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华军与苏军,隔着坍塌的大铁桥和血色的黄河水,隔岸对峙。
〃不卷刃的钢刀〃红色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反复千次的剁砍之中,到底失去了往日的锋利。
巷战中,那些手持美式〃巴祖卡〃和沈阳造的〃改进铁拳〃、带着纳粹或美国钢盔以及日本〃铁帽〃的中国兵,几乎有一半成为〃坦六集〃履带下的冤魂。剩下一半,则是那些冤魂的复仇者。
8月15日,崔可夫大将命令,为了战时需要,坦六集临时缩编为坦克军。克拉夫琴科上将送往后方野战医院。同时缩编的还有第53集团军。
榆中甘草店,失去双腿的格涅奇科少将在昏迷中被俘。
苏联方面没有责怪他。崔可夫提出,以己方俘获的国军黄维中将,与格涅奇科少将进行了交换。
(636)
鏖战双方没有罢休的意思。
兰州,东南方向,白崇禧上将已带领桂系为主的30万人兵团,迂回过临洮,插向青海的民和县。
北侧,孙立人中将的整编机械化38师(相当于苏联的军)也攻取狄家台(白银),窥视永登。黄百韬少将的整编25师已机动到乌鞘岭附近……
由此,苏联中亚方面军初呈被围之势。
李宗仁再次就任总指挥。
〃兰州会战〃也成为往来的军事文书中正式的战役命名。
而西北方向的苏军援兵,一支由4个集团军、25万人、700辆坦克组成的机械化大军,在原〃坦二集〃指挥官波格丹诺夫上将率领下,正风尘仆仆,穿越河西走廊,向着烽火燃烧的战场疾进。
黄土高原上空,8月秋高气爽。航空兵的战斗更是几乎没有一天停歇。
一方是空战技术略逊,但拥有全美式装备优势;另一方是具备长期作战经验,但飞机航程苦短。
有趣的是,双方被击落的飞行员中,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美国人!
飞机对垒,也时常是P-39〃飞蛇〃对P-38〃闪电〃或P-47〃雷霆〃。
一个来自德克萨斯的中尉,在跳伞后居然遇见了他的同乡、幼年玩伴;
另一个原第8航空队的机械师,在战俘营找到了曾与他同机组的机枪手;
更传奇的,说是某麻萨诸塞工学院航空动力系就读过的飞行师,驾机空中,猛追他当年的同学兼情敌……
这些战后不甘于国内平凡工作岗位的牛仔小伙,用这种令人咋舌凸眼的方式,向人们宣示了:西半球的某个自由国度,光怪陆离,丰富多彩,无奇不有。
苏联和中国军方对此均感困惑。
但技术人力、尤其是飞行员的缺乏,使两国都无法拒绝那些受过良好训练、天性喜欢冒险的扬基们。
尽管两国都对这些自由主义分子的忠诚度和保密信用存有怀疑。
(637)
辽宁。开原,威远堡。
这小城位于辽北重镇铁岭和昌图之间。西北是开阔的满洲大平原,辽河从平原中穿过。东南是高低不等的丘陵。
这是一处〃近代的〃古战场。
1905年,日本和沙皇俄国双方70万大军在此对峙,一直到日俄战争结束。
1944年春天,华北抗日联军伞兵纵队在这里以〃五角阵型〃顽强阻击关东军两个师团近一个月,〃铁岭〃打出了名气。
现在,1946年8月,中苏之间又爆发了大规模坦克对抗。〃开原之战〃以它的多重特色载入史册。
战役序幕从8月18日清晨拉开。
坚定执行苏军〃百日闪击战略〃的列柳申科上将,从公主岭挥师南下。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16集团军当天就迅猛楔入林彪兵团防御阵地的纵深。18日整个白天,苏联两个集团军在25公里的相对狭窄正面,沿着铁路线以东到丘陵的狭长地带,向铁岭防线发起锐利攻势。
之所以作出这个选择,是因为情报表明,铁路线以西布下了绵密的地雷阵,以及反坦克炮位和陷阱。
此外,根据林彪兵团以往的抵抗强度,列柳申科有把握,在几天里把这纵深30公里的防线洞穿。日加列夫的第10空军集团军给予了他有力配合。
中国人的抵抗,时而顽强,时而脆弱,没有规律可循。但总体来说炮火密度不高,近战勇气也比以前差的多。
空中反击是零星的,甚至不需要争夺战场制空权的努力。到天黑时,坦四集的前锋300余辆坦克,挺进纵深已达56公里。
前线指挥员报告,有信心明后天冲过铁岭,兵临沈阳城下!
(638)
〃开原之战〃的过场戏,是华军对苏军后方的一轮骚扰。
黄昏时分,由第10旅钟伟上校带领并发起的一个旅级规模的逆袭,破坏了苏军步兵16集团军的跟进准备。
列柳申科接到报告:
50多辆华军轻型坦克经辨认,是美制M…24〃霞飞〃式,约一个装甲突击营冲击了16集团军前线指挥部。纷飞的弹片使司令员切列米索夫中将三处负伤。准备跟进、接应前沿的苏军步兵分队也遭遇阻滞。
随后16集团军出动独立坦克旅,将〃霞飞〃集群驱散,中国人逃往丘陵山地。
M…24〃霞飞〃式
……
漆黑一团的午夜,战役高潮上演了。
在秋虫低鸣、秋凉渐起的满洲原野上,冲击了一整天的〃坦四集〃两个先导师,没有如期得到后续部队16集团军的接替轮换,将士们只好在自有步兵分队掩护下,进行短时间的战场休息,以准备明天新一轮的冲锋。
深夜时分。隐隐地,警戒圈值班哨兵听出,侧翼,有坦克发动机的微弱声响。
被叫醒的苏军警戒营长打了个呵欠。据经验判断,那距离至少有1公里以上,时间还够充裕。
正要向上级报告,以便确认到底是友军增援还是敌人偷袭时,一群面目狰狞、形象怪异的钢铁野兽猛然出现在不到300米距离的夜幕下!
(639)
敌人华北联军,猛烈开火了。
距离太近。炮弹和子弹象长了眼睛,几乎弹无虚发。火炮威力足够巨大,T…34炮塔或是车体被击穿的比例相当高,厚重的SU122,前装甲被毁也屡屡出现。
四散逃亡的坦克手和步兵,则遭到机枪的追逐射击。
怪兽们迅速占领了有利阵位。两个苏联坦克师感到,敌火从四面八方打来,根本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位置靠后的旅长柯萨科夫上校还算清醒,带领全队,立即转身,向几十公里外的集团军阵地高速撤退。
但没料到那些〃怪兽〃比苏联的以越野性能著称的T…34 跑得更快!薄弱的T…34后脑部分在撤退中全部暴露,成了敌火高命中率的有效统计数字的分子。
在惊魂中脱险、仍未失去冷静判断的柯萨科夫上校,说出了自己的怀疑:
在这样没有月光的夜晚,能获得这样高的命中率,只能证明一点:敌人很可能拥有某种夜视瞄准装备。
至于敌人那种能够实现高速追击的车型,夜色中他能分辨出,外观和火力强度,非常类似德国著名的〃黑豹〃。只是更低、更小,体形紧凑,行动敏捷。
并且噪音远远小于任何已知型号。这是出厂新车负重轮挂胶良好的特征。
(640)
另一边。精心组织、苦苦守候的夜间狩猎圆满结束,耗时约3个钟头。凌晨3:30分,〃猫头鹰〃夜视指挥车上,林彪告诉作战部长江拥辉:
〃让梁大牙尽快收拢部队,把前边钟伟那个旅也撤下来。同时命令聂凤智防空纵队:天亮前务必全部进入阵地!启动’勾连枪’作战。〃
〃是!〃江拥辉转身去布置。
林彪跳下座车。
这些〃猫头鹰〃是古德里安奉送的最后礼物。他担任德国装甲兵总监期间,曾命令在新型坦克上安装此类装置。
当时德军发现面对盟国空中打击毫无办法,战斗在夜间才有效。基于这一战场环境,夜视装置成为急需品。
盖特纳博士领导武器局试验8科,制成车长夜视装置,驾驶员依靠它,以40~50公里的时速夜间行驶,通过荧光屏和1。2倍望远镜观察路面状况。而炮手夜视装置安装在潜望镜防盾上。
唯一缺点是这种红外探测距离过短。为弥补缺陷,武器局又使用半履带运输车,改造了辅助红外投光车〃猫头鹰〃(UHU)。它装有红外线过滤器的60厘米直径弧光探照灯和相应的高压电装置,等于一个强力红外投光器。车内观察员可操作投光器进行360度探测。
投光器为10倍倍率,探照距离达1500米。德军通常为每5辆夜战型黑豹配一辆〃猫头鹰〃,通过远距离探照和夜战黑豹的红外转换器组合使用,使坦克夜战距离增进到700米。
1944年春天,约600套设备交付军方,但陆军拒绝将其用于实战!某些将军说:〃我们不需要这类东西。战士们将以公平的骑士精神赢得战争。〃
于是所有已交付设备被存放在哈茨山中一个矿井里。 ※史实。
(641)
这份礼物被送给华北联军。
远在欧洲的陈毅留守机构,根据古德里安提供的线索,在矿井里准确地找到了它们。并为此启动了紧急空运刘亚楼派C82远程快速运输机中队全部16架飞机,都投入这次运输。
330套夜视驾驶仪、和48套〃猫头鹰〃红外探照灯被迅速运到沈阳。
他们在两周内使用美式M2半履带卡车底盘安装、调试成功。由HS5F型高压变压器提供电力,1台变压器可为5台图像接收装置保障能源。
几周后,红外夜视设备投入使用。一些夜间行动的卡车也装载了30厘米红外探照灯和夜间红外驾驶装置。
7月下旬进入实际操练。
这也正是林彪前一段节节退守的原因。他把这批秘密武器隐蔽在铁岭、开原以东的丘陵中,咬牙听着前线一次次的失利报告,忍受着各方面压力,安静等待反击时机到来。
这场坦克战,以〃猫头鹰〃引导的〃麒麟〃坦克在夜战中对T34的摧毁,宣告了装甲兵大规模夜战时代的来临。
由于战场单向透明,那些无法有效反击的苏军坦克完全陷于被动,白天一个势头良好的攻势,一夜之间被瓦解。400余辆坦克/自行火炮,逃回己方阵地的只够两位数。
(642)
战斗尾声已是黎明时分。
天刚亮,激愤了半夜的列柳申科上将和日加列夫空军上将,命令空军立即紧急出动!几个飞行团上百架的伊尔-2〃黑死神〃随即,扑向开原战场上空。
带队长机远远发现,敌方履带车辆痕迹消失在开原东南丘陵那些疏密不等的丛林间。寻踪而去,林地里确实出现了装甲车辆。原来敌人真的还没跑远!
他向全队发出攻击命令。然后一压机头,便对着小树林俯冲过去。
但他失算了。小树林里等待他的,是由〃火蜥蜴〃(博福斯防空炮)和〃刺猬〃 (4管12。7高射机枪)组成的聂凤智防空纵队。他们根据林彪的计算,拂晓进入阵地,专程等候天亮时肯定会前来反扑的这些〃黑死神〃。
博福斯防空炮(火蜥蜴)
报复心切、把对手的防空战车当成坦克部队而发动攻击的伊尔机群,即便骨架结实,也禁不住有备而来的密集对空炮火,多数在未及投弹前就被击落。
随后而来的第二攻击波又遇上闻警而动、从容前来拦截的〃野马〃联队,使战役尾声成为空中交响曲。
大群的、缠斗性能良好的〃野马〃对付带弹的〃黑死神〃,无疑大大占了上风。精锐的苏联第10空军集团军,当天,损失战机即达193架之多。
开原战役,以8月17日〃坦四集〃的突击式主攻为序幕;以黄昏时〃霞飞〃骚扰为过场;以午夜〃猫头鹰〃引领〃麒麟、貔貅〃对坦克集群的围歼为高潮;以黎明时的地空、空空大战为尾声。
(643)
交响诗中的一个隐秘插曲是,只有林彪和极少数人明白,自己这里,还有一出令人手心发汗的〃空城计〃。
所谓〃铁岭平原上预设的四道密集地雷阵〃完全是一个纸上作业。
〃陈士榘工兵纵队〃主力,都在赤峰方向设防,这边只有一个工兵营。他们的工作除了制作这份图纸,就是在地面设置各种伪装物:
涂抹了黑漆的、用扁担、树干和锅盖制造的反坦克炮;
土工作业、空中看不出深浅的反坦克壕沟和陷阱;
隐藏在树林里、用木板和帆布搭建的突击炮或者歼击车;
以及稀稀拉拉、只埋了少量真正地雷的前沿封锁线……
这个险,冒得林彪自己心里也没底。万一被戳穿,他只好等待沈阳成为〃围城〃的命运。没办法,兵力实在不够。
徐海东,曾经是林彪115师344旅的第一任旅长。去长春治病前,毛泽东就给过他一封亲笔信,诚挚希望他,为中国人民〃再立大功〃。
开原战役的结局:次日,列柳申科上将就匆匆结束沈阳攻势,并抛弃无险可守的四平,向公主岭设防地域撤退。
苏联在中国,居然会失去装甲优势,他感到不可思议。
林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