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嗯。我了解他们的匮乏。〃罗斯福看着阳台外的丁香树梢。
卡尔迅中校
卡尔迅放下手中的杯子:〃而富裕的美国又做了些什么呢?直到去年夏天,美国还在供应日本大量战略物资石油、钢铁、甚至还有炸弹、军火。我真为此感到羞耻。〃
也许卡尔迅的直率近乎唐突,罗斯福转头瞪着他。
詹姆斯也不安起来,正色解释:〃埃文思!你知道正是父亲总统本人敦促实施了对日禁运法令。〃
〃对不起阁下,〃卡尔迅也觉冒犯,〃我知道您力图制止那些黑心商人的贸易。我只是想,也许还能多做点什么。〃
罗斯福不说话,再次把轮椅转向地球仪,出神地凝视那些斑斓的色块。
讨论停了下来。
(11)
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下午茶对于丘吉尔首相来说,是早餐的代名词。
这头昼伏夜出的老狮子,每天从这时开始打起精神,黄昏降临时便精力充沛,到了午夜,变得目光炯炯。在他经常一字不差地即席吟诵那些经典的战斗诗篇、和逻辑严密而雄辩地发表演讲的时候,没人相信他已68岁。
此刻,起床不久的首相有点萎靡。
最近他很少住进官邸。因为伦敦频遭轰炸,并不安全。多数情况下他要听从警卫人员安排,住在一街之隔的外交部对面那座〃战时地下指挥部〃里。那里有他的办公室和门牌标号为〃66A〃的卧室。
那10平米的空间着实使他郁闷,常找借口回到地面。日程表上这两小时是处理信件。首相戴上老花镜。
几天前,3月9日,罗斯福总统发来长篇海底电报,阐明他对〃在欧洲开辟新战场感到强烈兴趣〃。
美国人送来代号〃围歼〃的计划,要求动用美国30个师和英国18个师,在法兰西海岸登陆,与如日中天的德军开战。
这本身就不明智。漫说登陆舰艇远远不够,即使一年后船只充足了,这48个师就能对德军实现〃围歼〃么?
20年来,美军没有同德军交过手。那些嘴里嚼着口香糖、屁股兜里塞着避孕套的美国大兵,从未见过流血牺牲。能对付那些身经百战、残忍坚毅、而且目前数量还很不少的纳粹士兵么?理想化的、天真的美国人哪。
(12)
还是先把纳粹送到更残酷的红色土地上去耗干他们的血液吧。
维持力量均衡,用合理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利益,这是日不落帝国百年积淀的世界政治智慧精髓,幼稚的民族短时间是学不会的。
近期内登陆法国不可想象。我们要把目光转向非洲。
非洲,有一员希特勒的悍将隆美尔。他象纳尔逊指挥舰队一样,在沙漠海洋里指挥他的坦克,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灵活、狡诈、迅猛,可以说无愧于他的称号沙漠之狐。
而我们那个因击败意大利而获得荣誉的装甲第七师〃沙漠之鼠〃,相比之下,简直就象这只狐狸的野餐。真是令人愤慨。为什么起名字的时候,不考虑长远一点呢?
一定要把美国人的视点引到非洲。
看哪,欧罗巴,这块被希特勒、墨索里尼践踏和蹂躏的土地,就象一条……鳄鱼?唔,这个比喻很好。它张牙舞爪。大不列颠很不幸,就在它天灵盖上。这是它牙齿最锋利、披甲最坚硬的地方,傻瓜才会一出手就对准这里。
而非洲呢?在鳄鱼肚皮底下。
在那儿站住脚跟。然后瞄准它柔软的肚腩下腹部,给予致命的一击。这才是猎手的选择。循着巴尔干出击罗马尼亚,这是德国的石油来源;切断这条动脉,纳粹的钢铁怪兽就只能伏在地上喘气。
此外,还有妙不可言的意外收获……
什么叫战略?这才叫战略。具有这样世界眼光的人,才称得上政治家。
首相想到这里,欣慰地喝一口咖啡。
咖啡有点凉了,他皱皱眉头,点燃心爱的古巴雪茄。
(13)
说到〃消耗战略〃,丘吉尔满意的,是去年秋天开通的北极航线。
PQ船队,这是英国援苏运输船队的代号,返航则叫QP船队。已经航行七次,给斯大林这个他一向认为与希特勒相仿的独裁头目送去了645辆坦克、720架飞机、1400辆卡车,以及弹药和粮食。
苏联人在流血。这些物资使首相在良心上多少感到释然。尽管那些苏联人还讥讽地说什么〃每个隔岸观火的人,都自诩为战略家〃……
让纳粹和布尔什维克在广袤寒冷、无边无际的荒原上尽情地拼杀吧。这两个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国家。我们价值观中的人命,比他们值钱得太多。供应物资,但不提供人力,这就是〃各尽所能〃,也是消耗战略的着眼点。
掸掸烟灰,首相在记事簿上写下几行字。提醒自己,适当时候给斯大林元帅打个招呼,通报物资保证情况,使他坚定信心,不要妥协。
最近,苏联强烈呼吁开辟〃第二战场〃。而美国人对此十分感兴趣,却不肯对我提出的非洲方案做出反应。
第二战场?什么第二战场?
这本身就是个狡猾的斯拉夫式说法!
一年前,大英帝国同法西斯孤军奋战的时候,苏联在干什么?不止是冷眼旁观吧?他们在赤裸裸地侵略芬兰、吞并波罗地海三国。现在却拿出〃第二战场〃的说法,来压低我们作战的意义!
我们在空中、在海上、在大西洋、在北非,天天在作战!
按时间顺序,这里分明是第一战场!
日军,阿部规秀中将。
(14)
海德公园阳台。
又一支烟抽完了,詹姆斯开始看表。
〃对了,你们俩。我还没问,你们从圣迭戈赶来,是为了什么事情?〃罗斯福问话有点漫不经心,脸也没有从地球仪上转过来。
〃汇报、观看演习、检测装备…更换那种A型马达,橡皮艇上的。只有一天假期,埃文思的妻子已经来弗吉尼亚,都没有时间去看她。〃
〃哦,是这样……应该去,应该去。〃
总统回答得有点恍惚,有点敷衍;完全不是他平时关心别人的样子。也没有了见面之初的兴致勃勃和刚才对话时的专注。眉宇间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神情。
卡尔迅打算告辞了,詹姆斯开口道:
〃对了爸爸,说到新装备,还有一个你推荐的呢!〃
杰米设置悬念时,好象回到15岁。他也感到似乎有点话不投机,想冲淡一下过于沉闷的气氛。看到父亲仍然迷茫,他摊开两手,像是揭谜底:
〃步话机呀!摩托罗拉生产的。〃
原来,两年前总统就职仪式上,罗斯福看到一种警用〃手持无线电话机〃,当即敏感到它的军事用途,便给正在组建的伞兵部队写了推荐信。
以后,摩托罗拉创办人高尔文完成针对性设计,产品得到认可, 1941年7月投入满负荷生产;这是珍珠港被炸前6个月。被称作〃SCR-536〃的军用步话机,后来遍布世界战场。因为质地优良而多次获奖。这次〃卡尔迅突击队〃一口气订购了50台。
某种意义上,这是总统本人对战争的直接贡献。但此刻,罗斯福若有所思,并不关心这件事。他注视卡尔迅良久,然后换了一种命令式口吻:
〃中校!今晚你回到弗吉尼亚,妻子身边。她是叫蓓姬?请代我问好。〃
〃谢谢,总统先生。〃
停一下罗斯福又说:〃然后留在那儿,等候命令。〃口气严肃,不容置辩。
〃是。总统先生。〃
轮到詹姆斯吃惊茫然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为什么?不能说明一下吗?难道埃文思,他说错了什么?上帝啊……〃
明白暂时得不到答案以后,詹姆斯口吃起来,又问:
〃可是,我,我呢?我该怎么办?〃
〃你,杰米,可以回部队。这之前,到房间里看望一下你的母亲。〃
(15)
伦敦。唐宁街。
空袭警报到底还是响了。丘吉尔衔着雪茄,披上一件宽大的风衣,不慌不忙地随着卫士长步入地下指挥部。那间〃66B〃是他的办公室。
地下的优点是安静,缺点是空气流通不畅,这对吸烟不利。
另一件需要处理的信函,是来自印度韦维尔将军的电报。
有过在非洲战胜意大利60万大军辉煌经历的韦维尔,最近好象换了一个人。自从在新加坡的慌乱溃退中,跌下码头摔伤了腰,他就有点意志消沉,几天前又失去仰光。
他电报中提到:
〃这是军事史上空前的灾难。日军的凶猛进攻、狡猾战术和空中优势,使英军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恐惧和自卑,几乎丧失战斗意志。〃 ※电报原文。
从去年〃阿卡迪亚〃会议上,韦维尔由马歇尔建议出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统帅以来,连遭败绩,在日本人面前一场胜仗没打过。难怪他垂头丧气。
缅甸。这个被主流世界遗忘的、无足轻重的角落,最近竟成了大西洋两岸海底电报和公众舆论的中心。1942年3月相对沉寂的世界,没有引人注目的新闻,于是英军在缅甸的崩溃被聚焦放大。
令首相面子上挂不住的是,年初蒋介石主动提议,派兵协防缅甸。而韦维尔拒绝的理由是:〃要中国来帮助防御缅甸?这是大英帝国的耻辱〃!
现在呢?仅仅两个月,英国紧急呼吁中国远征军十万人火速增援仰光。耻辱吗?也只能接受了。
雪茄的烟雾越来越浓。
首相心中的缅甸虽然可有可无,可是上帝啊,缅甸的身边就是印度。这块女皇王冠上最绚烂的钻石,如今已被喷上黄色魔鬼口中的哈气!……它的舌头就要舔到印度少女的下巴了!我亲爱的韦维尔啊,你真叫我失望。
怎么办?两个月前被拒绝的中国人能否及时赶到?
韦维尔的话果然触动了那个羸弱、古老民族的尊严,蒋介石当时就变了脸色。
消息传到华盛顿,美国战争部长亨利·史汀生,严厉指责韦维尔傲慢骄横,使在场的丘吉尔也颇不舒服。
而总统甚至建议首相,把韦维尔从缅甸调走,以平息蒋介石的不满……
(16)
可是这位蒋,或者中国真的需要认真对待么?
首相再次点燃雪茄。
它能为战争做出多大贡献?它的军队有多少战斗力?
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抗击了日本五年,至今没有投降。这使法国、荷兰、比利时乃至欧美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感到汗颜。在亲身感受日本人的强大攻击力以后,可以对中国人的韧性重新作出评价。
但罗斯福刻意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做法,使人怀疑。
那不光是为了战争。
他一再强调中国作为弱势民族的代表性,在每一个公开场合把中国外交人员排在最前列,作出种种援助中国的许诺,并在国会面前奋力争取……
富兰克林似乎在为战后世界作打算。
可这不太早了一点么?总统阁下想把战后的大英帝国放在什么位置?
天哪,那种对中国热心呵护、勉力提携的态度,简直就象在扶植一位来自村庄的副总统!就象他一定要遴选从穷乡僻壤选区出来的华莱士作他的竞选伙伴一样。
罗斯福一定认为,战后就是美国领导世界了。然后他要找一个驯顺、忠实、依赖美国、重量级也还过得去的帮手。
这瞒不过我的眼睛。
在我这个年纪,对一切已经洞若观火。丘吉尔有点悲哀地想:美国,他不想和我们平起平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几乎连上帝都想取得美国的国籍。
有什么办法?该死的战争中,我们也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首相本人对阿卡迪亚会议上罗斯福一定要安排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联合国家宣言》上领衔签字,十分不以为然。在写给韦维尔的信中说:
〃我该让你明白美国的观点: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中国竟和大英帝国一样重要……如果我把这些天在美国学到的东西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CHINA’!〃
雪茄烧到手了。首相狠狠把它熄灭。
(17)
华盛顿。宪法大道。
陆军参谋部临时办公所在地的原军需大楼里,以往那种忙乱不见了,代之以一种紧张有序的工作气氛。
乔治·马歇尔上将刚刚完成他的精兵简政改革。原来臃肿的380个大小指挥机关,被清理掉四分之三。他委托铁面无情的麦克纳尼将军,领导一个委员会来执行这项彻底改组。高效率的工作使他沉郁的心情感到几许振作。
办公台上叠放着厚厚一罗军事计划。已实施的、未实施的;已决策的、待讨论的……分别用蓝、绿、黄、棕、灰等各种颜色标示着区别。
〃磁铁〃、〃围歼〃、〃波莱罗〃、〃铁锤〃……是它们的名称,代表着一个个在欧洲和北非采取行动的方案。马歇尔望着它们出神。
是啊,欧洲。都是关于欧洲的。
去年圣诞节期间在华盛顿召开的〃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