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产化。
地广人稀的黑土地上,一时取之不尽的开发权,对于内地土地短缺的农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各种传说和消息通过日益普及的广播手段,迅速传递开去,一时间从东南中国开往东北中国的火车人满为患,驶抵海参崴的轮船也一班接一班地增加。
人流中富有特色的现象是,还出现了各地妇女组织牵头举办的“出乡团”。尤其以湖南和四川的“湘妹子”和“川妹子”团体结伙“闯关东”、离家万里落地生根的故事最富传奇色彩。
结果若干年后,黑龙江流域的饮食口味也流行起“麻辣烫”来……
移民垦荒,这个裁军的副产品大大缓解了南方的土地危机,并直接推动了中国人口分布趋于平衡、合理。
到了50年代,黑龙江流域成为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舟楫之利给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便捷通道,肥沃的黑土地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粮仓。
……在鲁西南,还出现过这类极端的例子:某些盘剥佃户、心狠手辣的地主,以前成天嚷嚷“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大活人有的是”,如今几天功夫,佃户都走光了——闯关东,或者进城打工去了。害得地主提薪加酬、磕头作揖、自搧耳光,也找不到人来给他扛长活……
(955)
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在“经济政策”中有这样的重要条款:
“第二十七条土地改革为发展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权。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团体,经过清除土匪恶霸、减租减息和分配土地等项步骤,实现耕者有其田。” ※
随之两年后,又正式公布了《华夏合众国土地改革法》。
※原文。
这个过程中,另一件值得提起的是,毛泽东以信函形式,向李宗仁执行总统建议:早日出兵西藏,以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李总统认为有道理,随即组织实施。
但国军中各个部队却以路途艰难遥远为由,迟迟不肯响应。李宗仁动员本部桂系人马,但也被部下以“广西人不惯高原生活”而再三推诿。
后来,祖国进步党推荐了党的副秘书长邓小平,带领张国华纵队和王震纵队8万人先后入藏,从而抑制了那里潜在的分裂主义势力。华北联军不畏劳苦、不避艰险,维护主权的行为,再次赢得了国内舆论界的赞赏。
此后,驻藏8年的邓小平,也由于任内开通了青藏、川藏公路,并且治理这个边远的世界屋脊成绩斐然,而名列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候选梯队。
(956)
原计划6年完成的整军、建军工作,到第4个年头,在马克斯韦尔·泰勒中将任内,效果已初见端倪。
50年代初,整顿后的中国国防军总数为250万人,约占国家人口总数的0。5%;其中正规军140万人,机关、后勤和边防部队60万人。实行了志愿与义务相结合的兵役制。此外还有义务兵役制的准军事化公民卫队50万人。
正规军中,陆军105万人,编为10个集团军,60个野战师,9个独立重炮兵旅和若干勤务、医疗部队。
其中近半数——28个师实现了50年代水平的摩托化。
7个机械化师,各自下属有装甲旅。除若干美式武器装备外,还装备了国产“麒麟3型”主战坦克、“啸天犬4型”步兵战车、“貔貅2型”自行火炮、和“火蜥蜴”自走防空炮。履带车辆总数约5000辆。
10个野战集团军分别驻守满洲里、龙江、结雅(外兴安岭南侧)、纳兰、包头、敦煌(前哨为星星峡)、武威、拉萨、百色、鹰潭。
高原山地师,也开始接受正规的专业化训练。
空军23万人,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5个军区。共辖有26个航空联队,拥有各类飞机2800余架;其中2个B-29中队和2个F86“佩刀式”喷气战斗机联队引人注目。
国产制空战斗机“腾雾”和新一代战斗轰炸机“契丹风”也得到批量装备,数量超过四位数。
1949年,沈阳黎明飞机厂已能够生产改进型的“鸿雁”(C-47)运输机,并在开发一型四引擎中远程轰炸机,代号为“鸵鸟”,具有改为大型运输机的潜力。
空军要地防空部队,编为30个防空营,拥有上千门各型高炮。
作为战略机动部队的伞兵集团军,驻守在位置适中的邯郸。
海军12万人,分为南、北两大舰队。
南洋舰队驻地高雄,负责舟山、琉球群岛和台湾以南各海域的巡逻警戒,并定期派出一支西洋分舰队,维护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的航路安全畅通。
北洋舰队驻地海参崴,负责从新唐州(堪察加)、千岛、日本沿海的巡逻警戒,并有一支东洋分舰队常驻横须贺港,替代美国海军对日本承担的义务——因为《对日和约》规定,日本不得发展远洋海军。
原有两栖纵队,整编为3个海军陆战队师,分别驻守在新唐州及千岛地区、日本及琉球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地区。
1950年,中国海军拥有18艘轻型和重型巡洋舰,50余艘驱护舰和30余艘潜艇;以及一支完整的登陆舰队。
美国海军陆续转让了剩余的3艘“独立级”航空母舰。加上佐世保港中舾装完毕的2艘原日本“云龙级”,中国海军一度拥有了6艘“大铁盒子”和超过300架舰载机。很让一些具有“航母情结”的中国军事迷开心了一阵子。
舰艇总吨位达到70万吨,一时间,竟虚荣地登上了世界第三海军的宝座。
但新一代海军将士的遗憾,是缺少用武之地。如同美国海军一样,他们只能在学习前辈的战史中感受海战,在频繁的出访中体会荣誉了。
(957)
中苏边境实际控制线停火期间,双方都忙着巩固阵地,把原有的轻型掩体重型化、永久化和要塞化。
待到喘息中停下来,向对方阵地瞭望一眼时才发现,对面工事也已大大加固了!谁再发动进攻,都要付出重大代价。
中国西北战区继任长官杜聿明上将,两年里熟读兵书,整军经武,打造了一支后勤支撑强大、足以保证前锋在沙漠戈壁驰骋的精兵。官拜上将的他,决心,效法清末大将左宗棠的先例,收复新疆,为国建功。
两年准备就绪。
1949年7月※,就在他上报了“胡杨树”计划,正摩拳擦掌、窥测时机和突破口、打算以一役而定西北、竟全功之际,苏联在星星峡以西500公里的罗布泊沙漠地带,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史实日期。
从此,世界正式进入了核对峙时代。
原有的作战观念都必须放在这个新框架里考量了。
(958)
选择罗布泊无疑是一种震慑。这次爆炸也震醒了那些休眠的国家。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看不到威胁,军队将领们都升起一股莫名其妙的“寂寞高手”心态。
大量库存积压的武器,一再以半价、四分之一价甚至更便宜的价格处理、出售,或者干脆就地销毁。
甚至还发生从英国收回“租借物资”——上百架“海盗式”舰载机时,干脆把船开到公海,从航母甲板上把飞机推下深渊了事——这类财大气粗的例子。
对苏联也同样,美国人收回“租借物资”火车机车的时候,也是离岸不远就抛弃海中,弄得岸上俄罗斯工人跺脚、咒骂、伤心、哭泣,痛恨这些败家子。
中国略有例外——早期曾有过一轮回收和封存,是为了防止中国内战;后期大部武器,是对于中国赴欧远征的奖励和报答;更后来,则是由中国出钱,或者用贷款购买,因此回收力度不大。
1945年到1949年,美国真正是过了一段“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消闲日子。看不到战争危险的公众,迅速把武装力量的意义和价值遗忘,军队又回到20-30年代那种被人忽略、被拼命克扣军费的日子。
1949年,国会拨款委员会核定的美国军队总数,不得超过75万。
苏联核爆炸,震得多数美国人浑身一机灵。这才想起,自己也曾有过原子弹。连忙检点自己那不到两位数的核武库,竟发现有些武器因保管不善,已经由于元素衰变而失效了。
苏联核试验比美国预测提前6年之多,令观察家们大跌眼镜。
此时美国外交谋略的主流思路,是通过强化盟国、围堵苏联,以便转移和释放危险。
不久,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派出的一个小组到达中国。
一年后,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在中国江苏秦山开始运转,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邓稼先担任了这个实验室的主任。
这一研究机构事实上是个实验室群,除了可以发电的反应堆,还包括钚直线加速器、计算中心、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和卫生研究实验室等,其中属于敏感和机密的部门,被铁丝网所包围。
美国国会通过一项紧急拨款,用于研制开发新型的B-52远程战略轰炸机。略感过时的B-29型被前沿部署到欧洲,进入驻德美军空军基地。
中国也得到了3个B-29中队,用于早期训练。
这让中国飞机设计工程师喜出望外,国产“鸵鸟”研发小组跑到北平南苑机场的B-29驻地,把这些大飞机里外看了个够,巴不得偶尔事故报废一架,以供他们解剖。
(959)
苏联掌握核武器后,几次向中国严重交涉远东领土问题。
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在谈判中不动声色,国内则加紧了地面防范和空中巡逻。
美国适时地出面干预,主张:在已成立的联合国框架下讨论这一问题。
苏联,受到时而死灰复燃的乌克兰和波罗地海三国分裂势力的牵制,终于没有下决心再次向远东大量增兵。因为至少7000公里的运输线,无法支持他们象德国那样使兵力在国内大规模机动。
双方虚声恫吓一阵,中苏停火线暂时没有战火重燃。
回到总参作战部的什捷缅科上将,甚至私下散布了这个观点:
——海参崴实际上很难再回归苏联了。如果敌人是中国的话,那个太平洋港口即使短期内夺回来,也难以长期守住。它的运输补给线太脆弱了,几乎全程暴露在中国威胁之下……
后来,苏联又在谈判中提出“以新疆交换远东”的建议。中国政府几经权衡考虑,给予了否定的答复。
黑龙江流域的开发给中国带来的实惠太多了,这片富饶之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移民也在几年中达到了5000万人,迁出这批人口的难度,大得无法想象。
后来,在60年代初期,南方的大面积自然灾害中,正是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产出的大批粮食,解除了国家饥荒的隐患。
中国人,这时才普遍意识到,90年前割让这块土地的重大失策——或者直截了当地说:丧权辱国。
(960)
由于华北联军收复外东北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功勋卓著,而南京政府方面却迟迟不能收复新疆,于是,国民党和进步党两党之间在1947年达成的协议是:
6年过渡期内,在李宗仁担任首届国家总统的前提下,由祖国进步党新任总书记刘少奇,首先出任联合政府首任行政院长。
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席位也尽可能合理分配。
这一任的三年中,根据蒋介石先生的书面意见,由资历较深的魏德迈将军担任首届国防军总监。
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的工作,使祖国进步党人尝到了苦头,执政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由于相对缺少行政经验,同在野的国民党和各类封建遗老遗少的争议、摩擦、周旋乃至斗争,损耗了刘少奇相当的精力,刚到50岁便已满头白发。
好在李宗仁早年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是个具有进步意识的总统,没有过多地给刘少奇设置障碍。
祖国进步党人的执政班子此时也体现出廉洁和效率。
没有强势人物的两党联合政府的组合,虽然常常显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并且时有政令不通、执行不畅的问题,但民主作风倒是不缺乏。
舆论反映,这是与蒋公执政期间最大的不同。
言路畅通调动了各界、各阶层的积极性。三年执政期获得的历史评价是:“一个良好的战后恢复阶段”。
只有一件事有损刘院长的威信。
在农村政策方面,进步党本着一贯思路,认为农业集体化才是尽快发展农业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名誉主席也以书面形式,敦促刘院长早日进行这项试验。
于是在进步党当政的辖区、原河北省徐水县(现属涿州保定郡)一带,进步党政府开始了农业合作社试验。
村里办起了食堂、托儿所,农民集体劳动,以工分计算报酬。这个新样板初期带来的劳动效率提高,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