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总司令,报告一个不幸的消息:徐司令,海东同志……牺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时候,在伯力第二监狱下了毒手。〃
朱德闻讯闭上眼睛,缓缓肃立:
〃我们,估计到了……〃他站稳,脱帽。
……欧阳毅回身,拉过后边一位瘦弱苍白的年轻人:
〃岸英,来见见总司令。〃
〃朱伯伯好。〃年轻人举手敬了个礼,高大的身躯却撑不起军装,显得松垮、匡荡,越发衬托出健康状况不良。
朱德久久端详,上前一把抱住:〃岸英,你,活着!〃
毛岸英怕痛地躲闪了一下。
欧阳毅解释:〃总司令,岸英他……遍体鳞伤,受了不少折磨。前几天敌人崩溃,防守松懈,我们这才找到机会悄悄把他转移到地下室,躲过敌人杀害……〃
朱老总再次握手:〃欧阳,你们为组织上立了大功。〃
〃是’古玩方丈’及时指示我们的,总司令。……现在,欧阳请求归队。〃
〃没得问题。坚持敌后,半年多了吧?〃朱德抓起电话,〃我这就通知汪东兴,赶到哈尔滨来。〃
(906)
满洲里西北20公里,后贝加尔斯克。
这几千人口的苏联边境小镇,如今进驻了几万名中国兵。镇上唯一的二层楼顶,架起了长长的无线电天线,狭窄泥泞的镇中小街也被大小车辆挤满。
〃嗨,孙营长!你们急嗤白咧的,这是哪儿去啊?〃一辆吉普车向一辆〃灵猫〃车打招呼。
〃追击呀!哪能让老毛子就这么跑了!李老兄你们,怎么窝这儿了?〃
〃别提了,等命令呗!〃
〃我靠,命令到了敌人跑没影儿了!敌情就是命令!〃
〃不一样。没命令哪行?俺是炮兵!〃
〃哼,那你就泡吧。泡个两天两宿,你就泡烂糊了。〃
〃甭说风凉话,你前边等我去吧。真动起来,俺比你快。〃
〃那是。你轮子比咱多。不废话,我开路啦?打完这仗请你,喝伏特加!〃孙营长说完便踩动油门。
〃嘿你小子,洋落儿没少拣吧?你记着,可算欠下我啦啊!车开稳点儿!……〃
(907)
喧闹声中的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披着大衣的林彪上将跳下车,皱着眉头向指挥所走去。持枪卫兵立正向他敬礼,他不还礼,也不吭声。
部队杀敌踊跃,士气高昂,争先恐后,这他已司空见惯。
兵团政治部收到各纵队送来的请战书如同纷纷的雪片。但他看也不看,吩咐:烧掉。
总前委的电报使他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心中七上八下,五味杂陈。站在刚刚挂起的地图前察看良久,又习惯地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起来。
〃根据特别情报,敌人正在赤塔地区部署撤退。整个远东亦由于被我切断交通,兵力空虚。这和乌苏里江、黑龙江地区的敌军分散状况一致,也和我们基本判断一致。
〃短期内,在没有大量歼敌的战机可供捕捉的情况下,从政治上,需要我军攻克一座较大的苏联城市,以使人民得到振奋,使敌人受到震慑,进而签字停战;以及争取今后对苏态势之整体主动权。同时使我南京谈判处于有利之地位。
〃总之,最后一战,攻占赤塔,在政治上利益极大。倘坐失良机,则损失极大……〃
这份电报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如果能顺利拿下赤塔,无疑是会有不小的〃政治利益〃。毕竟外界衡量胜利的尺码还是攻城拔寨。一个带有标志性的结局,好于无数埋头战场的努力。
政治家不同于实干家。他们需要一个简明的概念来给众人作为阐明成就的符号,世界舆论也是根据地图上能找到的标识,来判断军事的进展和胜负。这不难理解。
但如果拿不下呢?
困难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350公里的长途进军,而且是独力境外作战,中国军队还缺少这种经历。
这对任何现代军队都是一场考验……
〃长臂猿〃式的奔袭虽然顺手,但那毕竟是旅级小部队的分散行动,且有空中作业配合。眼下时已隆冬,正是忌讳用兵的季节,大部队集中出击,后勤保障绝对不容忽视。
总前委的情报系统,一向比兵团这边灵光,似乎也没有理由怀疑。特别是徐海东出事以后,自己这边前段那种〃料敌如神〃、〃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神话,不应该再被指战员们传说了。战略判断也日益需要依赖中央和总前委。
当然,指导性的情报代替不了战场侦察。无奈这些阴云密布的雪天,限制了侦察机出动。偶尔报来的情况又确实与总前委情报所说相符赤塔守备力量,不超过普通军级规模。应该说这是有吸引力的。这样的目标,我们有能力吃掉。
但林彪还是满腹狐疑。
逝去的老朋友巴顿将军,那个生动告诫:〃高级指挥官,必须着眼于是在他妈的哪里而不是如何打败敌人!〃
判断决战地点,才是战略的着眼点啊。
(908)
作战会议上,大家献计献策,议论纷纷,由于胜利鼓舞下的情绪高涨。
作战部长江拥辉准将分析:
即使350公里纵深,也不过是摩托化部队一两天的行程。哪怕不依靠火车,我部现有的4个汽车团2000辆卡车,也能在一天内输送一个纵队到达战位,加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萧克坦克纵队,完全可以对赤塔现有敌军发起攻击。随后跟进的兵力最迟三天内可以完成接应,成功的把握几乎是万无一失的。
后勤部长邱会作准将介绍:
铁路直到满洲里和此地的路段,都可以使用。上次在齐齐哈尔缴获后运来海拉尔的汽油,存量至少还有3000吨,可以支撑到后方供应接济上。弹药是充足的,这方面没有困扰。但他要求,为了保险起见,还要尽快再调上来两三个汽车团。
政治部主任肖华少将表示乐观:
士气没说的!根本用不着动员,兵团上下,只怕你说不打。请战书已经压下来,不让再写了。但这〃最后一仗〃本身就是个动员令。指战员都想立下大功,衣锦还乡哪,气可鼓而不可泄呀!
林彪盘算着:手头这6个纵队,都是错过了〃两江战役〃或者〃三江战役〃,没捞着大仗打,对于总前委〃画句号〃的部署,充满了渴望。
这份热情着实令人感动。如果证实这确实是个机会,林彪无疑会让他们满足愿望。但此刻,他恰恰不敢这样判断。
(909)
象一只机敏的斗兽,嗅觉中,他总感到什么地方不对味儿。
虽然黑龙江北岸、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确实就让那么一个伞兵旅〃如入无人之境〃般地占领了。地域辽阔、兵力短缺的敌人真就作不出什么有力的反击动作。
但他总感到这次不一样。
总前委上次就发来内部情报:苏联名将朱可夫已秘密来到远东。这位元帅决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对手。
军人的直感和素养告诉他,身经百战的、老练的朱可夫,决不会无所作为。即使苏联兵力集结再困难也罢。
那么,按兵不动,静心等待时机?这倒合乎自己心意。但怎么可能?被上下级耻笑为胆小鬼不说,时机会等待你么?一个冬天,刻苦耐寒的苏联人,会运来多少队伍?多少坦克?苏联只要确定了防守方针,赤塔就会永无夺取之日!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啊。
昨天,前锋部队一个机甲旅追击列柳申科残部,已前出至200公里开外的奥洛维扬纳亚小镇。电台架设完毕,报告情况正常,敌人继续狼狈溃退,无可疑迹象。
那么究竟你怕什么呢?
仅仅是所谓〃直觉〃?没有道理。摆不到桌面上来嘛。
反躬自问,自己真是缺乏魄力么?
……他仿佛看见毛泽东挺立着高大的身躯,有点不耐烦地听自己述说那些没有依据的理由。
……仿佛他正在在给自己解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仿佛听见那句令人刻骨铭心的批评:〃你个娃娃,懂些什么?〃
不。且慢,主席!听我一言:
赤塔真是那么重要么?我们劳师远征拿下它,究竟有多少好处?仗还有得打呀,来日方长哪!莫非你想一战定乾坤么?对手是苏联啊,这种念头想都不要想!
人家是工业国,人家的公民基本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我们大批的文盲战士,在境内打几场胜仗或许还行,深入敌境,要吃亏哟!
去日本,就非得带个赤塔去表功?虚荣嘛。南京谈判,就非得用赤塔表现战斗力?缺乏自信嘛。这要是党内民主生活会,我要批评你们了。领袖的高瞻远瞩、纵横捭阖;领袖的慎思明辩,都到哪里去了?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嘛。
没有赤塔,我们或许少了一个耀眼的胜利,但可以稳稳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赤塔,我们却可能多了一个包袱,搞不好被它压垮。
这就是辩证法。你不是最讲辩证法么?
不。这次不管来自上下的压力多么大,我也横下一条心!
想到这里,他按捺不住,亲笔起草了那封著名的电报。完整地阐明理由后,思虑良久,加上末尾一句:
〃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910)
中午阳光和煦,冬日积雪的菩提树大道上并不寒冷。两个人影慢慢走来。
一场〃对德和约〃的前期谈判使他们再次聚到一起。虽然这个技术性阶段本来不需要他们这一级出面。
在这个敏感时期,不适宜到对方国家出访那会使国际社会产生猜测和误解。但他们确实感到有必要再次谈谈了。
上午,对德和约步骤的事务性会谈结束后,马歇尔提醒道:
〃喂喂,老朋友,上次我们会谈结束,你有个什么建议来着?〃
莫洛托夫明知故问:
〃我有什么建议?我又会有什么建议?〃
马歇尔挥挥手:
〃算啦,这次我来邀请。我想看看冬天的菩提树大街呢。〃
走到户外微寒而清新的空气中,马歇尔口中冒着呵气,直捷了当:
〃我说人民委员同志,你们到底为什么不接受我们几国一再提出的停火建议?是觉得有必要、有能力继续打下去?还是觉得条件不公平?〃
莫洛托夫慢吞吞:〃哦……你在说东方。中国那件事。〃
马歇尔气得跺脚,抬头望天:
〃上帝……难道你们还在别处、同别的什么人在打仗么?〃他看着突然变得迟钝、躲闪的莫洛托夫,很不满意。〃如果你对这个话题需要回避,或者没有诚意,我们不谈也好。〃
〃将军,〃莫洛托夫叫了一声,又默默地走一阵,才回身道:〃那不是我我个人的本意。〃
马歇尔明白了。两人开始沉默的散步。走了一个街区,又返身往回走。
马歇尔不甘心就这么结束,又拉出一个话题:
〃……在美国,有人写了一本书。作者是著名专栏作家斯娄·茂宁拜尔,书名叫做《莫洛托夫总书记的苏联》……〃
〃什么?〃莫洛托夫眼中射出一丝惊恐。〃斯娄·茂宁拜尔?这简直是个杀手!他这么做,是想要了我的命!〃
马歇尔微笑:〃没那么严重,老朋友。那只是个设想,或者推论。他在书中说了你许多好话……〃
〃正因为如此!说好话,这才是送我命的理由……这本书一定不要译成俄文。〃
马歇尔见他是认真的,于是正色道:
〃既如此,我来劝劝他放弃出版。〃
〃哦……还没发行?这太好了。谢谢你,老朋友。〃
〃正如他见过你一样,他也同我相识。他是个和平主义的未来设想家。幻想着种种美妙的人类前景。可惜他不打算写一本《马歇尔总统的美国》他认为没有那种可能。〃马歇尔自嘲道。
(911)
莫洛托夫断然挥手:
〃那么,你在暗示某种可能性么?求求你,别再说下去了!听起来简直是教唆!所以你们美国人根本不理解事情的严重后果!只会傻乎乎一个劲地问:为什么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
马歇尔站定:〃我看起来很傻么?〃
莫洛托夫上下打量他一眼:
〃哼,不知道。不过我想问你,将军,你又为什么一再卖力地呼吁和平呢?〃
〃和平,难道不是世界、或者不是你们所需要的吗?〃
〃或许是。可是问题来了。你们的总统,你们的参议院外交委员会,都不像你那么积极嘛!这又是为什么?战争打下去,对你们美国,只有好处!那么为什么只有你那么着急呢?你是一名和平天使么?〃
莫洛托夫不再迟钝,而是敏锐犀利,咄咄逼人。
〃你这样看待美国外交政策?你不认为虔诚相信基督的美国人会有祈祷和平那种境界?〃马歇尔准备展开反击,但感到自己有些乏力。
〃境界?见鬼去吧。连我们共产主义者都要少谈什么’境界’。在国际关系上尤其如此。事关国家利益,没有这种奢侈的东西。所谓境界,只会坏大事!或许你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