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久居塞外、健康受损、身体欠佳的老一代红军参谋长刘伯承上将,重新调回中枢。担任第一副总司令,以强化司令部对战场的切身感受和总体策划。
第二兵团,由陈庚中将接掌——因为两党“军事行动协调会”已移驻南京,那边工作也由叶剑英上将兼任。
对于攻坚颇有谋略和心得的粟裕中将,接掌三兵团,任务是尽快拿下海参崴。
有战功、有文化、头脑机敏、曾被彭德怀将军称为“善于总结经验”的邓华少将,调任总参谋长。
罗荣桓上将调回军委,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山东军区由谭政、甘泗淇接任。
长期主持装备部门、一向敢于直言进谏的黄克诚中将,调任军委秘书长。
赵尔陆少将接掌装备部。
人事调整之后是作战部署调整:
一兵团除重建萧克装甲纵队外,调入新近整编完毕的杨成武机械化纵队,配合许光达装甲纵队担任战场机动支援;
周士第装甲纵队,调蒙古加入二兵团序列。于是这个方向上也有了装甲兵。
同时加快陈再道、梁兴初两纵队的机械化改造;
郭化若少将接任炮兵纵队司令。
随后朱老总又参加了贺龙上将主持召开的“全军后勤装备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向几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后勤部长颁发了奖状。其中主要有:
总部——善动脑筋想办法、全力以赴的“铁打的洪大麻子”洪学智少将;
海军——踏实稳重、行重于言的李聚奎少将;
空军——思路开阔、积极、讲效率的曹里怀准将;
一兵团——条理分明、能力出色、带病工作的邱会作准将;
二兵团——“独臂撑起塞外半边天”的余秋里准将;
两栖纵队——刻苦钻研现代后勤技术的张汉丞上校;
伞兵纵队——克服困难、保障“长臂猿”千里奔袭作战补给的段苏权准将。
总后卫生局——长期献身医疗事业、救死扶伤、赴美学成归来,作出医学科研成果的钱信忠上校……等等。
(937)
日本。奈良。
选择这座未遭受战火破坏的千年文化古都作为“和会”召开地址,表现了日本人的精心和诚意,那里未经战火、相对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各国与会代表感到愉悦。
对日和平会议按照程序,于一月中旬召开。
美国方面,派来了身兼参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和拨款委员会主席两职的、资深的麦卡兰参议员※;而以驻日“总督”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作为签字全权代表。这两位都是杜鲁门总统所不喜欢、甚至忌惮的人物,因此他借故推辞了与会。
※同期史实职务。
苏联,派出负责东方事务的米高扬人民委员等一干人;副外交人民委员伊万·迈斯基作为谈判负责人已经提前介入。
英国代表团规模不大,中规中距,外交大臣贝文出场。
日本,吉田茂首相率领一个庞大代表团,就方方面面的细节同战胜国代表磋商、恳求、泡蘑菇、抠字眼。
其他签字国主要是东亚和太平洋国家,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诸国;各自派出人数不等的代表。最后签约时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赶来出席。
相比之下,中国代表团规格最高,显示出中国是战胜日本的主力之一,并且重视与一衣带水的邻国之间的战后关系。蒋介石是与会的唯一大国元首。
作为参战力量的重要一方,毛泽东的出席也引人注目。
两轮程序性会议之后,和约于1947年1月19日签字。
(938)
奈良的平城京,类似中国故宫,曾先后作为7代天皇国都。有过鼎盛时期,创造了日本史上的“天平时代文化”阶段。
市容显得古雅自然,拥有众多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和“东方罗马城”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是闻名的旅游胜地。
平城京,仿唐朝古都长安城建造,四围长度各为4公里。以“朱雀大道”为中线,街道如棋盘状分布。呈正方形,皇宫座落在北部,由太极殿、朝集殿和明堂构成。古城遗迹尚待发掘之中。
休会期间,代表们安排了外出参观。
某次在奈良古都的一条日本式回廊中,苏联代表米高扬与毛泽东走了一个碰头。两人原来都回避彼此对话,这一下,场面有点尴尬。
交臂错过之后,米高扬心有不甘,转身道:
“达瓦历士毛泽东!我有些问题想和你交流一下。”
随行苏联翻译把米高扬的问话翻成日语,再由中国翻译转告毛泽东。
毛泽东驻步:“好啊,米高扬同志,请说。”
“我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要侵占堪察加?要知道那里历来是无可争议的俄国领土哪。”
“是这样啊。堪察加问题么,类似中国的新疆,或者别的领土。我们打算在那里重建唐努乌梁海州呢……”
“这个比喻不恰当!新疆人民早有独立自由的意愿。东突厥斯坦人民共和国是自愿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的。”
“那么,堪察加人民也会自愿加入华夏联邦。我们同样很会理解和引导人民的意愿。至于争议,原本是可以制造的。”
“这,这是强盗逻辑嘛。你们怎么可以这样不讲道理?”
“中国有些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寇能往,我亦能往。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一串古文、成语把两边翻译和听众都整得翻了白眼。好一阵,米高扬才弄明白毛泽东的意思。
“就是说,你,和你的党,决心与苏联抗衡到底了?”
“那倒不是。”毛泽东大笑。“我只希望世上有起码的公平。”
“如果苏联决心以武力收回堪察加,你打算怎么办,达瓦历士毛泽东?”
毛泽东摇摇头:
“从军事角度看,难度很大。不比我们收复唐努乌梁海更容易。我想达瓦历士米高扬同志,你们也是清醒的。此外我想,中苏两国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到和平友好的轨道上来。”
米高扬耸耸肩膀:“好吧,交流告一段落。以后我们再谈。”
(939)
海参崴。一个严酷而晴朗的冬日。
粟裕中将接手这个战场后,准备了10天,终于等到这么个好天气,于是发动了筹划已久的海陆空联合作战。这是华北民主联军自己组织实施的三军联合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海军航空兵起飞了全部270架“海盗”战斗轰炸机,对残余筑垒地带进行大规模火力准备。而苏军的对空反击,此时已经微不足道。
两支巡洋舰队从东西两侧深入到边缘已结冰的阿穆尔湾和乌苏里湾,炮击所有射程内的苏军阵地。
之后,第三兵团4个纵队,16万人按照部署发动了总攻。战斗进行了8小时。前4个小时战况还激烈,逐垒争夺。后半段进入市区,基本就是零星的巷战了。
当啸天犬坦克和野猪战车开上市中心的斯维尔特兰大街和金角湾路之时,苏军城防司令部送出了投降书。
两天后举行的受降仪式上,魁梧的大块头克雷洛夫中将向身材瘦小的粟裕中将交出了佩剑。
整齐列队的士兵,一方持枪,一方徒手,双方立正,行注目礼。
对于48小时前还在浴血对抗的他们,这个过于骑士精神的仪式显得出乎预料,颇有特色。
当然也有人表示不满:
12纵队司令许世友少将撇嘴小声道:“粟司令这么个个儿,不给劲。这场合,就得罗长子出来主持。往那儿一站,给咱中国人争脸吧?”
“许老三哪,啥年月啦,你还靠个头儿打仗呢?”陈再道批评道。“小个子赢了大个子,这才叫本事。”
“我看这仪式不错么。”独臂少将贺炳炎说:“他们俩往台上一站,正好象征了中苏两方的实力对比。小个子只要精干,最终也能让大块头交出武器。这才叫给中国争脸撒。……来,今天大伙都换了新衣服,咱也合个影!”
军港前,巨大的金色铁锚、舰炮标志旁边,留下了军人们的纪念。
(940)
中国浙江。台州。
上年“灵猫”汽车首开中国汽车产业新纪元,全国艳羡不已。
不过因为战事吃紧,大批“灵猫”随军南征北战,市场之上供不应求。于是一些头脑灵活的民族资本家也加入到民用汽车产业的热流之中。
其中浙江一位名叫李书富的能工巧匠,原本是位木工,做了几年汽车修理之后掌握了门道。他倾尽家私,用简陋的技术拼凑了一辆木头汽车。
在这个时代,汽车还与百姓无缘,主要是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存在。李木匠把握住这一点,借用“灵猫”简单可靠的发动机、变速箱,设计出了一台发动机前置的轻型卡车,载重量1。5吨。
得益于媒体的鼓励,此车一经推出,得到各方有识之士和当地官吏支持,李木匠开办了一家“吉祥汽车公司”。几经完善,批量生产这种比灵猫更为简单廉价、却更为实用的乡间汽车。
车架、驾驶室和货厢全是木质的,只在关键部位和木料连接处使用一点钢材。闽浙山区有充足的木材资源,这时比钢铁更为廉价,而且结构重量更轻。甚至车轮都是用马车的车轮改造的,外圈加上橡胶轮胎,保险杠用一根横木代替,看起来更像世纪初的古董车。
(网友海盗插图)
这车速度不快,全速不过50公里/小时,正常只有37公里上下,但对于中国广大地区的破烂道路,这速度绰绰有余了,还可代替牛马拉犁。
“吉祥”廉价实用,一经推出,就成了真正的国民车,穿梭于城乡道路。虽然故障率不低,但修理起来容易——修车厂往往就是木匠铺。加之用户常常自行改造,让区区一吨半的轻卡超载成能拉4吨的中型卡车,或者能装20人的乡村巴士。
至于它的慢吞吞,老百姓以朴素的幽默对待。当时有民谣曰:
“吉祥吉祥,急得上房”。
这被称为“国情车”的简单车辆,的确把广大城乡连接起来。
越来越多的佃农离开土地到城里谋生——家乡的亲戚用这卡车运来由土壤变出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砖瓦,再拉走化肥、农药、良种和农业机械。
另一方面,这辆车从农村将新兵、军粮、煤炭拉到铁路沿线,使得壮丁不用忍受动辄百里跋涉之苦,粮草也不用承受转运沿途那些勒索、贪赃耗费之巨。
政府得以将兵源、军粮的征收结算机构,放在铁路、运河沿线的县城以上城市,农民和当局都省去了许多乡村工作机构以及相应花费,也减少了官民冲突。
低廉的价格是“吉祥”小卡车的最大优势。军队甚至也定购了这种简单便宜的车辆,应付某些战场运输。
北方部队发现,把木质马车轮毂外的轮胎去掉,捆上铁链,狭窄的车体可以在冰雪路面上产生更大的抓力,木质车辆还可以越过封冻的江河和沼泽地,把补给送到一线部队手里,回程带回伤员、战利品……
船王卢作孚的及时入股和资金扶持,使“吉祥”迅速扩大,并逐步走向正规化。很快抢走了汉阳城里那造价偏高的“胜利牌”卡车的一大片市场。
最终,“吉祥”和“红牛”成为国际越野、农用汽车的两大品牌,直到20世纪80年代,李书富退休时,两家企业合并。
廉价和可靠,也成为用户们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代代的消费者。
(941)
1947年1月21日,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一些重大事件而载入史册。
奈良。东大寺。
这一天是东方民族的传统节日——除夕,次日便是春节。
为了庆贺各国对日和平条约的签定,也为了感谢中国领袖在签约过程中给予日本的宽容、理解和外交斡旋,天皇裕仁特地在这里举行盛大酒会,为各国与会代表饯行,也借此为“春节”的发源地——华夏之邦祝福。
天皇酒会原拟在唐招提寺举行。
那里本是著名的唐代鉴真和尚建立并圆寂的寺庙。后来因为场地不够宽阔,改在东大寺正仓院举办。
东大寺号称世界最大、最古老的木制建筑之一,其中的五重塔据说是日本圣德太子于公元607年所建,670年烧毁后又重建,是一份世界级文化遗产。
寺院以高达15米的巨大佛像而著名。绿茵环抱之中,木质建筑古朴庄严,时而有鹿鸣于其间,颇富仙境之意味。
正仓院,是寺院的仓库兼博物馆,保存着奈良时代贵族们用过的物品和法会用过的道具。又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东端”——唐朝通过丝绸之路贸易的货物也来到这里,其中有罗钿紫檀五弦琵琶、以及琉璃杯等,十分珍贵。
(942)
盛大的酒会在夕阳未尽、霁月初升之时开始。
裕仁天皇以日本国粹特产——“松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