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某种意义上,罗斯福接受柯里的观点。史迪威和蒋之间确实存在因性格差异而孕育的潜在冲突。这在平时尚可容忍,但若导致战局危机,总统本人而不是别人,要受到〃用人不当〃的指责。
  然而当总统授意柯里去试探马歇尔和史汀生,对于更换史迪威的态度时,却碰了一鼻子灰。
  〃你在中国呆了多久?〃参谋长问话时脸色阴沉。
  〃两次,5个星期呢。〃柯里答。
  〃而史迪威是500个星期。〃此后马歇尔便一言不发。
  柯里悻悻而归。是啊,100倍的差距……这一点谁比得了史迪威呢?
  而史汀生的态度更为直接:
  美国驻华代表必须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而不是油嘴滑舌的外交官。〃现在需要的是胡椒,而不是蜜糖〃,他引用了这句著名的俚语。
  就是说,陆军部门在蒋史之间的选择上,有明显倾向性。
  ……那么瞒过蒋,实施〃后羿射日〃,会使他产生多大程度的离心力呢?
  ……可是反过来,如果知会了蒋,又究竟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呢?
  他直觉上感到是后者。
  利弊难辨。终日掂量,反复权衡,殚精竭虑。罗斯福想,生命,就在这种踌躇中流逝。
  要不要通知蒋?他继续苦恼着。
  白宫会议上,从重大作战行动必须短期严格保密的角度,史汀生和马歇尔明确持反对意见。海军由于不参与,金也就没有态度。沃森将军主张,适当通报重庆方面,以免总统信誉受损;但阿诺德立刻举例证明,重庆国民政府封锁消息不严,混有奸细,可能严重危害即将实施的作战,并增加无谓的牺牲。
  参联会主席莱希将军则说,成功了,再向蒋热烈祝捷也不迟,而且两全其美。
  可是,如果失败呢?
  冷场片刻。马歇尔缓缓道,那么,由他个人来承担全部责任。这是参谋长〃背着总统,进行了一次不恰当的冒险〃。他将为此引咎辞职。
  当然没有人会批准。马歇尔是无可替代的。罗斯福听了感到欣慰。难怪有人窃窃私语说:总统离不开两样东西轮椅和马歇尔……可是,既便如此,蒋介石大元帅会相信吗?
  分析的结果是:信不信无所谓。
  战争的逻辑,使各方都别无选择。这也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了。
  好啦,反对党不是一直在攻击总统的狡猾么?还举出确凿证据自己对财政部长摩根索的那句告诫:〃永远不要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在干些什么〃……
  就是说,世界上从来没有让一切人都满意的决策。
  霍普金斯建议总统,下月共和党领袖威尔基访华时,委托他对蒋委员长做出当面解释。
  那时正是中华民国诞辰31年庆典,届时美国将有隆重表示。
  (138)
  华盛顿。陆军航空兵司令办公室。
  哈普·阿诺德将军桌面上的电报纷至沓来,这使他亢奋。
  四月份杜利特完成东京使命之后,他就产生了〃以中国为基地,轰炸日本〃的念头,可惜浙江那些机场过早地被日本人破坏了!
  就是说,上帝应该补偿一点机会?
  阿诺德念念不忘的是,虽然杜利特十分出色,但是日本人一直嘲笑那不过是〃小意思(do  little)〃。这很刺激他的胃口和自尊心。
  马歇尔将军转来〃卡尔迅-泰勒指挥部〃的第二份作战建议是:
  〃根据苏联方面暗示的情报,关东军新京(长春)空军核心基地守备松懈。其防空部队刚刚调往南洋。我军派出的侦察小组对此已核实。
  〃机会难得。建议:迅速派遣一支精锐航空兵,对这个日本在华主要空军基地实施空中打击。以剥夺日军制空权,从而保障我方空运计划顺利。卡尔迅和泰勒,纳兰-香格里拉,9月11日。〃
  第三份电报是敌新京机场兵力部署、配置和布防状况。
  第四份电报:
  〃我基地准备就绪。油料弹药一应俱备。近五日气候:属于季风区秋季副高压脊控制稳定期,上弦月。敌对我意向无觉察,三个机场内排列数百架飞机泰勒,纳兰-香格里拉,9月18日。〃
  阿诺德脑海里出现12月7日瓦胡岛美军机场的早晨……
  再看史迪威的电报:
  〃已转达对陈纳德航空队的命令,加大华南空战力度,吸引日军航空兵力。同时已备好中国北方各地航空图纸。并派专人赴成都新津机场,落实场地及油料事项史迪威,加尔各答,9月20日。〃
  再看杜利特的电报:
  〃我部奉命追加B-25轰炸机中队,今已抵达印度阿萨姆基地。与史迪威将军完成接洽。李梅上校已率第一攻击波,降落成都新津机场。较慢的运输机拟于明日到达。请示:是否等待?此外,个人请求参战深望批准杜利特,阿萨姆基地,9月22日。〃
  阿诺德揉了揉因熬夜而红肿的眼睛,伏案亲笔起草电报:
  〃杜利特准将:不必等待。立刻起飞!执行方案3。你本人亲自带队!〃
  (139) 
  陕北。延长,永坪炼油厂。
  厂长陈振夏光着膀子,正领着工人和民工打土坯、挖管线沟、盖新厂房。
  汪鹏他们也来了,那都是知识分子哩北平来的大学生,学土木工程的、学地质的、学机械的、学化学的……
  看着他们支起三角架、举着测量仪、对着图纸比比划划,大呼小叫,憨厚的陈振夏合不拢嘴,用瓦罐壶沏上茶水,分别倒在大海碗里,排了一溜。
  他沉甸甸地兴奋着。憋在心里的秘密不能说哩。
  几天前,贺司令和高代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领导,找他谈话了。贺司令还主管着边区财政,高政委还当着边区的议长,主管工业。两位领导来到他这小厂,里里外外转了一圈,笑眯眯看着他。
  〃老陈啊,你要发财啦。〃
  〃看您说的,俄咋能发财哩。〃
  〃告诉你:’卡尔迅的宝贝’快要来了,你作准备吧。〃
  于是两位领导给他讲了一通来龙去脉。他越听眼睛瞪得越大,那些名词裂解塔、分馏塔、锅炉、管道、阀门……这些梦寐以求的东西,可是真的么?
  最后领导嘱咐:一定要注意保密。
  他思来想去,还是不敢全信,终于想到一个破绽。他惴惴地问:
  〃二位领导,俄不是记错了?咋好像应该是’辛普森的宝贝’才对哩。〃
  〃什么辛普森?〃领导不解。
  〃就是,那天和那个甚……皮特,一道来的辛普森嘛。〃
  领导们张大了嘴,对望一阵说:
  〃啊?啊啊。你是说这个辛普森……你别管谁的,是宝贝就是了!这也是党中央、八路军的宝贝!可不敢把宝贝弄瞎了!胜利就靠它呢!〃
  (140)
  横断山脉。〃驼峰〃航线。
  杜利特准将率领他的机群,已上升到21000英尺的高度,还是觉得脚下那些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离得很近。陡峭的峰峦、幽深的峡谷、湍急的河流,这已经是第二次看到4个月前,他就从这条航线回国。
  这是航空和空运史上飞行难度巨大、气候条件恶劣、堪称艰险之最的航线。西南季风、暴雨、强气流、低气压和不时袭来的冰雹、霜冻,使飞行中随时有坠毁和撞山的危险。
  自从有了〃东京上空30秒〃的经历,他认为飞行员中,没有谁比他更理解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的重要性。
  那次,他们不惜提前300公里起飞,冒着燃油耗尽的危险事实上也确实耗尽对东京实行了一次〃杜利特尔(成效甚微)〃式的打击。
  战机,没有从手边溜走。而换来的是中途岛大捷扭转太平洋战略主动权的战果。
  这次,这个香格里拉3号计划,可真是万里奔袭呀!只有这样的战斗才使人豪情涌动,不再平庸!
  经验使他选择的这几组机型,无疑都胜任角色P38、A20、B25,转场航程都超过2000英里。
  下一站,成都。昨天是李梅,今天是我们。不得了,这下子非要把那里本来就不多的、完全靠空运充实的存油吸个精光不可。呵呵,陈纳德准将这老家伙一定会哭丧着脸找史迪威催要补给……
  好吧,补偿品就在身边:一盒从本土捎来的、自己舍不得吃的、精美的巧克力。这个交易比较合算。
  绕过空中不时扑面而来的大大小小的灰暗云团,他们保持编队,轻装疾进。不必挂弹,没有装载,这样飞越〃驼峰〃航线,我的小伙子们可比那些运输机驾驶员幸运多了。这条航线已经付出了多少生命的代价啊。
  望见那些嶙峋险恶的山野间,偶尔闪烁着的金属光泽,他感到鼻子发酸。
  那是又一群为了胜利而在这条航线上殉职、殉难的青年……
  战争和使命,因他们而显得悲壮。
  (141)
  草原。纳兰地区上空。
  这种三菱百式(ki46…1黛娜型)司令部侦察机,有着战争期间〃最优秀侦察机〃的美誉。无论航程、速度、升限、爬升率,目前都使那些敌国拦截战斗机可望而不可及。它是三菱公司乃至日本工业的骄傲。遗憾的就是它产量不高,也不具备攻击能力。
  岩里副男少尉和他的助手兼电报员小野军曹,早餐吃了几个饭团、一碗酱汤就出发了。气象课的家伙们说是下午有雷阵雨,他们想赶在下雨前完成侦察任务,以便早日回到南方部队。
  昨天向正北挺进850公里,又向东,观察了一度的敏感地区满蒙边境诺门罕的动向,没有特殊发现。今天他们决定,向西偏转15度搜索。
  多云的天气使地面难以辨认,飞了一小时无所收获。看看油量表,岩里少尉决定降下高度,以便看得清楚。
  穿出云层,下面已是浑善达克沙地。又过了一刻钟,荒凉单调的地形使岩里有些厌倦,打算再兜最后一个圈子,就打道回府了。
  忽然后座小野举着望远镜叫道:〃少尉,看那边!〃沙漠西部,隐隐地,有一条细长弯曲的白线。
  两分钟后愈见清晰:一条并非人工建设、却是由汽车行驶多次所形成的道路,令人生疑地出现了。
  〃小野军曹,继续搜索,准备发报!〃岩里把嘴撇成八字形,振作地发令。尽管低空飞行油耗增大,他们也决心顺着这条白线,找到那个线团。
  一小时飞行后,纳兰山地进入视野。
  (142)
  惠特赛最近繁忙又充实。
  上周晋升为中尉以后,他更加勤奋而振作了。可那位老兄〃孔军官〃忙着跑车,还没来得及请他喝酒。
  中尉作为香格里拉机场的临时管理人还不算忙,他训练的勤务连战士如期掌握了加油、挂弹和引导起降等业务。
  除了每天巡视防空哨位之外,重要工作是在泰勒上校的伞兵训练中心担任兼职教官。这是〃老头子〃埃文思上校推荐的,缺少人手的伞兵中心欣然接纳。
  只不过到现在为止,能载人跳伞的飞机还没有到来,只能作些基础训练,惠特赛中尉还没来得及露一手。
  但是今天不同。上校郑重通知:今晚或明天,将有重大行动。基地各部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查哨次数也增加为四次。
  天边云幕低垂,正午时分,看不见一丝阳光。他和张连长一起驾驶吉普车来到离机场最远的纳兰山顶阵地。
  ……
  百式侦察机上,小野军曹举着望远镜举得手发酸。
  正想换个姿势,一瞬间,两个矗立地面、高耸半空的黑影从目镜中闪过。
  〃少尉,9点钟方向!〃小野大叫。侦察机大角度滚转。
  〃乖乖,那是什么?〃
  远处山岙里,赫然出现两个十层楼高的木质脚手架。
  两人迷惑不解。这是谁做的?干什么用的?我们已经进入苏联了么?还是蒙古?中国人似乎不会在这么遥远、这么荒凉的地方作什么工程吧……
  他们开始盘旋,降低高度,以便迫近观察。小野发出电报:
  〃发现异常目标!继续侦察中。〃
  (143)
  纳兰山。十五公里地面观察哨。
  对于基地里不多的几架〃蚱蜢〃,战士小王已经司空见惯。比起来,今天头顶这架,又大又快,有点不对劲。他喊了一声班长。
  班长抓起望远镜,机翼上的红圆点大膏药清晰可辨。不由惊叫一声:
  〃敌机!快挂红色报警信号球!〃转身扑向哨位步话机。
  纳兰山主峰。山顶防空掩体。
  〃亨利,亨利,紧急呼叫!〃惠特赛的步话机里传来卡尔迅的声音。
  〃是我,是我,长官。我在750阵地,我在750阵地!〃
  〃发现日本侦察机一架!马上到你上空,马上到你上空!注意拦截,不要让它飞向机场!〃
  〃是,长官!我看到!我已经看到!〃
  阵地上脱去枪衣的一挺挺高射机枪迅速转动角度,射手们个个屏住了呼吸。
  张连长嘴里含着口哨,手中小红旗慢慢举起来。惠特赛跳进掩体,顺手接过一挺0。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