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让那些本来就该见鬼的级别、军衔之类,统统见鬼去吧!他在日记里写道。只要能参加战斗,我甘当一名少尉! ※
当晚收到马歇尔将军回电:
〃乔治·巴顿少将:如果准备好,就启程。即日到史迪威中将处报到。原部队交给副军长布莱德雷。〃
※引自巴顿与艾森豪威尔的对话。
(180)
巴顿飞赴印度当天,发生了与他无关的两次空袭,却影响深远。
11月28日上午,一队美国陆航轰炸机,从印度格雅起飞,首次空袭了泰国首都曼谷。这是泰国第一次遭受战火。※
随后,日本仅用9架轰炸机从缅甸仰光起飞,报复性地轰炸了加尔各答。
虽然损失不值一提,但因为日军使用烧夷弹,却造成了印度35万人流离失所,并引起严重混乱。※
※两者均为史实。
这对善于动脑筋的李梅震动很大。
由此,他开始思考〃精确轰炸〃和〃面积轰炸〃、〃昼间轰炸〃和〃夜间轰炸〃之间的关系这一度是英国和美国军界航空部门关于战略轰炸的分歧焦点所在。彼此争论激烈,双方各持己见,而李梅,自然秉持美国立场。
但这次他想:嗯?对付日本人,或许英国皇家空军那套打法还是对的? ※
※史实中,李梅在对日轰炸中确实领悟了这一点。1945年大量使用了燃烧弹。
(181)
11月底,史迪威和巴顿同行,从印度阿萨姆邦赶赴蒙古草原战场。
此行不能再次回避大元帅阁下了,他们特地路过重庆。
在黄山别墅拜会蒋委员长。
彼此几句寒暄后,委员长刻意不等史迪威提起蓝姆迦练兵诸端事宜,便直接了当发问。并使用了过去不使用的称呼:
〃我的参谋长阁下,我需要知道,你们那个,呃纳兰基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基地呀?〃
史迪威微微一震,答道:
〃总司令。据我了解,那是个即将废弃的临时基地。冬季来临,航运基本终止了,日本也迟早要封堵这条路线,看来前景堪忧。……我们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那里的剩余物资,打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把日本人的目光和兵力吸引过去,以便进行收复缅甸的作战。〃
〃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委派这位呃,巴顿将军,到那里吃苦么?〃
巴顿听到有人提起自己的名字,当即双目生辉,兴奋异常。他不合时宜、却又不失分寸地接话道:
〃大元帅阁下,您可能还不了解我。对我来说,每天听见一点儿枪炮声,才是我最感到享受的美妙日子!没有这个,我会感到十分苦闷。〃
〃哦?……还有这样的人?〃委员长诧异地打量着巴顿。〃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不过,我们打仗,是出于不得已呀,将军。〃委员长略表不同。
〃大元帅阁下!〃巴顿清清嗓子,趁机开始他蛊惑人心的演说:〃我一向认为,战争,是人类所能参加的最壮丽的竞赛。只有战争,才会造就英雄豪杰,才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 ※
委员长还是第一次听人从这种角度论述战争。同时也是第一次与巴顿相识,仓促间还没想好一个不失体统的应对。
巴顿见蒋介石不搭腔,便兴致勃勃地继续宣讲他那被人们褒贬不一的名言:
〃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其他奋斗都会相形见拙※。大元帅阁下。〃
冷不丁冒出的一位战争狂人,使会晤的主题跑偏了。巴顿吸引了委员长的火力,史迪威感到一阵轻松。
※引自《巴顿日记》。
蒋委员长注视了这个6英尺3英寸的魁梧将军一会儿,慢悠悠地说:
〃将军,我们未来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呀!〃
巴顿忽然起身站直,昂头并拢脚跟:
〃大元帅阁下。一旦有那么一天,如果您给我提供军队、并且指明战场的话,我百分之百为您效劳!〃
他立正的姿势让人联想似乎只要再向前上方伸出手臂,就会呼喊一声:
〃嗨,蒋介石!〃
……短暂的拜会在某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气氛中结束。
回到汽车里,巴顿小声问:
〃乔,我没违背你的注意事项吧?〃
史迪威捂了一阵嘴巴,再也忍不住了:
〃上帝啊!……我要说的是:你们这两个,来自美国的老坏蛋!〃
接着,拳头捶打座椅,眼镜震落下来。
两个将军孩子般失态的大笑,把副官和司机惊得目瞪口呆。
(182)
史迪威和巴顿此行也路过延安,飞赴纳兰山前线。
为避免那些人所共知的麻烦,加油时他们也没走出机场。这一点各方都有默契,叶剑英参谋长在机场陪同共进午餐,然后美国人继续赶路。
飞机上多了一位〃沉默的伙伴〃。
巴顿少将觉得,这位个子瘦小、脸色苍白、只有一双浓眉惹人注目的年青人,怎么也不象是史迪威给他介绍的那样:经历过的战斗比自己多十倍。
他?他比我年轻22岁啊……
看他在角落里一声不吭、专心致志、翻来覆去阅读那本地图的样子,像在研究一本圣经。大体上是个书生嘛。
什么什么?五次反围剿,长征,突破天险?还有吗,平型关?……是的,是的,这些我不清楚。也不想做出评价。不过,如果我和他在同一个队伍,或许他们不至于跑那么多路。
这个人嘛……他似乎不想交谈。
我呢,语言受限,也不想谈什么。
还是观赏窗外的草原吧。开阔、平坦、多么称心哪。坦克兵要把这里爱死了。这就是替我准备好的、天然的战场啦?真他妈的带劲……
可是回过头来,偶尔就会两组目光碰到一块儿。那个人露出一丝微笑呢。
见鬼,他在观察我。
或许反而认为是我注意他了?这就是那种什么什么……暗中窥视吗?
瘦弱。苍白。他真的会打仗?
他上过什么军校?
史迪威说,叫做黄埔?不知道。
那种笑容……象谁呢?
蒙蒂?呣。是的,蒙蒂。
不。该死,不是蒙蒂。
那是一种机警的、深沉的、狐狸式的微笑……谁呢?
象那个人。是的,是那个人。
那个人一定也是那样笑。那种沙漠里的、或是草原上的,狐狸式的微笑……
平生的愿望就是与他捉对厮杀。为此马歇尔特地派我到内华达瑞弗宾德沙漠里训练了装甲兵……可惜,上帝至今不给我机会。
降落前,伟大的巴顿将军在信马由缰的畅想中,打了一个盹。
(183)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
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教授,在这里首次实现了自持性的核链式反应。
第一个核反应堆(原子炉)开始运转。
通向核武器的道路开通了。由于保密原因,这没有成为当时的新闻。
(184)
同一天。江苏泗洪。新四军指挥部。
空降到这里的卡尔迅,今天遇到几位老朋友。
一个是新四军政委刘少奇。1940年冬,卡尔迅和〃工合〃创始人路易·艾黎一起,步行穿过江西,在皖南泾县当时的新四军军部,与刘少奇会谈了几小时※。
现在化名〃胡服同志〃的刘,正准备赶赴延安参加整风。临行在即,卡尔迅建议他再等几天因为,或许有〃更快捷的方式〃,可以免去几个月步行的旅途劳顿。刘少奇会意地笑了,欣然接受。
※史实。据路易·艾黎回忆文章记载。
另一位就是他称为〃头脑象芥末一样敏锐〃的邓小平。
1938年夏天那次雨中长谈,卡尔迅记忆犹新。是邓使自己了解到美国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的事实,并为此着实内疚和惭愧了一阵子。
现在他终于有机会以行动来证明自己的立场。
按照八路军总部方案,邓小平政委率领129师的一个更换了全新武器的主力旅,前来参加计划中的苏北战役。
本来邓不必亲自带队,但卡尔迅向他和陈庚两人发出了诚挚邀请。
陈庚的386旅,5年前曾被卡尔迅考察后赞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如今已发展成为〃太岳纵队〃。这次他们担任战役机动兵力,重点是伏击日军增援。
※见卡尔迅所著《中国军队》。
卡尔迅这一轮的任务,是强化山东八路军和苏北新四军的装备和战斗力。
此时正在山西、河北火辣展开的〃第二次百团大战〃,吸引了华北日军大部分注意力。而鲁南苏北部队的运补,由于距离较远,空投效率很低。
按照布置,这一带部队故意不参战,不作任何引人注目的动作。目前鲁南苏北的日伪军状态相对松懈。
作战会议确定了这次行动的方针:
夺取敌人机场,实行直接空运!
(185)
潜入沂蒙山、洪泽湖地区的卡尔迅美军顾问团,同陈毅、罗荣桓等一起组成了〃苏鲁边区前敌指挥部〃。邓小平担任前委书记。
他们瞄准的是海州(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和徐州九里山机场。
一星期前的作战会议上,陈毅将军提出观点:这次要使用〃内线瓦解和策反伪军队伍〃的办法,分化敌人,才能使机场尽快而又完整地夺取到手。
这个重要意见,获得大家赞同。
卡尔迅上校事先向大家解释了行动代号的区分:
本次中美联合作战中,以中国部队为主的地面行动,采用〃后羿射日〃代号系列;而以美军为主的空中运输和支援行动,则采用〃香格里拉〃代号系列。这就照顾了双方语言和表达习惯。
12月初,驰援部队到位,各方准备就绪,前敌指挥部发出启动〃后羿5号〃作战的命令。
次日拂晓,他们一同上马。
卡尔迅对比他年轻8岁的邓小平悄悄许了一个愿:
〃邓,几天后,我将和你一起,开着吉普车检查阵地。〃
〃呵呵,啥子吉普车哟,没得关系。有没有,同样杀敌!〃邓小平笑了,用旧日称呼回应道:〃参赞你当年,和我们部队一道强行军,不是一昼夜走了180华里?我们是靠一副铁脚杆打天下的嗦。〃
卡尔迅摇头,提起他耿耿于怀的那次雨中对话:
〃邓,我是想,让你感到,美国再也不会支援日本侵略者,而是真实地和受侵略的中国站在一起。我们两个国家,战后也要长久地结为盟友……〃
〃参赞噢,国家之间的事,眼下还要不到你我来管起,〃邓小平再次以辛辣的敏锐答道。〃可八路军和我们师,永远记得你这位战友的深情厚谊。无论几时,你把吉普车开起走,我,是一定坐的!〃
这句话使卡尔迅动了退役后回乡参加竞选的念头。※
※史实:卡尔迅后来竞选参议员。
(186)
1942年12月5日是个星期六。
这一天,由新四军一师的两个连,乔装打扮成〃皇协军警备队〃,在内线接应下,以〃换岗〃名义,事先据守了白塔埠机场要冲。利用午饭时间,在食堂里歼灭了手中无枪的日军守备中队,一举攻克这个机场。
筹划、指挥战斗的粟裕师长立即带领各部,在白塔埠外围构筑防御工事。
同一天徐州九里山机场争夺战,却险些出漏子。
担负内应的家伙贪酒误事,把时间搞错,提前一个小时就发出信号,结果被敌人识破杀害了。
于是陈光代师长率领115师独立团,由奇袭改为强攻。
九里山机场守备较强,有鬼子一个大队和伪军两个营。由于敌人有备,一直争夺到天黑,展开了白刃战。经过6小时逐尺逐寸的拼杀,残敌才向市区退去。
徐州日军出动留守联队和铁甲车来营救。幸好遇到太岳纵队(386旅)打援部队,用新武器火箭筒将这股敌人阻截在路上。日军又龟缩回去。
(187)
值得称道的是,空运作业紧密衔接。
早已在纳兰基地整装待发的C-47运输机群,5日当晚,就在两个机场分别降落一个中队。
从此,每天30来个架次,每架3吨多的载货量,能运来80吨枪支弹药和物资,以及150名炮兵、工兵或机场地勤兵。
没几天,苏鲁边区部队的平均装备水平以火箭筒、迫击炮、和步话机为标志就超过了当地日伪军。
〃鸟枪换炮〃是那几天里的流行语。
闻名枣庄、微山湖地区的〃飞虎队〃铁道游击队,这次全员换上了冲锋枪、卡宾枪和柯尔特自动手枪,并赋予了深入敌后的新任务。
队员小坡,象是抱着土琵琶一样抱着〃波波沙〃,却一脸不屑的神情:〃这下子,谁还稀罕扒火车,去弄鬼子的三八大盖?给俺俺都不要!〃
鲁汉给他一个脖儿溜:〃你小子喜新厌旧!三八大盖打得准知道不?〃
〃准?准也是一枪一个眼儿,光透凉气儿不死人!那种破枪杀伤力不够。不信试试?拿这个,俺把他打成筛子。〃
短短一周,集结此地的十几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