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英国人提供的伙食虽不算好,但米饭、面包和肉罐头能饱食三餐。几个月下来,长期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平均体重增加7公斤。士气高昂,面貌一新。※
※以上蓝姆迦练兵史实,参阅《刚烈将军-史迪威》222-225页。
(116)
三千公里之外。蒙古草原。
纳兰香格里拉基地的训练和装备,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华北日军大扫荡,加快了八路军向察蒙边境转移的速度。这批经过战火考验的有生力量,还从未领略过在如此多的武器、物资支持下作战的感觉。
上战场去一试锋芒的冲动,使他们三天两头交来请战书。
汽车营现在扩大为500辆卡车的标准汽车团,孔庆德当了团长。乔巴山卸货场九月份起,实现了〃物资转运不过夜〃。装卸技巧和手段都有了大量改进。
8月底,基地排以上干部也开始陆续配发望远镜、军用怀表、并接受步话机训练,使这些基层军官个个神采飞扬。
训练火箭筒和迫击炮操作时,参训的百余名八路军官兵,对每人可以打两发实弹,感到既兴奋,又觉得奢侈。纷纷建议减为一发,卡尔迅不同意。
9月第一天。几十辆美式〃十轮卡〃装载着苏联捷格加廖夫转盘轻机枪、摩辛纳甘步枪、特别是第一批10000支冲锋枪运到了基地。
战士们抱着〃波波沙〃那71发的弹鼔,欢呼雀跃、七嘴八舌:
〃这,这简直就是一挺机关枪嘛!〃
〃切!机关枪多少发?捷克造,才二十四。这顶那三个!〃
〃鬼子那歪把子不也才三十发吗?〃
〃奶奶的,这子弹打都打不完么,一个鬼子身上穿仨窟窿眼儿,也得穿他二三十个,别弄得鬼子不够打了呀……〃
〃嘿,过去当排长,都轮不着使冲锋枪啊,这回可好,连老疙瘩也背上了!看他美的……〃
〃要说机枪,俺那美式自动勃朗宁也不错啊,火力猛,打得还远……〃
〃你那个,忒沉!瞅这枪多轻巧。拿手里没啥分量,行军前儿,俺能背俩!〃
〃娘亲哩!别的不说,懒得跟鬼子拼刺刀啦!这回上去就突突。〃
〃突突?你咋跟暴发户似的?咱八路军,还得节省子弹呐!你当放鞭炮哪?〃
〃哎,我说,这是苏联枪哎!咋会有这便宜事儿?〃
〃便宜甚哩便宜?这是拿汽车和大炮换球的!老毛子可不傻。〃
讨论的结果是,尽量配发那种35发的弹匣,以节省子弹,减轻重量,同时还便于握持动作。
在欣喜和振奋中,卡尔迅也如愿以偿地试了枪。
〃波波沙〃确如他几个月前预期的那样,在近战、敌后游击战中可以临时替代机关枪。〃摩辛纳甘〃步枪也很称手,战士们叫它〃水连珠〃。
感到火力和射程都满意之后,他心里那股因为苏联扣押和截留武器而引起的怒火平熄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脑子里转悠着十年前在北平学到的那些成语……他想,伊凡·耶顿少校干的漂亮。
这场补偿交涉可以说是默契!看来那次没有白白被他灌醉。
各取所需。在华盛顿时他可没想到这一层。今后应该使这种交易公平、及时和长远……
(117)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注视着东方草原里这些微小的、却意义重大的进展。
已经调任82空降师参谋长的泰勒上校,受到马歇尔将军的嘱托,继续与卡尔迅保持联系。
为完善基地指挥结构,卡尔迅与延安商量后,使用基地新架设的大功率电台,直接致电马歇尔参谋长,请求派一位美国陆军将领,前来就职。
因一时没有合适人选,而对卡尔迅授衔还要经过海军,马歇尔尚在斟酌。
纳兰基地双方协商,成立了过渡性的领导班子:
卡尔迅任基地司令,徐向前任政委。
卡尔迅熟悉八路军的一套政工制度,知道这是他们的特色和法宝之一,所以毫无障碍地接受了。与身经百战却谦逊平和、做事认真细致、又比自己小4岁的徐向前配合,他感到如鱼得水。
在延安讨论基地领导人选时,卡尔迅就希望能从聂荣臻、邓小平、徐向前三位中选择因为他同这三位都有较长时间接触。那种磨合过程是其他因素所替代不了的。
但另外两位都正在各自岗位上独当一面,于是〃老徐〃成了他第一个合作者。
毛泽东曾表扬徐向前是一只〃会孵蛋的鸡〃,赞赏他在创建和壮大人民军队方面的出色能力。
卡尔迅来到基地不到三个月,这里人马已从千把人壮大到上万人。
卡尔迅对这〃满满一篮鸡蛋〃深感欣慰。他庆幸自己没有史迪威那种对〃人力短缺〃的抱怨。
(118)
卡尔迅欣慰的,还有〃香格里拉〃野战机场完工。
这个名字,自从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使用,就成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神秘飞行基地〃的代名词。更因为这是他和总统事先约定的暗语使用了总统未完成住宅的称呼。
不习惯英语发音的八路军战士叫它〃塞阁机场〃…塞外的阁楼…这是简单形象、也有些牵强附会的理解。因为机场边那座原木支撑的塔台像个阁楼。
机场施工中,为了加快速度,使用了从苏联〃交换〃来的几台美式推土机和碾压机,代价是25辆吉普车。这是为效率作出的牺牲。
机场巧妙利用地形自然坡度,修筑了三条跑道和充足的停机坪。并用白色鹅卵石铺设了巨大的方向指示箭头:
让飞机起飞时有5%的下坡,以增加滑行速度;而降落时则有相同的上坡,以缩短滑跑距离。
这个减少施工量的合理化建议,是通晓地勤业务的亨利·惠特赛少尉提出来的。他跟随徐向前、孔庆德从延安出发,是那支队伍中唯一的美国人。
亨利现已成为〃纳兰香格里拉〃基地的第一批老资格队员。
他和孔庆德以兄弟相称,两人时而讨论军衔问题。有一天他帮助〃孔军官〃在基地开辟的几十亩菜园里浇水种菜,话题谈到孔在28岁时当团长。
孔庆德说:〃没办法呀,打仗逼的。你要是象俺打这么些仗,也许当师长了。你有文化,上过军校,一定比俺强啊。〃
惠特赛说:〃在美军中太年轻是升不了官的。我的卡尔迅长官,甚至史迪威将军,40岁时都还只是上尉。〃
〃可俺红军里20几岁的师长多的是。还是那句话:战争是军人的摇篮。〃
〃不知我能否有机会,也缴获一门天皇御赐的大炮……〃
亨利的理想是,象孔军官一样,31岁成为少校。他所推崇的史迪威和卡尔迅都是42岁以后才成为少校。而战争使孔军官、也会使他提前实现理想。
为此他做了一件〃立功而未受奖〃的事。
请示卡尔迅司令官之后,亨利独自潜入赤塔,在苏军某兵营,将8号机组的爱德华·约克上尉等五人,用〃道奇〃中吉普悄悄地〃偷〃了回来。
令他愤慨的是,约克上尉他们似乎不太领情。因为他们说:〃苏联人早就厌倦了我们!白吃白喝不工作,还要浪费人力看守照顾。哈,他们终于尝到关押同盟军的滋味了。所以巴不得赶我们走发现跑掉了,都懒得追。〃
〃那你们为什么不提前逃跑?〃惠特赛愤愤地摔了一句。
〃噢,别生气亨利。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去哪里。〃
自由轮。
(119)
北太平洋。八月底。
乘坐这架巨大的马丁130型〃中国剪刀号〃水上飞机,对泰勒上校和他的随行小队来说,算是一种新奇感受。
这本是泛美公司的超远程商业水上飞机,从1937年起经营旧金山到马尼拉的客运航线。马丁公司一共只生产了三把〃剪刀〃,还丢了一把〃夏威夷剪刀〃1938年在海上失踪。战争开始,余下两把〃剪刀〃被编入美国海军。
一年多来,泰勒不断领受各种新的使命。每个使命都那么激动人心。战争,才使军人焕发出光彩。
三个月前,卡尔迅他们乘坐的是〃菲律宾剪刀〃,从珍珠港起飞,中途海上加油,在汇合点登船。
这次泰勒小队从阿留申的荷兰港起飞。汇合点是北纬47度、东经160度。
这是堪察加以南、千岛群岛东北的一处空白海域。
望着夜空中的满天繁星,泰勒想起卡尔迅上次在白令海大雾中盲飞1600英里的险情,也比较出北太平洋气候的明显季节差异夏秋才有晴天。
(120)
黎明,泰勒小队降落在水上汇合点。
风浪相当大,换乘的橡皮舟被打翻了。这10来个标准的陆军人员接受了一次海洋的考验,幸而还没有不及格。
他们略感狼狈地爬上这条取名为〃吉普热霍夫斯基号〃的挂苏联旗的货轮。先期在西雅图登船、负责接应的哈里·罗伯逊军士长给他们找出替换的水手服。
可恶的北太平洋风浪!当然也正因此才保证了行动的隐秘性。
泰勒猜想,九个月前日本偷袭舰队驶往珍珠港时,也会选择这条航线。
罗伯逊是泰勒担任精锐的第12野战炮兵营营长时看中的下属。业务精湛,阅历丰富,为了这次特殊使命,泰勒通过陆军部把他挖出来。
小队中还有朱力安·尤厄尔上尉,82空降师的连长,并且是泰勒本人的跳伞教官,也是他倚重的军官之一。泰勒很满意他这支精挑细选的精干小队,也感激师长李奇微不厌其烦的鼎力相助。
出发前马歇尔将军的训示简明清晰:
〃泰勒上校,那条’S&L路线’运行良好。总统指示加大力度。两个月内将有大的行动。你的任务写在这份文件里。对卡尔迅上校,你并不陌生。〃
〃是的,将军。〃
〃走向战场吧,泰勒。你的日语能力将发挥作用。该你们这一代显身手了。〃
(121)
第二个黎明,他们在千岛群岛穿行。
船长根据经验选择了这条航路。他介绍说:因为千岛北段靠近苏联,日本戒备很严密,对往来船只比较过敏。而南端又靠近北海道,日本同样有所防范,搞不好会遇到盘查。只有中段相对松懈。
泰勒用望远镜观察附近的岛屿,似乎确如船长所说,这一带显得静谧而麻木。德抚岛上凸现着一处日军哨所,估计是连(中队)级,目标明显,孤零零的,透着愚蠢和不合理。
这是〃绝对国防圈〃的一种自信吧。
岛中部是一座突出的火山。泰勒查了一下俄国老地图,标明是〃科洛科尔〃。西侧有一片发白的狭长地带,分析可能是简易机场。
〃我们不妨演练一下,上尉。〃泰勒打趣地对甲板旁眯着眼、目不转睛的尤厄尔说道:〃如果你带一个营,攻打这个岛,你会怎么做?〃
尤厄尔思考着还没吭声,装甲兵中尉杰克就放出大话来:
〃我的坦克连上岸,碉堡就能碾平。〃
〃行了杰克。你不作炮火准备么?〃掌管榴弹炮的罗伯逊三句话不离本行。
〃上校,如果让我进攻,我必须首先作侦察。〃伞兵上尉尤厄尔答道。
泰勒颔首。〃你是对的。〃
不知卡尔迅上次路过时怎么想?泰勒寻思着:他才是两栖作战行家。
(122)
第三个黎明,通过宗谷海峡国际水道。两边是日本领土:北海道和南桦太。
日本!久违了。泰勒心里升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他的第一个海外任职,也是第一次离开美国,就是到日本。那是1935年10月,他带着夫人和两个儿子,坐的是客轮〃麦金利总统号〃。
他还清楚记得那时的住址:东京芝区白金大町丁目七番地。记得那些曾打过交道的、多数骄傲自信的日本军官;记得那些狭窄曲折的街道,和密集拥挤的木屋;记得那些他当时搜集和分析情报所依赖的书籍和报纸的名字。
他的观察深入到日本军队的细节。
例如一位皇室出身的大尉,他的随从副官竟是中佐军衔。
例如军官洗澡也只有一池热水,按照军衔排队入浴。
例如日本军官佩枪质量低劣,纯属装饰,而军刀却锋利无比这与美国恰恰相反:军官手枪质地优良,而佩剑则是饰物,刀刃都不打磨,阅兵时才佩戴……
他还观察到,日军操练严格而残酷,重视士气和勇气。官兵都有视死如归的狂热情绪。进餐常常选择在野外,每人只是一碗米饭、几小块咸鱼。但在战斗中相遇,他们往往成为一群失去理智的魔鬼。
尤其是1937年考察中日战场,目睹了日军的种种非人道行径后,生性儒雅的泰勒也只能用自己词汇中最粗野的语言,称他们为〃不配作军人的暴徒〃。※
最终的结论是:要战胜日军,必须用物质摧毁精神,用火力摧毁意志。※
谢天谢地。美国正好有这些物质和火力。这个〃米国〃能够成为日本的克星。
※上述见于泰勒传记。
(123)
暗夜时泰勒就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