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陈毅当下起身就走。账也不结,行李也不拿,交给警卫员。自己去找安徒生故居。没找到,跑到港口和美人鱼雕像合了一张影,便坐船离开了哥本哈根。
恼火的记者写了两篇花絮式报导:
一篇是《中国党的列席代表喜欢童话、啤酒和女人》;
另一篇是《从诗人到兵痞四川人陈毅’变脸’很快》。
(622)
四川。广安。
战争阴霾密布的时日里,邓小平显得悠哉游哉,收获不小。一个月前,他带领20名战士,开着一辆大卡车和两辆吉普,翻越秦岭和巴山蜀水,回了一趟家乡。这是25年来他第一次回家看看。
时隔四分之一世纪,家乡已物是人非。童年伙伴还喊他少年时的学名〃邓先圣〃,他谦逊回答:〃小平!喊我小平就好了。〃
乡亲们问起回乡意向,小平答:〃就是两件事看看家,打打猎。〃
在家里住了三天,几辆车向川北进发。由于事先有所布置,精干的小队伍一个月内就把事情办妥了。
木笼里装好了两只大熊猫,和足量的竹子、山笋;小平亲自押运。这是两名〃大使级外交官〃哩,万出不得差错。到西安复命时,给熊猫取了名字。委员长命名的一只叫做〃华美〃,小平取的一只叫做〃工合〃。
何应钦部长派了飞机,是委员长访美时伴随飞行的同型C…54。并且赠送了邓小平一套上等西装。
降落山海关机场。朱老总交他一封带给卡尔迅遗孀的亲笔信,还有著名画家徐悲鸿亲手雕刻制作的一尊卡尔迅铜像。
然后就是飞越太平洋的万里航程。
〃华美〃在空中生了病,不吃不喝,让小平好生着急。降落夏威夷时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兽医,打下几针盘尼西林等对症药物和大剂量维他命,〃华美〃恢复了活力,小平这才放心上路。
两名〃亲善大使〃落户美国西海岸,跟纽约的〃潘弟、潘达〃相映成趣。加利福尼亚于是掀起一股中国热。连带的民间对华贸易和运输也提了速。
邓小平专程来到潮湿多雨的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向住在这里的蓓姬赠送卡尔迅铜像、转交信件。
蓓姬饱含泪水:〃你们仍记得他……〃
小平惆怅相答:〃永志不忘啊。卡尔迅将军是我们两个民族伟大友谊的见证。可惜我没能坐一坐他开的车子哟……〃
此时已上任的马歇尔国务卿,动用了自己的一项小小干预权:建议加州动物园,聘任蓓姬,为熊猫馆馆长。
加州议会一致通过了这项动议。
(623)
海参崴。
正在这里视察损失情况的科涅夫元帅,十分破例地与好脾气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坏脾气的朱可夫元帅同时发生了一场电报争吵。
他指出,正是因为给他的力量不足以迅速冲垮辽宁东部的机场,才致使敌机趁机空袭了这个远东堡垒。
他要求,必须尽快派出两个集团军,以及相应航空兵力,加强满洲攻势。否则难以在规定日期完成统帅部任务。
朱可夫回电批评他有急躁情绪,但答应给他加强两个航空师,月内还会赶来6个新编补充师和3个高炮旅。
华西列夫斯基则婉转劝告他,不要为海参崴烦恼,统帅部已派出新的远东舰队,并有新的海军航空兵。但没有满足他借用第3坦克集团军的提案。
科涅夫料到就是这个结果。
(624)
8月上旬。长春。斯大林广场。
原来的中央大道现在改为〃斯大林大街〃。原〃满洲国朝政大殿勤民楼〃现在改为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司令部。
科涅夫元帅到海参崴视察,什捷缅科参谋长没有陪同前往。他用这个空当把前线的列柳申科上将从四平召回,希望讨论若干紧要问题。
他们之间彼此用〃你〃相称,而不用显得客气、外道的〃您〃。这在俄语习惯中意味着信任、平等和无话不谈。
〃喂喂,谢廖沙,你发福了!〃年长6岁的列柳申科调侃什捷缅科。他脱帽以后,光头闪闪,越发彪悍。
〃我也奇怪呢。每天夜以继日的忙碌,怎会胖起来?德米特里·丹尼洛维奇呀,难道这是人到35岁以后的规律?〃什捷缅科表示纳闷不解。
〃啊哈,胖,或者关于规律的事嘛,以后再说。我问你谢廖沙,你为什么不同意我的方案?〃
〃认为你过于冒险。骄兵必败。〃什捷缅科狠狠地说。
列柳申科用手囫囵一下光头:〃但元帅的意见不是这样。〃
〃我明白。〃什捷缅科叹一口气,〃元帅的考虑角度是,统帅部给我们的作战期限所剩不多了。应该集中兵力,拿下沈阳。可我认为,恰恰是现在集中不到应有的兵力,我们才需要另一种选择。〃
〃那么,谢廖沙,你的高见?〃
〃德米特里,过来看这里,〃什捷缅科走到地图前。〃我军南下的话,沈阳方向,是敌人坚固设防城市。铁岭一带,是敌人林彪集团,9个纵队,大约残余30万兵力。这边,东翼,牡丹江方向,具体在镜泊湖、长白山一线,徐向前集团7个纵队,残余20万兵力。〃
什捷缅科喝一口水,继续说:
〃你是想尽快发动对沈阳的进攻。但我认为,应该首先围歼东翼徐向前集团,打通哈尔滨到海参崴的铁路线,争取到那边第一、第五两个集团军的增援和参战,然后再大举南下,粉碎沈阳之敌。〃
(625)
列柳申科在地图上睃巡一阵说:
〃可我认为,必须趁着林彪败退,立足未稳,一鼓作气直接打垮他,占领沈阳。这样我们几乎可以赢得战争了。至于徐向前那支部队,只能进山当土匪。我不明白为什么舍近求远呢?〃
〃因为兵力。你现在的进攻兵力和火力密度,不符合我们作战部制订计划时的原则。如果能再有两个集团军,那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你那些原则是过去针对希特勒德国的。眼前这个敌人,虽不能算是不堪一击,但两个多月,没有一次能够阻挡我们。这要看对手,谢廖沙。〃
〃那么,你的对手叫做林彪。他在苏联养过伤,了解我们;在欧洲打过仗,也有经验。他会是那么简单么?〃
〃这个人我见过。去年,我们坦四集在下西里西亚包围舍尔纳的时候。他根本不敢来和我们争。林是个瘦弱、苍白、阴郁的人,没什么引人注目的地方。〃
〃这种人往往狡猾。〃
〃哈,难道我不够狡猾?〃列柳申科再次囫囵一把自己的光头。〃战争把每个军人都变得狡猾了,谢廖沙。不狡猾就没有胜利。〃
〃可是你手上的3个集团军,只有25万人。如果突破牡丹江徐兵团的防线,或者西南方向我军突破努鲁儿虎山那个粟兵团防线,那么沈阳就不只你从一个方向攻打。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数量,我们不占优势啊……〃
〃攻打中国,我们数量从来就不占优势,甚至永远都不会占优势。但质量我们的火力、我们的坦克优势是毫无疑问的!你不信么,谢廖沙?……喂喂,你在想什么呢?你好像走神了?〃
(626)
什捷缅科回过神来:
〃但愿你们是对的你和科涅夫元帅。我是想起……1941年秋天,当时希特勒统帅部也产生了方向之争有人主张直取莫斯科,有人主张南下包围基辅……哪个才是正确选择呢?〃
〃完全不能相比,谢廖沙。打掉沈阳就打垮了华北联军的根基。而身后的徐集团可以不攻自破。现在敌人装甲主力已经溃散,他们那点美国货所剩无几。你难道想让我的坦克到长白山密林里,去围剿徐的步兵么?〃
〃这也正是我动摇不决之处……我有个直觉:兵力不够。我们会在沈阳城下功亏一篑。你看,一个兰州消耗了崔可夫多少兵力,这是个值得警惕的例子。〃
〃兰州不同。蒋介石调集了上百万军队,拿下它当然要延搁时日了。可是沈阳林彪这个集团,充其量30万人,我有信心冲垮他!〃
〃沈阳的巷战将消耗我们不少坦克,〃什捷缅科提醒。
〃不,没有什么巷战。我将把他们截击在野外。所以必须迅速出击。事关全局胜利,谢廖沙,不要犹豫。说到兵力,我这个前线指挥员都没说不够,你这个坐办公室的怎么担心起来了?弄反了呀!〃
什捷缅科转动着手里的铅笔:
〃好吧,不该我操心。是我过分了。元帅还答应给你调动3个摩托化独立旅,方面军空军也出动配合。〃
〃这就是了!〃列柳申科喜形于色。〃听说海参崴遭到敌人海空偷袭?损失怎么样?这些可恶的小法西斯,只会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战报还没来。〃什捷缅科摇头,〃元帅去检查现场了。尤马舍夫被撤职,海军总司令降职接管远东舰队。〃
〃斯大林同志历来果断。见鬼的海军,真给我们丢脸。居然黑海舰队也被偷袭了!黑海……我是黑海边上,罗斯托夫州泽尔诺格勒人哪!〃
(627)
什捷缅科看看窗外渐暗的天色: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取得了辉煌胜利,东西北三大战线歼敌,数量已超过50万的既定目标,占领了400万平方公里土地……可实际上,还没有看到战争的终点。要警惕战争长期化的危险呢。〃
〃我的办法谢廖沙,就是冲锋。〃列柳申科戴上帽子打算走。〃这个笨蛋国家倒是经打,鼻青脸肿的还是不肯趴下。那就再冲!〃
什捷缅科也随他起身。
〃好了德米特里,跟我去军官食堂。我偷了元帅一瓶上等伏特加。〃
〃哈哈,你做的对!怪不得你胖了……我在前线根本不敢沾到酒……〃
〃鬼才相信。德米特里,说说你们的军纪问题。满洲共和国武装部长陈昌浩,告状啦,发了不少牢骚。〃
〃这个嘛,你知道,士兵打仗很辛苦,生命十分短暂。再说有些士兵就是从劳改营里放出来的。我们人手并不多……〃
〃就说说饲养场那件事吧,他们特别举了那个例子。据说很惨。〃
〃是个养猪场。士兵们很久没有吃到肉食了……中国人不配合。争吵,拉扯,结果开了枪。一个鲁莽的下士干的。〃
〃不止下士吧?一共死了多少人?〃
〃6个,或者16个,说实话我没详细了解,总之几家人。这事元帅过问了。〃
〃怎么处理的?〃
〃元帅说,下士拉到城市中心广场公开枪毙。至于猪嘛……已经变成肥料了,你打算赔偿中国人吗,谢廖沙?〃
〃替你擦屁股?问题是赔给谁呀,受害者一个都没剩。我要说的是,你得约束部下。别老给你找麻烦,德米特里!不要包庇,那样对你没好处。〃
〃好啦好啦,我把他们统统发配到惩戒旅,第一批冲锋,行了吧!食堂在哪里呀谢廖沙?我肚子都咕咕叫了。〃
(628)
北戴河。联峰山,毛泽东自家小园。
自从海军吹起反击号角,中国各个战场大感振奋。
终于有了几场胜仗蒋介石和毛泽东不约而同,在对手意想不到的地方着眼、落子,下了一步好棋。这有效地打破了国内、党内、军内的悲观失望情绪,遏制了潜在的投降主义念头。
8月中旬,罗瑞卿将军从日本长崎起飞,在山海关机场下了飞机,搭上吉普车急匆匆赶到北戴河联峰山下。
刚进院门,就见毛泽东恶狠狠地一拳砸在小木板桌上。一个代替烟灰缸的旧罐头盒跳起来,乒乒乓乓滚到地上。
〃不就是个长条大铁盒子唦?有么子了不起?〃毛泽东质问不休。
院子里站着、坐着不少人。朱德、任弼时、叶剑英、萧劲光、张爱萍……看来又是为了海军。
大家不吭声,毛泽东怒气未消:
〃航空母舰,一百年也得造出来!〃
罗瑞卿不由得问起缘故。萧劲光拉他到一边扼要叙述:
原来前几天,航母战队又一次执行空袭海参崴作战。战果相当不错,残余苏联海军在金角湾几乎没有能够行动的水面舰艇连鱼雷艇都炸光了。
但在返航时,由于缺乏防范意识,结果被苏联潜艇(后来知道是K-56号)钻了空子,3条鱼雷将〃旅顺号〃航母击沉。幸好靠近朝鲜海岸,人员和飞机及时转移,损失不大。
〃旅顺旅顺,旅途不顺啊。〃罗瑞卿明白了毛主席发火的缘由。于是道:〃那个舰长该处分!〃
〃不必喽。舰长李作鹏,表现倒还勇敢。他的教官给他讲过海军传统舰长在这种情况下要以身殉职,随舰沉没。结果他把水兵撤退了,自己把自己绑在舵轮上,一起沉海了。〃
罗瑞卿听了双眉紧皱:
〃沉海了?……乱弹琴嘛!不就是军委机要科原来那个小李子么?杀身成仁?这什么狗屁传统。我看小李是傻蛋!党培养一个舰长那么容易?说沉就沉了也不向上级报告一下?无组织无纪律!〃
〃呵呵老罗,人都死了,还批评个没完。我开头也这么想,沉什么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