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海战:
5月4-8日,澳大利亚珊瑚海。历史上第一次〃不接触海战〃上演。这是航空母舰之间第一场势均力敌的新式作战。
战争是世界性的。
一只毛茸茸的大手转动着地球仪。人们在静听。
北非。5月26 日,隆美尔从利比亚的贾扎拉一线发起〃忒修斯〃作战。向著名英军要塞托卜鲁克跃进。
苏联。5 月 28日,德军结束哈尔科夫合围战。24万苏军被俘,两名中将阵亡。苏联损失1249辆坦克、2026门火炮。
德国。5月30 日,科隆市遭到第一次〃千机大轰炸〃。投弹量1460吨。四万人无家可归,上万座建筑遭到破坏。
(84)
五月中旬。华盛顿,宪法大道。
陆军参谋部,粉刷已毕的走廊上,过往者行色匆匆。
卡尔迅如约来到2楼马歇尔将军办公室,先敲开值班军事助理的门。
正在等候的泰勒少校,一见到他,便夸张地拍着桌面:
〃嚯嚯!某个埃文思到底出现了。我说上校,在世界烽烟四起的时刻,你竟敢完成一次环球飞行!斐利亚·福克先生的记录是80天,而你却用了30天。上帝啊。你是个魔法师吗?〃
〃嘿,马克斯!上次我就断定你小时候一定是个儒勒·凡尔纳迷……实际上,现在这种所谓环球飞行,要不了15天。〃卡尔迅以实相告。
泰勒笑起来:〃就是说,纪录还可以提高一倍?下次该轮到我来改写。〃
两人热烈寒暄,又针对航路、中继站之类讨论几句。
〃还有,要祝贺你马克斯来吧握手:昨天知道,你被越级提升为上校※。为你高兴!是否要派往野战部队?〃
※史实。1942年夏泰勒得到破格提拔,赴空降兵。
〃谢谢埃文思。不过军衔要下周才正式授予。将军内定我去82空降师报到,给李奇微少将做参谋长。〃
〃马克斯,在我看来,一个曾驻东京的武官,以你对日本的熟悉,不去远东作战,未免可惜。军官里了解日本的太少了。〃卡尔迅表示不同意见。
〃是的埃文思。从人员使用上看,这个调动法确实值得商榷。※〃凡事讲究合理性的泰勒,顺口赞同道。〃可我还是感激马歇尔将军。因为我从此进入了空降兵这感觉真不错。〃
※此为泰勒回忆录原话。
〃马克斯,据说两年前你在南美洲工作,帮助那些国家编排军事项目和确定美援数额?〃
〃是的。我在那儿跑了一年多,确定他们的武器需求。〃
〃那么找你找对了。〃卡尔迅点头:〃10年前我也曾在尼加拉瓜作战。〃
〃埃文思你真行。我到现在还没捞着上战场呢……〃
〃你是干大事的,马克斯。我这儿可能有一份清单,想请你帮助审核。〃
〃关于军援的?需要什么意见呢?〃
〃譬如说,制订这类计划时,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获准通过?〃
〃啊,这个其实简单,只要不过分脱离实际就行。〃
〃脱离实际,你是指……〃
〃举个例子:我去玻利维亚,该国参谋长提出装备一支小型海军的计划。〃
〃海军?那个……内陆高原国家?〃
〃对呀我问,你们没有海岸线,基地放哪里?他说:可以设在迪迪喀喀湖。〃
〃上帝,那里海拔13000英尺!简直是海军妄想症患者。〃
〃所以卡尔迅上校,只要你不犯这种常识性错误……〃
〃马克斯!你是说我……〃
〃好啦埃文思,你没问题。我们去将军那儿。〃
从马歇尔办公室出来,他们被指派,参加下周举行的参议院小型秘密听证会。
(85)
几天后,华盛顿,国会大厦。
按照规定时间,卡尔迅和泰勒开车来到国会山。军备局要审核质询那份计划清单,于是两人提前一小时到达。
〃我重新排列一遍。马克斯你再看看,有哪些不妥。〃卡尔迅递过一沓纸。
泰勒摘下胸袋里的钢笔,逐项细看。
〃嗯,都是轻武器,问题不大。好像你要求不高嘛……等等!这6万支卡宾枪恐怕不行。尽管计划产量很大600万支,可眼下还是俏货啊。〃
卡尔迅低声嘟囔着理由。泰勒一会摇头一会点头:
〃怎么,轻便那么重要吗?缺少卡宾枪会那么严重?居然还是…游击战的有力武器?没想到……好吧听你的,只好从陆军装备方案里挤一点了,将军说过,迁就你。〃泰勒随手画上标记。
〃谢谢马克斯。〃卡尔迅一笑。
〃手榴弹,300万颗。嗯,加包装也才是1000吨重量,这个没问题。勃朗宁轻机枪1万挺,不算少。只需要轻机枪?哦这儿写着呢:第一期只配轻武器。那重机枪你打算第几期考虑?好吧,行动方便……60迫击炮2000门,炮弹首期10万发,这是…150吨。牵引步兵炮就免了么?81迫击炮也不要?〃
〃单兵背不动的一概暂时不要。〃
〃嗯哼?你可真走极端。但是高射机枪我建议不能少。还有这个,电台,应该加上功率区分。哈,3000只军用怀表。够吗?这个可以加。〃
〃那就加一倍。他们钟表很少,时间掌握不准。〃
〃建议你再配上300只计时跑表。训练和实战都有用,特别对于炮兵、工兵。〃
〃听你的,马克斯。〃
〃OK,我写上。下面望远镜、罗盘、匕首、钢盔、爆破筒、工兵器材;可以。还有1000辆自行车?呵呵。〃
〃别笑。这会有效提高机动能力,而且不必消耗油料。日本和德国军队都装备很多自行车。〃
〃这我知道,但是得订货。看下面……什么?步话机?火箭筒!天哪埃文思,你可真会赶时髦!这,都是最新产品火箭筒这个月才实现量产啊,我们自己刚刚装备!〃
〃那又怎么样。你们自己用不上。〃
〃又要调整计划了,伙计。苏联人参观了火箭筒试射,也在盯着供货呢。〃
〃还是我们优先吧。游击战场啊,马克斯!你想象一下,步话机通讯重要性就不必说了。火箭筒打碉堡,特别是打日本人那种砖瓦炮楼,会节省多少时间和人命!这个你恐怕没想到。〃
〃不是用来对付坦克?〃
〃日本人没几辆坦克。但你知道他们怎么攻打炮楼吗?〃
〃你说说看。〃
〃他们只能顶着木桌子,上面盖着几层棉被,每层之间填黄土,浇上水,以便抵挡子弹。这办法叫做’土坦克’。〃
〃然后呢?〃
〃然后一个军人顶着它,带炸药包冒死冲锋。常常几次才成功。这些军人多数会牺牲。想想吧…这是怎样的战斗。〃
(86)
泰勒被卡尔迅的描述感染。点头道:
〃好吧。被你说服了。听证会上我会替你讲话。但不知艾森豪威尔将军怎么想,他是作战计划处长。〃
〃他不是很快要去欧洲了?
〃就是这个月。〃
〃那要抓紧。再看这一页马克斯。其实我们那里……〃
〃哼,’你们、我们’!〃泰勒学舌道。〃分得这么清。知道你又有机会去打仗了。很得意吧埃文思。〃
〃那就来参加我们,马克斯。〃卡尔迅眼睛盯住泰勒。
〃要有命令才行。〃
〃此外,能否参战,还要有命运才行。而命运要自己把握。不是吗?〃
〃命运,由上帝或者将军安排……埃文思,我不是没把握过,我曾主动参加了史迪威小队,但被马歇尔将军否决了……还是说眼前的事情吧。〃
〃好吧眼前。眼前最需要的还是冲锋枪。游击战里,近战火力和携带方便都极其重要。可惜我们没有。’汤姆森’产量太少,工艺复杂,重量也大……〃
〃这个嘛,新的盖德式-M3冲锋枪正在定型,年内批量生产。〃
〃来不及。我在俄国发现一种新枪,型号是ppsh-41,据说火力凶猛,而且重量轻。如果仿制……〃
〃可没有样品啊,怎么仿制?〃
卡尔迅从军装口袋里摸出一张纸:〃这是我画的草图,马克斯。〃
〃噢,使用弹鼔?〃泰勒接过。〃71发?怪不得火力凶猛。好吧我交给兵工署。我们继续,艾克将军快到了。〃
〃下面,口粮、装具、药品、抗菌素、急救包、野战帐篷、睡袋、军毯、单兵携行具,运输车辆、油料……这些,是第一期作战物资。〃
〃埃文思,给养里你为什么特别强调’动物脂肪’这一项?〃
〃呵,你不知道。那年冬天我和他们行军作战52天,每天只能吃到白水煮白菜。我是受照顾的,有时还能吃到豆腐之类算是蛋白质。所以说,肉类和脂肪,绝对是必要的补充。我是饿怕了,八路军也一样。〃
〃嗯。埃文思,你的清单足够细致,看得出你的精心程度。我在这儿注明,给你保证黄油供应食用油,可不只是擦枪的黄油。〃
〃谢谢。后勤直接关联着战斗力。〃
〃那么,总共2万6千吨。四五条船就够。这不是问题,关键是路线。〃
〃路线。〃卡尔迅点头。〃就看马歇尔将军了。〃
〃他肯定尽力。何况还有总统呢。〃
〃马克斯,其实我更希望你,你本人给我一些实际支持。〃
〃放心埃文思。我会把这当成离开参谋部之前最后、最重要的一件事。〃
〃离开参谋部……马克斯,有时我想,能和你并肩作战就好了。期待和你共事,日本通。〃卡尔迅伸出大手。
〃埃文思,我也这么想,真的。在华北那半年,我和史迪威将军一起,重点考察日军那脆弱的后勤保障体制。记忆犹新啊……〃泰勒短暂回忆片刻。
〃埃文思,我们今天一定能通过。听证质询,这种会我参加不少,知道怎么应对。我会把你计划的敏感部分化整为零,争取一次搞定。〃
〃马克斯,我就不再说感谢了。艾克处长呢?〃
〃也会帮你的。他长期在菲律宾,对太平洋比对欧洲更了解……说来有趣,我陪他见总统时,他真是谈笑自若;可在马歇尔将军面前,常常满头大汗。〃
〃是吗?我也有这种感觉……〃
〃嘘他来了。〃
艾森豪威尔少将出现在视野内。他是今天军备局听证会的受询方带队人。
两位军官卡尔迅上校和泰勒〃准上校〃,起身敬礼,然后随艾克一起步入国会大厦。
(87)
从国会山出来,卡尔迅感到一种身心疲惫的畅快。
五月的阳光,说不上灿烂,更多是一种明媚。他坐在国会大厦后面的石头台阶上,怀着期待。
那个袅袅婷婷的身影出现了。
他真喜欢蓓姬军人式的准时。也喜欢蓓姬走路的样子。那么玲珑而修长、笔直而富有韵律。看见她在远处招手,卡尔迅开始轻轻鼓掌。
蓓姬从远方赶来,分隔半个地球的思念使她已等不及他回家。卡尔迅起身向台阶迎去。蓓姬突然紧紧抱住他,扬起头,闭上眼睛。
卡尔迅一时愕然不知所措。
〃嗨!蓓姬?有人看着呢!我穿着军装……〃他紧张地低声喊道。
〃那怎么了?我不。我是你妻子啊。〃
〃噢,蓓姬……〃
不知不觉来到白宫南草坪。地平线上,那一柄刺破青天的洁白长剑,醒目地矗立在远方。
蓓姬提议步行去华盛顿纪念碑。卡尔迅也不曾在这大草坪上漫步过。
路过拉菲特公园一条树丛中的长椅,蓓姬执意要卡尔迅换上她带来的平民衬衫,以便能够方便地和他拉着手一起走。卡尔迅只好从命。
一路上蓓姬问起中国和俄国的旅程。
卡尔迅于是给她讲起了美丽的非洲之角和荒凉的撒哈拉;讲了开罗伤感的奇遇,和缅甸茂密的雨林;讲了重庆屋檐下湿滑的青苔,和陕北干涩的莽原;讲了蒙古铺满绿绒毯的婚礼殿堂,和俄罗斯让他不胜酒量的伏特加……
又讲起那个发音艰难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最后,用男低音给她唱了《伏尔加船夫曲》。
那些惊险的飞行,他一句也没提到。
蓓姬则讲述带着孩子去纽约,看望来自遥远中国的客人两只由宋氏姐妹赠送的大熊猫。它们上个月被全美儿童提名大赛命名:潘弟,和潘达。※
※1941年12月30日,中国赠送的两只熊猫运抵纽约。次年4月29日,由〃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发起全美儿童提名竞赛揭晓。雄性熊猫命名为〃潘弟(PanDee)〃,雌性熊猫命名为〃潘达(PanDah)〃。
〃埃文思,那既然是中国特产,也就是中国的象征哦。〃
〃埃文思,你知道它们什么样子么?毛茸茸的!友善而又缓慢。看不出凶猛,也不喜欢打架。〃
〃埃文思哦!我觉得把黑和白两种颜色结为一体,多么完美、多么和谐啊。艾琳真的喜欢它们……〃
〃埃文思,如果,如果,你会捕猎~~我是说如果~~如果不触犯法律的话,你就偷偷送给我们一只小小的、很小很小的~~潘弟或者潘达吧……〃
〃埃文思,你就答应了吧……看到它,我会想起中国,也就顺便想起你还到过那?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