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这时,老馆长从黑眼罩之外的另一只眼睛里看到了一股寒气。
最终他两手颤抖,擦净木箱上的尘土,轻轻交给达扬,并嘱咐:〃希望你……保管好。〃
达扬这个月里难得地微笑了一下,请他指点一处离得最近的犹太村落。
(811)
1946年10月的中国战场,有两个引人注目的攻势。
其中一个是国军发动的。
随着铁路从天水延伸到定西,兰州国军重兵集团的后勤瓶颈渐渐缓解了。运来的不再只是航空汽油、炸弹炮弹和军粮副食。朝思暮想的重武器到底露面了!官兵们眉开眼笑。
西北战区李宗仁长官在焦虑中,终于等到了南京送来的补充320辆的二手M4谢尔曼坦克以及75辆M10歼击车。被打残的杜聿明第5装甲集团军得到重整,新到的卡车大队帮他快速完成了物资转运和兵力部署。
李宗仁上将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落实那个筹划已久的分割包围作战。
为此,挑选了打仗最猛的邱清泉装甲师担任先锋,新到的坦克也把数量大头补充给了〃邱疯子〃,以这个整编师为主,配合另一员猛将爱穿旧军装的〃叫花子将军〃陈明仁71师,形成双向对进!
本次作战意图,是凶狠切断苏军延伸70公里的长蛇阵,把兰州市区和中川机场分割为两部分,从而断绝崔可夫集群最后的空中补给。
(812)
割裂作战,打得十分艰苦。
国军主力,冲阵就动用了十几万官兵。不到30公里的战役纵深,整整打了一周。
苏联中亚方面军为生命线而战的顽强,到底让位给火力和物质更优越的一方。当然,国军的〃新装甲师〃也再次变成了〃破装甲师〃,生龙活虎的谢尔曼在与步履蹒跚的T34的对抗中,仍没能明显占上风。倒是远程炮在火力准备期间大显神威,射击准确度卓有提高。
李宗仁趁机把担任武威…古浪前线阻击、伤亡过半的桂系张淦少将的〃钢七军〃,和孙立人的整编38师撤下来他们也需要再次〃整编〃了。
顶上去的是人称〃鹰犬将军〃宋希濂少将的整编79师。
这位1925年在黄埔军校经陈庚介绍参加过共产党后来又脱党的将领,曾在缅甸战役中立下过汗马功劳,获得过国府青天白日、华胄勋章和美国政府的棕榈叶自由勋章;也是一时青年才俊。李长官勉励〃党国鹰犬〃:继续坚守防线,决不让波格丹诺夫前进一步。
苏军。包围圈中奋战几个月的〃坦六集〃威风不再。严重缺少燃油使坦克成了固定炮台。但即使这样,一辆顽强的SU…152还是在无法机动的掩体里,成为〃功勋坦克歼击车〃。
它用它的大口径炮弹,无情地近距离击毁了对手那个最疯狂的先锋邱清泉少将的座驾,力挫了敌军气焰,从而无愧于他们〃近卫军〃的称号。撤出阵地的苏军残余部队以此向司令部报捷。
但参谋长杜哈诺夫从此和崔可夫部队被分割成两块,突围努力更加难以奏效。
机场,只能完全杜绝运输机降落,因为敌人近得可以用105榴弹炮覆盖了。
(813)
两场攻势中另一场是苏军发动的。
哈尔滨作战会议上,叶廖缅科大将力排众议,坚持向西夺回齐齐哈尔和那里囤积的物资。
而什捷缅科参谋长不再坚持。他也明白,在敌人没有进攻的情况下,大幅后撤,难以向最高统帅部交代,并且由此遭遇敌人追击,很容易造成崩溃。
固守待援无异于坐以待毙。如果不是向西前进的话,其他方向南面,长春有敌人日益增强的装甲力量;东面,横亘着森林绵密的张广才岭,善于山地阻击战的徐向前在那里经营很久了,实现闪电突破几乎不可能;而且向东推进,只能离开补给线更远。
这位曾是最高统帅部优秀作战部长的哥萨克上将,用弃权表示了意见。因为阻挠,会使爱冲动的胖大司令员挥舞拳头。
光头的列柳申科上将也表示:
向平原地形的齐齐哈尔冲击,是目前远东方面军唯一积极的作战可能。是否会扭转战局且不论,起码能扭转士气,赶走官兵中弥散的消极情绪。
(814)
苏军攻势推进得意外顺利。
列柳申科集群,只使用半数兵力两个集团军约10万人。
超过300公里的远程奔袭,仅仅打了一周。
齐齐哈尔林彪集群的三个纵队,象征性地逐次抵抗了几天之后,突然象水在沙漠里消失一样,踪影全无。
次日凌晨,苏军炮火向对方的无人阵地倾泻半小时,地面分队上去后才发现,可以不付代价地冲进城市了。
T34坦克再次行驶在齐齐哈尔街道上。
找不到华军目标可以消灭。列柳申科不管那套,雄赳赳地举行了入城式,把喜讯分别报送莫斯科、乌兰巴托、哈尔滨和哈巴罗夫斯克几个指挥机构。
但他很快体会到胜利后的空虚。
没有大量歼敌也就罢了,重要的是,作战主要目的夺回物资,基本落空了。林彪实行了严格的坚壁清野,掠夺了全部能掠夺的东西,特别是拉东西的工具:火车和汽车。
拉不走的,是那些不合华军口径的弹药,例如122炮弹,那么就地销毁。对待油料尤其残忍城中唯一熊熊燃烧的就是剩下的那座来不及搬运的油料仓库。
最令人痛恨的是,销毁品中,还有大量的伏特加。急红了眼的士兵们冒死抢出了几十箱,还为此酿成不团结因素……
仅仅半个月的功夫啊,林彪把我们几个月来积累的物资,就这么鼓捣得一干二净了。怪不得他没有兵力打仗全他妈的当了强盗、小偷、以及纵火者去了!
……十万大军,吃什么,喝什么?还要从哈尔滨运来?
这座一无用处的废品城市,是否还值得守备?根据审讯得来的情报,敌人把物资拉到了400公里外的海拉尔;空运转移的那部分,则更远弄到了阿穆尔河畔的瑷珲和海兰泡!
那么继续追击?且不说哈尔滨的油料还没送到,重要的是,进一步分散兵力意味着什么?
列柳申科突然有种落入圈套的感觉!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敌人啊?象草原狐狸一样的狡猾不,简直象鬼魂一样飘忽不定!
他们为什么不肯决战?是惧怕?是装备不良?还是另有原因?眼前出现了去年在下西里西亚时,那个瘦弱、苍白、阴郁的影子……鬼魂一样的敌人,正在无形中向自己逼进……
天气不很冷,但却令人毛骨悚然。
站在空地上的列柳申科,猛地拔出手枪,乒乒乓乓向着身边几公尺的地方连续射击。直到子弹打光,才对惊愕万分的警卫员愤愤地解释道:
〃我在驱除邪气!〃
就像安抚他的义愤填膺一样,远处,响起一片锣鼓声。一小队人马缓缓走来,队前打着的横幅写道:
〃热烈庆祝齐齐哈尔苏维埃公社胜利恢复!〃
(815)
1946年10月。日本,九州岛,久留米飞行机场。
战争残骸几经清理,两年后的今天依然还有些零落地堆在刚整修完的跑道两边。一眼看去,涂着日之丸的破烂飞机型号依稀可辨。不过,和这略感肃杀的环境不同的是,简陋的临时飞行塔楼上,气氛却相当热烈。
一杯杯滚烫的绿茶和咖啡在人们手中传递着,一行行参数随着无线电的响起被记录在地图上,草稿纸上,甚至桌面上。
〃来るだ!〃年轻的电信员抬起头,露出兴奋的神色。
不需要翻译,即使不懂得日文的人们也立刻操起一切可以增加视野的工具,向西南方看去。
〃一架,两架,三架,四架,一个的也不少,全体回来的干活!〃一个敦实的中年日本人,穿着华北联军制服,用口音怪怪的中文对旁边的中国空军少将说。
〃要得。够快!〃那位少将华北联军空军作训部长刘震,捶了一把大腿,指指天边,四个银色小亮点飞快靠近,仿佛一条直线一般。
〃小李小张小刘噢!几时你们练成这个程度,我可就不怕啰。虚心点,好好学撒。〃
〃是!〃身后几个穿着飞行夹克的青年大声回答。
〃老林呐,来看看这都是谁,〃刘震笑着拍了拍日本人的肩膀。〃你的最早一批学员李汉,小伙子在欧洲已是中队长,共打下19架敌机,小刘刘玉堤,成绩还超过他一架!这个小张,更是要得,把阔日杜布也给请来喝茶啰。回头,他们几个也想飞一哈儿。〃
三个飞行员分别向自己的航校启蒙老师林弥一郎敬礼。
李汉、张积慧、刘玉堤(下)
〃后生可畏。〃林弥一郎赞赏地和虎虎生风的棒小伙们握手。又问:
〃刘将军,鹤野正敬他们那种截击机’腾雾’,它的生产线可全都是新开的啊,生产进度怎么样?〃
〃产量还是上不去撒。喷气式么,可能设计上超前了点儿吧,耗费工时多。这不是,’疾风改’这回出世了。技术成熟,生产也容易啰。聂司令说起,马上就要用到以前’满飞’那几条生产线了嘛,怎么样,调试得顺不顺?〃刘震道。
〃顺是顺得很。我旧军里一批朋友,还有小山桑帮忙,基本随时可以运转。这’疾风’曾是日本最好的战斗机,特别是用料节省而廉价。今天试飞顺利了,两星期就可批量出厂。若把中岛那里的两条线也搬到沈阳运转,一架最多3000工时。规格没问题,要比从美国购买还快的!〃
〃那就好么。我来前聂司令传达,毛主席从庐山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空军干部讲话。中央基本精神是:空军要尽快发展,大发展!〃
〃噢!毛主席这么说?哟西哟西,大大的好!〃
〃毛主席还说,美国人阿诺德将军都评论说:中国空军现在开窍喽!我们以后,要更多依靠空军打击敌人!〃
〃哦!这!我,我们真是好运气,赶上了伟大时代……大发展哦!我以为我的航空生涯快要结束了呢……〃
林弥一郎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林弥一郎(右4)
刘震从他眼里看出了诚意,心里也热乎一下。这家伙,做事兢兢业业,有始有终,是个靠得住的人。
一边想着,又把眼睛投向快速靠拢来的飞机编队上。
(816)
〃尼西,萨奇,艾里,这里是B,我们还是老样子通场,做最后一遍。〃
配合熟练的四人统一用英语沟通。
领队的银色战斗机有着日本飞机独有的修长体态,但那引擎的轰鸣却与以往在这个机场上飞行过的任何一种飞机不同,优美的流线型机身顶着风冷发动机,一对中岛式的下单翼破开空气,在空中拉出同样优美的云线。
4架战斗机排成战斗队型,对准宽阔的跑道,减速、开襟翼、放起落架、接地一气呵成,极为流畅。
(1942年5月17日,在新几内亚摩尔斯比港盟军基地上空,表演〃死亡之舞〃)
随着一声声引擎关机的声响,四个座舱纷纷打开。
〃天啊,这是世上最豪华的试飞!〃
《朝日新闻》记者酒井是少数几个被允许采访试飞的记者之一。此刻他惊叹地站在跑道边上,亲眼注视着四个年轻汉子爬出驾驶舱。※
……纤瘦的东洋男子;戴着一只黑眼罩的另一个东洋人;粗壮、脸上挂着玩世不恭神态、嚼着口香糖的美国大块头;和另一个……他不禁揉了揉眼睛。战争过去才没多久,在日本和德国报纸上,这人的照片他见过几十次。
〃他们……他们怎么会?我是说,他们怎么会在一起?〃酒井私下拉住老熟人林弥一郎,〃我我,太惊讶了。〃
林弥一郎四下望望,压低声音,咬住酒井的耳朵,脸上遏制不住的得意:〃这就是我跟你说的红军表演队,假想敌小组啊!世界级的,决不吹牛。〃
〃唔哇!咔咔咔!〃受刺激的酒井,连续打出三个大喷嚏。
〃酒井君,绝对保密啊……〃林弥一郎替他掏出手绢。
酒井忘情地举起照相机,对准他的那些偶像。
〃嘘,这个不许报道,明白?〃一个日语使用熟练者在旁提醒。酒井点点头,他知道新闻记者也有该装不知道的时候。
但他看到警告他的那人走远,还是咽下口水,擦了一把鼻涕,趁机偷偷按了几下快门。
※熟悉二战航空史的读者会知道,这四人应该是阪井、西泽、波音顿、哈特曼。
(817)
〃情况怎样?〃几个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已围住那几架飞机。一个美国人询问着探头查看引擎状况的日本技师。
〃没问题,’誉…黄蜂’发动机是过关的。或者按中国人的名字,称为’白驹-3型’好了。哈,徐舜寿先生,你虽年轻,是个好样的。〃
小山悌主任设计师的英文足够表达他的意思。当然,眼前这个解决了冷却系统关键问题的中国技术科长,令他相当满意。也许,那个古国很快就会进一步拥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团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