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年轻的舰载航空兵部队失去了投身它早期建设的一位优秀将领,获得了必不可少的血的教训,交出了学费。
(882)
青岛港码头。
著名汽车设计师阿尔伯特·弗里德里希走下轮船,环顾四周,感到自己似乎来到一个欧洲城市。
远近建筑物的式样、随处可见的德语、英语、日语和汉语铭牌、路标提示,使他感到方便和亲切,陌生感一下子消除了许多。除了一股牛粪的味道让人略感扫兴外,他整体感觉良好。
怪味是从码头上一条货船发出来的,船上正在卸载成批的荷兰奶牛。据说中国十分缺乏牛奶和奶制品,看来很有一些商人摸到了对中国做生意的诀窍。
身后的本茨公司(奔驰)代表辛博格先生也有同感,俩人说笑着,见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青岛市〃欧亚工业区〃管理处主任米歇尔·根舍先生。
登上汽车的时候,他们发现这辆被叫做〃灵猫〃的轻便车辆,竟是德国大众VW82〃桶车〃的改型!
这让两位汽车专家很受刺激。
到中国来的念头,是一个多月前在法兰克福举行的一次机械行业秋季展览会上产生的。
他们研制成功的新型农用车〃乌尼莫克〃,受到广泛好评,被称为〃万能越野车〃。一下子就赢得150辆订单,超出了他们的预想。要知道,战后的第一年里,整个德国汽车总产量也只有6812辆啊。其中本茨公司(奔驰)产量还不到2500辆。※
※史实数字。
但是两位一胖一瘦、参观他们展示的中国客人,却对他们引为骄傲的市场开拓成绩不以为然。
胖客人告诉他:设在中国青岛的大众汽车公司,投产半年的产量接近3万辆。
瘦客人也告诉他,设在中国武汉的福特卡车厂,那个〃胜利牌〃一年的产量,也比德国汽车目前总产量多5倍以上。
两个客人看上去是有身份的绅士,不像是说假话。
但是……那个印象中古老而落后的中国,现在有那样大的市场么?难道真是象传说的那样,中国发了一笔神秘的战争财?……不管怎么说,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农用车应该不会拒绝吧。既然他们认可我们〃乌尼莫克〃在中国有大市场,何不抓住一次企业发展的机会?
弗里德里希客气地询问:两位,是否可以订一些货?
瘦客人矜持地解释:我们不是商人。
胖客人豪爽地大笑:订就订。可是订的少,不够你们发财……我们不下订单,但可以开路条。
瘦客人又解释道:路条,就是介绍信。
(883)
这样,他们来到了中国。
介绍信很管用。在上海他们得知,那一胖一瘦的两位,还是在中国蛮有影响力的官员呢,这给管钱的辛博格先生很大鼓舞,后悔在欧洲没同他们见面。
走在青岛街上发现,〃桶车〃的保有量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想,路上充斥着它的各类改型。而一种底盘偏低、涂装华丽的改型常常遇到,看来数量不少。
米歇尔·根舍略带自豪地介绍:
〃这是大众出租汽车!我们青岛是中国、也是远东第一个普及出租汽车的现代城市。〃
1946年的出租汽车在中国,是一个代表远大前途的概念。
〃您说这桶车的中国名字,叫什么来着?〃辛博格对根舍发问。
〃灵猫。就是一头机灵的猫。〃根舍说着踩一脚油门,〃灵猫〃窜出去,超过几辆并行的出租车。
辛博格转头,神气活现:
〃阿伯特?那么,我们的中国名字叫什么?〃
弗里德里希暗笑:这位老板的代表,竟这么快就打定主意。
空气中仍有荷兰奶牛的气味。他灵机一动,指指〃乌尼莫克〃商标打头处,字母上的图形:〃红牛。我们是红牛。〃
于是辛博格拍拍驾驶者的肩膀:
〃那么根舍先生,红牛。我们是红牛。〃
(884)
齐齐哈尔。〃坦四集〃司令部。
列柳申科上将在左右为难的重重矛盾中,几乎患上精神分裂症:
不去营救哈尔滨,他马上就会断掉军需来源;而不去打通满洲里,他的部队就永远没有前途。
不去营救哈尔滨,他的许多部下、战友乃至首长,就会命丧敌手,让他饮恨终生;而不去打通满洲里,他可能很快就被撤职,失去指挥权,什么也作不了。
哈尔滨的命令是十万火急的,刻不容缓;乌兰巴托的指示是模棱两可的,行动在筹划中,但已有原则性方向确定……
分裂的头脑使他作出了分裂的决定:他分兵了。
比较适宜长途奔袭、翻山越岭的摩托化第16集团军,配属一个坦克旅,出击500公里外的海拉尔;而坦四集主力则回援250公里外的哈尔滨。
作出这个决定后,他把内心激烈的良知与理性之争好不容易放下。吃了两遍安眠药和一公斤香肠、烈酒,沉沉地睡去。再也不去想这是否违反集中兵力的原则,或是否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
哈尔滨。马迭尔饭店,红军远东方面军总指挥部。
鄂霍次克千岛系列海战的重大失利,尽管严格控制这消息的走漏,却仍然象瘟疫一样在苏军中蔓延开来。再次对士气造成重大打击。
江北,持续了三天的炮火归于沉寂,派出的136摩托化师再也联系不上,看来凶多吉少。
松花江结冰还很薄,浮桥也还没有搭建完毕。
……是列柳申科的迟疑造成了这个师的覆灭,必须送上军事法庭!叶廖缅科大将愤愤地在心中决定着,一边再次部署对哈尔滨机场的强化保卫。
这是苏联空军在满洲的最后一个基地了,如果这个集群变成单一的陆军,那么一贯以信心顽强、意志坚定著称的自己,也免不了动摇。
(885)
松辽平原。安达·肇东设伏阵地。
〃两江会战〃打响后,第一兵团主力根据〃围点打援〃的一贯作战方式,在滨洲线(中东铁路)沿线设伏完毕。
用步兵阻击线配合反坦克炮进行的20公里逐次阻滞,坚持到当天傍晚;在〃猫头鹰〃夜视指挥车指引下,由〃麒麟〃夜战坦克发动了强大装甲反击。
这套打法华北联军已得心应手。可以说这是相对弱小的中国坦克兵,步步削弱强大的苏军装甲集团的拿手好戏。
从〃坦四集〃冲出齐齐哈尔、向东进发的时辰起,沿途的秘密观察哨便以步话机接力方式,送来苏军每个小时的进度报告。这些行动被不断标示在地图上,又及时通过电台等通讯设备,传递给参加〃两江会战〃的沿途伏击部队。
作战部长江拥辉准将在指挥部值班电台前连夜守候着,林彪司令员已经回到后排小瓦房里去睡觉。
这是他的习惯部署完毕就交由各部队自行掌握。
睡觉前,他吩咐好了叫醒他的时间。
(886)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火车站。
激烈的争夺已进入市区。
普里卡耶夫上将的最后王牌斯大林2型坦克营表现出色。这些因为笨重而没有被运往满洲前线的〃大家伙〃,现在守在桥头、隘路口,缓慢而坚定地射击着,每发射一炮都引来红军战士的一阵欢呼。
对手的〃霞飞式〃M24坦克每每被它打得蹦跳起来,在爆炸声中四分五裂。而〃霞飞式〃的75毫米炮往往命中几发,还不能使一辆〃斯大林2〃退出战场。
只可惜苏军的坦克营编制只有21辆,而敌人的美式编制装甲营,却是56辆。
到底还是有两个路段的街垒被华军冲破了。市区内飞溅着〃波波沙〃冲锋枪对射的子弹壳;迫击炮弹在用沙包构筑的街垒机枪阵地上空凌乱地炸响;火焰喷射器燃烧着市政厅,和它门前那几棵珍贵的西伯利亚冷杉树。
〃是时候了,谢廖沙。〃普里卡耶夫在催促什捷缅科。〃飞机场很快会被封锁,那样就一筹莫展了。你必须赶快走,这里有我负责。〃
什捷缅科慢慢走出几步,又回身同他拥抱三次,凄凉地告别。
(887)
海参崴。外围阵地。
王近山纵队因为〃错误理解上级意图〃吃了批评。
徐总电话里再三强调〃要打巧仗,不要打猛仗〃,要他减少部队伤亡。并且明确了作战〃以牵制、消耗为主,不急于攻坚,拿下城市没有时间限制,但要减少破坏〃的指挥原则。
〃说白了,就是跟敌人泡蘑菇呗,〃王近山准将对到访的宋时轮少将发牢骚。这原则和他打仗的风格大相径庭。
出身黄埔一期、年已39岁的宋时轮是纵队级干部的老大哥,他笑嘻嘻地向王近山传授心得:
〃我说疯子啊,打仗是这样:该疯的时候疯,该清醒的时候还要清醒。海参崴人家经营了几十年,咱没必要硬打。反正他也无路可退不是?徐总让你下手轻点,别把城市打烂了,以后咱还要花大力气建设呢。〃
王近山撇嘴:〃宋老哥,我知道,你们是赶上吃肉的活计了,我这儿,啃骨头,把牙给硌着了!〃
宋时轮纵队的任务是进军堪察加。这是〃海军毛委员〃最新的海洋战略。
据说毛委员和蒋委员长在长江上,商定过一个〃毒辣计划〃:要把苏联变成一个非太平洋国家。俩人在这一点上达成默契,老蒋这才欣然交出东洋舰队。他要借华北联军之手,结怨苏联,平定远方,而自己控制中枢。
本该出动勘察加半岛的是邓华或者韩先楚的两栖纵队,此时正在围攻伯力,一时难以撤下来。而地处海边、暂时闲置的宋时轮纵队便欣然受命。
虽然缺少航渡训练,但时令不等人,隆冬将至,现在不行动,就要等明年开春了。
夜长梦多,毛委员主张尽快动作,让敌人来不及准备。
于是两个先头旅在雾中的纳霍德卡港,登上北洋舰队仅有的6条大型登陆舰。这也是华北联军此时能自己保障的、最大的远程航渡规模。
(888)
察蒙边境。纳兰丘陵。
收复纳兰基地后,孔庆德又干起他的老本行:指挥运输。
不爽的是,收音机在草原深处接收效果极差,警卫员去〃偷来〃的几台都是如此,或许不是机子的毛病?
孔庆德(前中)
唉。老师长刘伯承到底没让他来指挥解放纳兰基地的战斗。理由呢,说是咱离开野战部队太久,而且没跟老毛子对过阵……还给戴了顶高帽,说咱是〃和平建设人材〃啥啥的,这话反过来听,不就是嫌弃俺,仗打得不漂亮么?
哼,你派了陈锡联俺当然没话说。他十年前就是偷袭机场的老手,干这个的。要是别人,咱老孔还真敢和他力巴力巴!※ 天皇大炮是白缴获的么?
陈锡联 孔庆德
邓政委要是在就好了。那时候,邓政委在屋里喊一声〃孔庆德!〃咱在外边答〃到!〃然后邓政委说:〃给你一个任务!〃那时候多来劲。
※力巴比试的意思。
几年前,他还在从纳兰向张家口输送物资。现在却是反过来,从集宁铁路车站向纳兰山大运特运了。
光是航空汽油,就派了一个汽车团,500辆车跑了四趟……这么说吧,打下纳兰没费多少劲,巩固纳兰可不轻松啊。
新上任的〃铁道兵纵队〃司令员吕正操正在从集宁向这里修铁路,可见要有行动。
午饭时,刘总从北平打来电话,要他整顿好机场,下午有重要客人要过来。
〃谁呢?〃孔庆德心里犯嘀咕,顺口问了一句。
〃你听听就知道了,不过别喳乎。〃司令员似乎没有对他保密的意思。
几秒钟后,电话里响起一个熟悉的声音:
〃哈罗,亲爱的孔!我是泰勒。马克斯韦尔·泰勒。〃
咣当一声,孔庆德的茶缸掉在地上。
那边还在说着:
〃孔!我给你带了一台新式短波收音机……〃
(889)
当地《汉胡评论》11月号最新一期,又登载了专栏作家〃皮克吴〃的揭密文章,题目是:《再次介绍中国!华北民主联军陆军纵队新编制》:
……编制的简洁、紧凑,简化了后勤,减少了指挥层次,提高了效率,这是华北联军逐渐取得优势的秘密法宝之一。
〃纵队〃是华北联军一种介乎集团军与师之间的特有编制,也是他们的基本战役兵团。
其主力纵队(共8个)的编成为:
3个步兵旅:每旅5个步兵营、1个反坦克营;1个旅部连和1个勤务连。每个步兵旅约7000人。
1个直属炮兵旅:包括3个105榴弹炮营、旅部连和1个炮兵勤务营。
1个支援旅:包括摩托化侦察中队、工兵营、补给营、运输团、医疗兵等分队。以及纵队指挥部和直属通讯分队。
主力纵队还配属1个坦克营、1个防空营等部队。计官兵4万余人,榴弹炮54门,重迫击炮160门,反坦克炮90门,火箭筒680具,各种车1500余辆。
非主力的轻步兵、山地兵纵队:
约30个,配属炮兵营和若干高射机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