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 作者:样样稀松(起点2012-08-23vip完结)
“呵呵,你这傻孩子,要让你看清楚罗,那戏法儿不就露馅儿了,谁还给钱哪!”珍娘笑了起来,慈爱地摸着她的小脑瓜。
黄历含笑点头,珍娘的笑自内心,出来闲逛确实有舒缓心情的作用,特别是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高兴的时候。
变戏法儿的场子里总是看看的人不少,扔钱的人不多。老头儿抱着拳,不停地说着江湖套话四面求钱。他见求不动了,便许愿说只要求到两毛钱,就接着变更好看的。
黄历见妞妞看得津津有味,珍娘也没有走的意思,便从兜里掏出两毛零钱扔进场子里。
“嘿,真捧场,谢谢,谢谢您啦!”老头抱着拳冲着黄历连连道谢。
接着,老头儿又开始表演。每当戏法变得格外有意思时,妞妞总要扭回身对着黄历和珍娘笑,或者插上几句天真的问话。
当黄历向场子里扔过三次钱后,不知珍娘是心疼钱,还是看够了,她用征询的目光看着黄历,似乎用眼睛在和黄历商量,是走,还是接着看。
黄历笑着努了努嘴,那意思是说:甭问我,咱们都是陪着孩子开心,是走还是接着看,你得问她。
珍娘无奈地笑了笑,低头和妞妞商量了一会儿,才拉着一步三回头,很不情愿的妞妞离开了变戏法儿的场子。
“走吧,咱们去卖东西的摊子上看看。”黄历看妞妞有些不高兴,便说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那里有好吃的,又有好玩儿的。”
妞妞这才重新有些高兴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有说有笑。
转过街角,有两个十几岁的小瞎子在唱大鼓,一个弹弦,一个唱,也不管有没有人听,扯着脖子在唱《小寡妇上坟》。一个比他俩还小的女孩,也是双目失明,在前边捧着个小笸箩求钱。这三个瞎孩子,说是卖艺,倒不如说是在讨吃。
珍娘从他们身边走过,脚步不由的放慢了。已经走了过去,又停下脚步,回身怜悯地看着这三个可怜的孩子。
“可怜可怜吧,老爷,太太!”
“可怜可怜吧,叔叔,大爷!”
瞎女孩那犹如梦呓般的喃喃乞讨声,象垂死病人的呻吟,飘进了珍娘的耳朵,使这个自认为命苦的善良女人产生了一股同情的酸楚。我的命苦,他们比我还要苦啊,这么大就没了眼睛,这一辈子可怎么过哟!
黄历冲着一个叫喊卖报的报童招手,买了份报纸后,回头看到珍娘看着小瞎子在愣神,不禁苦笑一下,从兜里掏出一张两块钱的票子,塞在珍娘手里,“你去给他们吧!”
珍娘犹豫了一下,接了钱,将妞妞交给黄历,她迈步走到了三个瞎孩子面前。但她并没有把钱扔进小笸箩里,却直接塞到了那瞎女孩手中,弯腰说了几句什么。
瞎女孩凭她那盲人的特殊听觉,知道往自己手里塞钱的是个年轻女人,一边不停地鞠躬,一边不停地道谢:“谢谢大姑,谢谢大姑。”
珍娘只是出于女人的同情心,看这三个孩子可怜,没想到这个懂事的瞎女孩会如此感谢她。瞧着那瞎女孩真诚感谢的样子,她反倒忍不住鼻子酸,嗓子眼有点紧。她赶忙闪开,几乎是小跑着回到黄历身旁。
第六十二章 无题(拜求收藏)
黄历轻轻叹了口气,对眼前这一幕,只能是感慨地摇了摇头。
珍娘给了钱,似乎还不放心,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回头看着那三个瞎孩子。
“是两块钱,哥哥,真的是两块钱。”瞎女孩摇着唱曲男孩的手,惊喜地叫道。
唱曲的男孩不唱了,舔了舔嘴唇,说道:“走,先去买口吃的,我饿得都唱不动了。”
“小妹,把钱揣好,省着点花,够咱们用上三天了。”弹弦的男孩也收起了乐器,小心地叮嘱道。
三个孩子虽然眼瞎,但他们之间的行动还是配合得很好。唱曲的拿着竹竿在前边探道,瞎女孩在中间,弹弦的最后,一个拉着一个的衣裳,象一串大虾似的在人流中缓慢游去。
瞧着三个瞎孩子湮没在人流中,珍娘望着黄历,苦涩地叹息道:“长这么大,也没少瞧见讨吃要饭的,可今天这三个孩子让人看了心里怎么那么难受?那个瞎闺女,这么点岁数就没了眼睛,何年何月才能熬到头啊!”
黄历沉吟了一下,劝解道:“人哪,各有各的命,说白了,人这一辈子,就是两个字,坚持。不管是好是坏,总要往宽里想,就算不为自己,也得为自己牵挂的人活着,你说,是不是?”
珍娘的目光投到妞妞身上,半晌,轻轻点了点头,似乎真的明白了黄历话中的意思。
转悠了一大圈,黄历拎着不少东西,珍娘挎着的小包袱也满满腾腾了。三个人转到东四牌楼时,天已经擦黑了。
街把角有个饭馆,黄历停下脚步,笑着问道:“累了吧,你们饿不饿?”
“饿倒不饿,就是腿走得酸,这一大圈绕得可真不近。”珍娘将小包袱换了个胳膊,脸上带着些许笑容。
“我饿了,舅舅请下馆子。”珍娘平时节省惯了,妞妞好容易等到这样一个奢侈的机会,哪能放过,她伸着小手指着饭馆,笑得特别开心。
“你这孩子,今天这钱花得还不够多吗,回去好歹做口吃的就行了,干嘛非在外边浪费。”珍娘微微嗔怒,数落着妞妞。
“呵呵,你们就算陪我好了,我又做不了饭,总不能饿着肚子回去吧!再说,今儿不是赶上了吗,也省得黑灯瞎火的回去再做。”黄历笑着拉起妞妞的小手,向饭馆走去。
珍娘一进饭馆门,看见里边乱哄哄的,便不免有些怵,好象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了自己身上。在外边转悠了大半天,她一直没担心与黄历走散了,进了这里,反倒怕被丢了似的不愿黄历离自己太远。她快走两步,低着头紧跟在黄历身后。
楼上清静,三个人被伙计热情地让上了楼,在一张靠窗的桌子旁坐了下来。
“吃点什么?”黄历笑着问道。
珍娘没说话,努着嘴急地摇了下头。妞妞却不管这些,眨着大眼睛看着墙上的小木板,上面有几道菜谱,都是比较普通的,她还认不全那些字,只好用手指着说道:“那个滑什么好吃嘛,那个什么丸子好吃嘛……”
跑堂的小伙计擦抹完桌子,陪着笑说道:“滑溜里脊,干炸丸子,这都是家常菜,我们这儿的手艺地道,价钱便宜。远了不敢说,可四牌楼这么些家,哪家也不如我们这儿。先生、太太,往后还请您们多多关照。”
珍娘的脸红了,和黄历出来很开心,可这三人的形象怎么看都象是一家人,也难怪别人叫错。
黄历淡淡一笑,顺着妞妞的意,点了两个菜,又叫了三盘饺子。趁着等菜的空儿,他拿起报纸,翻看起来。他刚才只是听报童在叫卖,现在细看,上面果然登着关于川崎商社大案的最新消息。
弄虚作假,瞒天过海,对于蓝衣社这样的特工组织,自然是轻车熟路。前些日子在热河南部活动的抗日义勇军义勇军孙永勤部受到日军的追击退入长城以南的“非武装区”,日本天津驻军参谋长酒井隆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交涉,关东军随即越过长城,在遵化茅山击溃了这支抗日武装。
而现在这件事情被巧妙利用起来,一个据说是由义勇军残部组成的报复团体杀倭团在报纸上布了消息,声称对川崎商社事件负责。为了表示他们不是滥杀无辜,只是血腥报复,为义勇军军长孙永勤及战友报仇,一些川崎商社的秘密文件被披露,以证明川崎商社是日本人的情报机关,进行着不可见人的勾当。最后,这个子虚乌有的杀倭团声称要继续战斗,在白水黑水,在祖国大地,与日本侵略者血拼到底。
黄历抿了抿嘴,这样的布置算是把政府和蓝衣社,以及自己解脱出来。罪名都扣在了并不存在的杀倭团头上,以后估计这个杀倭团还要背很多黑锅,杜撰出这个团体,估计也是蓝衣社出于长远的考虑。嘿嘿,杀倭团啊,不如叫背锅团更加合适。
伙计端着菜来了,嘴象涂了层油一样,又是一通受听的话从嘴里滑了出来。
黄历拿起筷子,这才看见珍娘胳膊上还挎着小包袱呢!他不由笑了笑,“怎么还挎着呢,来,放这凳子上,咱们吃饭。”
珍娘也抿嘴乐了,把包袱放在桌前的一张空凳上,轻轻舒了口气,她还真是有些累了。
吃过饭,黄历又多要了二斤饺子,让珍娘送给何大魁一家打打牙祭,然后才把珍娘母女俩送到大杂院门口。
妞妞抱着饺子,兴冲冲地往院里跑,急着去献宝。黄历停下脚步,冲着珍娘笑道:“天不早了,我就不进去了,明天你们收拾一下,后天我来接你和妞妞。”
珍娘点了点头,低声问道:“听何叔说,你是去做生意,也不知道要去多远,单独一个人,路上要多加小心,保重身体。”
“呵呵,现在就说告别话,是不是早了点?”黄历打趣道:“你就这么盼着我走啊!”
“不,不是的。”珍娘涨红了脸,急着解释道:“我,我不会说话,我,我不是,不是那个意思。”
“别急。”黄历伸手拍了拍珍娘的肩膀,柔声说道:“我逗你玩呢,快进去吧,走了一天,挺累的。”
珍娘慢慢走进大院门,情不自禁地又回头望去,街角的路灯出暗黄的光,黄历那熟悉的身影还站在那里,嘴上的烟头一亮一亮…………………
第六十三章 特工训练(端午节快乐)
端午到了,我送朋友们一个爱心粽子,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第四层,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们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顺便拜求收藏,点击,推荐,呵呵,啥都要了,新书榜最后一周,请朋友们再顶一下。
——————————————————————————————————
特务又称为间谍,它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中国著名军事学家孙武在他所著(孙子兵法》十三篇,其中“用间篇”便阐述了利用间谍在军事上的作用。他把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
这五种间谍,不但古代使用,在现代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苏联的克格勃都离不开这五种范围。因间:是诱使敌方的人民而利用之,如利用各社会阶层的人士和各种社团组织来进行间谍的活动;内间:是诱使敌方的官吏而利用之,如各党政军机关的干部,进行间谍活动;反间:是诱使敌人的间谍,或使用自己反间谍的关系来从事反间谍的工作;生间:是使用合法关系来进行间谍活动,对方虽然知道他是间谍,因为受各种法令所限制,只能把他驱逐出境,不能把他处死。比如外交使团的间谍活动;死间:是利用敌方的关系,故意泄漏假情报给敌方,敌方信以为真,结果对方上当受骗,只好把报告假情报的人处死。
因为时代不同,军统特务系统的特务种类、称谓也各异,大概分为秘密特务;武装特务;公开特务三类。
秘密特务分为内勤和外勤,内勤领导外勤去搜集情报,执行案件的行动,建立交通联络和秘密电台。军统特务系统一般的惯例,是秘密特务组织指导公开特务组织。秘密特务中搜集情报的有:直属情报员、直属通讯员、情报员、义务情报员、运用情报员;搞行动破坏的有:行动员、运用行动员;搞交通联络和电讯的有:联络员、报务员、电讯监察员、电讯侦测员、密电码破译员。
武装特务则包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忠义救**、别动军。国民党逃往台湾后,保密局和情报局把武装特务改为:**救**。
公开特务:则是以警察名义和其他公开名义为掩护,如警察局,交通警察总局,各警备总司令部稽查处,各绥靖公署第二处,各驻外使馆武官,三军的联络参谋等等。
黄历离开北平,在曾澈安排好的人员接引下,来到了位于潭柘山麓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交通闭塞,名义上有一支保护潭柘古道的部队驻扎,其实是蓝衣社北平情报站的一个秘密据点,外人不知其详。而作为华北区书记曾澈介绍来的比较特殊的人物,在这里受训的只有黄历一人,教课的则是华北区派来的两位巡回教官。
出于曾澈的考虑,黄历受训的是特务行动系的一些科目。特务行动系又称爆破系,以爆破学、行动术、擒拿术、侦察术为主,另附地形学、跟踪术、暗杀术、灭尸术及各种轻武器和小口径手枪的性能、使用等。在“术”和“学‘之内,又分成许多项目,其中侦察术就包括侦查、化装、跟踪、脱梢等;暗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