机?〃
阔日杜布转了一圈眼睛:〃哈,连你们的加在一起,66架。〃他估计小伙子的舌头会半天缩不回去。
不料张积慧无动于衷,并且颇为不逊:〃还,还还不到100架呢么。我寻思,怎么也得二三百哩。※〃
阔日杜布摇头无奈:〃唉,德国人。你们被德国人蒙蔽得太深啦。〃
他起身向刘亚楼敬礼致谢,并请求送他去战俘营。
※哈特曼保持的击落纪录是352架。
临走时,他又举起拳头。张积慧不知他要干什么,本能地戒备着闪了一下,但见他并没有恶意,于是挺起厚实的胸脯,让他在上面捶了两下。
〃小伙子。你胆敢,把阔日杜布击落。嗯。你很有前途。和我年轻时一样。〃
张积慧这才正面注视了他一阵:〃俺瞅着,你也不老嘛。〃
〃老啦。我比你大七岁!从没被击落过。你是有天分的,但愿七年以后,你不会被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击落。〃
(712)
阔日杜布走后,张积慧摘下飞行帽,里面都是汗水,热气腾腾。刘亚楼满意的目光使他再次不好意思起来。
〃怎么样啊,小鬼?〃空军参谋长顺手递来一把大蒲扇。
〃首长,这个老毛子……挺神的哈!口气,猖狂哎,倒像是……他把俺给击落似的。〃
刘亚楼再次哈哈大笑:
〃人家有猖狂的资本哪!阔日杜布吗,如雷贯耳!你们不看俄文报纸。前两年,天天有他的新闻。三个金星勋章啊,全苏联独一份!小张你真是捡着了……〃
〃哼,〃张积慧挺起小忙牛似的胸脯,〃他不服气?俺还不服气呢。不信首长你把他放回去,俺再和他比试比试?〃
这一下大家都笑了。
〃放回去?别说傻话了,放了他,我要多牺牲几十名飞行员!停战以前不会让他走的。拿胡宗南来也不换!……不过也别让他闲着,〃刘亚楼起身在文件柜里搜寻,找出两瓶伏特加,交给张积慧:
〃这家伙得优待。我把他关在招待所三楼了。有空,找他去,取取经!小年轻儿,客气点,多摸点对手的情况,知己知彼嘛。我看他挺喜欢你。就是要当心,别把咱自个儿的底都漏了!〃
年轻的张积慧※脸又红了,这回是兴奋的:〃那,首长派吴翻译,和俺一块儿去吧?老吴可比俺有经验多了。〃
他顺手带了桌上的两架小飞机。
※张积慧生于1927年,山东荣成人,1953年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戴维斯少校。1946年这时,19岁。
(713)
沈阳空战持续近两个月,差不多打到双方筋疲力尽,才暂时罢手。
〃野马〃以自己的性能优势,和一代中国青年忘我的学习、进取、牺牲精神,到底维护住了东北工业地带上空的安全。〃野马走廊〃依然原貌,没有易手。连参战的美国志愿飞行员都对此不持异议。
苏联空军也认可这一点。
使他们大惑不解的是,华北联军飞行员还竟敢使用苏军拿手好戏〃恐怖的伊万(迎头对撞)〃来对付他们。过去苏军飞行员常以这一勇猛行为把德国对手逼上绝路,现在却不甚灵验!中国人的撞击、刮蹭、赖皮,比他们只多不少,甚至主动寻衅。只要迎头,就作出斗牛的姿势,一头撞来!还要趁机迎头开炮……
这类事例屡见不鲜:每当自己的飞机冒烟起火、难以挽救时,双方常有飞行员驾机实施自杀式冲撞。
不过,论起飞行员损失,本土内线作战的中国人占了便宜。被击落跳伞的中国飞行员大体都能休整后重返蓝天。而苏联飞行员基本只好在铁窗里吃着土豆,等待战争结束。
(714)
那个令阔日杜布困惑不已、分神乃至失误的〃向后飞行机〃渐渐真相大白:
那就是整合了日美航空新技术、结合美国XP…55〃升腾〃和日本〃震电〃两者优点,由两年前俘获的日本人鹤野正敬少佐担纲设计、中国华北投资并研制的第一种先进国产战斗机〃腾雾〃。
它的高空高速、大口径机炮、简易的维护性和高出勤率,使它成为对手重型轰炸机的克星。
特别是使用了缴获的〃容克〃喷气发动机装配的30多架实验型,除了自身故障损失,几乎没有被击落的记录。
由于采用了不常见的〃鸭式布局〃,乍看上去,有某种〃向后飞行〃的错觉;使第一次见到这个怪胎的苏联飞行英雄,产生恍惚,而失去了水准。
这种布局,于是被中国航空界作为特色,保持了半个世纪之久,并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后来成为出口热门。
(715)
洛杉矶。好莱坞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太平洋战火平熄后,反映战争中的英雄故事成为热门题材。华纳公司对自己投资制作的彩色宽银幕大片《工合浴血熊猫》寄予了很大期望值,筹拍过程中还邀请许多相关人士举行座谈会。
扮演片中一号人物卡尔迅将军的演员、35岁的罗纳德·里根,是一名刚刚退役的空军上尉。虽然过去有过若干从影经验,但剧本中这位男主角的惊险、迷人的经历,仍然深深打动了他,使他感到一种不寻常的挑战。
为演好这个美国知名的战争英雄,此刻他正在同受邀前来的两位中国朋友座谈,略带腼腆地向他们征求意见。
应邀参加座谈的两位客人乔冠华、龚澎夫妇,用流畅的英语向他介绍了片中主人公在中国的传奇经历,和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这使罗纳德·里根觉得,剧本中的描写,过于粗疏和肤浅了。他所了解的那些精彩部分例如战火纷飞中的环球旅行、远离滨海的陆战队训练、硝烟弥漫里的升旗仪式等等,还只具有表面化的意义。
这个典型的美国式英雄,更有价值的是他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精神。而剧本忽略了这一面的表现。
里根在思考,怎样用表演来有所弥补。
这个投资巨大、阵容华丽、场面空前宏伟的全景宽银幕影片,如果因为自己的表演不佳而失败,他会郁闷一生的。
遗憾的是,两位客人都只同卡尔迅见过一面是他负伤、在重庆动手术的时候。更多的细节无法提供。
但龚澎女士告诉他,前不久到美国赠送熊猫的那位邓小平先生,曾和卡尔迅并肩战斗过许多时日,现在他正在美国东部考察社会经济结构,一周后将回到旧金山。如果里根先生愿意,可以替他预约访问。
于是双方当下商量好了时间。
(716)
另一组座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刚从中国回来的巴顿将军。
相比之下,这位老资格的前四星上将,批评起剧本来毫不客气。
他开口就说:
〃该死的,情况完全不是你们想象那样!拍一堆卡尔迅在美国的故事干什么?这个人一生中最精彩、最耀眼的价值是在东方、在中国!你们的导演或者编剧,我看是些不肯走出国门的乡巴佬……
〃你们只注意镜头上花里胡梢的噱头,却没有表现卡尔迅那些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个人,他象最好的基督徒那样用生命供奉他的事业。克服了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放弃了多少个人的幸福……没有人能做到他那样!见鬼,我说的也不全对,我是说除了史迪威将军。
〃另外,你们的道具也太……太不合体统,不符合实际!哪里有什么汤姆森冲锋枪?他们用的是’卡尔迅式’。如果,如果你们没有,并且需要的话,我会廉价地卖给你们一些……赠送也行!
〃但是这该死的剧本必须修改!你们最好到中国和朝鲜去实地拍摄……〃
吃惊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频频点头致谢。这位将军他们惹不起。何况洛杉矶这里还是他的家乡,热爱他的人很多。
座谈会后,巴顿将军乘车赶往北加州…卡梅尔,去看望分别整整100天的史迪威。告诉他几个月来的见闻,商讨他们之间的重要合作事宜……因为副官多恩准将电话里说,今天,乔的精神满不错。
疲倦,使他在雪佛兰轿车里睡着了。
此刻他不知道,在高速公路的某处,一辆重型卡车正等着他。
某个对巴顿至今仍活跃在战争舞台上,深为不满的势力,今天,希望他从这舞台消失。
(717)
日本海。北海道。石狩湾,神威岬。
夜色越来越淡,黎明将至。
北洋舰队旗舰〃太行号〃舰桥上,毛泽东举起望远镜向岸上瞭望。札幌方向,烽烟笼罩,遮云闭月。
〃嗯,陈锐霆炮击,水平有进步!〃放下望远镜,他笑眯眯赞了一句。
陈锐霆
在许多人苦恼的日子里,只有毛泽东没有烦恼,心情放松。春天里那些辗转反侧、犹豫徘徊,那些痛苦、郁闷和抉择,都随着战争进程而烟消云散。
8月是他的收获季节;进入9月,他更加谈笑风生。
上个月就违反了一次〃纪律〃。他向朱老总请假,悄悄离开北戴河,在罗瑞卿陪同下出了一趟远门到朝鲜釜山秘密视察集结在那里的的邓华两栖纵队、检查新近接收的美国登陆装备、检查张爱萍的作战方案。
张爱萍(右一)
所以,没有及时答复刘少奇南方工委电报、没有及时审批林彪作战方案等等,倒也并非是他有意耽搁。
9月战争进程再次使他感到,自己对海军战略心有灵犀。
自从有了那次环球旅行,毛泽东对海军的偏爱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船上阅读了马汉和丘吉尔的书,对海军基本战略原理下了一番功夫领会之后,他觉得,正是这个领域才能够使自己的运动战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那些以己之长、击敌之弱;那些千里奔袭、灵动的进退;那类似长征时贵州赤水河边那样令人眼花缭乱地调动敌人、使之疲于奔命的技巧……这都是自己长期追求的境界噢。
嗯,在没有海军的年代,还真的没有这些触发灵感的心得。
(718)
风大了。看来明天会是个晴天。这就好,舰载机可以配合登陆作战了。
军委参谋长叶剑英劝他回到指挥舱。几人缓步走下高大的舰桥。
〃各部队情况怎样?〃来到舰中?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