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还有一些坏消息。有的你可能已经知道,例如,中国和苏联,在蒙古打起来了规模还不算小。〃
〃又是见鬼!〃巴顿再次抗议道,〃马克斯,这怎么是坏消息呢?蒙古啊!该死的、我可爱的蒙古!战争!没准它会再次证明我们生命的意义。这是好消息!呵呵,呼隆隆隆……〃他用双拳比划着驾驶的样子,向着泰勒开去,嘴里依然不停:〃蒙古啊,广阔!任你驰骋!这种感觉……马克斯,你难道会拒绝她么?〃
〃乔治啊乔治……你到底60岁还是16岁……〃史迪威呵呵大笑。
巴顿兴致不减:〃真正的坏消息是那些吃闲饭的国会议员!他们还在大口地吞食和平麻醉剂!鼓动国家袖手旁观,无视危险!或者说……〃他突然压低嗓门,警惕而诡秘地巡视一下四周,〃或者说,是我们麻木不仁的总统先生,杜鲁门总统。他当兵时间短,不了解军人的想法……〃
〃别探头探脑的,乔治,这里没有别人。〃史迪威让巴顿放心。
(526)
他们走到客厅沙发上坐下。
〃是啊,人们普遍对这场冲突漠不关心,对战争失去了兴趣。何况又是那么遥远、偏僻的内陆腹地。〃泰勒说。〃报纸偶尔报道,也是在第四版角落里。〃
〃但对于我们我们三人来说,那里并不遥远。我们都在那儿打过仗。〃
史迪威苍老的下巴上,又勾勒出坚硬的线条。
〃我在欧洲,耳朵里灌满了苏联坦克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凶猛的神话……〃巴顿再次开腔。
〃你以为不是吗,乔治?关于这一点不必怀疑。〃
〃总要见识一下才能判定。〃巴顿心有不甘。
〃你不会有机会的,乔治。随便想想就知道,美国不打算卷入。那里没有美国利益。〃史迪威叹了口气。
〃那么,我退出这该死的现役!作个志愿兵总可以吧?以个人身份去!他们喜欢我我是说,我那些兵,那些伙计。他们会说:嗨,那个经常满嘴胡说的高个子老头!回来吧!他们手里握着梭标,等我回去参加战斗。乔你知道的,这个梭标就是红缨枪,汉语里意味着军队啊!就是这样。〃
〃可你的那些兵,没有参战啊!你去那里帮助谁呢?〃泰勒饶有兴趣地问。
巴顿惊奇地愣了半晌。
〃什么?没有参战?怎么会?该死的,怎么可以这样?战争,已经开始了呀!他们没有听到召唤么?这是真的吗?他们也被和平主义药水给麻痹了么?〃
〃天哪乔治!你难道不看报纸,也不听广播吗?〃
巴顿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段时间我迷在马球里……这次休假很长。一般来说,我看看头版新闻,毕阿特丽丝呢,她又喜欢听音乐……你知道,她会抢走收音机,很磨人的……〃
〃喂喂,志愿兵,〃史迪威道,〃你去了,连投靠谁都没有搞清楚。难道你,你想跟着花生米干?〃
〃这个么,也……可以考虑啊!呵呵,乔,你先别摇头,〃巴顿兴奋地想起什么:〃那位大元帅你叫他花生米?什么道理?他可是送给我一幅很珍贵的中国画呢,我的客人们知道,作者叫做郑板桥啊这足以证明他对我的好感。大元帅不会拒绝我的。〃
〃你会上当的,乔治。〃史迪威摇头。〃花生米不懂得战争。他会把你的手脚捆死,让你急出病来。而且你会发现,你没有坦克至少,没有足够的坦克。在苏联人面前你无处施展,最终甘拜下风。〃
(527)
叶卡捷琳堡。女皇行宫。下午,统帅部会议继续。
战时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在地图前,就当前军事态势和各种选择作出阐述。
〃在蒙古方向,我后贝加尔方面军已前出至扎门乌德和索仑一线,蒙古全境得到收复。
〃在新疆方向,我中亚细亚方面军,攻克迪化(乌鲁木齐)以后,原准备依托博格达山脉构筑防御阵地,因为不断受到当地马步芳匪军的袭扰,崔可夫大将命令追击。日前占领了哈密。
〃前锋机械化部队在甘肃边境’星星峡’追上并击毙了匪首马步芳这是个蒋介石用重金收买的地方匪首,也是得到南京政府番号的游击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敌人完全没有现代机械化战争的概念,甚至象7年前波兰军队对付德国人那样,用骑兵向坦克发起冲击。
〃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类似的敌人我们碰到不少次,估计以后还会送上门来。〃
会场上传来轻松的笑声。
〃空中作战,我们也处于优势,但不如地面来得大。对手装备了美国飞机,航程更远,高度也有优势。少数飞行员空战技能不比我们差。上个月我们企图捣毁敌人前进机场的努力没有奏效。〃
〃不过他们从空中打击坦克的能力比较弱。〃中亚细亚方面军司令员崔可夫大将补充道。
〃现在问题是,面对蒋介石既不肯认输、又不肯决战的策略,我们怎么办?有三种选择。〃朱可夫继续分析。
〃第一是转入防御。等候敌人来攻,然后加以粉碎。但问题是目前我军面对的都是开阔地带,需要建立漫长的战线,这就要求大量兵力。而这一带又格外的人烟稀少,非常不适合大部队驻屯。可是减少兵力,就会给敌人反扑机会。我军再次集结、反击,容易形成拉锯。这样战争势必长期化,完全不符合斯大林同志’速战速决’的战略指导。
〃第二是继续进攻,寻求决战。这才是苏联武装力量的本质精神。只有把蒋介石打疼了、打坍了、打怕了,他才会跪地求饶。现在的战线完全没有威胁到蒋介石要害部位,所以他不肯投降谈判,也是有道理的。〃
〃那么朱可夫同志,你看应该打到那一线呢?〃斯大林从嘴边取出烟斗问道。
〃我想是这里,和这里,〃朱可夫在地图上划出两个线段。
〃蒙古方向,至少要突击到军都山脉。这才能形成可以据守的防线。控制这里,威胁北平。西边,新疆方向,根据侦察报告,敌人在兰州、西宁一带才有重兵集团防守,所以,我们该筹划在那儿进行一场大的围歼。〃
〃这样一来,我们补给线又要再拉长1500公里,特别是西线。〃华西列夫斯基不无忧虑。
朱可夫摇摇头:〃别担心,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前方不远,中国人给你准备了一处补给站玉门油田。产量不算高,但足够崔可夫大将的坦克完成冲击歼敌。他是我们当中最熟悉中国也最熟悉兰州的指挥员。〃
〃那么朱可夫同志,你说的第三种选择是……〃布琼尼元帅插言道。
〃第三种,就是撤退。在敌人没有认输投降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们就这么撤走,中苏边境将永无宁日。所以实际上没有第三。〃
(528)
特邀代表科涅夫元帅走近地图,仔细观察一阵:
〃我很早就听说,中国过去的边界是长城。他们修了这道墙把自己和外国隔开。这道墙所在的位置大体上利于防守我是说利于他们,也利于我们。〃
〃现在是帮助他们恢复这条国境线的时候了,这样两全其美。〃贝利亚接话。
会场上再次发出笑声。有人加了一句,〃索性一鼓作气,打到南京去吧!〃
斯大林没有笑,皱皱眉头,用烟斗敲一下面前的会议桌:
〃沙文主义不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本次作战目的,只是回击挑衅,教训一下有潜在的法西斯细胞的蒋介石。中国是个大国,有几千年历史积淀。摧毁它的可能性是没有的和摧毁俄罗斯一样。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所以我说,只是帮助他们恢复长城国境线。〃贝利亚及时澄清道。
斯大林没理他。继续说:
〃这次作战目标完全是军事的。打个比方说,好比一场扩大许多倍的哈拉欣河之战。〃斯大林看了一眼朱可夫,〃要象那样,打得日本人从此不敢挑衅!当然这次是中国反动派。我们呢,拿回理应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的意见,要有短期内再次歼敌50万到75万的战役目标,才能达成战略目的。〃
〃我们按这个精神去做计划。〃华西列夫斯基谨慎地说。
〃时间上是不是也明确一下?三个月,应该可以吧?〃朱可夫问。
〃三个月……兵力需要增加。〃华西列夫斯基保持谨慎。
〃再宽限10天。100天,不能再多了。〃斯大林口气不容置疑。〃9月初收尾。时间再长的话,机会就是敌人的了。那样中国远征军就会赶回,并从容完成部署。虽然你们分析说他们战斗力有限,可我们也不必冒这个险。〃
随后斯大林部署道:
〃攻击所需后续兵力问题,朱可夫同志负责组织。铁木辛格,和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继续负责监视欧洲。〃
(529)
下午一直没说话的卡冈诺维奇这时轻轻地问道:
〃斯大林同志,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考虑……用中国共产党人和他们的军队打击蒋介石?至少可以配合我们?〃
斯大林心事重重地放下烟斗,转头看着米高扬。米高扬低下了头。
〃这正是我们的心病所在。现在的中共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政党。他们从起家时就掺杂了太多的农民成分和农民意识。前几年我们忙于卫国战争,没有关注这个党的彻底改造。我们培养的干部没能在他们的中央占据主流或者核心位置。现在,对于我们多次诚恳的、绝对有吸引力的建议,毛泽东和他的政治局一直没有给予正面答复。〃
〃我觉得,他们好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铁托……〃莫洛托夫喃喃道。
〃某种意义上,比铁托更危险。〃
〃那么他们能够保持中立……作个旁观者么?〃
〃我们给了他们明确提醒和警告,至少要求做到这一点。〃米高扬分工负责同中国共产党的联系。
〃那么他们能够做到了?〃卡冈诺维奇再次问。
〃不能这样想,〃斯大林摇头,〃要从最坏处作准备。中国现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个党有成为敌人的可能。必须严密监视。〃
〃他们不想借此机会打倒蒋介石,夺取全国政权吗?〃
〃缺少民众支持的政权难以巩固。他们比我们……更讲究人心向背。〃
〃据我观察,他们过去还是很会作群众工作的,怎么在这个问题上连这点民众基础也没有了么?〃
〃不一样了。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了。现在认为我们是外族入侵。〃
〃建议提供物质援助。我们,还是可以挤出一点武器现役的、甚至是先进的,而不是以前那些过时的支援和装备他们。〃卡冈诺维奇负责国防工业。
米高扬摇头。〃试过了,他们没有表示出兴趣。〃
〃哼!美国。美国到底给了他们些什么?〃伏罗西洛夫愤愤道。
〃情报现在不准确。总之多于我们,也可能远远多于。他毛泽东访问了美国,却没有请求访问苏联。〃米高扬说。
〃这样说来,这次作战岂不是变数很大?留有这么一个不确定因素……我们还能排定那些准确的时间表吗?〃卡冈诺维奇存有不安。
〃我们这么伟大的红军,总还不至于让天平失衡吧?〃米高扬具备信心。
(530)
斯大林灵活地转动一下手中的烟斗:
〃对于这个不确定因素,方针就是:力求配合,争取中立,确保无害。需要密切监视。前两点米高扬同志再作工作。第三点,〃斯大林抬起头:
〃科涅夫同志?〃
地图前的科涅夫元帅拿起指示鞭:
〃我来汇报一下军事上对于对于华北民主联军的准备。现在基本就绪,并且我们有时间。从双方地理态势上看,满洲,是个适合向心突击作战的地形。情报说,目前对方只有70万军队在满洲,其余大多在回国的路上……〃
他讲了15分钟,然后回答了20个各种细节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掌握中共动向,以便下决心?〃最后一个问题是莫洛托夫问的。
斯大林把目光转向贝利亚:〃拉甫连季·巴甫洛维奇?〃
〃这一点我来负责。〃贝利亚胸有成竹,简洁答道。
散会前,贝利亚轻声问道:
〃最后一项,斯大林同志,就是那位……毛岸英上尉,已经安排他们到了赤塔。下一步?〃
〃按照原计划,送回沈阳。〃
〃可是斯大林同志,这本是一个重要砝码,或者说,一个很好的、可以充分利用的人质……〃
斯大林不耐烦地挥挥烟斗:〃我们不搞那一套。不在道德上留下污点。〃
〃好吧。那么相信他会用他在苏联的见闻,影响他的父亲。〃
〃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