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
广微拟旨切责杨涟。魏忠贤佯装辞去东厂职务,自愿出宫避祸,熹宗再三慰谕,为此接连三日辍朝。
第四天有旨传下,敕诸臣不得擅出奏事。朝臣大愤,罢朝以后,各去缮备奏章,陆续上陈,先后纠劾魏忠贤的不下百余疏,或单衔,或联名,皆义愤填膺。陈道亨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已称病归隐,不参与公事,此时也忿然联合南京部院九卿诸大臣上书。大学士叶向高及礼部尚书翁正春,请将魏忠贤遣归私第,以聊塞众谤,熹宗仍然不从。工部郎中万*,实在看不过去,便上言:“内廷外朝,只知魏忠贤,不知陛下,岂可尚留左右。”魏忠贤正愤无所发,见了此疏大怒,随即传出矫旨,廷杖万*百下,一班走狗都跑到万*寓中,你一拳,我一脚,边牵边殴,待牵到阙下,万*已气绝而亡。
林汝翥巡视都城,见有两个太监抢夺财物,便轻施责罚。二阉回宫后向魏忠贤哭诉挨了欺负,魏忠贤下旨逮办。林汝翥逃出城外。群阉无处拘拿,便在其舅大学士叶向高寓中谩骂坐索。叶向高愤极,上书熹宗:“国家二百年来,从没有中使鸱张,敢围阁臣私第。臣乃遭彼凌辱,若再不去,有何面目见士大夫?”熹宗温旨慰留,收回中使。不久林汝翥赴遵化军门,乞为代奏,愿自至大廷受杖,不愿受阉党的私刑。后林汝翥遂自诣阙下,受杖百下,保住了一条性命。叶向高知道与阉党抗衡已事不可为,辞去相位回籍。
叶向高去后,顾秉谦成为首辅。顾秉谦与阁臣魏广微用墨笔点《缙绅便览》一册,称叶向高、韩p、杨涟、左光斗、周宗建等百余人为“邪人”,又点出依附魏党的“正人”以备进用。
御史崔呈秀乞求魏忠贤收为义子。魏忠贤与崔呈秀相见恨晚,倚为腹心。他自恃魏忠贤宠信,贪污纳贿,无所不为,一些无耻之徒,多拜为门下士,借以接近魏忠贤。给事中李鲁生讥讽说:“执中者为帝,宅中者为王,谕旨不自中出,将从何出?”大众目为笑话,魏忠贤却非常嘉许。阁臣顾秉谦、魏广微等,编造了《缙绅便览》一册,将叶向高、赵南星、高攀龙、杨涟、左光斗诸人统称为邪党;崔呈秀又做《同志录》、《天鉴录》两书,《同志录》上的都是东林党,《天鉴录》上的都是魏忠贤的人;佥都御史王绍徽编《东林点将录》,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非东林党,凡被魏忠贤嫉恨的都列入东林党中,共一百零八人,每人都以宋时梁山泊绰号:叶向高比拟为“及时雨”;缪昌期为“智多星”;文震孟为“圣手书生”,杨涟为“大刀”;惠世扬为“霹雳火”;郑*为“白面郎君”;顾大章为“神机军师”,按天罡地煞,分类编列。天罡星部三十六,地煞星部七十二。
“东林”本是因被贬大臣高攀龙、于孔谦等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而得名,后来朝中正派大臣,都被冠以“东林党”,成为罪名。魏忠贤识字不多,正苦于东林党人记不胜记,而水泊梁山诸人名字幼时就熟悉。有了《点将录》,正好两两对证,容易记,于是异常欢喜,目为圣书。每次看廷臣的章奏,先将《点将录》检览一遍,只要在《点将录》中有名字的,就下旨奏请责处。
魏忠贤总揽朝内外一切大权,人称“九千岁”,还有人称他“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和“万岁”只差一岁。朝中官吏多投魏门。魏阉门下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五人时人号为五虎。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时人号为五彪。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时人号为十狗。此外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的名号。自此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皆为魏忠贤死党。
魏忠贤诬陷熊廷弼贿赂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并大兴冤狱。东林首领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六人被逮捕下狱。左光斗被五日一审,裸体受拶、夹、棍等刑,不能跪起,平卧堂下受讯,死于狱中。左光斗、魏大中被打死后均体无完肤,杨涟死状最为惨烈,土囊压身,铁钉贯耳,仅用血衣裹置在棺中。史载杨涟被押途中都城士民数万,拥道号泣。野史中记述,锦衣卫用尖刀剜出了杨涟喉骨送给了魏忠贤看,魏忠贤把那段喉骨烧成了灰,用烧酒伴着吞了下去。六人皆死,时称“六君子”。熊廷弼弃市,传首九边。各地东林讲学书院被毁,不附魏忠贤者,均被指为东林党,被夺官者达三百余人,下狱处死及流放边地者数十人。东厂和锦衣卫的缇骑四出,有人议论魏忠贤奸恶即被处死,甚至割舌剥皮。
浙江巡抚潘汝桢为讨好魏忠贤,奏请在西湖为魏忠贤建生祠。魏忠贤当即矫旨嘉奖。遂在西湖上岳飞祠不远处,创建魏忠贤祠宇,气象辉煌,比岳飞祠壮丽数倍。各地纷纷效尤,不到一年,魏忠贤的生祠几遍天下。“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各祠斗巧竞工,所供魏忠贤的塑像,多用沉香木雕成,冠用冕旒,五官四肢,宛转如活人。腹中的肺腑,全用金玉珠宝妆成。髻上插四时香花。传说有一个祠中头像稍大,不能戴冠,性急的匠人把头削小。一个阉人抱头大哭,罚令匠人长跪了三日三夜。活着的人享受人间香火,真可谓空前绝后了。《坚瓠集》记载,当时一个巡抚在其为魏所立之生祠上题联:“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允文允武,并日月以常新。”极尽阿谀之能事。天启七年,国子监生陆万龄说:“孔子做春秋,忠贤做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请在国学西为魏忠贤立祠,与孔子并尊。国子监司业林钎看了觉得太不像话,未敢上报,结果被削籍。
内外的章奏,称魏忠贤为厂臣,不得指名。内阁拟旨,竟将“朕与厂臣”联名并称,俨然以皇帝自居。大学士黄立极以尧舜之言暗劝熹宗让位魏忠贤。
左都御史周应秋善烹饪,每逢魏忠贤之侄魏良卿经过,就进猪蹄留饮,魏良卿大欢,时号“煨蹄总宪”。他时刻想讨好魏忠贤,有一天,魏忠贤无意中说:“江南人怎么那样爱粥啊?”周应秋误以为魏忠贤在问他“为什么江南人爱竹子”,因为魏忠贤讨厌竹子,于是马上写信给儿子,迅速将自己家里的竹林砍尽。
张皇后深恨客氏与魏忠贤,熹宗生平不喜女色,与后妃不过淡淡相交,对张皇后没有特别嫌疑,所以客氏与魏忠贤屡有谗言,熹宗始终不睬。厚载门外有匿名揭帖,列魏忠贤逆状,涉及阉党七十余人,魏忠贤趁机诬陷张皇后父国纪与中宫勾连,谋害厂臣。熹宗不很相信,私下让张国纪改过自新。张国纪知为魏忠贤所嫉,飘然回籍去了。
魏忠贤见此计不成,又想了一策,暗募壮士数人,怀藏利刃,伏匿在殿中。熹宗上殿视朝时,魏忠贤先遣锦衣卫搜查,抓住怀刃的壮士。魏忠贤令壮士诬供为张国纪指使。王体乾劝魏忠贤:“皇上诸事糊涂,独待遇兄弟夫妇,恰也不薄。倘若意外生变,我等恐无噍类了。”魏忠贤也有些退缩,便把那些壮士杀了灭口。张皇后虽没有被废掉,但所生的三男二女,都被客氏与魏忠贤所害死。
一次熹宗与客氏、魏忠贤游幸西苑,驾大舟泛入湖中。熹宗素性好动,酒至半酣,独乘小舟泛棹,一阵大风刮来,把小舟吹覆,熹宗堕入水中心,灌了一肚子的冷水。客氏与魏忠贤所乘的大舟,相距不远,他们佯作不知,还在行乐。熹宗为此病了好几日,病好后常有头晕腹泻的后遗症。
熹宗好演戏,一次在懋勤殿中演《金牌记》,至《疯僧骂秦桧》一出,魏忠贤藏入屏风后,不敢正视。熹宗偏故意宣召,还是客氏设词应答,替他求免。熹宗还创演水傀儡戏,有《东方朔偷桃》,及《三保太监下西洋》等剧,装束新奇,扮演巧妙。到了看戏尽兴的时候,竟挈内侍高永寿、刘思源等,亲自登台,扮演宋太祖夜访赵普的故事。熹宗自装宋太祖,仿雪夜戎装景象,虽盛暑,却穿寒冬的衣服,为此种种嬉戏,酿成许多病症。熹宗才二十多岁,却骨瘦如柴,面无血色。
尚书霍维华进献灵露饮,说久服可以长生。熹宗饮后得了臌胀病,起初胸膈饱闷。后来竟浑身水肿,遂致不能动弹。御医诊治无效,离死不远了。熹宗无子嗣,召皇弟朱由检入承大统。熹宗嘱咐朱由检:“皇后德性幽闲,你嗣位以后,须善为保全。魏忠贤恪谨忠贞,可任大事。”可谓至死不悟。熹宗死时只有二十三岁。
熹宗死后,魏忠贤夜召朱由检。朱由检素知魏忠贤奸邪,自觉背生芒刺。诸大臣入宫哭临,魏忠贤与崔呈秀密语多时,说的什么无人知道。有人说魏忠贤打算谋逆,崔呈秀以时机未至为由相拒,才行罢议。
朱由检即位,以次年为崇祯元年,是为崇祯帝。魏忠贤上表辞职,崇祯不许,只是让客氏出居宫外。客氏在梓宫前,出一个小木匣,里面藏着熹宗的胎发痘痂,及累年落齿剃发等,一一捡出焚化,痛哭而去。
阉党开始自危。魏忠贤门下杨维垣纠劾崔呈秀不守父丧,崇祯下旨免崔呈秀官,勒令回籍。接着弹劾魏忠贤的奏章,陆续进呈。嘉兴贡生钱嘉征列魏忠贤十大罪。魏忠贤入宫哭诉。崇祯命左右朗读原疏,吓得魏忠贤惊心动魄,只是磕响头。随被崇祯叱退,次日即传旨将魏忠贤谪置凤阳。魏忠贤被贬谪的路上还有数百随从前呼后拥,崇祯又连下谕旨,命锦衣卫速即逮讯。
魏忠贤寓宿驿舍,听到京中密报锦衣卫即将到来,他便自缢身亡。崇祯将魏忠贤家产籍没,又查客氏的家资,却搜得宫女八人,多已怀孕。原来熹宗无子,客氏竟带出宫女若干名,令与子弟同寝,待怀妊后再进宫中,谋为秦时吕不韦的秘计。崇祯立命将客氏拘至浣衣局,掠死于杖下。所有客氏、魏忠贤的家属,无论长幼男女,都被斩首。魏忠贤各处生祠也全部撤除,毁去《三朝要典》,为被害诸臣全部昭雪。魏党二百余人皆免职斩首或充军了事。民愤不能平,魏忠贤死后仍遭凌迟,被割了三千六百刀。
魏忠贤生祠塑像今天在陕西尚有遗存,身穿四爪蟒服,眉心有一肉珠,脸上无胡须,当地百姓不知情,一直将魏忠贤的铜像当作佛像供奉了上百年。魏忠贤做太监之前的行为就很异常,《明史》记魏忠贤赌钱输了“恚而自宫”。从来没有生殖器的人,多是被别人割掉,但一气之下割掉自己的,平常人很难做到。可见做大奸大恶之人尤其需要有超凡的胆识和勇气。东汉、唐以及明三个朝代有“与宦官共天下”的说法,而明代的宦官人数之多、声势之大,远非汉、唐所能望其项背。史书载明末内侍和宫女共有十万之多,饮食不能遍给,时有饿死的情形。自古皇帝与大臣关系很微妙,稍有不慎便有篡位的危险,这也是平庸的帝王常依赖太监的缘故,太监没有儿子,篡位的可能性就很小。不过太监也是人,因“去势”而不男不女,心理必然扭曲,因此显得阴险恶毒,因没有人将他们当人看,他们也不把自己当人看,士大夫的道德在太监身上必然不起作用,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处世行为准则。
关于魏忠贤、客氏和魏朝的故事,明末唐甄《潜书》可以参考。小说《杌闲语》写于魏忠贤失势以后一二年内,相当于魏忠贤的野史传记。对客氏与魏忠贤性关系上有一个问题,但太监去势再生是怎么一回事?一是阉割得不彻底,《后汉书…周策传》云:“竖宦之人,亦复虚有形势,威逼良家,取女闭之”,就是宦官去势不尽,程度不一地恢复了一些性功能。二是有的宦者显贵后,设法使“阳具复起”,至于用什么方法,野史小说记的很多,但无从考证。据说明万历时,太监高策为了恢复性功能,杀害了无数幼童,并食其脑髓。《诗经…小雅》“巷伯”篇大概是宫廷宦者的淫行的最早记载,有“萋斐贝锦”之叹,《郑氏笺注》云:“此寺人被谮在宫中不谨”。即太监和宫女有不端的性行为。后汉的太监栾巴的“阳具复起”历史有明确记载。并且太监娶妻历代都有,如唐玄宗时的高力士,唐代宗时的李辅国。
明熹宗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庇护妻妾,有猜测他与乳母客氏有过性关系,否则很难解释。熹宗长大后,照例并不需要乳母。但史载客氏“每日清晨入乾清暖阁侍帝,午夜后回成安宫”。不知深更半夜在那里做些什么。客氏屡次害后宫妃子,其心理仿佛历代宠妃的胡作非为,她常常将马的外肾烹制好了给熹宗滋补,若为了让熹宗多御几个嫔妃以生育子嗣,又何必连害后妃皇子,惟有她与熹宗的乱伦可以解释。
第109节:大西王张献忠嗜杀成性
张献忠(1606~1646年),字秉吾。延安人。崇祯三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