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br /> 苏联在中国,居然会失去装甲优势,他感到不可思议。
林彪派出装备了红外探照车和夜视仪的快速〃麒麟〃和〃啸天犬〃装甲旅,尾随追击,不断利用夜战扩大战果。累计又击毁百余辆坦克。
钟伟
收复公主岭后,林彪果断叫停。
醉心追击的钟伟旅长,赶回兵团司令部,和众多将领一起发出质疑和不解:
〃林总啊!巴顿将军可是一直主张’不停顿攻击’的哟!〃
〃还有哪,人家装甲战高手隆美尔说,追击不可中断啊!〃
林彪只是摆手,不肯多做解释。问得烦了,〃啪〃,一本手抄书拍在桌面。
人们看过去:瘦长的毛笔字在封面上工整写着,《坦克,不能总是前进》。
(644)
五泉山中。洞穴工事,909掩蔽部。
洞口新挂上一块大匾,是蒋委员长方正、遒劲又古板的手书大字:
〃西域美庐〃。
在这所意义完全不同于庐山的〃西域美庐〃,宋美龄终于召见到了陈庚。
打量一阵:不算魁梧的身躯,圆脸盘上戴着一幅圆圆的眼镜,仿佛是个书生的外表……纱布缠着僵硬的脖子,左胳膊吊在胸前,腿也有些一瘸一拐。
衣装不整,军帽却十分端正,身上还散发着硝烟气。
〃陈庚将军。听说是你,20年前把委员长背下火线?有这回事?〃
她没听丈夫说起过,倒是这次战火倥偬间,灌了满耳传言。
〃嗯,东征那次。不过只是劝说校长离开危险,在他走不动时搀了几把而已。我要背,他不让。〃
美龄点头。此人还够诚实,不夸张。
〃陈庚啊,你们保护我,牺牲了不少人噢。那位旅长,哦,他姓…什么来着?比较少见的……〃
〃皮定均。那是我们毛主席的爱将,很年轻……〃
〃是啊,遗憾。战争如此残酷,〃宋美龄打算展开话头。
〃所以,委员长夫人,我们不能在内战中,再去付生命的代价了。〃
陈庚
这句话倒是被陈庚抢先说了。宋美龄谈兴锐减,只好应酬几句:〃那么陈庚,委员长会奖赏你的。〃
〃已经奖赏过了。他送了我们几千发钨芯炮弹。这是对整个华北联军的谢意,我陈庚个人是无力保卫夫人您的。〃
〃可是,毕竟你个人也尽了大力。〃宋美龄指指陈庚脖子上的弹片伤,殷切关怀道。似乎习惯地指望对方条件反射似的立正回答:〃愿为党国尽忠!〃
〃尊敬的夫人,请转告校长:只要能够海纳百川、包容我党,全意为公、谋福于民,那么陈庚仍然是他的学生。〃
宋美龄无语了。
陈庚啊。黄埔三杰之一?厉害呀,成套的统战说辞,竟用到委员长夫人、当代民族英雄的头上来了!
看来他是有备而来……
(645)
没有人敢这样对蒋夫人说话。
每天的收音机广播中,她听到的都是令人陶醉的赞不绝口。她感到,自己的魅力与威望,甚至连委员长的加在一起,也难以征服这些死硬的共产党人。
他们的哲学是他们得以存在、发展的动力,这与委员长雄心勃勃打算削平、或已经削平的其他山头,具有最大的不同。
算了算了。那些主义之争,多么的迂腐和荒唐!跟我有什么关系?
爱什么主义就什么主义去好了。女人不需要什么主义!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可感的日子,需要的是不必太多、但要够用的钱,和一点点、一点点,只比别人略多一毫米的小小虚荣。
女人可以公开宣布:不需要主义!但是世界敢于宣布,不需要女人么?
88天啊,整整三个月,她蹲在天天听见炮声的地洞里,象土拨鼠一样的生活着、忍耐着。
撑持她的,只有那台老式收音机……她从那里倾听丈夫和全国人民的问候和呼声;倾听世界各地、甚至敌国苏联的评价和赞美……倾听姐妹和晚辈们的思念与担心……也倾听基督使者的布道、感受宗教的神圣庄严……
这台收音机成为她88天里唯一的精神支柱也将成为皋兰诸峰的镇山之宝、〃西域美庐〃的传世福音。
可她毕竟是个女人。饮食起居、沐浴更衣,甚至最简单的照镜子都有那样的诸多不便,与她习惯了的生活形成那样巨大的反差。这都是因为这场可恶的、把自己莫名其妙卷进来的战争!
她不喜欢战争。本来嘛,哪个女人愿意天天鲜血淋漓、心惊肉跳?只有男人才喜欢跑到那些血里火里去卖弄勇敢、使性、逞风、发飙……
这是另一种虚荣哦。
(646)
还在抗日时期,与共产党、与史迪威发生矛盾的时候,她就持这种态度各走各的路,谁也不要干预谁、强加谁。这是她在美国长大、受教育所自然形成的自由主义精神。
即使夫妻也要如此。过不到一块儿,就分房睡。吃不到一起,就两桌吃。对于中共的存在,她更是赞成白崇禧的处置主张割席而坐。
划出一块地方,给他们过活去好了。陕北就陕北,东北就东北,有本事朝鲜搞到手最好,自己去搞么好了。
反正就是〃勿要同阿拉搅在一道!〃
喜欢么就来往来往,不喜欢么,就不理不睬,多好。打什么打呀,啊哟,一天天头破血流的……黄埔师生啊,整天打来打去,搞的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礼崩乐坏,没有规矩了呀。
对史迪威的处理不是很好么?他要打仗,送他给共产党去么好了。他如愿,你不就省心了么?再也不必生闲气了呀。
搞不来么搞什么搞。
结果罗斯福也就没有对你翻脸,你要90个师呢给你装备了87个。海军空军都有了本钱,欧洲远征一趟又巩固了国内地位,老好了呀。非要在庐山上算计什么共产党,一石三鸟一箭双雕,得意兮兮的唻,结果呢?没把自己老命赔进去也差点把老婆搭进去。啊油没事去惹那个凶神恶煞一般的斯大林,干什么啦!害的人家骂你法西斯……
女人眼光也许有时不如男人那么深远,但绝对比男人务实、平和、灵活、稳健。女人才是能够立于不败之地、保持人类生存繁衍的一种动物。头脑就是比男人灵光!英雄不英雄的倒在其次。
这么想着,心里舒畅一点。
(647)
洗漱梳妆一番,坐上汤恩伯特地改装的轿车,美龄向着东方进发。
〃达令〃这次专程,赶到新修铁路的尽头陇西迎候她。
天上行动不安全,大家都不要冒险好了。可是即使铁路再向兰州这里靠拢,自己还要跋涉250公里山路呵……这样的距离何尝走过?那年慰问前线,翻车受伤、压断三根肋骨的惨剧会不会再次发生?
自己是国家航空委员会主席,惯于乘坐飞机往来。
要是有一种不需要机场、灵灵便便随意起飞的小飞机么就好了……忽然她想起,昆明飞机工厂造过一种名叫〃蜂鸟〃的小飞机,翅膀是旋转的……可以不要机场,直接向上飞起喔!※
那个厂长、发明者叫做朱家仁吧?好像是因为没有钱……
※史实。该研制在504节有介绍。
好了,几个小时过后,自己就要和达令见面。88天的惨淡生涯结束了,圣女的光环可以熄灭一阵了。这边战场就交给李宗仁去处理吧。
我们夫妻双双把家还。
一起回南京。我要去美国养病,检查身体……我是不是变得老了一点呢?〃西域美庐〃里终日不见阳光,虽然皮肤可能白皙,但是绝对有损健康的喔。
不管怎样,我要同你讨论一下那个小飞机,是我想到了它的用途。
是你的军用需求,还是我的民用需求,更能够推动国家发展?
……啊油,帮帮忙噢,问你是战争推动历史,还是和平推动历史?
我们路上讨论一番,好咓?
(648)
1946年8月是个多事之秋,远非〃头绪纷繁〃所能概括 。
法兰西。自从年初戴高乐辞去临时政府主席职务,各界都在为筹建〃第四共和国〃忙碌。殖民地事务一时排不上日程。
3月,法国承认越南独立,但应留在〃法兰西联邦〃内。根据约定,5年里法军可在越南保留1。5万人的驻军。
在此期间,由于中英军队撤离印度支那,6月里法军乘机以换防为名,向越南调入数万名军队,占领了老挝和柬埔寨,并派兵进攻河内※。
越南抗法战争,在阮爱国(胡志明)领导下于8月间打响了第一枪。
巴勒斯坦。犹太建国协会执行主席本-古里安第三次向英国政府递交的〃建国请愿书〃再次被驳回。
本-古里安
此时欧洲各地,集中营里幸存的犹太人至少有75万人无家可归。人们从刺在小臂上的蓝色号码,识别集中营里的难友,以同情的目光相互安慰。没人知道怎样安置他们,也没有国家接纳他们。
激愤的犹太建国组织,本月开始酝酿当地武装暴动※。
荷兰。女王政府从伦敦迁回阿姆斯特丹不久,荷属东印度的利益回归问题就摆上日程。一支旅级规模的东方远征军组建完毕,8月份他们登上运兵船。
唯一不确定的是,这支远征军以谁为敌人?是新近独立的印尼政权?还是那支中国的滇系武装〃护侨铁军〃?
(649)
美国新任大使比德尔·史密斯将军拜会斯大林元帅时,提出一个疑问:苏联现在过分忙于备战,这是否会使和平之船在大潮中颠簸?
大使动身之前,美参院外交政策委员会主席华莱士参议员发表一次讲演,嘲笑杜鲁门关于制订国际性控制原子能计划的设想,指责政府怂恿那些主张对俄国发动预防性战争的军人。※
这使美国外交政策陷于混乱,一场大争吵爆发了。杜鲁门不得不迫使华莱土解职,以端正美国外交政策。 ※
※同期史实。
斯大林于是对史密斯反问了一句:〃那么美国,又制订了多少侵略计划?〃
〃我们?没有任何侵略计划。我们拥护旧金山宪章原则。〃
斯大林抽响大烟斗,开始反攻:〃我不希望美国和他人结盟,反对苏联。〃
史密斯:〃结盟反苏?何以见得?〃
斯大林:〃比如说,华莱士先生和杜鲁门总统的看法就不一致。你认为华莱士先生是否公正?〃
史密斯最后问:〃俄国……打算走多远?〃
斯大林出乎意料地回答道:〃当然不会走得太远。但我们的脚步从来不听别人的号声。〃※
大使认为,斯大林已承认他走得相当远,而且心里有数。
他缓和地说:〃大元帅,杜鲁门总统邀请您访问美国。〃
斯大林站起身说:〃我希望和平。只有和平是公正的。这是宪章确定的法则。〃
会见结束时他握一下大使的手说:〃年岁不饶人啊。医生嘱咐我不要旅行,饮食受到严格控制。我将写信给总统表示谢意,并解释不能应邀的原因。〃※
※依据相关回忆录,有删节。
(650)
东京。千代田,第一大厦。 盟军占领军总司令部。
这座原属保险公司的建筑物,整修后被麦克阿瑟将军选中,作为盟军占领军总司令部。他指定6楼的一个带空调的小房间作为自己的办公室。
这原是一间储藏室,将军把它变成一个幽闭独处的场所,连部电话也不安。室内布置简单旧沙发、办公桌和书柜,唯一装饰是墙上华盛顿和林肯的画像。
将军书桌上新添了几本书几本他过去不会想读的、日英文对照的、特制的打印读本:一本《孙子兵法》,一本《三十六计》,还有《三国演义简本》。
墙上新挂了一幅北海道大地图。
今天,他作为西点军校1903届毕业生,将接待一位远道的客人和校友1909届毕业生小乔治·巴顿将军。
一身军便服的打扮,使巴顿显得利落,尽管鬓边的白发已多于麦克阿瑟。俩人的谈话无拘无束。
〃我说道格拉斯,你有几年没有回到美国了?〃巴顿以问话开头。
〃啊,我算算……十一年。1935年秋天我去了菲律宾。乔治,还记得在美国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呵呵,不提也罢!不就是那次在国会大厦广场,在宾夕法尼亚大街,想起来惭愧’退役金大进军’吗?咳!我用马刀背敲打那些老兵,你还命令在第11街架起机关枪……见鬼,不提了。不堪回首。〃巴顿摇着头。
〃你这么认为,乔治?但我到现在也不改变看法。〃麦克阿瑟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没有那次行动,我国政治制度就受到严重威胁。从那以后,克里姆林宫就开始诅咒我是一个该死的坏蛋;当时的纽约州长罗斯福也把我和休伊·朗格视为’美国两个最危险人物’之一。可惜他没能活着看看今天他所欣赏的斯大林正在打算对世界开战。〃
〃依我说,民主党的总统,在战争问题上立场都有点可疑。〃巴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