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从四月起,永坪炼油厂已能为该联队提供燃油。
驻勤延安机场的316联队是由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各2中队混编组成,共有76架飞机,担负着综合任务。
对于美军飞行和地勤人员来说,唯一的不便,是生活比较枯燥。于是杜利特将军派人给他们运来一批好莱坞电影,以及战争新闻纪录影片。
电影屏幕悬挂在草场边支起的木杆上,每到晚间露天放映,吸引得附近居民也跑来观看。这些令人大开眼界的新奇玩意儿激发了封闭地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大洋彼岸的一切都让老百姓感到新鲜。放映电影的时分常常就像延安军民的集日、乃至节日一般。
为方便看电影,还流行起一种便携式座凳马扎。后来,因为形状类似,山头上的警戒雷达天线也被人们简略地称为〃大马扎〃。
这时的雷达还没有正式名称。英国人一直叫它〃空中截获(AirInterception)设备〃。直到1944年春天,美国人才确定了〃reder(雷达)〃这个名字。
在第316航空联队,〃大马扎〃的名声反而比〃雷达〃更响亮。
(228)
冀中平原,白洋淀。
泰勒机动巡视小队的吉普车给这里的游击队送来20支〃巴祖卡〃火箭筒。他还亲眼观察〃端炮楼〃的过程,以验证卡尔迅制定清单时的执著建议。
某凌晨,埋伏在一个县城外围的游击队员,对城墙边一座坚固的三层炮楼实施抵近射击。泰勒带来的射击手打出两发火箭弹,引起了炮楼的浓烟和火苗。彻底摧毁用了4发。
窜出的敌人纷纷倒在冲锋枪火力下。游击队员随后乘吉普车撤出战斗,全过程只用了16分钟。
泰勒准将还了解到前不久战斗中的一些有趣细节:
入冬后的一天,八路军某部武工队,护送数名城里的知识分子前往根据地。路过封锁线时不巧和日伪军两个小队遭遇,双方激烈交火。
鬼子把八路军包围在一个小村庄的残垣断壁之内,架上了两挺歪把子机枪突突突地扫射。但武工队的猛烈还击大大出乎鬼子意外。
忽然鬼子那边枪声停了,墙后用刺刀挑出一顶军帽,唧唧呱呱喊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一个翻译官举着铁皮喇叭,扯开嗓子:
〃嗨!八路!等会儿再开火!太君有事问你们!〃
〃呸!那是你的太君。有屁就放!八路爷爷没功夫等!〃武工队不客气。
〃太君问你们呢拿的是什么枪?啊?说说吧,没见过!〃
这边战士转头问指导员:〃狗东西问咱使的什么枪?〃指导员趴战士耳边说了句。战士一笑喊回去:
〃嗨!鬼子听着!俺这是’朱德式’!厉害的狠!投降吧!〃
鬼子阵地嘀咕一阵,翻译又喊:
〃太君问你们,换不换哪?我们一挺机枪换四个,啊?公平啊!〃
〃换?一个换一个,少了不干!〃
那边喊过来:〃八路!做梦呢吧你们?会做买卖吗?〃
〃少废话,拿命换吧!狗汉奸,〃一梭子过去,那边躲土墙下边了。
过一会,喊声又传来:
〃嗨!太君说了,你们子弹少,照顾你们啦拼刺刀,好不好?〃
〃不拼!老子有的是子弹!一人赏你们10发有富裕!〃
〃别忙还有!那手榴弹,哪儿来的?咋不是老模样儿了?〃
〃哈。这叫小甜瓜!俺家地窖里挖出一麻袋!来,赏你两颗!〃
那边又一阵嘀咕。最后翻译官支起喇叭筒子:〃八路!今天不和你们打啦!撤吧!我们保证不开枪!〃
〃要撤你们先撤!有本事就打!〃
不知敌人怎么想,可能子弹也不够了,过一会,居然嘀咕着逐次退去。
这支一度被鬼子夹击的小队,带着〃洋学生〃顺利撤离。
此后,〃冀中八路有一种很厉害的’朱德式’,日本人打不过,吓跑了〃的传说,在双方阵营中传开。
鬼子不知道,这就是空投过来的、轻便实用的美式M1型卡宾枪。它把游击战、近战夜战的质量提升了一个台阶。
(229)
泰勒想,吓跑敌人的〃朱德式〃这就是当初没有〃克扣〃卡尔迅那份清单上所列举数量的绝好实例注脚。
他不由得想起负伤的卡尔迅,想起他在武器配备上的先见之明。
泰勒打算,在张家口兵工厂增添设备,仿制和改进一批卡尔迅所衷爱的苏联〃波波沙41〃冲锋枪。
这种枪异常皮实耐用,拆卸方便,不易走火,防尘防水;每分钟900发的高射速,使射程内目标几乎没机会逃脱。战果明显,深受部队欢迎。先后批量装备了5万支,现在又产生新的需求。
它们结构简单,以钢板冲压件为主,枪膛镀一层铬,以增加使用寿命。生产条件不高,批量制造不难。
弹药口径也和美国标准、以及中国大量使用的毛瑟驳壳枪弹口径一致。仿制成功,就结束了八路军不能生产自动武器的历史,减少对外援的依赖。
它是战争中的武器明星啊。
现在美军顾问团中,就有2位武器技师参与过复杂的〃汤姆森式〃改进。以他们的技能,加上同苏联交换来的一些美国机床、冲床,这条兵工生产线不久就可以开张运行。
于是泰勒自信地告诉武工队员:
〃下次那些’太君’再问,就告诉他,我们还有一种’卡尔迅式’呢。〃
(230)
浙江,雁荡山中。史迪威野战指挥部。
鉴于阿诺德对持续空袭日本的重视、以及马歇尔对82师的使用时限,史迪威趁热打铁,随即着手在华东浙赣地区实施了〃猛犸〃作战。
作战的特点是空降。因为陆路无法快速越过1500英里的四省中间地带,而第三战区缺少单独发动进攻的决心。
作战目的是夺取若干机场,从而〃把日本本土再次纳入航空作战半径〃。
为此他费尽心机,多方运筹。因为参谋长会议明确过〃一般不向中国战区派遣美军部队〃的方针。
史迪威明白,马歇尔勉为其难,对他实行了短期〃特殊照顾〃。
4月初,从缅甸〃借〃来的李奇微少将的第82空降师,由干劲十足的詹姆斯·加文上校带领第505伞兵加强团作为第一攻击波,2500人在浙江括苍山西麓实施空降,夺取了衢州和丽水机场,随后跟进部队又占领了温州港。
战斗实际上并不激烈。
一年前,日军为报复杜利特空袭东京而攻占了浙赣地区,破坏了这里可供飞机起降的各种设施之后,就将野战部队撤回。只留下少量守备队,其余大部分是汪精卫政府的〃皇协军〃。
伪军们在凌晨的睡眼朦胧中,惊愕地观赏了铺天盖地的降落伞所进行的新奇刺激的表演之后,放了几百枪,就在吉普车前列队投降了。
少数日军守备队在惊吓中也钻入山林,向自家的杭州方向靠拢。
日军航空兵忙于堵截北方的李梅轰炸机联队,以及补充前段战损;竟对属于安定地区的〃东南支那〃难以兼顾。
中菌盛孝为增加飞机数量,而斗胆向南京司令长官畑俊六大将拍了桌子。他明白这是用自己的前程作赌注。
(231)
浙江,丽水机场。
李奇微少将不无遗憾地表示:这次实战〃有点过于类似一场完美的演习〃,〃猛犸的獠牙,只剥开了一棵竹笋〃。
但他补充说,这毕竟是一场准师级规模的攻势空降作战。82空降师再次获得如何在复杂地形下迅速集中、投入战斗的宝贵经验。这对以后的作战大有裨益。
顾祝同上将的第三战区,在战斗中给予了积极配合。
之后,重头戏落在工程兵身上。修复机场和工事费了不少时日,缺少机械和车辆使美军工兵营很不习惯。
当地百姓组成民工团支援机场施工。史迪威向他们发放给养品作为酬劳。
随之从昆明陆续飞来丽水的装备和武器,也使第三战区各部得到补充。一个月后,第三战区国军主力74军,按照中国驻印度美械师标准,整编为〃74师〃,率先实现了全盘美械化,战力明显提高,成为一支真正的战区主力。
两位抗战名将原任军长的王耀武中将升任战区副总司令,张灵甫少将担任整编74师师长。
猛犸战役使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再次感到惊慌。
日军还没有从不久前形成的〃敌人在华北!〃的最新认识中转过弯子来。
皇军主力刚刚结束苏北作战,尚未全部撤回南京,一年前曾取胜过的浙赣战场,就烽烟再起。
手头可用的野战部队实在有限。而那些已对盟国〃宣战〃的南京政府军,连地方警戒任务都不足以承担。
畑俊六大将痛感兵力不足,再次向大本营发出呼吁。
(232)
上个月19日,史迪威60周岁。为了表彰他的杰出功绩,他被正式授予四星上将军衔。这赢得了爱戴他的部属和将领们的衷心祝贺。他们一致的评价是:对于乔大叔来说,这无疑是〃实至名归〃。
但晋升并没有让他高兴起来,史迪威的心情一点也不比畑俊六更好。
此时,巩固中的第三战区丽水轰炸基地,正在为物资积累速度焦虑。
陆路漫长,交通不畅,浙赣铁路线目前仍为日军据有;空运数量短期难以扩大。面临的作战态势无疑是严峻的。
他注意到一个事实:
同等状态下,美军的物资消耗吨位,至少是中国军队的3倍(平时)到6倍(战时)。这就对后勤保障提出严峻挑战。另外,与八路军相比,国军的战场消耗也高出1到2倍的吨位。
带八路军打仗是最省事也最省钱的,他感叹道。有了去年冬天在蒙古草原的亲身体会,他就时常去做这种对比测算;这是他感兴趣的军事效率学范畴。这一点上那位周恩来说得对。
史迪威忧心忡忡的是,李奇微空降师这次介入是暂时的,不久将按期撤离,而那时,残酷的战斗可能刚刚开始。
……第三战区除了74师没有几支善战的部队。必须把在印度亲自训练过的38师、22师空运过来,强化丽水基地防御。但这受到国府层层掣肘,如果不能顺利进行,这块辛苦夺回、费力重建的航空作战基地,是否会得而复失?……史迪威为此睡不着觉。
或许是自己心情太急迫?真是象他们所指责的对一年前的缅甸失败仍然耿耿于怀?还是感到年龄不饶人,希望早日亲眼看到胜利?
总而言之他对丽水防御体系的巩固进度深为不满,平均每天要发火三次。以至于当年老部下李奇微说他〃又变成了愤怒的上帝〃。
阿诺德访华过程中,亲眼目睹过史迪威的艰辛使命。临别时说道:
〃乔,你那份工作真不是人干的。单说飞越驼峰吧,我一次就受够了……今后无论何时需要帮助,请尽管吩咐。※〃
※史实,载《刚烈将军…史迪威》。
现在史迪威提出,三个月内至少再增加300架运输机!并要求把那位能干的威廉·H·滕纳上校再次调给他。※
阿诺德苦笑着回电:难度甚大,尽力而为。他明白,乔,正在为他的〃空中致胜〃战略而竭力操劳。
※威廉·滕纳是驼峰航运的组织者,后来是西柏林危机空运的总指挥。
(233)
其实史迪威最感恼火的是,他和蒋的矛盾再次激化了。
由于北方航线受阻,纳兰基地的物资在前一阶段高强度作战的消耗下,以及参加华北抗日联军新部队的大量装备需求调整供应下,所剩无几。
泰勒和负伤未愈的卡尔迅,频频向他发出告警信号。
负责分配援华物资的史迪威,自感南北两大战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鉴于中国自身复杂的内部纷争,为回避某些敏感因素,他只得利用滇缅路上出现的间歇性物资积压,将其中一部分主要是弹药,向华北战区安排了适当的空运分流。总数不过500吨,只是半列火车的运量,与泰勒来电中希望的数字和品种都相去甚远。
史迪威认为,这已是最低限度的维持,也是作战和防卫的起码需要,不应受到任何指责。但还是触动了〃花生米〃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为此屡屡受到阻遏。引发了他的火爆脾气,终于酿成不可调和的冲突。
宋美龄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
罗斯福邀请宋美龄乘坐他的汽车。
(234)
华盛顿,白宫。
这期间,蒋夫人宋美龄对美国的访问取得巨大成功。
几轮见诸报端的抗日大捷,加强了她的访问地位。
人们对中国的感情,从带点怜悯式的同情,现在发展成〃耕耘后可以期待收获〃的欣喜。夫人所到之处的掌声和欢呼,相信会超过委员长本人的亲自来访。
这是中美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互相的凝视,而且是善意的凝视。而不仅仅是以前那种〃匆匆瞥上一眼〃的相识。
这是在同一条战壕里建立起来的信任和了解。
但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