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总统当下赞道:〃登峰造极的杰作!〃夸张地把剑高举,劈下,雪亮钢刃随即发出一道寒光。
(314)
下午4时,在铺着奶油色呢绒的大型圆桌旁,德黑兰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罗斯福被推举为会议主席。他说:作为在座三人中最年轻者,我不揣冒昧地欢迎诸位年长者。
他宣布,会议是朋友间在坦率的气氛中进行的,所谈论的一切均不宜公开。
丘吉尔表示:这里体现的是世界上从未见过的力量和权力的集中,而人类幸福的命运掌握在与会者手中,大家将不致辜负上帝所赐予的这一良机。
斯大林说:这次兄弟般的聚会体现了一个伟大时机,这时机亟须与会者明智地使用各自人民所赋予他们的权力。
德黑兰第一次会议为期200分钟。
由于有上月召开的莫斯科三国外长会议作为预备,会议很快进入实质性阶段欧洲战争的前景。
对于苏联来说,美国租借物资向缅甸航线分流,特别是卡车、无线电两项的减少,造成了严重后果。
由于盟国推迟西西里作战,使德军没有了后顾之忧,结果,库尔斯克战役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德军虽被击溃,但未粉碎。曼施泰因使用〃逐次抵抗〃策略,带领德军缓慢地撤到第涅伯河流域。
北线德军,也转入波罗地海沿岸国家边界上预设的〃豹〃防线。苏德战线进入僵持的冬季调整期。
因此,怎样开辟、何时开辟〃第二战场〃,成了斯大林咄咄逼人的主题。※
对此罗斯福表示赞同:〃大规模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不应该因为其他次要的军事行动而推迟。〃
丘吉尔不然,仍坚持着眼于地中海。
斯大林不满,质问:〃英国是真正相信霸王战役,还是说说而已,让俄国人放心?〃他要求美英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丘吉尔答:不能作此保证。
双方争执激烈,以致斯大林愤然对莫洛托夫说:〃我们走吧!在这里没有事好干了,前线还有许多事要做呢!〃在罗斯福的调解下会议才得以进行下去。 ※
※注释处为依据德黑兰会议史实。
晚上8点,罗斯福以主人身份在住所举行三方晚宴。
谈到处置纳粹德国时,罗斯福认为,〃原则是不使德国人思想上留下’帝国’这个观念的痕迹〃。
斯大林认为这不够:〃必须使这个帝国本身永远无力再把世界拖入战争〃。
(315)
1943年12月初,马里亚纳,关岛。
尼米兹海军上将在这里下令:〃逆戟鲸行动〃开始!
作战要点是:
从集结地关岛出发,一次性向中国大陆运送物资和武器20万吨、卡车7500辆。作战飞机250架。
船队包括35条〃自由轮〃和〃胜利轮〃,规模属于中等…却恰好类同于在北冰洋被德国潜艇袭击、造成巨大损失的PQ-17船队。仿佛要刻意印证:同样规模的物资,对于中国抗战的意义。
物资登陆地域:中国北方连云港附近、南方温州港附近。
〃逆戟鲸〃行动强调:使用超大舰队护航。并寻机歼灭敌军拦截舰队。
这次作战有〃迫敌决战〃的意味。
为此太平洋舰队倾巢出动。尼米兹派出全部6艘〃埃塞克斯〃级和9艘〃独立〃级航母,以及护航母舰。海军飞机超过2500架。战列舰、巡洋舰和潜艇编队也是空前规模,总数逾700艘。
尼米兹手里只留下一支老式的〃企业号〃特混编队,作为后备机动。
护航舰队分为南、北机动作战群,运输舰队居中。最得力的两位将领判断冷静、做事条理分明的斯普鲁恩斯中将,和勇往直前、处事果断的哈尔西上将,分别指挥南、北舰队。
12月2日,代号〃鲸腹〃的运输船队从关岛离岸启航。
(316)
德黑兰,大理石宫。
非首脑级的低一层次会谈上,美英苏三方为援助物资问题发生争吵。
苏联称,因千岛战役后太平洋航线再次被封锁,援苏物资到货量不能满足要求,今后将不再向华北转运。况且中国从缅甸得到的数量已经太多。
英国人援引驻莫斯科武官处的报告,指责苏联对租借物资运用和管理不善,造成浪费:成批的发动机锁在仓库里生锈,高辛烷汽油被用来生火取暖,卡车大量被敌军缴获等等。
美国人则拿出数字和表格,指出:到目前为止,英美已向苏联提供了650万吨各类援助物资,而对中国提供的只有93万吨。其中经过蒙古给华北的数量不到22万吨※。总数不及苏联的七分之一。
※史实:截至1943年底,英美运往苏联751万吨援助物资。同期运到中国的不到20万吨。
苏联人没有翔实的数据统计,也不屑于证实数字真伪。只是再次强调苏联付出的牺牲、强调物资的实际作用,并提出新一轮订货单。
次日会谈中,罗斯福希望苏联再度确认〃不单独媾和〃立场。但感到对方答复含混。这使他心生疑窦。
在斯大林作东道的宴会上,元帅取笑首相,说他对德国人怀有〃某种神秘的喜爱〃。斯大林不掩饰对纳粹的仇恨,并认为,胜利后至少应处决5万名纳粹分子:一经俘获,立即处决。
丘吉尔跳起来,大声道:〃任何这类做法,与我们英国的法制感是完全抵触的。英国决不支持集体谋杀。〃
元帅盯着激动的首相说:〃嗯。一定要枪毙5万人。〃
丘吉尔更加生气:〃我宁可此时此地,让人把我押到花园里去枪毙!〃
罗斯福笑起来:〃我又来调解你们的争执了…那么减为49000人行不行?〃
(317)
讨论对日作战问题时,斯大林表示,在对德战争结束后,苏联可以在东方加入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
这本是罗斯福感兴趣的话题,但这次他未置可否。
斯大林同时暗示,苏联在远东也有利益要求。马歇尔乘机提出恢复对中国供应和交换武器军火事宜。
斯大林坚持蒙古独立。罗斯福以〃蒋先生不在场,暂时搁置中国问题〃而推托。
会上,罗斯福对战后国际组织的构成作出具体设计。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三个圈:当中一个标明〃执委会〃,右边一个标上〃4警察〃,左边写着〃40个联合国家〃。这一构思就是以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大会。
斯大林对监视和平的〃四警察〃概念表示感兴趣。
会间同首相共进午餐时,总统说:
〃温斯顿,我心目中有一个联合国秘书长的合适人选。〃
首相哼一声,从嘴边拔出烟斗:〃我敢打赌,富兰克林。那是个中国人。〃
罗斯福笑了,话题没有继续。
(318)
琉球群岛。奄美大海域。
十天后,〃鲸腹〃运输船队开始加速,乘夜间穿过了南侧岛链。
(318)
台湾、冲绳各机场本来为数不多的300来架日本作战飞机,提前受到美国40余艘大小航母的1600架次的突袭。
12月9日凌晨,米彻尔将军率第38特混舰队进入台湾东90海里出击阵位。
海面上出现一组组巨大壮观的钢铁花环。信号弹升空,飞行甲板上响起隆隆马达。500架舰载机腾空而起。
台湾日军航空兵司令福留繁海军中将把230架战斗机全部派往空中,并命令全岛高射炮进入一级戒备,仅有的80架〃一〃式陆上攻击机,全部挂上鱼雷和炸弹,从另一个方向迂回袭击美舰队。
福留繁后来回忆道:
〃空战在头顶展开。我机勇敢朝美机扑去。干得漂亮,我想,不能要求它们再出色了。片刻,飞机一架接一架起火下栽。打得好!一次大胜仗!我拍手称快。
〃待近时一看,天哪!被击落的全是我机,而头顶上耀武扬威盘旋的全是敌机!米国飞机能喷出4-6道又粗又长的火舌,日机碰上便起火、冒烟。而我零式战机的曳光弹道明显细小,那7.7毫米的机枪子弹只配打打飞鸟,哪能对付厚装甲的美机呢?简直以卵击石。
〃这一边倒的作战很快结束,我们彻底失败〃。 ※
※引自《福留繁回忆录》。
尔后两天内,米彻尔三次以大批轰炸机对失去防空能力的台湾和冲绳狂轰滥炸。从中国境内基地起飞的50架陆军航空兵B-24也轰炸了高雄地区。
至此,日军在预定地区的航空设施尽被摧毁。美军以损失89架的代价,取得击毁日机350余架的战果。
台湾已不能对〃逆戟鲸〃作战构成威胁。美军夺取了战区制海、制空权。
(319)
这期间,拦截〃鲸腹〃运输船队的唯一战果是日本潜艇取得的。
12月11日,东海,〃尖阁列岛〃赤尾屿附近海域。
伊26号艇长横田稔海军中佐是日本艇长中最后的王牌他曾在1942年8月31日击中萨拉托加号航母,同年11月13日又击沉朱诺号轻巡洋舰。
那是令人难忘的战斗。朱诺号上仅10人幸存,阵亡者中包括著名的〃沙利文五兄弟〃,这使美国海军从此不敢再把一家人分配在同一艘战舰上。
日本,曾一度拥有世界最大的远洋潜艇部队数量达174艘。但使用思想却完全落后于时代。
虽然它也有过瞬间辉煌:1942年9月15日萨沃岛海战,伊19号潜艇发射6枚鱼雷,一举击沉航母黄蜂号、驱逐舰奥布赖恩号,重创战列舰北卡罗来纳号。一次齐射取得如此战果,史上实属罕见。
潜望镜中,横田中佐不眨眼地注视着,口中念念有词。
朦胧中暗黑的船影越来越大。他决心重复伊19号那种一次齐射、连中三元的奇迹,瞄准逐渐靠近的目标,引而不发,等待最佳时机。
在最佳距离和角度,横田稔不慌不忙,下达发射命令。
3声剧烈的爆炸。潜艇舱里,回响着压抑着激动的〃班哉!〃之声。横田升起潜望镜观察战果。
命中一艘货轮和一艘驱逐舰。两艘战果,在万吨以上。
横田稔不满意。命中点过于集中了。
但他已来不及再次装填鱼雷,甚至来不及调头当然乙型潜艇也没有艉部发射管。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米国船队高速驶向支那大陆。
他痛恨日本海军没有德国海军那种使用〃狼群〃战术、围歼敌方船队、切断运输的意识和体制,也缺少那类战术的熏陶和积累。
还没下潜到安全深度,深水炸弹已在震撼着他的三叉神经。
(320)
尼罗河。〃阿坎门侬〃号游船。
回到开罗,12月3至6日,罗斯福、丘吉尔与土耳其总统伊内尼举行了〃第二次开罗会议〃。目的是动员土耳其参加盟国一方。但土耳其拒绝参战。 ※
于是丘吉尔再次坚定了吸收中国参战欧洲、巴尔干的想法,并找到一个恰当机会,在船上轻松气氛中向罗斯福提出。
总统颇感诧异:
〃首相……怎么好像换了一个人?〃
〃我是为了战后持久的和平,并非出于单方面的考虑。〃丘吉尔答。
〃但我们注定将获得胜利了啊,温斯顿?在巴尔干方向采取行动,它的必要性和副作用,你是否……〃
〃富兰克林,你不觉得,没有具体措施或者实力保障的和平理想,会变得空洞?战争的胜利会使我们面对新的对手。一个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苏联,和一个不很强大的、温和的中国。两者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
〃动员中国兵去欧洲作战,〃总统似乎不太情愿:〃是为了我们少流点血?〃
〃难道不比他们闲置无用、内战流血强一点?〃
〃温斯顿,你那么肯定中国会发生内战的前景么?〃
丘吉尔摇摇头,点燃雪茄。〃至少,我看到了潜在危险。〃
〃可是如果这样中国出兵巴尔干,就要大幅度调整援助计划,租借物资分配的天平将会倾斜。〃
〃富兰克林,你把武器交到谁手里更放心?…中国人还是苏联人?〃
〃至少目前对法西斯作战方面,他们都是合格的战士。〃
〃总统阁下竟然这样天真么?战胜法西斯之后天下就会永远太平?〃
〃噢,温斯顿!我理解你对布尔什维主义的一贯警惕,可是……〃
〃富兰克林,我已经70岁了。我们都老了。而且经历和把握了这样一场历史巨变。如果我们不借此机会,为下一代奠定一个更稳定、更好一点的格局,恐怕某一天后代会撕掉我们回忆录的封面。〃
〃可是,记得首相一直不太认可中国在战争中的作用?〃
〃那又怎么样?我是现实主义者。现在看来,中国比我所估计的表现要好些。既然……既然她是总统阁下你,挑选的竞选伙伴,那么我这次,就投上你们一票。〃
罗斯福仰头大笑。
〃上帝啊!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离奇的说法!温斯顿,你的想象力……〃
丘吉尔也大笑,夹杂着呛了雪茄烟的咳嗽。〃富兰克林!……有时候……有时候我是很锐利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