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终于,1944年6月7日,天皇裕仁发表了《投降文告》。
(394)
1944年6月7日, 清晨。
东京上空,积聚的阴云还没有因为阵风而消散。全体国民前一天晚上就接到通知,今天要聆听〃玉音〃。
面带饥色的市民们三三两两从自家湿漉漉的防空洞中钻出来,积聚在街头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下静静等待。
新加坡、金兰湾、海南岛榆林以及各海港,水兵空着肚子在甲板集合。
朝鲜釜山阵地,疲惫不堪的士兵尽管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还是被军官驱赶着,勉强站成队列。
8时,低沉的《君之代》之后,一个中年男子的沙哑声音在上空响起:
〃朕深鉴于世界之大势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错置,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之臣民:朕已命帝国政府通告有关各国,接受其《澎湖宣言》和联合公告……〃
市民和士兵们迟钝而麻木地听着文绉绉的〃玉音〃或者是〃鹤声〃,有人还难以理解其内容,更多的人却明白:战争终于结束了。
没有声音,只有流泪。
有人流泪是想起亲人,那些死在遥远的岛屿、热带丛林、黄土高原、蒙古戈壁、或者海洋深处、甚或是自己面前的父亲、丈夫、情人和儿子们……
也有人流泪是因为,帝国竟然真的战败了。一亿国民的血汗,自从日清战争、日俄战争以来对大国屡战不败的神话,〃开拓万里波涛〃的雄心,以及天照大神的庇护……都在这一瞬间化为乌有。
日军代表;根本博将军签署投降书
(395)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灯光一直亮到天明。最高统帅部又渡过一个不眠之夜。
〃很明显,远东当务之急是尽快进攻满洲北部、萨哈林南部和北海道。也就是这里、这里和这里……可惜远东部队机动能力不够,汽车十分缺少,原有坦克装备大多还淘汰给了八路军。远东空降兵也只组建了一个团。〃
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遗憾地阐述着总参谋部对远东地区下一步行动的意见。
斯大林拿下嘴边的烟斗:
〃马上告诉前线,不要因为日本投降而放松。即便只是步兵部队,也要向南,再向南,直到……〃
他顿了一下,〃直到遇到中国军队为止,不要停下来。要向战士们说明,现在是为40年前我国在那片土地上蒙受耻辱而报仇的大好时机。北海道一定要占领,宗谷海峡一定要控制!〃
〃斯大林同志,是否……不再抽调乌克兰那几个军?情报表明,德军在那个方向会有动作,最近叛徒弗拉索夫军队在那里活动猖獗。〃朱可夫建议道。
斯大林静坐片刻。
〃至少把近卫伞兵师派到远东。对日本,即使象征性的占领也是必要的。德寇这边,要想办法作个先发制人的打击。〃
(396)
同一时刻。从大同和重庆,内容几乎一样的电报向前线各地飞去。
〃各部将士:加紧努力,依照既定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并严令日伪就地驻留,一切物资设备,不得破坏,静候我军受降,且不得接受我军以外之命令。日军如有不从命者,坚决消灭之。〃
伦敦。唐宁街。
邱吉尔首相对于日本投降丝毫不感惊讶。因此而引发的相关具体事务,自有帝国参谋长会议去处理。即使东南亚战区的大规模受降,也是迪基蒙巴顿上将早就作好准备的。
他只是在电报纸上写了一行看似与此无关的话
〃我想知道,新绘制的巴尔干军用地图,它的中文版,是否准备完毕?〃
(397)
1944年6月15日,马歇尔五星上将代表罗斯福总统,出席远东太平洋战争结束的受降仪式。
启程前他作了一件多年没作过的事:
他自己走到五角大楼附近街边的一个报刊亭,买下了10本上个月的那一期《时代》周刊。
掏出口袋里的硬币时,他心情肃穆,凝视着封面那张后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照片。
背景是朝鲜,月山里海滩。
烟尘在远近蛰伏。一片血色黎明。
没有会师的喜悦。每个人脸上都是浓重的硝烟和感伤。
手臂吊在胸前的詹姆斯·罗斯福上校,包扎着头部和左耳的粟裕少将,以及在对日作战中失去一条腿的张灵甫少将,在卡尔迅遗体担架前合影。
〃剑齿虎〃。一次极其残酷作战,建立了军人之间的理解。
洁白的床单上,摆着一只浴血的熊猫。
(398)
马歇尔将军启程前,还签发一道命令:暂缓1945年度的征兵计划。
这是根据参谋部反复分析和推演得出的结论目前的战争态势和进展,美国陆军(包括航空兵)保持600万人已经足够,完全不需要原计划中的900万人。海军也可控制在250万人上下。※
这个有了根据的精打细算,将节省大笔资源和经费数目以十亿美元为单位。国家战略上的一个调整顺势而又自然的调整,就转化出这个结果。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发挥了中国的战争主观能动性后所产生的价值。
※ 史实:二战结束时美海陆军总人数达到1200万人。
马歇尔将军的另一项布置,是要求战争计划处迅速作出的《太平洋战争各阶段、各项物资消耗的统计报告》。
〃截止1944年6月,美国运抵中国各类租借物资总吨位303万吨。其中约80万吨交美航空兵和在华部队使用;中国实得223万吨左右……同期,原计划运往苏联物资为1100万吨,由于中国战场,这一数量减为780万吨。
〃按日期划分,1943年底,即’逆戟鲸’行动之前的近两年时间里,运到中国物资为93万吨。其中经蒙古运往华北数量21万吨,经缅甸运往云南、四川数量72万吨。
〃之后半年里运到中国海岸210万吨。如减去美军使用80万吨,中国得到130万吨。其中100万吨交国民政府。约30万吨交华北联军。
〃总计:国民政府军得到约170万吨;华北得到约50万吨。
〃物资构成:武器弹药约占四分之一;各种车辆约占四分之一;油料占四分之一;食品和军需品占了剩下四分之一。
〃结论:运往中国的物资数量比初期计划要大,但总体说来相当俭省。从效费比看可以认为,这是一份获益良好的援助性投资……〃
统计报告使马歇尔对战争进程的了解更加清晰,对战略次序的选择也更加心里有底。最后,他指示有关部门:
通知所有在航的、装载武器弹药、原计划运往中国的船只,一律转向,改航中东和波斯湾。
这是他和罗斯福总统一起反复商量过的决定。他们一致的看法是,这对遏止中国内战有效。
受降仪式结束,马歇尔飞往青岛。
(399)
青岛。信号山。
两栖纵队营地旁,一丛布满柏树林的冈峦上,战士们在筹建一座纪念碑。
马歇尔和朱德上将、何应钦上将、宋子文部长等一起,为纪念碑破土奠基。
他看见朱德将军细心地打开一只层层包裹的小木箱,用颤抖的双手缓缓捧出那只9英寸大小的、用棉布和小麦作成的、染满卡尔迅血迹的熊猫。
那位总司令把它轻轻放在卡尔迅遗像前,直起身,端正而长久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一滴泪水挂在他沧桑的眼角。
朱德和卡尔迅合影(1937)
离开青岛前,马歇尔将军在10本《时代》周刊上,分别亲手签名。然后交给史迪威和魏德迈两位将军。
这位五星上将请他们务必亲手转交给名单上的李宗仁、陈诚、白崇禧、薛岳、卫立煌、关麟征、杜聿明、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等10位著名将领。
马歇尔凝视着熊猫,叮嘱道:
〃你们看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才能组成一种生动的和谐……为了中国的前程,请他们好好收藏这幅照片吧。珍惜这份由军人血水凝结的友谊。〃
马歇尔将军喉咙有几分喑哑,但目光掠过信号山头,望向远方:
〃今后岁月里,卡尔迅的名字,该成为中国军人之间停止内战的信号。〃
(400)
太平洋战争进程,对1944年的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亚洲枪炮平息,欧洲仍是烽火连天。
一度甚嚣尘上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如今只剩下一个环节在运转。
由于不再需要登陆日本,太平洋上盟军数以千计的登陆舰船,纷纷向大西洋集中。由此产生的下一个议题是不言而喻的:
轮到德国了。
而此刻,〃黑豹〃的利爪却正和〃白熊〃的巨掌扭作一团,腾不出兵力来防备西线。从〃狼穴〃大本营到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明确意识到,随着远东战事结束,欧陆战场的开辟只是时间问题。
西线,变成套在元首颈上随时可能突然勒紧的绳索。
(401)
东普鲁士。拉斯腾堡附近森林,〃狼穴〃大本营。
防御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进攻才能扭转战局-这是元首的一贯信念。
为此他援引1918年的德军战例,决定:集中兵力,在英美西线登陆之前,再对东线发动一次决定性打击。力图让俄国在一年之内丧失进攻能力最好能像1918年那样退出战争。
三月份元首就开始构思〃豹的扑击〃。
危机时刻,希特勒体现了他过去所缺少的某种政治智慧像东条英机那样,组织〃大东亚共荣圈〃。现在他接受了李宾特洛甫的建议,给予乌克兰和波罗地海三国〃独立和民族自决权力〃。
三个轴心国已丧失两个。他必须开动脑筋,扶持新的亲德政权。
如此,才有望得到十分紧缺的人力,或许能建立他所希望的东方缓冲地带;乃至给凶恶对手埋下地雷。
如此,才能腾出兵力去保障大西洋壁垒,才能为帝国赢得时间;图纸上的先进武器才能成为现实,包括〃笨熊〃那种据说可以把10公里外的人从马上掀翻在地的不可思议的炸弹。
依靠豹防线赢得的喘息,和苏联没能按计划发动的攻势,德国恢复了一些元气。1944年,德国军火工业生产达到历史性的峰值。※ 某种意义上,这种恢复以轴心国另一盟友日本的提前垮台为代价。
全面动员后的国民,为后备兵员尽到了最大努力。新组建的25个师,有18个可以马上投入使用。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给他们配备了装甲或突击炮营。
另外还可以挖出两个精锐装甲师。那是用全新的改进型〃黑豹〃…A/G型装备的,而且及时地配备了从前线归来的、有经验的指挥人员。
尽管古德里安不停嘟囔〃这是最强、也是最后的预备力量,要放在关键时候〃等等,可确信直觉的元首,还是不顾阻挠,打定主意,挖走了这些预备队。
从各渠道得到的情报里,元首选择了突破点:一个出击隐蔽、暂时让斯拉夫人难以顾及的突破点。
新的攻势方案,在大本营会议上遭到意料之中的反对。
顽固的作战部长约德尔不必说,几位过时的、但也是著名的将领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以及西线元老龙德施泰特元帅,都抨击这种在他们看来只会让德国流尽鲜血的计划。甚至那位〃马屁精〃凯特尔元帅也不说好话。
但年轻的莫德尔将军、以及从西线调来负责指挥这次攻势的隆美尔元帅,坚定站在元首一边。他们相信,〃豹的扑击〃会把北极熊的喉咙咬破。
会议以不愉快气氛结束。
元首单独留下古德里安上将,提醒这位装甲兵总监的心脏不好以此为由,让他去〃休息〃三个月。
进攻日期定为6月22日,一个纪念性的日子。战役代号〃鲁登道夫〃使人想起那位曾与元首有过一段啤酒馆交情的、第一次大战末期的德军总监。
这蕴含了鲁登道夫1918年的愿望:以对俄国军团的一次决定性打击,迫使其放弃战争努力;从另一种意义上阻止美军大举进入欧陆。
历史往往惊人相似。时隔26年,德国再次面临同样境地。
(402)
斯大林元帅刚刚听取完关于〃巴格拉季昂〃战役准备情况的报告。
1944年夏天的战场态势,已无需担心失败。让他分神的是东方他有点后悔那边战事结束得太早,使他不能从容地处理许多遗留问题。
此刻他无暇去想,一切就绪的部署中,是否蕴涵着某种危机?但不久前发生一个不算大、但足以痛心的损失:
〃红色乐队〃…这个分布广泛、活动在敌人心脏的出色情报网,在巴黎、布鲁塞尔、马赛和柏林,被接连破获。
这支〃乐队〃曾奏响过情报领域里的好几首惊人的世界名曲:拿到虎式坦克和FW190战斗机的绝密图纸这些,都只是小意思,而那许多战略情报德军动向,才是要害中的要害。
想想吧,红色乐队一名成员,竟是希特勒本人的速记员之一。这样的小组,相当于多少个师?用简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