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堂吉祥饰品店 作者:雪脂蜂蜜(晋江vip2014-08-12完结)
不知道为什么,从烟波里出来后,我觉得墨九的精神就越来越亢奋,亢奋得有些不正常。说话眉飞色舞,眼中精光烁烁。此刻说到易老板,他的鼻子恨不得仰到天上去,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易道不能奈我何的狂样。
忍不住拉住他的手:“你螃蟹啊,横什么横?不许进易道堂!”
瞥了我一眼,侧过身跳着往巷子里移:“我就横,我就横,我就横……”
他的劲很大,拉得我差点摔了一个踉跄,赶紧放开手:“喂,车停在主干道上会被拖车拖走的。”
他已经跳进了没有路灯的小巷,看不清身影,但声音却依然很大:“不是我的车,不关我的事。我就横,我就横……”
莫非这厮吃兴奋剂了?!
要是老板回来,见我招了只与他有过节的妖怪回家,还不把我解雇了!
我急得直跺脚,顾不上被别人听到,大声喊:“墨九,你要敢进易道堂,我就跟你拼命!”
“随他去……”身旁兀地传来一道清冷的声音。
我怔了怔,扭头一看。
易道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我身边,脸色黯淡,发丝上全是灰,风尘仆仆的样子。发丝下那双眼睛泛着暗紫色的光,映着路灯猫瞳似的闪闪烁烁。对着墨九的方向,慢慢散开,又慢慢缩起。
“老板……墨九他……”
“他正得意,不理他。”低下头,那双紫色的眸子转向我。从怀里掏出一个热乎乎的白色一次性饭盒放到我手上,“今天的晚饭,没凉。”
打开饭盒,见里面排着二十几只白白嫩嫩的饺子。还冒着热乎乎的水汽,熏得心尖软软的一热。抬起头望着他,眼里雾气氤氲,不知道该说什么。
冷峻的面容在烟火的雕琢下精致得像玉雕,长长的睫毛眨了眨:“秦相容说外边不好玩,你可能会提前回来。大年三十你们要吃饺子。”片刻,抿抿嘴,“不喜欢?我给你找饭……”
见他转身要走,急忙踮起脚拥住了他:“谢谢老板。”
他的身体僵得像块呆木头,直直地杵在原处,一动不动。
“老板,你吃饺子吗?”半晌松开手,问他。
微微敛眸:“可以吃一个。”
“回家吃饺子去。”
周围的烟火响得越来越疾,热闹无比。红的绿的紫的光不断闪烁,照得小巷恍若白昼。
墨九坐在店门口狭窄的楼梯扶手上,不耐烦地嘟囔着:“钥匙钥匙,快拿钥匙。钥匙钥匙,快拿钥匙……”
过新年了。
(易道堂第五话 骨魅完结)
【番外:一梦良因】
63、第一章
明崇祯七年,天下大旱。
禾苗尽枯,庄稼绝收,匪乱四起。张献忠率部入川,不少富户纷纷携家带口,由陕,渝,黔,藏几地逃离家园。天府之国十室九空。。
祈安是鄂陕交界处一个的小县。时逢旱灾,局势混乱,又经过好几次兵匪洗劫,原本安静祥和的小县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不少从四川逃出来的人聚集于此,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县城东边的薛家当铺里,几名家丁身背砍刀守在门口,以防有人抢劫当铺。
当铺门口排了一条长队,有那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农心疼将御寒的棉衣递上柜台,掌柜看看便扔出来,冷冷道:“不当!”
队伍中间挤着一老一少。老太太两眼精亮,身上的素色背子平整的没有一丝褶皱,头山包着块花头巾。她身旁的柔弱少女挽着两个小发髻,身着淡蓝色比甲,内套灰色小褂。整个人瘦得像柳枝儿一般,风一吹便要飘起来似的。气质淡雅恬静,肤色看上白皙细嫩,只是罩着一层淡淡的黄色。害饥荒的年景,很多人脸上都有这种黄色,经年挨饿饿出来的,人称“饿殍儿黄”。
十六岁的曲良因祖籍蓉城,本来家境颇丰。曲家世代经商,在城里有七家蜀锦铺。家中良田千亩,仆从若干。
曲良因出生才一百天就跟扬州盐商巨贾杜家的公子订了亲。说起这段姻缘,蓉城人皆啧啧称奇。曲良因的未婚夫杜君业是个奇才,三岁识字,七岁便能看懂家中账册。八岁那年杜君业突然跟父母说,蓉城曲家腊月将添一位小姐,那便是他的妻子,请父母前去提亲。杜老爷半信半疑,请了在蓉城小住的扬州名士前去打听,正巧碰见曲家为女儿办百日宴。听名士说明缘由,曲氏夫妻觉得杜君业同女儿是天作姻缘。又见杜家家大业大,欢喜不迭,替女儿定下了这门亲事。还趁着喜气给女儿起名良因,取佛语中好因缘之意。
之后两家经常往来。在杜家公子的强烈要求下,曲良因逃过了缠足之痛,又免去了每日背诵三从四德列女传,生活快乐无忧。只等长大后嫁到扬州,相夫教子,与她文采风流的夫君相伴白头。她十五岁时,两家正要商议把两人亲事办了,曲良因的母亲突然病重。曲良因是个孝顺女儿,主动要求推迟婚期,留在家里侍奉母亲汤药。
一年后曲良因的母亲去世,匪乱又起。曲老爷见匪害太凶,索性带着家人细软投奔扬州亲家,顺便送曲良因出嫁。走到半路,守家的家人追上来说家里二间铺子被强盗烧了。实在心疼家里的产业,曲老爷又带着二儿三儿返回蓉城,让大儿护送妹妹继续赶往扬州。不料曲老爷刚离开四天,曲良因一行人就遇到了抢匪。在大哥的拼死保护下,曲良因同奶妈李嬷嬷一起逃了出来,却同大哥失散。
一老一少两个女人从未出过门子,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幸而在路上遇见了一户与曲家有商业往来的人家也在逃难,李嬷嬷苦苦央求,人家才让她们搭车,将她们从荒郊野外稍到祈安。主仆二人托回家的蓉城人往蓉城带了口信,眼巴巴等家里回信,一等就等了四个月。
因逃难的人太多,周围又兵荒马乱的,祈安所有东西的价格飞涨。两人在河岸边租了间破窝棚居住,租金缴得早,能支撑到第二年三月,吃食的用度却是必须要花费的。曲良因当掉了随身带着的陪嫁首饰和值钱的衣物,从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变成了逃灾盲流。
大旱之年,地里几乎颗粒无数。八月还是粮食收获的季节,一升小米就卖到了一两银子,曲良因只能和李嬷嬷尖起嘴唇喝薄粥。从小娇生惯养,她哪里吃过这种苦头,很快原本润泽可爱的双颊就凹了下去,人瘦得脱了形。
但米价还在一直涨,九月份小米已涨到二两银子一升。眼看着粮价还会上涨,曲良因同李嬷嬷商量,决定把杜君业送给她的订亲玉佩当掉,换点小米过活。
在当铺排了半天,终于排到了她们。李嬷嬷小心翼翼打开布包,取出那块九瑞环龙佩踮起脚递给掌柜。掌柜小心接过,仔细瞧了瞧,对李嬷嬷道:“老太太,这块玉是上等货色,给你一两银子吧。”
见掌柜蓄意压价,曲良因忍不住出声:“掌柜的,这玉佩价值万金。”
掌柜轻声一笑:“小姐,今时不比往日,珠宝玉器没人要。一两银子已经是我照顾你们孤儿寡母了,若不当我也不勉强。”
李嬷嬷磨了好一番嘴皮子,终于将价抬到五两银子。那确实是上等和田暖玉,是宝贝,平常价值连城。但战乱中也就值五两银子,五两银子能买两升半小米,够两人喝一个月薄粥。
当了玉佩,又到米店买了小米。李嬷嬷在米袋子上盖了块破布,两人手挽着手故作镇定往前走。因为米店外总是围着一圈饿得有气无力的流民,眼巴巴地盼着别人能弄丢几粒米。听说前两天还发生过在米店门口抢粮的事,两人不得防着些。
果然,见两个女子从米店出来,有几个不怀好意的流民跟了上去。才走出米店百米不到,一个男人突然发难,冲过来揪住李嬷嬷手腕上的米袋就拖。
李嬷嬷年轻时做过下等仆人,老当益壮。虽然这阵子吃不好睡不好,身上还存着些力气。她赶紧将米袋抱住怀里,扯开喉咙大声嚷起来:“强盗啊喂,抓强盗啊喂!”
曲良因吓得不知该怎么才好,只知道举起拳头朝强盗头上乱捶。但她的拳头根本没有力气,打在强盗身上一点作用都没有。
眼见怀里的米要被抢走,李嬷嬷往地上一坐,强盗那边又用力一拖。“卟”的一声,米袋子裂开。金灿灿的小米流泄一地,刺得周围所有人眼睛贪婪地一亮,慢慢地围了过来。
主仆二人心里头顿时透心凉。
这些人饿得脸色发绿,眼睛瞪着地上的小米发出通红的光,当场吃了她们也是有可能的。
就在主仆两人簌簌发抖之时,一个高大的男人拨开人群挤了进来。一手卡住那个正飞快往怀里抓小米的强盗的脖子,一手握拳狠狠地挥了过去。很重的一拳,直接把强盗打得整个人从众人头上飞了出去。落在街边瘫软成一团,鼻腔里直冒血沫子,也不知还有气没有。
令人恐惧的力量,吓住了蠢蠢欲动的所有人。
然后男子转身,帮李嬷嬷将撒在地上的小米捧回口袋。
他头扎蓝色发巾,穿蓝色长衫,打扮是书生的样子。但感觉却跟很多白净斯文的读书人完全不一样。五官端正,眉头微锁,鼻梁高挺。身体精壮,肩膀有些厚。窄袖卷起,露出蒲扇似的手掌和小臂结实的肌肉,像个武夫。
曲良因见过这个男子,住在她那间小窝棚的隔壁。前几天才见他搬来,独自一人,身上背着个憔悴的包裹。因他长得俊俏,所以记得很清楚。
将小米重新装好,李嬷嬷又紧紧把米口袋抱在怀里,不断跟男子说着感谢的话。
“老夫人客气,我住在你家隔壁。”男子说着话,眼睛却看着曲良因。
第一次被陌生男子直勾勾地盯着,曲良因很不自在,赶紧低着头。
李嬷嬷也注意到了这点,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将这点小米带回家。她堆笑道:“后生仔住在我家隔壁啊,敢情好,我们一起回去吧。”
男子没推辞,点点头。
一路上,高大的身躯不知挡开了周围多少饿狼似的目光,平安无事。
回到租住的破窝棚,李嬷嬷从口袋里抓出一把小米放到易道手里:“后生仔,这是给你的谢礼。”
男子一愣,盯着手中的小米,眼神有些茫然。
李嬷嬷拉拉曲良因:“走,进屋。”
曲良因点点头,往门口走了几步。又返回来对男子盈盈下拜,眼睛始终盯着地面:“多谢公子,刚才人多,不好与公子多言。敢问公子名讳?”
男子抬头看着她,半天吐出两个字:“易道。”
“多谢易公子出手相助,您的恩情良因铭记于心。”她是富贵人家出生的小姐,深知未婚男女之间说话有损女儿之仪。但易道帮了她们,若不开口答谢会失了礼数。
易道言简意赅:“不必客气。”
又行了个礼,曲良因正想转身回屋子,易道突然抓住她的手。
又气又惊,生怕有人看见,曲良因那句“无礼”卡在喉咙中,半天没说出来。
但易道似乎没注意曲良因的反应,他仔细地将手中的小米倒进曲良因手心,眼神清澈无辜:“我不吃小米。”
抽回手,曲良因捏着小米飞奔回屋子,飞快关上门。胸口里心脏直跳,眼睛前面浮起一层雾气。男女授受不亲,易道竟然抓她的手,太无礼了!
但现在在异乡颠沛流离,她必须将这点子愤怒忍下来。
64、第二章
第二天,曲良因同李嬷嬷一起去打水。快半年没下雨,城中的河都断流了。城里只有两口井还在出水,水井旁时刻围着一大圈等水的人。曲良因和李嬷嬷排了半天才抢到井口的轱辘。别人都是一人挑两桶水,她们力气小,两人才能抬动半桶。
将水桶放到井里装了水,两人一起用力往上摇。大概是今天装得多了些,才摇几下就摇不动了,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旁边的人一看,纷纷叫她们让开别挡道。见状两人赶紧将水桶放到井中,想倒回去一些。但水桶变重反而一下子沉入水底,装得满满当当,这下更摇不动井轱辘了。
看到旁边的人越来越暴躁,曲良因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一个男人走过来,抓住井轱辘轻轻一摇。井轱辘车轮子似的转动起来,带动木桶箭一般从井中弹出,被男人牢牢地抓在手里,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然后男人又将自己的桶打好水,用扁担挑起自己和曲良因的水朝家的方向走去。
这个男人就是曲良因的隔壁邻居,易道。
两桶水加起来有一百斤,将竹扁担压得弯弯的,一颤一颤地抖。但易道十分强壮,脊背挺得笔直,只用双手扶住扁担两头。似乎根本感觉不到水桶的重量,稳稳地走在青石大道上。
他走得很快,将曲良因和李嬷嬷远远甩在身后。等她们踩着绵软的步子回到窝棚时,易道已经将两桶水都倒进了她们的水缸?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