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木已成舟,力有不逮。事后丘吉尔也未持异议,他是维护英美合作的。
月底,已被初步诊断、怀疑为胃癌的史迪威将军,由于顽强的坚持,又被任命为盟军巴尔干战区总指挥。
事实上,总统和美国军方、乃至中国各界也一致认为,只有史迪威才是指挥这支华军的最佳人选,其合适程度到了可以忽略他病情的地步。
史迪威当月飞华盛顿领取任命,出发前,马歇尔为他举行了家宴。
马歇尔欣喜而不动声色地告诉他:〃约瑟夫,总统的看法是,参与巴尔干,使我们的领导责任加重了。我们必须在原来不感兴趣的区域采取行动。虽然这个区域过去我们十分陌生。美国现在,有余力为那里承担义务。〃
〃是啊。过去连我们自己都不了解美国的潜力。〃史迪威点头。
(435)
10月下旬,史迪威到任。
他迅速调整了巴尔干作战部署,规定了年内主攻方向和任务:
向贝尔格莱德进军,与南斯拉夫铁托将军主力部队会师。然后进抵多瑙河畔,威胁德国主要石油供应来源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为此,他征得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向中国国内发出《征集第二批远征军的计划》报告。并从整体上再次提高中国远征军的待遇和装备水平。
为中国远征军建立正式的、上规模的空军,和相当数量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是这个计划的亮点。
史迪威知道这些对中国的诱惑力。
同时他着手整顿队伍,复原一批因伤病无法继续作战的官兵,重新理顺编制,并陆续将川军补充并入刘伯承兵团。
缺少核心将领的川军,虽然有点犯嘀咕,但在〃山西老爹〃史迪威严格的军令、和部队每日不可缺少的补充这些软硬兼施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面前,奈何不得。
川军拥有6万人、4个师的编制。他们推出邓锡侯将军作为首领。
一个月后,从南京传来一句国骂:
〃娘西皮,邓锡侯被邓希贤,统战过去了!〃谁都明白这话出自谁的尊口。
邓锡侯惴惴不安地找到老乡邓小平:〃格老子,回国,要砍我脑壳喽!〃
小平(希贤)大笑:〃莫慌噻老兄!回国我们一道唱大戏!〃
(436)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
11月初,华军在铁托部队配合下,解放了这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的中心城市。德军第41掷弹兵师遭到围歼。师长沃尔夫冈·豪森少将被俘。
这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对德军师级规模部队实施歼灭性打击。由于经验不足,还是被走脱一个掷弹兵团。
从此德军在南斯拉夫、亚德里亚海滨的防御体系崩溃了,远征军物资船队靠岸风险大大降低,杜布罗夫尼克等港口得到保障,后勤更加通畅。
指挥官刘邓首长得到游击队通知,说这里有一位被捕的、长期坚持地下斗争、勇敢保卫萨拉热窝的传奇英雄…瓦尔特,于是提醒部队,尽快解救各个监狱里关押的人们。
结果据说两天前由于叛徒告密,瓦尔特暴露了身份,这位英雄被杀害了。
另一种说法是〃瓦尔特〃就是铁托将军。而铁托是不可能被逮捕杀害的,他已来到盟军占领下的、安全的维斯岛。
(437)
中国国内。已召开两个月之久的政治协商会议,几经反复,仍无结果。
国共两党在又展开一轮政治攻防战。
起因是中国财政短期严重恶化。
抗战一结束,物资短缺陡然引起一波通货膨胀。短短数月,中国货币国际兑换值下降70%,物价同1937年相比,上涨2000多倍。 ※史实。
通货膨胀几乎消灭了中产阶级,也使知识分子幻想破灭。国民党统治基础出现动摇,土地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欧洲战争尚未结束,盟国物资和船舶都还难以兼顾战后贫弱的中国。无米之炊使任何政府都会苦无良策,遑论本来就治国无方、腐败成风的国民政府。
中共发动政治攻势。报刊上大大小小的不满现实言论和对统治阶层的抨击,使蒋委员长陷于困境。
由于82空降师抽出参加欧战,黄河隔离带名存实亡,国共军事摩擦又起。
10月,毛泽东接受了美国联络处官员谢伟思的建议,把中原部队主动撤出〃兵荒马乱、灾患频仍〃的河南大部,以退为进,争取了政治主动。
国内报纸舆论纷纷刊出评论。
有些中间势力的倾向性已十分明显,标题干脆就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立场分明地引用古诗典故,令委座颇感窘迫。争端没有扩大,内战危机再次化解。
(438)
秋末,委座指示胡宗南派兵控制新疆;傅作义控制蒙古。两部因冬季将临,准备不足,冬衣缺乏,行动迟缓。
入冬以后,随着经济形势渐渐稳定、援助物资分批到来,民众情绪稍为缓解,国民党抓紧稳固阵脚。又抓住一个天赐的机会,改善自己政治上被动的态势,实施了一轮攻防转换。
国民党突破点是:中共在土改中,由于推进过快,出现某些偏激政策。其中典型的例子,是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等人指导的山西土改。
在〃斗老财、分浮财〃的口号之下,几千名地主和富裕农民被赶出家园,数百人死于游街、批斗或者私刑。这种势头短期内未能遏止,一度出现蔓延趋势,毗邻的河北、山东也出现类似情景。
事件爆发是从抗日将领傅作义的高龄老父以及邻里同族在家乡被游斗、凌辱致死、财产被哄抢而引起的。
镇守绥远、蒙古边疆的傅作义上将怒发冲冠。当时就带领一旅骑兵,袭击了家乡所在地的山西荣河县安昌村的土改工作队,砍了队长、副队长等一干人的脑袋,挂在县城旗杆上示众。
同时傅还以激烈措辞通电全国,点名怒斥康生为刽子手,要求共产党予以严惩,并检讨整个土改政策。
傅作义上将
这是原华北联军内部出现的第一次分裂。蒋委员长立即抓住北方土改消极面所引起的民众不满,展开舆论攻势。从而对前一阶段己方在政治和民心领域内失守的阵地,发动反击。
一批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被剥夺家产、赶出家园的〃原住民〃也组织起来,现身说法,要求成立〃还乡团〃,并在电台和报纸上纷纷控诉〃华北当局残忍、制造动乱。〃南京一批高校学生也上街游行,呼喊口号……这一轮政治攻防,双方大体打了个平手。
(439)
双方军事准备也明目张胆地开始。
年底,沈阳和抚顺的兵工厂转产105毫米炮弹,并在日本技师协助下,仿制美式57毫米无后座力炮。
重庆兵工厂则成批仿制生产了〃勃然〃轻机枪和12。7毫米勃朗宁重机枪。
在南昌,国府安装了两条从日本拆装拼凑的〃爆击机〃生产线。一批失业、饿肚子的原日本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为养家糊口欣然受聘,坐上返程的战俘运输船,从横须贺开赴上海,又换船抵达九江,再乘南浔线火车来到南昌。
1944年冬天,在洪都故郡简陋的厂房里,中国航空工业开始起步。
消息传到沈阳,共产党毫不迟疑,采取类似行动。华北联军空军司令员聂荣臻,很快带人到日本,在自己占领军势力范围九州岛上,开始搜罗技术、人才和设备的一系列活动。
在九州飞行株式会社原田工厂和杂饷隈制作所的废墟残余里,他们找到一个奇异的新式飞机试验原型鸭式布局、发动机后置的〃震电〃式拦截战斗机,以及它的设计者鹤野正敬少佐。
搜索队如获至宝,连夜把人和物品、图纸装上飞机,司令员亲自押运。随后又装船启运残余发动机厂和风洞设备。
中国大陆军备竞赛之势日益抬头,情报送到白宫椭圆型办公室。
刚刚赢得第四任期的罗斯福总统眉头紧锁,面色忧郁。考虑再三,还是按铃叫来了住在白宫东翼楼、此时正在生疟疾的霍普金斯。
〃哈里,很抱歉在你还没有康复的时候就把你请来。你本该好好休息。可我真的遇到难题了。〃
霍普金斯仔细看完情报,为总统设计几条对策,罗斯福脸上露出笑容。
(440)
朝鲜,釜山港,第三码头。
这里刚刚发生一场哄抢流血事件。
起因是吊车从船上吊运一包货物时,包扎的棕绳网兜刮在船舷的某个铁钩上,发生破损,里面一些木箱摔裂在码头上,滚出成百个牛肉罐头。
这批罐头来自澳大利亚,要在釜山装运火车,再通过朝鲜境内和中国东北完善的铁路系统,经过满洲里,运往苏联的。这是东方航线目前向苏联运送物资最为快捷的路线,以食品为主。
罐头落地后,起先只有一两个人弯腰去拣。看看无人制止,很快发展成大批人群的参与。饥饿的码头工人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加入拣拾的队伍,后来甚至没开箱的食品也被摔破、哄抢。
码头的中国哨兵鸣枪示警,试图制止哄抢。人们愣了一下,看没有真实生命危险,又不顾一切地争夺起来。
驻守码头、负责监督押运的一支苏军小分队闻讯赶到现场。面对喝止不住的哄抢人群,季连阔夫中尉下令开枪。
冲锋枪的扫射终于制止了疯狂的人群。十几个朝鲜码头工人倒在血泊中。对于制止不利的哨兵,季连阔夫中尉命令,缴了他的枪。
突然,人群中一个壮硕的家伙朴在顺,曾当过日伪时期的警察,现在也在码头上做苦力谋生。看到自己的弟弟和同乡当场被杀,怒不可遏,趁一个苏联士兵不注意,他劈手夺过冲锋枪,转身对着苏军小分队扫射起来。
接着又有人拣拾枪支、加入对抗。
苏军小分队本来人数不多,这下死伤惨重。但码头工人里没几个会用枪的,对抗持续半小时,到手中子弹打光为止。
第三码头上一片狼藉。码头对面就是《朝鲜日报釜山分社》,迅速把这场流血事件作为头号新闻捅出去。
苏军死伤27人,包括季连阔夫中尉。
朝鲜码头工人死伤195人,包括夺枪开火的朴在顺本人。
事件在东方各地引起一轮广泛报导。
南京的报纸渲染了恐怖和血腥;沈阳则反复强调着误解和遗憾;汉城和平壤出现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呼喊反苏口号;在北海道的札幌也有人响应,放火烧了一个苏联占领军岗楼;海参崴和驻日苏军则加强了戒备。
美国则要求今后太平洋航线援助苏联物资,一律不再经过朝鲜境内,改航大连或海参崴。
事件使人们认识到,饥饿在东方,也像在欧洲一样严重。
中国政府和华北自治区不约而同采取措施:立刻加大化肥和种子、农具、肉类的订货量用美元贷款支付。这容易满足,加拿大成了第一个供应商。
半个月后,略感来迟的〃莫洛托夫解决方案〃倒是得到各方好评他根据斯大林同志指示,宣布把船上全部6000吨食品〃补偿给遇难者家属和朝鲜人民〃,同时把士兵遗体运回国内自行处理。
事件平熄了。但留下诸多引申涵义。
(441)
太平洋西缘。中国黄海。
一度萧条的中日航线上,漂满大小各色船舶,渔船临时改成的客船居多。
此刻日本国内,饥寒交迫的国民,流行起一轮〃到中国找工作!〃的浪潮。
这个战败的、缺少就业机会和起码生活必需品的日出之国,早已不堪人口重负,吃饭成了头等大事。
而彼岸那个〃一衣带水〃的敌对邻国,却没有想象中那样欺凌和报复他们。使这个历来生活在恐惧不安中的民族困惑地平静下来。民间也流行起〃中国人虽然愚鲁,但是宽容厚道〃的观点。
一些略有技能、已经找到工作的人们从中国来信、甚至寄钱回家,使他们放了心在水那边,真的还有一方可以谋生的土地呢。
接下来半年多,几乎有200万工业、农业、园艺和商业从业者,搭乘运送战俘返回家园的回程船只,陆续登上大陆。
人流,涌向东北、华北、华东、东南、两广……许多战后正在复工的中国厂矿、学校、医院和商行,乐得筛选和接纳这些相对受过专业教育、有某些一技之长、薪资要求也很低的〃新日本鬼子〃。
对比战争期间日本向中国驻军、殖民的规模,这一轮战后谋生的人口流动规模甚至来得更大。
日侨成立了由和平人士领衔的〃日本人在华联合会〃。
他们发表声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