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
蛄讼氯ァ?br /> 破城地危机不断威胁着布达拉军。卡多雷方面显然也发现了布达拉军的后力不继,因此即便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他们还是继续“挑灯夜战”,一次又一次地对凌拿发出猛烈的攻击。
真照在望楼上紧张万分的看着城头地大战,要不是在亲卫们苦苦劝阻下。他恐怕也要提刀冲上城头和士兵们一起守城了。
“快,派人到内城去催一催司马先生,就说我们城上什么都没有了。问他一切都准备好没有。”外面杀声震天,真照实在坐立难安,不禁又下令吩咐道。
一名亲卫领命而去,过不多久,就又跑了回来,恭声禀报道:“主上,属下刚到内城城门,就看见司马大人派人传来消息,说城内已经准备妥当,我们就可以依计而行了。”
“好!”真照击案而起,喜出望外道:“传令下去,让帅将军布置好人手防守城道,各营听我的号令,准备打开城门。”
火光照耀中,卡多雷的士兵布满了城墙,他们一个个竭力地攀爬着,尽管头顶上不时有人发出凄厉的叫声跌落下去,但是他们还是麻木的继续向上爬去。
突然间,夜色中不知道是谁惊呼了一声,地面上正陆续冲上来的卡多雷士兵出奇的一起改变了方向,纷纷涌向城门处。
紧接着,“城破了!”、“城门开了!”之类的欢呼声响彻天际,顿时可以看到的情景是,密密麻麻的卡多雷军一起挤向凌拿城门,叫喊着往里杀去。
苦战了一天的卡多雷军不论将领或是士兵,已经变得有些头脑迟钝,许多仍在城墙上攀爬的人一看城门已开,急切渴望胜利的他们也不假思索,立即从云梯上窜下来,随着大队人马一起朝城门涌去。人群,这时候就好像汹涌的浪涛一样拍向凌拿城的城门。
就在大队卡多雷军陆续通过并不宽阔的城门进入其中的同时,内城的城门也缓缓被打开。
要知道司马琅邪早在开战之前就曾许诺,第一个冲进凌拿的人就可以获封为凌拿城主,因此卡多雷士兵一看见打开的内城城门,立即像是红了眼睛的疯牛一样,争先恐后的冲了过去。
就在这时候,只听见“砰”的一声,漆黑半空中突然爆起一个烟花,紧接着就看见内城之中有一队骑兵杀出。
那队骑兵人人身披坚厚的铁甲,连他们座下的高头大马也都被上了锁子链甲。或是因为身上装备的沉重,那队骑兵一路过来,地上都仿佛为之震动起来,而且还扬起了漫天的尘土。
明晃晃的刀光在那些卡多雷军的眼前闪烁,带头的十数人顿时都被骇得呆了一呆,顷刻,他们很快醒悟到前面的危险,再也顾不得那“凌拿城主”的奖赏,拔腿就向后逃去……只是这个时候,盲目的后来者不断向前涌来,前面的人又哪能退得回去。
只是转眼之间,那一队从内城杀出的骑兵如同铁流一样注入卡多雷军的人群中,随着他们的手起刀落,立即有数十名卡多雷军毫无抵抗之力的倒在了血泊之中。
这人数不足五百的重甲骑兵虽然动作笨拙,但是在内外城之间这种狭小的位置对付普通的步兵,却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优势,那无坚不摧的优势。
马匹的铁蹄毫无怜悯的可是在倒地者的身上,骑兵们这个时候唯一要做地就是驱马向前。同时不断对着人群挥动他们的长刀。
卡多雷军在转瞬之间就乱成了一团,前面的人哭喊着往后退却,后面的人却毫不知情的涌进城门。就这样不断推撞中,城内近五千卡多雷军顿时乱成了一团,蜂拥着向城门处溃逃。
这种情势之下,布达拉紧守在上城梯道的步军也趁势杀了下来,不徐不急的追在卡多雷军后面,就好像附骨之蛆一样驱赶着他们涌向城门。被同伴踩死踩伤的人不计其数,血肉在卡多雷军中溅洒翻飞。士兵们进城时的那一刻欢喜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时候剩余地只有无尽的惶恐。
就在卡多雷本阵中的骑兵部队听得城破地消息而急急赶到凌拿城门前时,溃败的步兵一下子将他们冲得人仰马翻。摸不清楚头绪地骑兵们别说想调转马头退回去,就是连动一动的机会也没有。
“留下身上有伤的人。其他人都换上长枪,追出去!”真照在城头看见卡多雷军溃败地情景,果断下令道。
昏暗凌拿城下。战争出现了一面倒的情景。溃败的卡多雷军在布达拉军地追击之下,一边大声叫喊,一边杂乱无章的朝着本阵奔去。这种凄惨的喊声听在后面士兵的耳朵里,立刻就使得他们跟着前面溃败的士兵一起逃逸。
本阵的督军将佐虽然连连斩杀了几名退回来的士兵,但是这并不能对后继者有丝毫的阻挡作用,很快被冲乱的卡多雷军本阵再一次验证着“兵败如山倒”的这一句古话。
无奈之下,一众卡多雷将领只能命令军队往营寨退却,同时也吩咐营寨里面的弓箭手放箭以阻挡在后面追击的布达拉军。
昏暗的视线使得大部分的弓箭手只能乱射一通,尽管这对布达拉军具有一定的威胁作用,但同时也误伤了许多正奔回来的卡多雷士兵。
“别射箭,他妈……啊……”哀求声和惨叫声混和在一起,卡多雷士兵又接连倒下去一批。
真照看见全军大胜,正要传令下去再冲杀一回,突然一名亲卫急急过来禀告,说是司马子亮请他鸣金收兵,以免兵力及过涣散而生出变故。真照静下心想了一想,知道司马子亮的话儿说的没错,正应了那一句穷寇莫追,当下连忙传令鸣金收兵。
这一战虽然布达拉军战死人数过万,受伤的士兵更是多不胜数,但是战果却是丰硕得惊人。仅在凌拿城下,就躺着接近三万的卡多雷军尸首,而后来的一阵冲杀,更是让两万多卡多雷军魂归九天,其中还有三千是骑兵。至于卡多雷方面的伤兵人数,那就不得而知了。
用两天来的双方伤亡人数一合算,卡多雷军那十五万人大概就已经去掉了一半有余,同样的,布达拉这边并不好上多少,因为如今能够站在城头的士兵也只剩下两万余人了。
不过按照公孙叔同私底下的计较,战争的天平正向着他们这一边倾斜过来。“凌拿城里还有许多青壮的百姓,如果真的需要,我们便把这些青壮强征入伍,全都拉到城头守城。”公孙叔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说话的时候他的口气显得阴森无比。
听到公孙叔同这样龌龊的想法,真照虽然并不能“苟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还是不自觉的松了一口气,同时他也看到了身旁司马子亮的眼睛里闪过一道精光。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让真照感到头疼不已,那就是赖以守城的物资基本上已经用得一干二尽。最后,他们只能像俗话所说的“拆了东墙补西墙”,当天夜里,真照和帅明杰顾不得休息,带着几百名布达拉士兵,把内城靠近城门的十余座民居拆了,然后把屋墙子上的石块木头搬上城楼,以作第二天的守城之用。
到了第二天的正午,卡多雷军又列阵开始攻城,不过由于昨日的失败,卡多雷士兵显得士气并不很高,所派出的攻城方阵也远比昨日要少。
经过连续两日的苦战,凌拿城上守城的士兵也显得稀落了许多,在真照和司马子亮等人的商议下,虽然还不会直接征城中青壮入伍,但是他们也开始发布告召集人手,帮忙运送各种物资到城头去。
攻守大战再度展开,城门附近的杀声喊声依然可以清晰的传入城中,浴血奋战的两军士兵麻木的重复前两日的动作,凌拿城仿佛成了能吞噬血肉的巨口,让一个个原本活生生的人丢掉可贵的生命……
卡多雷和布达拉之间的大战并不单纯只是巴蜀内两个城邦的战争,它还关系着整个南蛮未来的大势。
“会是谁赢呢?”
南蛮所有人的眼光都注视着发生在巴蜀的战况,要知道历史上曾统一过整个南蛮的五位君王,其中有四位就是兴于巴蜀的。巴蜀不仅富饶,而且地势还紧要无比,进可攻,退可守,实在是王兴之地。
凌拿城前的战事又继续了十天,两军的伤亡人数一路飙升,虽然攻城和守城的士兵都减少了许多,但是其中的惨烈程度却丝毫不比开始的时候差。
卡多雷军因为汲取了第二日失败的教训,接下来显得更加谨慎稳当,这不禁使得兵力不足的布达拉一度陷入了困境之中。不过所幸布达拉召集了许多青壮到城头帮忙,当他们见识到战争的残酷,又在“同仇敌忾”的心思作祟下,终于纷纷加入到守城战中,这样倒是暂时缓解了布达拉军的困境。
“真是坚如磐石啊!”这是某位卡多雷将领对着凌拿城望而兴叹时说的话儿。卡多雷军历经多日攻城不克,士气变得低落无比,攻破凌拿城的机会也越来越渺茫。
终于在第十六日时,卡多雷军开始撤离凌拿,重新退回到斯里兰卡城中。
虽然这一次凌拿城前的大战双方并没有实际的分出胜负,但是从整个后果来说,布达拉却的的确确的成为了胜利者。
经过凌拿城一役,卡多雷再没有多余的兵力控制住刚刚占领的大片领土,而同时因为本邦精锐兵力受到重创,麾下新收编的原先各邦士兵也纷纷或反水,或逃跑,斯里兰卡城中剩余的兵力不足三万,其中伤重者还占了很大一部分。
卡多雷留在本邦的兵力大约只有万余,再加上斯里兰卡城内这三万残兵,自保尚且不足,更不用说什么平定巴蜀各处的动乱,因此可以很肯定的说,卡多雷失去的是制霸巴蜀的实力。
相反,另一边的布达拉却因此得尽了好处,尽管城邦的兵力在凌拿城也消耗七七八八。
要知道这世上原本就是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在布达拉“击退”了卡多雷大军之后,巴蜀各地原本反抗卡多雷的“盗贼”,纷纷开始进攻卡多雷在巴蜀各地的据点,同时又向布达拉传来书信。书信中,他们一面对“尊敬的神之照大公”欣然道贺的同时,一面又婉转的表达了希望能够得到布达拉支持,建立各自势力。
在布达拉暂时还没有恢复元气的时候,神之照大公自然就一一回信表明了大力支持的立场。虽然这种大力支持只是表现在书面上,可是当那些“盗贼”的首领们收到这封极具“深远意义”的信件之后,不少人总会在酒会或是聚会上拿出来炫耀一番,让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和神之照大公关系密切、亲近。
当然,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大大增加了那些首领们的感信,可弊处却是让所有人心里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神之照大公才是巴蜀的霸主”这一个“事实”。
接着,布达拉在很快又召收了许多难民参军。并且迅速集结到“二十万大军”,同时向整个巴蜀平原发出了一份宣告讨伐卡多雷的文书,然后缓缓朝着卡多雷进攻。
在布达拉发出地文书中,其中有这么一段尤为精彩:“司马贼兴兵,不顾邻邦和睦,为私计而残民害物,令布达拉朝廷上下戮力一心,先败司马贼兵于凌拿城下,又欲清扫枭贼于后。但求还巴蜀朗朗乾坤,清平之世,望各路有志之士。齐聚斯里兰卡共襄义举。”
在那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的文书传遍整个巴蜀的同时,其实那不过区区五万人的布达拉军。却慢吞吞的在赶赴斯里兰卡城的途中磨蹭着,那只需要一天的路程,他们却足足用十余天。队伍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新兵蛋子。而且身上的盔甲不整,手上拿着地兵刃大部分都是凌拿一战后捡回来的家伙什儿,与其说他们是去“清扫枭贼”。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一面行军,一面训练新兵。
很快的,在神之照等人地意料之内,那些想要锦上添花的,并且想混水摸鱼的各路“盗贼”都响应了布达拉地号召,领着人马来到了斯里兰卡城。就这样,好像是溪水汇入川流一样,布达拉军很快又得到了三万多“义军”的助力,浩浩荡荡抵达斯里兰卡城。
卡多雷军听到布达拉要来讨伐的消息,哪里还敢停留,在布达拉军到来之前,已经狼狈地撤离斯里兰卡,龟缩回到卡多雷去。
神之照大公也并不对卡多雷军进行追击,只是在斯里兰卡城和一众“盗贼”首领召开了一个庆祝胜利的盛大宴会,然后就让“盗贼”们回到各自的领地去。
这一下,虽然大违“盗贼”们地本愿,但是因为布达拉的人多势众,他们也只得迫于形势,在斯里兰卡城大肆劫掠一番,然后灰溜溜的散去。
斯里兰卡城早在当初布达拉军弃守的时候,大部分百姓就已经闻风出逃,后来又被卡多雷军占领,城中更是十室九空,因此虽然经过“盗贼”们的劫掠,但其实却并没有多少损失。
借助完“盗贼”的力量,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