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苏军矛头转而西指时,他就仔细地打探和瞄准敌人的破绽。
他明白,雷巴尔科固然凶猛,但同样有一双〃阿喀琉斯的脚踵〃机械化军队的后勤始终是致命的。只要国军顶住了雷巴尔科的〃三板斧〃,则河朔之敌,一战可定。
再者,商震是辛亥宿耆,又是故交,傅作义也曾同是〃华北抗联〃旗下战友,关麟征在巴尔干与自己联手作战;张灵甫也在朝鲜的〃剑齿虎〃时期与粟裕并肩杀敌……于情于理,断不可坐视不顾。
现在,卫立煌司令从延安来电,希望华北第二兵团向敌后出击。
刘伯承(中)
为慎重起见,刘伯承打电报请示了已搬回沈阳的总前委,同时命令杨勇、陈锡联两个主力纵队,迅即向归绥以北的大青山挺进。那是老根据地,群众条件很好。
总前委又是朱老总在看家毛主席此刻南下,正陪同马歇尔国务卿上庐山。
朱总司令回复的第一份电报比较长,述说了不少国共合作历史,又谈到〃延安也是我们故乡〃等等,似乎在做刘伯承的工作。……
正当刘伯承觉得好笑,想回电表明观点时,第二封电报来了。
只有简单的一个字:〃干!〃
附言:博客升级后,版式不一的现象显得严重了。前数段密集、后数段稀疏,阅读效果糟糕。如果读者点击下方〃阅读〃字样,页面效果会好些。
(747)
得悉〃刘伯承游击军出现在包头附近〃的紧急报告,雷巴尔科大将明白,这场为期两周的战役打僵了。
远程奔袭作战的特点就是这样,如果不能一蹴而就,就要马上脱离。手中这点苏联红军精华,决不能拼光耗尽。
他适时地发出了〃收拢部队,向北转移〃的命令。并派遣留守包头的重型坦克团全部为新式〃斯大林2型〃向刘伯承那个唯一的坦克旅发动了一次打击,以扫清后撤之路。
〃鄂尔多斯风暴〃的尾声,就是〃敕勒川,阴山下〃的坦克战。
二兵团的坦克旅是刘伯承从欧洲带回来的。其中两个营,是分别用缴获的德国〃豹式〃和4型坦克装备的,甚至还有两辆〃虎1〃和三辆〃虎2〃式拼凑的一个重型坦克排。他一直当成宝贝,把他们留在八达岭内的南口训练场,并从贺老总那里〃匀〃出来一些供应一兵团的红外夜视装备〃猫头鹰〃;好不容易把这个坦克旅练成了一支精兵。
战斗当日,可说是〃天似穹庐,笼罩四野〃,雷雨前的大草原乌云滚滚。
两支坦克劲旅对头开进。刚刚翻过小山冈就遭遇了。
〃斯大林3〃和〃虎2〃从2000米距离开始对射,双方一直打到200米的近距离,谁也不肯相让。
中国坦克旅的颓势直到暴雨之前乌云密布时分才略见扭转。能见度的急遽下降,使〃斯大林〃的瞄准率出现偏差,而躲在一边不敢靠近的〃猫头鹰〃这回派上了用场,夜视装备帮助〃虎豹们〃找到了目标,最后几轮射击的便宜使得遭遇战的天平又恢复到平衡状态。
坦克旅长韦杰上校痛心疾首地在大雨中把部队撤了下来。
百来辆的坦克旅,活着的坦克兵,勉强还能拼凑编出一个营,但〃活着的〃坦克,已经不够一个连了。
老虎全死了。4型坦克也一辆不剩。幸存的10来只豹子遍体鳞伤,谢尔曼更是七零八落……韦杰旅长心想,这下没脸回去见刘总了。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只见大片金属残骸。
(748)
绥远。大青山下。
战场是苏军打扫的。士兵们整理出一些破碎的装甲,揭掉双星涂装的外表漆皮,纳粹铁十字赫然在目。政治部干事们主张把它们拉走,作为再次找到中国人勾结法西斯的又一铁证。
但雷巴尔科大将对此不屑一顾:
〃这些破烂,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随便去拣。你就说是从蒙古带回来的,谁和你争论呢?中国人即使勾结了法西斯,又怎么样?现在世界上除了我们,有谁来谴责他们?扔掉吧,有那点地方,不如多拉几个伤兵!〃
大青山区。
增援的苏蒙混合骑兵集团军,包围了华北二兵团的两个山地纵队。
但发现,那些穿草鞋的中国兵,在山地间灵活攀援进退,炮火只能给他们造成轻微损失。而山下展开的部队每到夜间就受到袭扰,给养被夺走,目前甚至还不如被围困的对手充裕。领兵的扎赫瓦塔耶夫中将感到进退两难。
(749)
卫立煌上将乘坐一架〃蜂鸟〃救护直升机来到前线,视察几支刚刚经过惨烈作战的英雄部队。
神木以西,大片戈壁滩上,触目惊心地分布着上百公里的钢铁垃圾。
缕缕黑烟在大漠上空盘桓不散。此时吹起一曲羌笛,庶几可以催人泪下。
在52军野战医院,他见到关麟征军长。昔日这位〃铁甲大将〃如今已是片甲不存,浑身缠满纱布。只能微微睁开浮肿的眼皮,听不完他的慰问和嘉勉,就支撑不住昏迷过去。
卫立煌上将(前中)
在整编74师,榆林前线指挥部里,残留的老兵们围着师长张灵甫将军的棺椁,正在低声唱着那首由田汉作词,任光谱曲的《国民革命军74军军歌》: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我们在战斗中成长,在炮火里相从。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
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
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
我们愈战愈勇!
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
祭奠之后,张将军的副官顾中校,决定追随师长而去。
举枪时,卫司令长官阻止了他。交给他的任务是,写出一份留给后人的74师光荣战史。
(750)
满目苍凉的战场使卫立煌上将心情沉郁。敌人狼狈溃退,但他毫不感到轻松。
随从副官看到卫长官闷闷不乐,拿来一些从西安空运来的报纸,指给他看。
大小标题渲染着:
《鄂尔多斯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新桃园结义…刘关张联手,雷巴尔科逃走》……
卫立煌扫视一下,凄然而笑:
〃民间这么说故事,或许可以……可是一路上你也看到了: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个民族,长期这样消耗,国家前程还怎么保证?〃
卫立煌决心报仇。
他当即下令,战区内的空军〃蚊式〃轰炸机联队,发挥夜战优长,连续作战,每夜追踪后贝加尔方面军的撤退营地,不停顿骚扰!不给敌人休息、喘息之机!
其实这么做效果并不明显,苏军虽增加一点伤亡,但还是实现了有序撤退。唯一重大战果是,第三天轰炸中,一枚燃烧弹命中了雷巴尔科大将的野战帐篷。
重度烧伤的方面军司令员,被紧急送往伊尔库茨克,接着转往莫斯科。
(751)
满洲。呼伦贝尔草原。
同是内蒙古这片狭长的土地,地处西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鏖战,却和地处东端1500公里之外的呼伦贝尔这场同期厮杀,全然不同。
这是一次几乎完全依靠空降部队实施的进攻型战役。
华北联军空降兵在这次代号为〃雷阵雨〃的作战中,投入了伞兵纵队和空军全部3个运输机联队,第707、708战斗轰炸机联队负责提供空中支援,配备作战和侦察飞机共约220架。
伞兵分成西、南、东3个战斗群。分别在龙江镇、齐齐哈尔市郊和机场三点附近实施空降。
第127突击营属于西部战斗群。搭载滑翔机发起首批攻击,任务是占领嫩江大桥并扼守至后续部队到达。
第一波其余部队伞降,在南路夺取昂昂溪机场后,另一个步兵旅将乘坐运输机直接实施机降。
伞兵纵队从参战欧洲起,就摸索滑翔机机降战术。多次演练后,感到以滑翔机实施机降,比降落伞具有优势。
伞兵从空中飘落地面,过程中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容易造成伤亡。既使平安着陆,也常因为地点分散,难以快速集结、形成战斗力。再加上卸除降落伞、寻找装备,花费时间长,容易贻误战机,使突袭效果打折扣。
滑翔机不同,可以准确操纵降落在目标附近50米之内,空降兵可立即跳出机舱投入战斗,没有噪音。
夜间攻击,可以悄悄抵达目标,达到近乎完美的奇袭效果。
Go…242是中型突击滑翔机,秉承了传统布局,采用高单翼加支撑的混合式结构。机身横截面近似矩形,骨架由钢管焊接,表面覆以亚麻材料蒙皮,成本低廉,便于大量生产,必要时抛弃也不可惜。
这次滑翔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752)
降落完成,李天佑少将即刻指挥西战斗群,扑入龙江镇。
这个侦察兵出身的小个子伞兵司令,从长征时代起一直是一线作战骨干。
龙江镇是目前苏联制式的宽轨铁路终点。由此向东的线路还没来得及改造,因此积压了大量待运的补给物资。
担负守备的一个苏军摩托化师,由于被抽调出击白城方向,压制吕正操纵队的骚扰,只剩下一个轻武器警卫团。
车站搬运工队伍中的潜伏者,帮助伞兵突击队迅速熟悉地形、进入战位,并指明了苏军的守备分布。
〃灵猫〃突击车在几分钟内就对守敌指挥部构成包围,车载无后座力炮、重机枪和火箭筒凶猛而短暂的一刻钟射击,那所砖木结构的小楼成为一片瓦砾。
随后的行动就是肃清丧失指挥系统的守军了。中午时分,零星抵抗也告结束,西战斗群开始清点战利品。
他们找到了上万吨积压待运的油料、装满了车皮的食品和原粮、堆积如山的枪炮和弹药巧的是和他们手中的武器型号可以通用。
缴获武器中最有价值的是54门ZIS-3型76毫米野战炮、36部喀秋莎火箭炮和炮弹,以及约200辆正好马上可以派上用场的吉斯卡车。
细心的李天佑发现一个问题:在众多的苏军补给物资中,完全没有冬装!他本想找到一批留给自己的部队,从而给后方群众减少一点负担。
但是找来找去,没有痕迹。李天佑得出判断:敌人是力求速决,至今没有冬季作战的准备!
既如此,把他们拖到冬天,得不到这项补给,就会不战自溃!这是个重要情况,他立即架起电台报告了前委。
李天佑
南路战斗群,秦基伟空降旅经过战斗,歼灭了舍斯塔科夫守备营,还缴获了昂昂溪机场上大约一个中队的伊尔10攻击机和4架里-2运输机。守卫机场的〃人民军〃高射炮部队实行战场投诚,给秦基伟送来现成的防空力量。
天亮以后战斗机和运输机陆续进驻,增援市区进攻的二梯队也空运抵达。
东路突击市区的战斗持续了两天,最终抓到了3000余名俘虏。
伞兵纵队在一间地下室里找到了被关押3个月的柯立亚·永寿。他精神受到很大摧残,不停念叨着哥哥的名字,但部队仍没找到谢尔盖·永福的下落。
至于那个越过江桥、前出到草原深处的苏军摩托化步兵师,在慌乱的回防中,很快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境地。
加上草原缺少预设阵地、头顶华军航空兵不停地追踪投弹,士气濒于瓦解,结果第四天就在包围中缴械投降了。
林彪司令员乘坐他的那架〃蚱蜢〃降落昂昂溪机场后,当即下达两个与人们预料完全相反的命令:
第一,以工兵为主的陈士榘纵队,加强一个炮兵营,立即乘坐缴获的列车等,直接驶向海拉尔和满洲里,在那一带的铁路沿线埋设地雷,并夺取、恢复和修筑海拉尔要塞;
第二,江燮元伞兵旅,在滑翔机团的配合下,再作一次500公里的机动跃进,目标正北方,黑龙江畔的姊妹小城:瑷珲和海兰泡!随后,就切断那里以北通向东方的铁路。
第三个命令才是组织面向哈尔滨方向的防御,但那显然不是重点。
这些部署使现场指战员既感到莫名其妙,又觉得军委和林总对敌人动向和配置好像胸有成竹。
几天后,四兵团并入一兵团的三个纵队沿着北宁线乘火车到达齐齐哈尔,随即用龙江军火库的苏联装备充实了自己,还顺便组建了3个新的苏械炮兵旅。
由此而观,避实击虚的呼伦贝尔〃雷阵雨〃,在战法上,与浴血拼杀、奋力相搏的〃鄂尔多斯风暴〃比起来,似乎获得更多的实质性收获。
(753)
江西。庐山,好汉坡。
委员长和夫人乘坐滑竿,在这里登山。
公路没有修好之前,从这儿乘滑竿是登山的主要途经。委员长历次登山都如此,这次他也不想破这个例,虽然山北公路已经通车了。
庐山,好汉坡 好汉坡中段
时已仲秋,秋老虎仍在南京逗留,长江沿线〃三大火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