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
他所欣赏的斯大林正在打算对世界开战。〃
〃依我说,民主党的总统,在战争问题上立场都有点可疑。〃巴顿说。
麦克阿瑟习惯地起身踱步。〃那么乔治,你从满洲来。说说你观察到的战争。你的那些农民军,到底是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对手?〃
〃道格拉斯,可以如实告诉你五天前我还不信。但我这次在铁岭前线近距离观察。他们的仗打得漂亮。我诚恳地这样认为。相比之下,苏联人靠的是蛮力,该死的,什么每公里多少多少大炮,多少多少坦克,一味地以力取胜。〃
巴顿说着,端起一罐可口可乐:
〃美国呢,也是更多地依靠物质力量,我们胜利靠的是雄厚的物力资源当然这没有错,但我想,如果不幸我生在一个他妈的贫穷国度,上帝不对我特殊关照的话,我将无法成为这个嗯,传说中的巴顿将军……〃
(651)
〃好啊乔治,你认为他们不依靠物质,那么依靠什么呢?〃
〃当然不能没有基本的物质。起码的装备是需要的,即使差一点。但我观察到,他们更多依赖的是谋略。对,就是该死的谋略我称之为带有东方色彩的阴谋诡计。表现在很多细小方面,他们有时把它用得出神入化。〃
〃听起来你挺欣赏这些。你认为自己比他们如何?〃
巴顿陷入沉思状,过一会露出郁闷的神情低声说:
〃他们打击我的……最大理由就是:我的身材,不适合呆在坦克里……特别不适合他们那种外观低矮的车型。另外就是什么军衔之类,说是我在战场上会给他们造成莫大心理压力……他们害怕一个四星将军负伤……该死,其实最致命的理由就是,我老了。〃
〃这没错乔治。你61岁,确实不该呆在第一线了。〃
〃哼,那个年轻人林彪,每次谦虚地对我微笑时,我就知道他在心里默念着这些见鬼的潜台词。我承认他这次作战挺有章法……我那年曾把我那架小飞机送给他提醒他,指挥坦克大兵团作战,要从空中把握全局。隆美尔就是这么做的。这一点他欣然接受了。〃
麦克阿瑟踱步到地图前。抽几口他手中长长的玉米烟斗。
〃林彪我不认识。乔治,你是否了解毛泽东在日本海上的行动?〃
巴顿摇头。〃除了报纸上看到的那些。这次我没有见到毛泽东。〃
〃有这么一件事:日本,一些……公司,交通或者运输公司,打算购买我们一批退役登陆舰艇,还有若干剩余军用物资。当然不包括武器。〃
〃嗯哼?不要给他们,道格拉斯。谁知道他们搞什么鬼!他们投降才两年!那些该死的舰艇都还是新船,只有几年船龄,要卖,你卖给我好了。〃
〃但我答应了他们。当然是萨瑟兰手下办的。不需要我签字。他们出钱,但那些东西不必交到日本人手上。〃
〃为什么?日本人是傻瓜么?〃
〃他们希望,那些东西用来收复。明白么乔治?就是这块国土:北海道。〃
〃收复国土?拿什么来收复?警察?道格拉斯,你本人主持制定的《日本和平宪法》不允许日本拥有军队。〃
麦克阿瑟满意地点头:〃乔治,看来你对麦克阿瑟的日本还不是漠不关心。那么,问题出现了:谁能替日本人收回北海道,并且令人放心地交给他们?〃
巴顿来到地图前,细细观测,嘴里喃喃:
〃天哪,我的道格拉斯!你你,你,不是想把这烫手的山芋交给我吧……在你眼里,我应该并不老……〃
(652)
〃不,你老了,乔治。并且缺乏想像力,〃麦克阿瑟毫不客气。〃这件事,要由中国人来做。〃
看到巴顿困惑不解,麦克阿瑟接下去:〃你刚才还提到什么谋略,甚至认为那是东方人的专利。我来给你看点东西。〃
麦克阿瑟拿起桌上一本《三十六计》,从一些页面中抽出几张卡片。他已经用彩色铅笔分别作了记号。
〃这个,乔治,如果是你,或者其他美国人来作这件事,那就是这个后果。〃麦克阿瑟举起其中一张卡片,上面用日文英文对照写着:〃火中取栗〃。
〃嗯哼?〃巴顿接过来翻弄一会儿,有点明白了。
〃日本人希望的,是这个。〃麦克阿瑟拿出另一张,上面同样用日英文对照写着:〃第三计:借刀杀人〃。
巴顿对着卡片感悟一会,问道:〃那么道格拉斯,这不也是你的希望么?〃
麦克阿瑟有些得意地递过来下一张:〃我们的希望,更应该是这个。〃卡片上写的是:〃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呵呵是啊,你打算把这么大一份礼物还给日本,他们自然感激不尽。〃
〃此外,我们要防止的是这个对中国人。〃他抽出第四张卡片,上面是:〃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巴顿感到自己被一些玄妙高深的氛围所包裹,浑身有点不自然。笑笑解嘲说:〃见鬼,这些听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好像渗透着一些……该死的学问。〃
麦克阿瑟拿起另一本《孙子兵法》,翻开一页,朗声道:
〃再比如,你的那个,林彪,这次作战我看就是依据了这一段:’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多算胜少算……胜负见矣’。〃
他随即用英文解释了原意。巴顿有些欣喜地不断点头。
麦克阿瑟总结式地把两手交叉在胸前:
〃谁说只有东方人才喜欢谋略?实际上英国人也很擅长这一套。应该这么说:对抗中,实力较弱的一方,才喜欢通过这些手段取得平衡和反超。我们是个强大的国家,所以往往选择简单的以力取胜政策。但在我们没条件,或者不需要用兵的时候就像你我现在,那么,就可以尝试一下谋略。〃
巴顿由衷钦佩:〃天哪道格拉斯!原来你躲在这个这个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里,天天在研究这些!对于我这个退了役、没人要的老兵来讲,这可是个有趣的营生!有没有可能送我一套这类书?〃
〃会的乔治。很快你就会有。〃
(653)
与此同时,在〃第一大厦〃的另一层楼,理查德·萨瑟兰少将坐在办公室里,正思考和撰写一份报告。
自从红旗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以后,收回北海道的念头就在日本各界蠢蠢欲动。
萨瑟兰想,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中国战败,失去海军,那么日本人会希望收回九州;而美国太平洋舰队要是多数沉没,他们就会梦想收回本土。
萨瑟兰本来不希望打破现有的占领格局。他的观点是,战争刚刚结束,不要去碰苏联。辛苦建立的世界秩序是需要维护的。但是〃将军〃的话点醒了他:
〃应该不失时机地谋求减少这一地区的一个战争温床。〃
萨瑟兰觉得,那就是一个世界级政治家的远见。
实际上,对于收复北海道所要借助的外力,萨瑟兰和日本人一样,首先想到的是南京方面。并且先同国军占领当局进行了若干接触。
但从初期低层接触开始,萨瑟兰就感到厌烦。助手托马斯中校也对南京方面的低效率抱怨不止。后来发现,南京只是对接收那些物资感兴趣,却并不想承担什么义务。最令托马斯不可容忍的是,对方那个脑满肠肥的上校,竟然厚颜无耻地小声提到什么〃回扣〃问题。
时间不等人。苏联那支远航增援舰队已经启航。将军用下巴果断地朝着中国北方指了指。
萨瑟兰于是发挥他惯有的替上司挡驾、排忧解难、越俎代庖的风格,利用例行互访机会,迅速同九州占领区司令罗瑞卿将军建立了联系。
这位身材比麦克阿瑟还要高的华北联军中将显得干练高效。答复简明清晰,不绕弯子。这使他相信史迪威将军告诫他的话:共产党里还是有人才的。
(654)
罗从北戴河回来,作出两点答复:
第一,北海道作战,战略时机由中方自己把握,行动方案自行决定,只私下通报一些要点;细节暂不透露。
第二,物资方面,与华北联军预计将会付出的牺牲不成比例,但是不作苛求。只希望盟军司令部转交那几艘改作运输的美国吉普航母萨瑟兰特意注明:这是来自毛泽东本人的、不可拒绝的要求。
另外华北联军还要求,开放四国岛山地中那几座封存的巨型海军弹药库。他们的情报够准确那里存放的炮弹和炸药足有16万吨梯恩梯,相当于8枚在拉斯腾堡爆炸的〃胖子〃的当量。
萨瑟兰认为:既然本来弹药库的销毁就需要时日;如果被意外引爆更不堪设想;现在中国人正好能给予它恰当的用途……这一点似乎合理。
最后,如他期待、也理所当然地,罗瑞卿正式承诺了保密、和占领北海道以后的如期交还。并转达了毛泽东的意思:他们对日本并没有很大仇恨。
毛甚至还说,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有点奇怪。
接下来就是具体承办人托马斯中校和吉田茂首相手下人的工作了。这些,萨瑟兰严格禁止麦克阿瑟染指为了将军,也为了美国,保密是必要的。
中校级事务性会议,商定了物资、船舶的交接地点朝鲜釜山港。时间竟比希望的还要早,也说明对方够痛快。
萨瑟兰把报告送往五星上将办公室。
(655)
6楼。巴顿起身告别的时候,悄悄叮嘱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你知道我不感兴趣政治。但作为校友和曾经的下属,我要提醒你的是,尽管你在日本名声很好,但近来你的行为需要谨慎。〃
〃噢?乔治,听到什么风声了?〃
〃也许我不该多嘴。但是,几个州的共和党参议员,例如塔夫脱先生,提名你作下届美国总统候选人。〃
〃原来是这个,呵呵乔治……其实麦克阿瑟并不想同杜鲁门竞选。嗯哼?他不会在意美国总统的位置。相对来讲,麦克阿瑟更感兴趣他在日本的这种……法典制订者的神圣岗位。〃将军已经习惯用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了。
巴顿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我说道格拉斯,如果你竞选成功,到时候我想给你一个建议关于中国政策方面,对毛泽东的建议。〃
〃好吧乔治。既然我们见面机会并不多,不妨你现在就先告诉我。〃
巴顿踌躇片刻:
〃我是说,两年前我亲耳听毛泽东介绍过:他的党,可以改一个名字。据我所知谢伟思透露的毛也曾向苏联人表示过这种意向※。而前不久苏联操纵哥本哈根会议,把他们开除了。〃
〃呵,他们之间,喜欢这样搞。〃
〃既如此,他们干吗不采取行动呢?这样就顺理成章了呀!见鬼,该敦促他们一下。我是说,如果你成为总统的话。〃
麦克阿瑟与巴顿握手:〃OK,乔治。如果我成为总统的话。〃
※弗拉基米洛夫(塔斯社驻延安记者,汉名孙平)1944年8月12日日记:〃今天,毛泽东把我召去说:我们一直在考虑给党重新起个名字。不叫共产党,叫个别的名称。这对边区有利,特别是跟美国人打交道有利一些。……〃
(656)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畔。
又一批中国潮州籍劳务工人在此落脚了,他们的工作是开垦橡胶园。
根据美国杜邦财团分别与中、委两国的协议,中国为缺少劳动力的委内瑞拉提供数万名长期劳务,开垦和种植橡胶;产品由杜邦企业收买,向委内瑞拉政府纳税和交付土地费。
对中国的补偿是,杜邦财团投资,在汕头市建一座大型硝基化工联合工厂。
类似范例,被善于计算劳动成本的美国新兴资本家仿效。在墨西哥、洪都拉斯、乃至巴西,陆续出现这类种植园。
胶农
需要工业投资和军备款项的南京政府,乐得推动此事并减轻人口压力。
土地资源看紧的中国,东南沿海农村过剩人口,既要吃饭,又不想在战乱中去充军当炮灰;对于能够飘洋过海、见点世面,并且拿到一份略好于家乡的稳定生活这些,大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忍耐和知足。
一时间远涉重洋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这是潮汕群体在20世纪40年代的又一次大移民。去向,不再是南海彼岸,而成了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彼岸。
优秀的、继承了客家文化的潮汕群体,差不多是传统的第一流保存者,若干年后,反而是从这些早期移民身上才能找出那一时代中国人的痕迹。
割胶女
但也并非中国人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欢迎或公平对待。
虽然作为有影响的战胜国,中国的国际威望已非战前的三十年代可比,但是国家积弱日久、战祸连绵、眼前胜败未卜的形势,仍然没有改变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新近在婆罗洲发生的排华、杀戮事件为此留下了注脚。
(657)
1946年的世界,可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