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纪律!〃
〃呵呵老罗,人都死了,还批评个没完。我开头也这么想,沉什么海?愚不可及么!游上来,还要靠他们带新船哩。可那小子刚烈……唉,才32岁呢。〃
〃主席为这事发火?〃
〃那倒没有,主席没太在乎牺牲。每天都有牺牲嘛,他还肯定了一句:李作鹏负责到底,不错。尊重教官,不错。所以老罗,你别再否定海军传统了。〃
〃嘿嘿,我没有海军瘾。你老肖别傻乎乎跟着沉海就是。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嘛,讲传统,还是讲咱们老八路传统。那主席为啥子不开心?〃
〃为美国人。主席说,现在海参崴是苏军的软肋。他想继续用海军、用航母打击敌人,但力量这回削减三分之一。他让我们联系伯克准将,想从美国买几艘。〃
〃买?花这冤枉钱作啥子么……〃
〃哎,先别说冤枉不冤枉。伯克准将答复,买卖航母,要经美国国会讨论。〃
〃肯定的,他们那套啰嗦的民主程序,〃罗瑞卿嘲讽道。
〃那就没期限了。主席又问,我们能不能自己造?我们到大连造船厂仔细打听了,即使自己能造,也得三五年时间。结果一汇报,主席就来了气。〃
〃原来如此!〃罗瑞卿以拳击掌:〃正好,我带了消气良药。走走走!〃
俩人回到园中央。
(629)
〃主席呀,你不早说。啥子一百年么?我半年给你造两艘,要得不要得?〃
毛泽东盯他两眼,吸口烟:〃你罗长子,有么鬼点子?〃
罗瑞卿于是讲起,在他的〃管片〃九州岛,正在清理战争垃圾。长崎港内,就有两艘战时未完工的、与〃鞍山号〃相同级别的航母笠置号和生驹号。43年7月从船台下水,完工率在60%到84%。美国人两次想把它们拖走,但因为沉船阻塞了航道,没有办成。
〃满好呐!就是有点锈,擦一哈儿,油漆一打就要得。螺旋桨也装起。搞钢板,铺完起飞平台,包你好用!〃
罗瑞卿还讲起,他计划利用日本潜水员,把沉没在港中、港外的沉船陆续打捞上来,运到鞍山,回炉炼钢〃还有对马海峡的’长门号’,几万吨好钢呐,造它千把辆坦克。〃
此外,飞机、化工、机械制造行业,他也有若干设想……
〃罗长子我问你,〃毛泽东笑眯眯。〃你在日本推行的么子政策?是不是刮地皮政策?〃
〃政策么,不由我们制订。〃罗瑞卿抗辩道,〃人家有盟军管理机构,有麦克阿瑟将军总督嘛。至于地皮么,多少刮一点点。〃
〃这不行。对人家老百姓还是要公平。大家都是苦出身,怎么能把剥削阶级那一套输出到日本去?〃
〃他先来压榨中国人噻。再说啰,我能刮到啥子?无非是销毁他战争潜力,再就是找点打仗需要、管用的东西。老百姓口中夺食的事情绝对没有。咱们战士,不是我吹牛皮,仁义之师,当得起!朴实啊,见到艺妓馆都躲起走!日本女人给他行礼,他脸红咧……就连国民党小兵在欧洲,不也是给人家称作’腼腆的占领者’么?美国兵、苏联兵,没有我们军纪好!我负责地这么讲。〃
罗瑞卿口气里带着自豪。
〃嗯,上个月还给长崎送了两船猪肉、700吨面粉……〃任弼时介绍道。
〃这个好。罗长子的兵给中国人长志气。〃毛泽东情绪好转。〃说起来,我们还要感谢日本哩。感谢他们侵略。〃
〃主席,此话怎讲?〃罗瑞卿诧异。
〃辩证法嘛。没有他们侵略,就没有我们今天。〃
罗瑞卿默然。半晌想不通,又道:
〃深奥噻。……如此说来,苏联也侵略,我们也感谢他喽?〃
任弼时呵呵大笑:〃感谢苏联侵略?那该是蒋介石!〃
(630)
〃罗长子,你急火火赶回来,说是要报告重要问题撒?〃朱德问道。
〃哈,扯远喽,险把正事忘记。〃罗瑞卿于是拉开架势,一五一十地汇报。
原来,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一直密切关注中苏战事。他曾一度判断:中国无力反击,不是对手。
因此他认为美国采取外交调停、军事不干预的政策是有道理的毕竟中国一旦求和、苏联速胜之后,美国脸面无光,外交被动。美国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跟苏联结下冤仇。美国给苏联的劝告是温和的:〃适可而止。〃
多数决策者一旦下注都是要站在胜利者一方,因为没有一个总统经得起战败、或〃陪同战败〃的选民唾弃风暴。
虽然理解政府立场,但作为共和党人,麦克阿瑟将军有自己的观点。他的反共情结根深蒂固,与其说他关心中国的满洲战场,不如说更关心兰州战场。只是那里太遥远,他鞭长莫及。
从他擅长的登陆作战角度,他与他的参谋长萨瑟兰少将时常进行一些远东沿海的模拟兵棋推演。
突然爆发的奇袭海参崴之战,使他大跌眼镜,感到:华北联军的战争谋略水平必须刮目相看。
他考虑良久,派出萨瑟兰,借官方礼仪性聚会之机,向华北代表罗将军提出一项建议。当然是个十足的秘密建议。
(631)
江西。鹰潭,国军第一航校。
〃814〃空军节就要到了,航校在筹备盛大庆典。
中国已是一个足以拿得出手的空军大国。拥有门类齐全的各个机种,型号虽五花八门,总体实力却不可小视了。空军司令周至柔感到自己心血没有白费。
几个月来,空军接受了992架〃蚊式〃轰炸机,还差508架,但由于南洋婆罗洲事件而暂时中止。周至柔把它们共编为10个大队,统统派往西北战场。
〃蚊式〃轰炸机
〃蚊式〃承担了兰州会战中期主要的轰炸任务。而P-47则争取战场制空权。付出了艰苦努力,数量减少近半。
为了掌握家底,他统计了目前实力:
战斗机:约1200架,含P47、P40等若干新老机型;
攻击机:约1130架,以A20和〃蚊式〃为主力;
轰炸机:约400架,1/3是B24,其余是B25;
此外,运输机和辅助性飞机还有560架,不算教练机。
〃大奶瓶〃P…47雷霆式战斗机
盘点下来,总数已有3290架,真的不算少了。几乎相当于1941年德国用于对苏联发动进攻时使用的力量。
但却仍然可怜:面对的苏联中亚、后贝加尔方面军,人家两个空军集团军就超过2500架作战飞机,而第三个空军集团军正在调往前线的途中。
满洲方向,还有苏联一个空军集团军和海军航空兵,估计刨去战损,兵力合计仍超过1400架。但倒不必操心共党首当其冲,他们不得不自己去顶。
(632)
至于共军华北联军实力,周至柔的情报分析是:
战斗机:打到现在估计剩下500架左右,以欧洲带回和新买的野马为主力;机型较为单一,编为4个空战联队。
野马
攻击机:内线报告说还保有400架,3个攻击联队;拥有较先进的A-26。
轰炸机:B17两个联队共约200架;据说这些〃空中堡垒〃是那个有亲共倾向的杜利特将军帮他们廉价搞到的,条件是不得参加内战。
运输和辅助飞机:这个数量偏大,近500架,拥有欧洲带回的远程型C82(解放者运输改型),或许是他们有一支伞兵的缘故。不过,伞兵对付苏联?嘿嘿。
华北联军空军总机数是1600架,不算海军航空兵那120架〃海盗〃。
总体考量,中苏战场上空的抗衡,大致均势,数量平衡。但差距在于:人家只是四个航空集团军,而你的是整个国力。人家能够自产,你还只能外购。
苏联啊,它的整体国力是多少呢?始终没有准确情报。上万架的保有量是个偏低的估计吧?令人不寒而栗。
面对越来越繁重的空中任务,周至柔上将不得不一再提出增加飞机的要求。
(633)
航校自身,倒是越来越现代化。教学相长,师资充裕,设备日新月异,招生也够理想三所航校,飞行和地勤等在校学员达到4500人。
加上前线是在国土之内,被击坠的飞行员多数能够获救,再上蓝天。所以没有后继乏人之感,甚至还支援了华北联军300名空地学员收获是,建立了情报渠道。这是委座的〃渗透〃庙算。
周至柔中将(右一)
国军飞行员向来享受军中〃天之骄子〃的地位,这是从陈纳德时代就定下的规矩。这位陈老将军最近又被委员长派回美国,在航空界活动,为国军争取新的空中武器来源。只是他选购的机型相对老化还是为了省钱的缘故。
但这就要迫使前线飞行员多付出血的代价。最近好几个他的得意门生无辜牺牲了。美国前来自愿参战的飞行员,都不肯驾驶那些老型号飞机。
想到抗日战争前期,冤死的那么多优秀飞行员,他就感到痛心。如果这些老型飞机早几年,在它们的黄金岁月时能来到中国,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啊。
高志航、刘粹刚、李桂舟、陈怀中……他们都没驾驶过先进飞机。唉,这是无可追悔的遗憾。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吧。为保险起见,周司令命令,把拥有31。5架击落纪录、号称〃中国第一王牌〃的柳哲生上校调离战场,担任鹰潭航校总教官。
他希望在培训新人的同时,也为国家保留一些拔尖人才,以便在明天和日后〃814〃空军节的时候,让人们能够向一位活着的英雄,献花、喝彩。
(634)
北戴河。联峰山,小园里的会议继续。
〃罗长子,情况你就在这里说吧,反正要讨论的。〃毛泽东开口道。这时期的他,还具有相当的民主作风。
罗瑞卿环视一下:〃要得,我拣能说的先说。〃他从兜里掏出两张清单,清了清嗓子,开口道:
〃现在有这么一些东西,人家问我们要不要陆战队军装、军鞋、钢盔、单兵装具、药品、工兵器材、观瞄和测绘器材、15万米咔叽布匹、各种口径的弹药若干、地雷爆破器材若干、日本海军弹药若干、军用油料若干……〃
萧劲光听得兴趣上来,插嘴道:〃要,咋个不要?什么价钱?〃
罗瑞卿翻开第二张纸:
〃别急还有。两栖登陆器材:履带式两栖车’水牛’318辆,轮式两栖车’鸭子’450辆,十轮卡车750辆,吉普车120辆,小型登陆艇203条,中型坦克登陆舰17艘,大型坦克登陆舰6艘。〃
说到这里,罗瑞卿拿出几张照片:
〃坦克登陆舰呐。主席,这也是一个长条大铁盒子。〃
〃多少钱撒,罗长子?怎么个要法子?〃朱德开言问道。
罗瑞卿看了大家一阵,轻轻地说:
〃不要钱。〃
〃不要钱?天下有这等好事?〃大家炸窝了,〃罗长子,你卖的什么关子嘛!〃
罗瑞卿看一眼毛泽东,蹲下,不吭声。
〃航空母舰咧?〃毛泽东漫不经心地问,念念不忘他的新爱好。
罗瑞卿面露难色:〃主席呀,那个麦元帅是个陆军哟,海军的事他不好插手。不过他手下说,有4艘改作运输的吉普航母,可以改回来,不费事。〃
〃闹了半天是麦克阿瑟要给我们的?〃任弼时恍然大悟道。〃他会白给我们么?什么条件?〃
毛泽东慢慢熄灭手中的烟蒂,也左右看了看:〃这里大家都不是外人,我看不必重申保密原则了吧,大家注意嘴巴把门就好。罗长子,把底牌说来听听。〃
罗瑞卿从怀里又拿出一张纸,是一份日本地图。他指着地图右上方:
〃他们,要这里。〃
叶剑英、萧劲光、张爱萍围近看清了,那儿用日文汉字写着:北海道。
(635)
甘肃。兰州。
这个30万人口的西北重镇,此时90%的居民已四散逃离,残存不到3万人。用土坯和鹅卵石搭建的房屋也所剩无几。
让居民受不了的还不是那些触目惊心的黄土和钢铁所构成的废墟,而是那遍布全城、无暇掩埋的尸体和盛夏8月里弥漫四野、令人作呕的尸臭。
黄河变成了红河。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宋美龄女士坚持不肯接受薛岳司令长官要她化妆成难民、趁夜混过封锁线的建议,并激昂地发表了广播演说:
〃誓与兰州共存亡,与将士共存亡!包围一日不破,美龄一日不退!〃
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能否认这篇演说的意义和价值。
士气为之振奋。世界为之瞩目。
20世纪中叶的一位传奇女英雄,在中国大西北,在两大民族喋血鏖兵之中,凭借当代技术传播手段,活生生地浮现了。
汤、杜两大兵团呼喊口号,冒死冲击。60万兵马减员三成,终于冲破了苏军反复增援、不惜代价坚守了87天的甘草店桑园峡阻击线,与薛岳残余守军会师在黄河之滨。
华军与苏军,隔着坍塌的大铁桥和血色的黄河水,隔岸对峙。
〃不卷刃的钢刀〃红色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反复千次的剁砍之中,到底失去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