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本军队。
马克斯韦尔·泰勒少校给他取了一个有趣的代号:斐利亚·福克先生。※
※儒勒·凡尔纳幻想小说《80天环游地球》的主人公。
(30)
然后就是两万公里、令人振奋的飞行。
一路上唯一让他伤感的一件事,是路过开罗期间,却参加了一位老朋友中国将军王庚的葬礼※。
王是中国军人中不多的几位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比艾森豪威尔晚一届。并且成绩还是137名毕业生中的第12位,名列前茅。卡尔迅几次到中国都曾与他交谈来往,彼此有好感。从王那里,他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这次,王庚作为军方采购人员,奉宋子文外长急召,带随员和清单到美国去落实《租借法案》武器事项。却不料途径开罗,竟患肾衰竭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卡尔迅只来得及参加葬礼。
※史实。王庚1942年4月病逝于开罗。
关于王庚,一个小花絮是,他在中国的为人所知,并非因为他的西点出身和军界成绩,却是因为他很绅士风度地与自己的妻子颇有知名度的陆小曼女士离婚,而成全了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
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这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
两个为了武器而奔波半个地球旅程的老朋友,本该在这敏感时刻有一次充分交流;却不期然地遭遇了生离死别。
在开罗英国军人公墓,卡尔迅为王庚摆上一束鲜花……
〃上校,眉苗到了。我们准备降落。〃约翰机长从驾驶舱转身报告。
几分钟后着陆。随着打开的舱门,一股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31)
缅甸中部。曼德勒以东68公里。
眉苗位于掸邦高原北部,素有花城之称,从这里向南,通往仰光的公路平直畅通;而向东北通往腊戍、中国云南的滇缅公路,基本都是崎岖山路。
眉苗郊外11公里,有壮观的阿尼萨嵌瀑布。高60多米,水帘飞泻而下,烟雾腾腾,声若雷鸣。
这座花园城市曾是英国殖民当局达官显贵和欧洲人的娱乐场所和避暑胜地,现在它是英缅军司令部所在地。
中国远征军指挥部,也就近设在当地一所美国沁礼会教堂中。随着开车上尉的指点,卡尔迅老远看见,史迪威已站在门口台阶上。于是跳下吉普车敬礼:
〃史迪威将军,海军陆战队上校埃文思·卡尔迅奉命向你报到!〃
〃行了埃文思。〃史迪威还礼后握住他的手。〃还是叫我乔。没想到在这里见面。先祝贺你重新归队!〃
卡尔迅明白史迪威所指,笑着答道:〃这是因为战争的召唤,乔。〃
〃嗯,是应该归队了。那么埃文思,你飞了一个星期?〃
〃是的,乔。〃
〃看上去不怎么疲劳。〃
〃还好,乔。〃
〃比我快多了,一个月前我坐DC-3,两周还不够。整整比你多飞一倍时间!〃
〃对了乔,我还带来那位泰勒少校对你的专门问候。〃
〃马克斯韦尔·泰勒?啊哈……那是个好小伙子……帮过我不少忙。〃
平素少言寡语的史迪威,此刻对着卡尔迅有些喋喋不休。
他们是老相识了。三十年代中期,在北平公使馆,史迪威是驻华武官,卡尔迅是警卫使馆的陆战队上尉,都在纳尔逊·詹森大使手下共事。
1937年卡尔迅第三次来华,担任助理武官收集中日战争情报期间,又和首席武官史迪威一起分析、磋商、核对情况。两人有很多共同语言,在为人原则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1938年9月,当卡尔迅在武汉愤怒地决定辞去军职时,最先征求意见的,一个是史沫特莱,另一个就是这位乔大叔史迪威上校。※
对于卡尔迅决心放弃远大的军旅前程为了不受军方约束,自由地写作、发言,把他在中国看到的真相,如实告诉美国民众史迪威惋惜地表示:
〃对你这个决定,我虽然很遗憾,但是埃文思,我钦佩你的行动。〃 ※
※史实。引自《The Big Yankee》
珍珠港开战后,已成为少将的史迪威,短期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防务长官,两人曾在西海岸军港圣迭戈再次见面,交换了彼此对战争的预见,并感叹着几年来美国的麻木和各自的无奈。
质朴率性的史迪威私下里毫不摆架子,一直让小他13岁的卡尔迅叫他名字的简称…乔。
现在乔,这个59岁的中将还是毫不拖泥带水的脾气,寒暄说完,直接把他领进作战室。
(32)
华盛顿。宪法大道,陆军部大楼。
计划处改为作战处以来,处长艾森豪威尔少将职权扩大了,107名军官在他手下工作。
福斯特少校送来〃五角大楼〃建设进度备忘录那座新的国防大厦将于明年4月15日竣工。他点点头,没吭声。
此时他正关注大西洋反潜问题。几周前,一艘德国潜艇在圣巴巴拉附近海面出现,向一个牧场发射了几枚炮弹,竟引起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场骚动。
这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倒无暇顾及。恼人的是,纳粹潜艇竟钻到可以看见纽约百老汇灯光之处,在离海岸数百码的范围,击沉不少舰船!
战争头两个月,已有132条轮船在大西洋被击沉。这种损失的恶果被写进了《海军训练手册》:
〃如果敌潜艇击沉2艘6000吨货轮和1艘3000吨油轮,损失大致折合为坦克42辆,6寸炮8门,25磅炮88门,履带装甲车50辆,弹药5300吨,步机枪600支,军需补给品2500吨,汽油1000桶……
而如果三艘船到达目的地,并且货物已疏散,那么从空中炸毁同样装备,敌机要进行3000架次以上的、顺利的轰炸。〃
艾克对海军不重视反潜作战而生气。
但眼下在地图前晃来晃去的两个参谋更使他心烦他们正忙着用地图钉标志战况,在南太平洋位置上插那些小小的太阳旗,很快就插满一片。
离开菲律宾仅两年的艾克瞢然发现,吕宋岛上的美国标志已被拔光。
怎么回事?巴丹防线虽然被攻克了,但科雷吉多小岛明明还没有沦陷嘛!一股无名火从他心头升起。少将愤怒地盯视着两个中尉,直到他们感到脊背上的寒流,尴尬地停下手里的活计。
这片触目惊心的小旗,让他想起那位赫伯特·伊瓦特博士澳大利亚外长的话:现在的局势〃简直绝望了〃。太阳旗,真的升起在南洋各地,380万平方公里、1亿5千万人口就这样划入日本账下……
有着〃从不轻易发怒〃好名声的艾克处长,一把抓起中尉手中剩余的小旗和地图钉,扔进墙边的字纸篓。
33)
缅甸中部小城,眉苗市郊。
算不上丰盛、却显出主人热情的午餐之后,机组去保养飞机,史迪威和卡尔迅来到室外花草簇拥的一片林地。那儿摆着折叠桌和几把藤椅。
〃形势,就是刚才我介绍的这么严峻。〃两人坐下后,史迪威说。〃前几次战斗都相当艰苦。〃
〃乔,指挥中国军队,和你指挥美国军队,有多大不同?〃
〃就士兵来说,我还是那个观点:只要给予足够武器和训练,他们不逊色于任何别国军队。但将领们特别是高级将领,无能者居多。他们只想象征性作战……已经有几次,他们不听从我指挥。〃
〃竟然这样?〃
〃几个明显战机被贻误了。甚至不经许可,擅自撤退。我感到蒋委员长大元帅本人,在背后控制着这支远征军。这就是指挥两国军队的最大不同。我成了他们手中争取援助物资的傀儡,令人愤慨。所以我飞重庆,提出辞职。〃
〃乔?〃听到辞职,卡尔迅惊奇。〃我不相信你这样的人会丧失信心?〃
〃蒋做了姿态。表示严惩不服从命令的军官。前几天他和夫人来到这里,安排一位罗卓英将军,替代不服从命令的杜聿明。现在我正组织发起彬文纳会战。〃
〃能够扭转局势吧?〃
〃不乐观。〃史迪威摇摇头。〃昨天,西线英缅军撤退到仁安羌。他们7000多人,却被日军1000人包围了。不停地呼救,我派出了孙立人的新38师。〃
〃我来之前,华盛顿方面提到,〃卡尔迅没有直接引用总统原话,找了个替代说法。〃日本必然还有增兵计划。这里是中国的血管。乔,你的担子不轻。〃
〃是的埃文思。所以你这次使命尤其重要。晚上谈详细设想。现在我去参加亚历山大将军的作战会议。〃史迪威起身,〃你呢,就在我房间睡一觉,养足精神。〃
〃好吧乔。那么晚上见。〃
史迪威环视远处的山峦和公路上奔驶的卡车,又说:
〃埃文思,这里不久就要撤离。我需要尽早得知你的进展,以便安排策应。〃
〃是,将军。我明早就起飞。〃卡尔迅严肃回答。
(34)
同一天,4月14日。北太平洋。
阿留申群岛和中途岛之间的海域。
惊涛骇浪之中,来自旧金山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与来自珍珠港的〃企业号〃汇合,在这一刻组成了闻名史册的〃迈克特遣舰队〃。
哈尔西中将向水兵们宣布使命。
播音器响过,引起一片欢呼。舰上沸腾了。本来那些〃奇怪的客人〃…80多名陆军航空兵飞行员,由于陆海军之间的传统芥蒂,在船上颇受冷遇。霎时,他们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厨师们拿出第一流餐饮,军官们纷纷腾出自己稍好的舱室,随舰医生则慷慨开放了他有限的药品储备。
飞行员领队詹姆斯·杜利特中校,被一群激动的水兵抬起,抛向空中,一连三次。
半小时后,〃迈克特遣舰队〃驶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35)
重庆。白市驿机场。
降落在淫雨霏霏的雾都,相当不容易,但难不住这个专门挑选的机组。
卡尔迅打了个喷嚏。从华氏95度的缅甸骤然来到雨中的重庆,寒意侵透了夏季军装。
这里没有陌生感。先后四次、加起来超过七年的阅历,使他对中国足够熟悉。上海、北平、香港、武汉、重庆这些大城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陕西、湖北、安徽、江西、四川这些土地,不夸张地说,他都曾亲身涉足,甚或,曾用双脚丈量。
卡尔迅在华北(1937)
多少次在那些山野里徒步跋涉,他6英尺2寸的身躯常引来中国人惊异的目光。他也不明白自己这个挪威人的后代怎么会对这个东方国家充满如此兴趣。
天黑他才能进城,这是必要的谨慎。
卡尔迅抓起墨镜戴上,在狭小的机舱座位边伸直一双长腿,陷入沉思。
这次使命和以往任何一次不同,是如此艰难而富于挑战。即使顺利启动,任何一个关隘的突破也都只是下一个难题的前奏……惟其如此,他才感到命运的眷顾。总统选择他,除了信任,也是由于他的无可替代。
后世的《回忆卡尔迅》中写道:
〃北欧人的探险精神,牧师之子的献身意识,唐吉珂德式的理想,长期的军旅生涯,使他不畏各种挑战。象一头机敏的猎豹,每当嗅到危机的气味,总能迅猛地采取行动,他血液里燃烧着这种元素。〃
现在,使命还没开始,成功的希望就濒临破灭。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武器通道,差不多断绝了。失去这个前提,之后的事情就无从做起。换了别人,基本不需要进入中国,现在从缅甸打道回府就可以合理交差。
但是卡尔迅,和他所敬重的史迪威将军不是这样的人。
(36)
雨中的机舱里,他又想起与史迪威的对话。离开缅甸前夜他们谈到,在援助中国作战上美国遇到巨大难题:
由于东部出海口都被日军占领或封锁,已经无法向中国运送军备物资。而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经由中亚到新疆的路线也被放弃。这样,由缅甸通往云南的道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
〃乔,日军切断滇缅路,我们就要失去这唯一通道。那么中国人得不到支持,还能否打下去?〃卡尔迅口气忧郁。
史迪威皱眉沉思了片刻。
〃不,埃文思。不要相信所谓唯一。一旦被’唯一’所禁锢,我们就会失去选择。〃
卡尔迅感到振作。他就喜欢史迪威这种从不言败的性格。没有这种坚忍不拔,就不要去奢望胜利。
〃那么,我们依赖那条总统指示开辟的空中航线,飞越驼峰?〃
〃埃文思,总统怎么想起这办法的?〃
〃我想,大约是那本《失去的地平线》带来的灵感吧。总统爱读那本书,作者詹姆斯·希尔顿描述过这条航路。〃
〃噢,这样。但那明显不够。我们必须另辟途径。〃
他们来到地图前。史迪威打量一阵,手指上方一处大幅的灰绿色块。
〃看吧埃文思,这里是蒙古。1923年6月我坐汽车三天三夜到这里库仑(乌兰巴托)考察。那之前北洋政府的徐树铮将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