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此前,两舰已先后三次航行地中海,为巴尔干运送部队。可谓轻车熟路或者〃轻舟熟路〃了。
这次舰上载满华北人民慰问中国远征军的各种礼物家乡的苹果、鸭梨、柿子、红枣、白菜、山东大葱、四川榨菜、豆瓣酱、湖南辣椒、腊肉……
更厚重的礼物是精神的华北联军解放新京之后,政治部接管了原〃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将它改造为〃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得知毛泽东主席要亲自到巴尔干前线看望指战员,电影制片厂连续数天,夜以继日地赶制了一部记录影片《祖国,注视着你》。
朱德总司令亲自观看内部试映后,评价道:这是对前线将士最好的慰问。
(456)
印度洋。
〃太行号〃离开科伦坡中继港,驶入阿拉伯海。
毛泽东伫立舰桥,用望远镜打量着远近的新奇景观。这是他第一次乘军舰旅行,一次真正的远行。
脚下,是属于中国的、民主联军的、自己的大军舰。
眼前,是舰艏劈开的浪花,和热带碧空中翔集的鸥群。
喜爱游泳的他,曾经游过中国许多江河。现在他很想尝试海洋。海洋使他这个地道农家子弟,眼界开阔。
甲板上,他神思泉涌,逸兴遄飞。随口吟诵了几首咏海的诗篇。还对随行英语翻译黄华说:
〃海洋,别人都说很大。实际上,大,并不可怕。法西斯牛皮不是吹得很大吗?戳穿了,也没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457)
蒋介石选择了向东的路线。他愿意、也习惯飞行。
这次旅行目的地可不仅仅是美国。它应该有充分的附加价值,也最好能了结一下多年夙愿。
委员长晚些时候,于元旦当天启程。乘坐陈纳德为他专门改装的C-54大型运输机。这是本时代最先进的运输机,就连美国总统,行动不也是依赖它么?
日程已安排好。先过日本逗留几天,检阅驻日占领军。然后,看看当年留学的地方,是否湮灭于战火……
他想找到当年那位生物课教官。那位举着一块泥土,嘲笑地说,〃这上面有四万万个细菌,如同中国人口〃的教官。对此,当时年轻的蒋志清起身激愤而答:那么,五千万日本人只等于这些细菌的八分之一!……不知这位教官如今怎样?
当然还要会晤麦克阿瑟将军;也顺便见一下那位裕仁。
想象汪精卫当年求见天皇而不得的尴尬,再想象如今天皇不得不屈尊来到自己的下榻,求见一位战胜国领袖……蒋委员长感到血脉贲张、意气风发。
他确信天皇裕仁定会主动求见。日本需要求助于中国而不是美国的地方很多呢。何况战后国际法庭尚未开庭审理,天皇对自己是否被定为战犯惴惴不安。中国在法庭上的态度,甚至能够左右日本局势。
中国的命运同日本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战败的日本,更值得一看。
然后飞檀香山。那是国父孙中山发祥之地。甚至可说是国民党发祥之地。对中国革命的早期输血,是靠了那里的华人养牛场完成的。
檀香山,就连这个优美、富有韵味的中文名字,也足以令人遐想。只可惜孙夫人不愿同行,美龄力劝三次,全然无效。
然后是旧金山,这个华人聚居的美国城市。数十万华侨对于领导祖国七年抗战的领袖到来,将表现出高度热情。
实际情况也如他预期海峡上的金门大桥张灯结彩,唐人街的庆典令他陶醉,也触动了他深深的民族情结。
(458)
蒋介石启程当日,元旦那一天,欧洲…意大利首都罗马…发生一件跟中国有关的事情。
10月底,被盟军攻打半年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线〃终于攻克。接着11月份突破罗马以南的〃恺撒防线〃,然后12月份是〃哥特防线〃。德军黑廷霍夫司令官紧急增援3个师、1个重型坦克团,也没能挡住盟军步伐。罗马被攻克了。
这一轮战斗中公认的两支〃英雄部队〃,一个是波兰第二军团,在攻占卡西诺山时,付出4500人牺牲的代价;
另一个就是滇军,作了3次勇猛的穿插,牺牲8000余人,在战线后方拦截了德军增援,使盟军突破得以实现。
其间60军卢汉军长身负重伤,抢救半月宣告不治。代理军长曾泽生率部突破外围堑壕防线,率先进入市区。
这是中国远征军赴欧参战以来,首次参与解放一个世界级大城市。滇军总指挥龙云上将感到扬眉吐气。
12月底,滇军远征兵团兴高采烈地准备入城式。忽然接到意大利战区盟军司令部通知:入城式暂缓,在元旦日举行。
通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龙云命令:休息待命。但从此就没了下文。
直到元旦下午,滇军远征兵团才得到召唤。进入城区时,得知英军部队已通过完毕,法国和波兰军团也在通过。这才轮到第一个打开罗马大门的滇军起步。
顿感沮丧的滇军低头走过罗马国王广场和君士坦丁门。
他们听到某些不怀好意的嘲笑声:
〃看看这些排在末尾、无精打采的中国人吧!怎么有点象俘虏?〃
消息传到埃及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李宗仁气炸了肺。
(459)
蒋委员长出访之前,对国内一系列问题作出了安排。
点检手中军力,国内还保留着44个美械师。驻日本的6个师当中,有三个是装备良好的标准美械部队,已指示他们替换回国。驻日司令官也改为徐永昌将军。
虽然着手一批老弱病残士兵的复员,国军总数还是达到390万人,其中〃中央军〃序列超过250万人。
美中不足的是,国内缺少重型装备。
4个155毫米〃长腿汤姆〃重型榴弹炮团都在欧洲。关麟征的52装甲军倒是美式标准重装战车部队,可是目前全部控制在史迪威手上,回不来的本来说好,远征军是由英国人指挥,没想到怎么又被史迪威钻了空子!真不知道这个〃乔老醋〃还会在命运的哪个十字路口上等着我哦……不过他倒挺有办法,也把更多的共军调到欧洲去了。
为熟悉和掌握更多技术装备,第二个装甲军杜聿明的第5军也派到开罗,集训换装。原来驾驶M3斯图亚特轻战车的坦克兵,现在开上了M4〃谢尔曼〃。以前中国不曾见过的M10、甚至M18坦克歼击车也不陌生了。
美国佬对参战部队确是大方,除了奢侈品,该给的都给。这也理所当然,毕竟要这些军人卖命流血么。
这一手确实牵制住了华军。美式后勤,已使他们逐渐习惯了痛快淋漓的发射,和大手大脚的消耗。
有些部队大叫大嚷〃缺乏弹药〃的时候,实地检查的结果,他们的弹药比对抗日本时期要多出好几倍!过去非常能够忍饥挨饿的中国士兵,现在不同了,常常挑剔本部队与外部队之间的伙食差别……
据说共产党那边也出现类似情景:某次演练强行军时,一批战士眼巴巴望着汽车,不肯走路;伤愈后出掌共军后勤的贺龙,在《民主日报》上撰文,批评底下部队作战时〃不必要地使用连发射击〃的坏习惯;为此他主张减少〃卡尔迅式〃冲锋枪的配备数量……
蒋公苦笑:依赖美国,误人不浅啊!
(460)
建立自己的兵工、后勤无疑是当务之急。可惜自己和整个国府过去对满洲东北一贯不重视。先总理孙中山时代就有这么个不正确的习惯性思维……
满洲,保存着日本留下的一套完整的工业基础啊。接管的那些共党土包子,不知用多久时间发挥它的作用?弄不好这是他们争天下的资本。
何应钦曾献计:释放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行政长官,向那里插上一根钉子。
委座审时度势,果断批示:暂不考虑!
此时释放张学良,他出来后成为谁的〃钉子〃都很难说。在依靠实力获得发言权的今天,有几个人跟张学良跑呢?
解决东北问题必须另觅良策。
得意门生戴笠,曾向他提示一条清晰的思路。只可惜天不与寿那次雨中的飞行失事,把这位戴雨农葬送在太湖边的戴山之麓……
雨农之死,痛失一臂。未能实施的计划也就成了〃遗计〃。
熟读《三国》的蒋公叹息:或许这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哀哉奉孝!惜哉雨农!
蒋公于是布下一枚着意深远的棋子。
年底出访前,他利用在南京颁授一级上将军衔的有利时机,召见了第七集团军司令傅作义。表彰他为党国建立赫赫功绩的同时,明确授予他蒙绥察三省〃总督〃绥靖区最高行政长官的职责,同时足量调拨给傅部一批武器、弹药、车辆,并就此理顺傅部的后勤保障体系,明确了摩托化第七集团军的归属。
挖掉这支〃七路半〃,委员长感到几许宽慰。未来的斗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相对来讲,蒋公或许更擅长军事背后的那些谋略领域。
(461)
毛泽东出访前当然也不会忽略作出布置。12月,军委重新编制了〃华北民主联军〃战斗序列: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总参谋长:周恩来(兼)。
华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贺龙(兼后勤部长)。
装备部长:黄克诚。
总政治部主任:陈毅。副主任:谭政。
第一兵团司令员:叶挺;政委:罗荣桓;副司令兼参谋长:粟裕。
第二兵团(远征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
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参谋长:王树声。
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林彪;参谋长:程子华。
军委直属战略机动部队司令员:陈庚;政委:谢富治。
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叶剑英;北洋舰队司令:萧劲光;参谋长:张爱萍。
空军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刘亚楼。
装甲兵纵队司令:许光达;
空降兵纵队司令:李天佑;
两栖纵队司令:韩先楚;政委:邓华。
炮兵纵队司令:朱瑞;政委:郭化若。
驻日本(九州)占领军司令:罗瑞卿;政委:甘泗淇。
中共旗下正规部队此时为127万人,由华北自治政府承担后勤和给养。装备以美式轻武器为主,部分自行制造,另一部分为过去同苏联交换。
此外还有使用缴获日本武器为主、由地方自行补给的民兵约90万人。
在巴尔干,毛泽东与铁托的交流中,考察了另一种前期主要依靠独立自主生存作战的模式。目睹战况进展、部队进步,使他决定:派出更多干部和指挥员来欧洲,学习和观摩现代战争!
在〃太行号〃上,毛泽东发电报给周恩来,请他尽快作出部队和将领轮换的安排。同时再次作出派遣叶挺兵团25万人增援巴尔干战区的决定。
毛泽东是逆向思维大师。这既是尽快取得现代战争经验和装备的捷径,更是在访美之前,向世人宣示一个明确姿态。
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专注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无意于内战。
(462)
地拉那。巴尔干战区司令部。
史迪威将军再次会晤了毛泽东主席。
遵医嘱戒了烟的史迪威,找来缴获的德国上等啤酒,以此待客。
没想到毛泽东喝了两口,大大咧咧地说:〃喝不惯。马尿一样啊……〃窘得主席夫人江青翻了好几下〃卫生眼球〃。
史迪威忍不住哈哈大笑,平生不喜欢做作的他,倒是对这种自然、质朴,充满乡土气息的领袖人物更能够拉近感情,两人交谈甚欢。
史迪威自然欢迎〃华北联军〃增大参战力度。这将使他战区里几乎不再需要美军承担地面义务。这样,上层和舆论对他的干预也会大大减少。
美国航空兵人数也无须增加按计划培训起来的中国空军日益顶用了。他们的半数,都有200小时以上飞行经验,这在螺旋桨时代已达合格标准。
毛泽东介绍,这次带兵出国的第一兵团司令叶挺将军,曾是新四军第一任军长,还在20年前的北伐战争中,就是全中国知名的猛将。
史迪威频频点头。1927年他就深入考察过北伐战争,当时撰写的报告受到几次嘉奖在那份报告里,他把北伐军称为〃南军〃。(那是一次中国式的南北战争)
毛泽东再次感慨史迪威对中国的了解。随后说起:前不久蒋介石迫于国内进步势力舆论压力和共产党的多次交涉,释放了叶挺等一批〃政治犯〃。
史迪威也感兴趣关于中国的话题,只是不便多说。他只好对〃花生米〃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