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这是建党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时刻。
(519)
旧金山。联合国筹备处。
两个潜在的常任理事国大举交火,使国际社会颇感挠头。
因为初期事态发展局限于亚洲大陆腹地,令人感觉遥远,国际上虽然常有报道,但总体反映尚麻木。毕竟大战方歇,世界需要恢复。
战端稍歇,美英开始调停。4月初,贝文外交大臣和斯退丁纽斯国务卿分别约见了苏联和中国外长。表达对两个前盟国之间战事的关切,探索双方底线。
苏联在恢复实现蒙古独立前提下,有接受停火的打算。但中国政府不妥协,一定要退还全部被占领土,并作出战争赔偿。
两个月下来,调停无效。
但中国在地面上迄今还没有发动什么象样的攻势。两处广袤的战场,都是中国传统地理概念上的〃塞外〃,大规模兵力调动需要时日。
除了空中,1946年4月的中国西北边疆,出现暂时平静。
(520)
哈尔滨。果戈里大街,中东铁路宾馆。
这座地道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建于1903年,座落在火车站的近旁。
道路直通的远处,那个叫做〃南岗〃的山坡上,可以遥望到宏伟的圣瓦西里大教堂高耸的塔尖。那是世界少有的一座极其宏伟的、全木结构的东正教建筑。※
※该建筑焚毁于1966年文革 〃破四旧〃运动中。
中东铁路宾馆在日占时期还一直叫做〃大和旅馆〃。之所以选择它,就是因为距离火车站的近便。
会谈3个小时之后,一个身材魁梧、戴眼镜的中年干部走下楼梯,轻轻地推开宾馆后门,走到夜色中的桧柏丛边,在料峭的春风中掏出手绢,擦拭着额头的汗水。
随后他快步走到霁虹桥一带的栏杆旁边,钻进一辆等候在那里的汽车。酒店二楼窗口,一身便装的贝利亚元帅目送着他的客人消失在夜色中。
他慢慢回身,穿上大衣,戴好围巾、皮帽,吩咐道:
〃好啦,我们’铁路巡视代表团’使命结束,夜车返回吧。另外给莫斯科发电,那边,可以安排王明同志启程了。〃
铁甲列车上,贝利亚元帅闷闷不乐。
两年前,日本即将投降、苏联出兵之时,红军在满洲的进击路线是沿着中东铁路日本人叫〃北满铁路〃展开的。25万的红军兵力,由牡丹江和满洲里两个方向,东西对进,在哈尔滨会师。
日本投降后,根据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承认苏联对于北海道和千岛的占领,以及苏联以股份形式享有北满铁路一定时期十年的使用权。
同时,进入中国东北的苏军在1945年底前完成了撤军。只保留一个铁路警备旅,在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满洲里沿线分开驻扎。
该旅拥有两列铁路装甲巡逻车。贝利亚搭乘其中一列,当夜离开哈尔滨。
他不满意自己的这次东方使命。根据那位神秘高层人物的透露,中共态度始终不明朗。虽然没有明显的敌意,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善意。
对于苏联政府几次积极的、充满热情的建议,富有诱惑力的建议,始终没看到他们有把这抛出的绣球接过去的意思。想约见一下毛泽东的要求,也被〃毛正在生病〃的理由搪塞掉了。
那么,出现各种前景的可能性都存在。
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需要周密地估计到每一种前景。贝利亚人民委员想,必须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特别是在远东这个战略方向上。
(521)
蒙古。乌兰巴托。
1946年4月20日,春季〃那达慕〃大会上,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人民军总司令霍尔洛·乔巴山在这里宣布:
〃时至今日,共和国领土全部得以收复,8万名蒙古人民军其中绝大部分是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已从欧洲战场全部回到祖国。随时准备消灭敢于来犯之敌。〃
同时他宣布,蒙古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
※见于同期乔巴山讲话录。
他感到高兴的事情还有,不久的将来,乌兰巴托也会通铁路了从苏联境内贝加尔湖东岸的俄罗斯城市乌兰乌德,到苏蒙边境的蒙古城市恰克图(原名买卖城)的200公里铁路已经铺轨。
蒙古境内的300公里,也开始修建路基。
当天,蒙古骑兵第二旅把抓到的数万名中国战俘,押送到铁路工地。
手持摩辛纳甘步枪的蒙古人民军士兵。
乔巴山元帅与布琼尼元帅交换服装留影
乔巴山元帅(中)
(522)
苏联。乌拉尔山,叶卡捷琳堡。
五一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斯大林元帅视察了这里的工业地带,并在这个用前俄国女皇名字命名的城堡中,召开了新的最高统帅部会议。
会议原计划在伊尔库茨克举行。
很少离开莫斯科的斯大林元帅本来也想趁他有生之年,看一眼他辽阔的东方国土,看一眼他从24岁被沙俄政府流放那次以后,就再未涉足的、令人回忆的西伯利亚,凭吊一下200年来那些俄罗斯勇士开拓者们的业绩,增加一点对于沙皇巨大遗产的感性认识。
可专列一过乌拉尔山,就感觉不对了。
车窗外偶尔瞥见的人影中,亚洲面孔开始增多。有些小火车站里,积压的军用物资和军火列车随处可见。
如果有敌对分子引爆这些军火,那么……熟知敌方和己方运用暗杀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斯大林元帅,历来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为此,他从不乘坐飞机;除了绝对必要,也很少离开莫斯科。偶尔乘坐专列,警卫工作极其森严。
斯大林同志当下命令:停车。顺便检查乌拉尔地区工业发展状况。同时通知,会议改在在叶卡捷琳堡召开。
这个距离,相对莫斯科来讲,对于远东的将领们已经是近了一大节了。
(523)
叶卡捷琳堡会议上,莫洛托夫委员首先介绍欧洲形势:
战后,各国普遍正在进行着恢复性的努力,医治战争创伤。
欧洲的边境是这样划定的:
苏联与波兰的边境,按照德黑兰协议,划分在寇松线。东普鲁士大部纳入苏联领土。
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为两国,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两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放弃布拉格的交换是:对战败德国的首都柏林,苏联派出一个集团军,对柏林东区的一部分,进行象征性占领。东柏林于是成为莫斯科的一块〃飞地〃。
此外,主要由中国人担负作战和解放的匈牙利,却莫名其妙地被得到英国人支持的、有战犯和法西斯分子嫌疑的前铁腕人物、77岁的霍尔蒂·米科洛什海军上将窃取了政权,并成立了临时政府。这无疑是英国人捣的鬼。当然这位霍尔蒂早年也曾计划过投靠苏联。
关于霍尔蒂,有一则广泛流传的对话。这个人当年追随希特勒,对美国宣战。新到任的美国公使对此很不理解,于是问道:
〃匈牙利是一个共和国吗?〃
〃不,它是王国。〃
〃那么你们有国王吗?〃
〃没有,我们有海军上将。〃
〃那么,你们有舰队吗?〃
〃不,我们没有海洋。〃
〃你们选择了战争。是因为你们有什么要求吗?……应该,是对美国了?〃
〃不,不是。〃
〃是对俄国吗?〃
〃不,也不是。〃
〃可你们究竟对谁有要求呢?〃
〃对罗马尼亚。〃
〃那么你们也要对罗马尼亚宣战了?〃
〃不,先生,我们是盟国。〃
〃上帝啊!为了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你们竟对美国宣战么?〃
〃是的先生。这就是常人所不理解的、极其复杂微妙的国际政治啊……这是一种古老的智慧。〃
(524)
从莫洛托夫的介绍中,人们得出基本印象:1946年的欧洲,弥漫着一片〃铸剑为犁〃的气氛。人类渴望和平。对抗和角力只是一股暗流。
由于战争的结束带有嘎然而止的特点,盟军后期的任务只是受降,也就无从再释放他们的冲击潜力。
西方对他们的势力范围没有不满;正忙于磋商他们自己之间的利益分配。这些收获果实的家伙们,迅速地丧失了战斗意志。他们的家庭、民众和政府,都不再支持新的战争行为。
不满的是苏联。代价和收获不成比例。
可是眼下提出重新划分欧洲版图,苏联找不出理由,也还没有靠实力支撑的底气。恰在此时,东方蒙古和中苏边境,出现了危机。
危机往往也是契机。苏联那些还没有着手大量复员的、千锤百炼的军队,找到了释放胸中一口恶气的出口。
斯大林在最高统帅部扩大会议上作出了基本判断:
西部边境,短时间内不会有危险。苏联对欧洲采取攻势虽然力不从心,采取守势却是绰绰有余。
问题是西伯利亚、中亚和远东。
收回了蒙古,顺手在助攻方向上还袭夺了新疆之后,按说可以罢手,带着优势心理与对手坐在谈判桌前。
毕竟连年用兵,久战疲惫,任何国家都需要喘息的时间。
但偏偏碰上蒋介石这么一块牛皮糖。
他在使用他的所谓〃政治智慧〃…在我们看来纯粹是一种东方式的阴谋诡计。不过确实是历史少见的谋略或者伎俩:所谓〃不战、不和,不进、不退,不降、不死,不打、不停。〃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种〃无赖战法〃。
可是必须承认,这是一种有效的战法。是一个有回旋余地的弱国,对付一个进攻型强国的合理招术。日本,就是这样被他们拖死的。对这类招术,我们目前还未能破解,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观其一生,这个蒋,玩弄这类把戏可谓炉火纯青!这种奇特的思维方式往往东方人才具有。毛不是也写过《论持久战》吗?〃持久战〃用于日本这样小而强横的国家,可以说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而苏联不是日本。如果是一对一的持久战,即使一百年,胜利也无疑属于苏联。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身处的世界。
这是一个潜藏着敌意的世界,也是一个除了远东,苏联还有大量其他义务和利益的世界。因此我们要面对的决不仅仅是一个中国。
由此得出结论,那就是:我们没有时间和兴趣去和中国打什么持久战。
必须速战速决。趁西方帝国主义势力还没有清醒过来、作出反应之前,同时赶在中国远征军大量回国参战之前,胜利地结束对华战争。迫使对手谈判、签字!
〃这次统帅部会议,就是要拿出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斯大林同志结束了他的战略指导。
(525)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梅尔。
病中的史迪威一早就坐在门廊下的楼梯口,等待他的客人乔治·巴顿上将和马克斯韦尔·泰勒少将的来访。
客人们准时到达。
〃哈罗,乔!〃巴顿老远就高声打招呼。仍是那么神气活现,穿着经过自己剪裁的、略显夸张的军装,身材高大,嗓门尖锐洪亮。〃我的上帝,你怎么能坐在这里?这是风口啊,你会着凉的,乔!〃
〃乔治!两年不见,你怎么变得婆婆妈妈起来?〃史迪威回敬着,向他们张开双臂。这时发现,泰勒正忧郁地注视着他的面庞。
〃怎么啦马克斯,不认识我这张老火鸡脸了?〃
〃将军,您比我上次见到你时……又瘦多了。〃泰勒伤心地说。
史迪威挥挥手,〃这不重要,马克斯。既然你们来了,快告诉我,有些什么消息好消息或者坏消息?〃
〃好消息几乎没有。坏消息就是第三次裁军方案下来了,军队将彻底恢复和平体制,总数保持在100万人以下,我的101师也在裁撤之列※。艾克当了参谋长,他还是决定保留82师……我很难过,我们全师都很难过。〃
※史实:101师战后遭裁撤。50年代中期恢复。
史迪威同情地把手放在泰勒肩上:
〃行啦马克斯。你不是即将就任西点第40任校长么?是我们母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吧?还是麦克阿瑟?至少,军队还是欣赏你的……前些日子国会那边还通知,让我去就任什么’退伍军人委员会主席’这种伤心劳神的差使!〃
〃见鬼。乔,不要答应他们!〃巴顿在一旁高声抗议道。
〃是啊乔治,我就知道你是这个态度。〃史迪威笑起来脸上和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我对他们说:不行。我干不了这个。我会生病的!结果,我真的生病了。〃
〃还有一些坏消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