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 作者:样样稀松(起点2012-08-23vip完结)
肿乓欢ǖ木嗬耄悦獗坏弊鏊堑淖吖贰K谌繁W约憾灾忻篮献魉罡呖刂迫ǖ耐保质姑防炙挂晕哂辛斓既ā5导噬希」苊拦瞬幌а镜匮盗贰⑽渥昂筒际鹆嗣恳恢в位鞫樱防炙苟杂位鞫拥恼降鼗疃⑽奘导士刂屏Α! 【碌牟途摺⒕畹目Х群湍闷坡匕桌嫉兀蒲锏睦智⒖窕兜娜巳海梦饷艘恢执砺业母芯酰路鸩皇侵蒙碛谡τ诩杩嗫拐街械奈镒收重逊Φ呐愣迹巧碓诤推绞逼诘目窕杜啥浴?br />
第九十四章 雾都行(六)
会正在热烈之时,戴笠突然打断了聚会,通过翻译刘座的美国人说着什么。 吴铭仔细一听,原来这位老兄正在解释外面对他不实的传闻,大概意思是请美国朋友不要相信关于他的坏话,他不是什么希姆莱,只是总司令的戴笠,他是支持民主的,并不是什么“中国的盖世太保”、“杀人魔王”、“民主制度的敌人”云云。 看来,关于这样的解释和辩白并不是第一次了,大多数美国人都显得很平常,根本没有惊讶的表情。 吴铭看着戴笠在那里或用他听不懂的方言,或用他能听懂的汉语在表述着自己的的意思,不禁微微觉得有些好笑,有些事情是不需要争辩和解释的,戴笠这么做反倒容易产生相反的效果。 “刘老弟。”沈醉走了过来,轻声说道:“有件事情一直忘了问。” “什么事情?”吴铭笑着点了点头,“沈老兄尽管说。” “这个,刘老弟是海外回来的,不知道有字没有?”沈醉说道:“明天授勋的时候,如果有字的话,称呼起来也显得亲切不是。” 吴铭挠了挠脑袋,自己名字够多的了,还真把中国人的这个习惯给忽略了,“那个,我现在想一个行不行?” “行。”沈醉不由得笑了起来,“只要不太拗口就行。” “刘德华,字,字,字华健。”吴铭翻着眼睛想了想,说道:“沈兄看如何?” “华健,中华康健,好。不错。”沈醉点着头连声称赞,“有蕴涵,有意义。” “嘿嘿。”吴铭干笑了两声,借此掩饰一下尴尬。 这个时候,戴笠已经发表完了辩白演说,挥手示意乐队继续,然后向吴铭走了过来。 “刘老弟,还有件事情忘了提醒你了。”戴笠微微皱着眉头,说道:“来,跟我到这边来谈一谈。” 吴铭放下酒杯。跟着戴笠来到了厅角的沙发坐下。 “云南远征军渡过怒江进行反攻作战,现在阻于松山脚下,伤亡惨重。”戴笠缓缓地说道:“前日夜里,荣一师3的两个连精锐偷偷摸上松山主峰子高地,试图也来个斩首行动,捣毁日军的指挥部,不料立足未稳即陷入日军的火力埋伏圈,激战至天明,仅有两名带伤的士兵突围出来。”顿了顿,注意到吴铭皱起了眉头。戴笠继续说道:“据我所知,接到松山战况地报告后,已经有人向委员长进言,要调别动队参战。” “别动队不是万能灵药。”吴铭若有所思地说道:“对于实际上的情况我并不了解。所以我不敢保证去了一定会起到作用,毕竟别动队对于某些特定环境下的作战并不是很适合。” “嗯,你说得对。”戴笠点头赞同道:“明天授勋前或授勋后,按照惯例。因为是给你一个人授勋,委员长一定会单独接见,以示慰勉。对松山的战事委员长很可能询问你的意思。你就照刚才所说应对就行。既不说一定行,也不要说丧气的话。一切还是等了解了情况再说。我是真不希望咱们自己的精锐白白扔到那个尸山血海当中啊!” “我明白。”吴铭点头称是,“戴老板,能不能把现有的关于松山的资料找一些来,我想先研究研究。” “没有问题。”戴笠故作亲热地拍了拍吴铭的肩膀,一副我很看好你地表情。 ………………………。。 重庆黄山,通过了戒备森严的警卫,吴铭在一位身穿灰色长衫的人的引领下,走进了蒋委员长的官邸,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应该算是古时候的皇宫。 可是这里的布置竟一点也不象皇宫,甚至连一般富足人家的布置也够不上。这座楼里的房间都是空空荡荡的,没有鲜花,没有图画,没有挂轴,墙上也没有装饰布,更见不到名贵地摆设和古玩之类的东西。 来到了最后的一个大房间后,吴铭看见了蒋委员长,中国大元帅。蒋介石一身黄叽军装站在办公桌前,没扎武装带,也没佩戴徽章、勋章和绶带之类的饰物,甚至他脚上还穿着一双中国地传统老式黑布便鞋。据说这种黑布鞋虽然看上去不太考究,但穿上后脚却十分舒服。 吴铭站在门口,端端正正敬了 ,嘴里响亮地喊道:“报告。” 蒋介石并没有开口,只是轻轻对吴铭点了点头,用右手指了指房间里的一张长沙发。 吴铭轻轻地走过去,又轻轻地坐下来,房间里过于安静的气氛令吴铭有些不太舒服。 那个穿灰长衫的领着一个象是书记员模样地人走了进来,这似乎标志着会见的开始,因为蒋介石开口说话了,声音缓慢而清晰。 “这次,华健率领别动队先是斩将夺旗,又率奇兵空投夺取密支那,有功于国,更是扩大了国军在国际上的影响,这些我都是晓得地。” 华健,哦,这是说我呢!吴铭虽然有些奇怪,昨天刚起地字,今天这老蒋怎么就知道了?而且蒋介石地浙江口音让他听起来有些费劲,但还是听懂了。吴铭很谦虚地站起来敬礼说道:“事逢其时,又有几分运气,再加上士兵们肯拼命作战,属下不敢居功。” “坐吧。”蒋介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这笑容使他枯黄地脸庞有了几分生气,“无庸讳言,抗战以来,由于国力艰危,对日军作战虽有胜绩,但却鲜有以少胜多之例,别动队的表现让外国人意识到如果国军的武器装备能够得到加强,再经过严格训练后,战力足以超过日本人,足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吴铭深表赞同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说训练不足,他很同意,但要把战争的胜负都归咎于武器装备,便失之片面。 “这个,特种战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蒋介石坐下来,喝了口水,“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小股部队,机动灵活,以巧取代替强攻,现在不光是国军,连外国人对别动队的行动都是很感兴趣的。” “虽然如此,特种作战也是有局限性的。”吴铭插话道:“它胜在突然、诡秘,并且对时间、地理、气候等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且它不同于一般的游击作战,它是对敌重要目标进行快打快收,而不象游击战那样长期坚持。” 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听着,点头示意吴铭继续说下去。 “特种部队与正规军的区别在于它的训练更严格,但作战却更加灵活。”吴铭继续说道:“毕竟特种部队执行的多数任务都在敌人之腹心内进行,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这就需要指挥官临时决断,而不是机械地去按计划行事,否则就可能反被敌重兵所围,遭到重创,甚至于全军覆没。” “就象你在六百英尺高空率领队员由机降变为伞降一样吗?”蒋介石瞅了一眼正刷刷作记录的书记员,开口说道:“如果当时还按照原定计划行事,那么这次能被载入史册的奇袭作战就将以失败收场吧!” “可以这么说。”吴铭点了点头,“这也就说明了一点,特种作战主要是靠出其不意,有时候既要出乎敌人的预料,甚至连自己人都感到意外。创意决定方法,而方法决定了结果的不同。” “创意?”蒋介石对这个新词很感兴趣,笑着说道:“听说华健走南闯北,知识广博,见解独特,果然有些意思。” “委员长过奖了,这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观点。”吴铭谦逊道:“长刀有长刀的用法,匕首有匕首的使法,让用惯了长刀大砍大杀的人去用匕首行险肉搏难免有些别扭,杀敌不成,反倒容易误伤了自己。” 吴铭的说法使得蒋介石对他产生了一种很怪异的感觉,很多人在与他交谈时都习惯性地说些客套话,态度谦卑而恭敬,而吴铭侃侃而谈、毫不怯场的态度,却是与众不同。而且吴铭的这个比喻很贴切,让那些正规军的军官来指挥别动队,不正是让用惯了长刀的人去使匕首吗,匕首虽然锋利,但使用不得法,却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授勋完毕后,华健你带领别动队到松山那里去看看吧!”蒋介石把身子向后靠了靠,坐得更舒服了一些,抬头看了看挂钟,“那边的战事僵持不下,日本人倚仗坚固异常的工事拼命顽抗,国军打得很苦啊!”“是。”吴铭起立敬礼告辞。
第九十五章 松山血战(一)
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他不仅是一个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历史的偶然使蒋介石不得不和另一个更加独特、更加优秀的人物毛ZD决一雌雄,这是蒋介石的不幸。换句话说,蒋介石缺少那些将军和政治家流芳百世的先决条件——运气。他的运气糟糕透顶,同样,他的错误也的确是不可估量的。 他对自己的道德操守确信不疑,但却对他的家庭成员和下属聚敛财富的丑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蒋介石没有认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没有对此采取任何措施,这是他重大的疏忽。 国民党在重庆这个难以适应的战时首都,陷入孤立,这里的公共设施过于拥挤,而且很不方便,气候令人难以忍受。国民党政权很快就腐败盛行,而这却成了高级军官和官僚阶层的一种生活方式;大量征兵的行径令人愤慨万分,身披枷锁的农民忍饥挨饿。身受病魔和死亡威胁的事实使得农民——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支持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最轻微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最后,巨大的通货膨胀首先出现在重庆,达到了战后的最高峰,给者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也使得政权普遍腐化堕落。 蒋介石所犯的大部分错误也许是由于他的性格和思想上潜在缺点、以及幼年时期受教育很少的缘故。 他擅于挑动一个人或一派人反对另一个人或另一派人,但他的观点是狭隘地军事观点。他企图依靠强力来实现他地权威,他对付反叛者的办法是惩罚而不是改造。在他看来。最大的罪行莫过于不忠。在他的性格中存在着三处矛盾。其中之一是虽然他能够对敌手残忍地进行报复,并常常采用立即审讯及处决的办法,但他缺少彻底地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暴君所具有的那种残酷地性格。 蒋介石的头脑过于简单。从宣传角度讲,这种简单化是有意义的,但从政治决策角度来讲,过于简单化就是缺少创见性。 吴铭转身离开之后,蒋介石并没有因为有事而离开。而是拿起桌上地一份文件资料仔细翻看起来。 “俊如,你出来吧!”蒋介石轻轻放下手里地资料,说道。 “是。委员长。”卫立煌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 卫立煌。汉族,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14师师长,第九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十四军军长。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河南省主席,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等职。 卫立煌将军是国民党军中的“五虎上将”之一。他从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员起步入民主革命运动地浪潮,从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走到了中国陆军副总司令的人生巅峰。这对于杂牌军将领来说,实在是一个不多见的奇迹。 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从西进行大反攻以来,一线部队进展甚微,日军且有反攻趋势。当美国派人送来一份缴获的紧急情报,并附有一张怒江东岸日军防卫兵力部署图表时。卫立煌大吃一惊,且愤怒异常。因为日军这个部署毫无疑问是有明确针对性地。按照计划,远征军军进攻分为左右两翼。左侧松山、龙陵由一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才是主攻方向。主攻集团为第二十集团军,第十一集团军担任增援。日军却似乎早已洞悉远征军军部署,将第五十六师团主力三万余人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攻击部队屡屡失利,增援部队堵在峡谷里进退两难;炮火施展不开,:据山头,居高临下地大量杀伤中国军队。开战头一周,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六月雨季来临,天降大雨,江水陡涨,中国军地攻势势近乎自行瓦解。如果二十万中国大军对区区三万日军尚不能取胜,那么失败的影响必将迅速波及到缅北、英帕尔和整个东南亚。日本人完全有可能乘胜挺进,直取缅甸、印度,进攻昆明、贵阳、重庆,那时候亚洲战场的“多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