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
所有人,都已经甘心于这个利益,也因此而开始受到他的驱使。然后渐渐的变成了习惯。
青帮的帮规起着疏导驯服的作用。杜月笙明智的举措起着拉拢人心的作用。
渐渐的,习惯,变成了本能。
十年时间。广积粮,缓称王。名动上海的杜月笙,低调而不张扬,终于把自己地名字。刻进了整个上海青帮子弟的心里。
此时此刻,他不称王,也已经是王侯。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在意这区区一个称呼呢?
杜月笙依旧的对着黄金荣发自内心的尊重。对着朋友亲善。对着兄弟照顾。对那些读书人,对那些落魄政客,对那些官场人物,他不卑不亢。做地却恰到好处的让人舒服。
越来越强。名望也越来越大。
如今,章太炎出现了,他的名望对杜月笙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是更高层次的一种名望。
旧时上海。名人和闻人。可是两种概念。
自己。该如何呢?
后世地凡夫俗子酸**类的啰嗦,先不必理会。但是自己该如何做呢?杜月笙沉思了起来。
因为。再上一个台阶,自己,就更多了一份力量。
时间,不多了。
已经是1926年。杜月笙仿佛已经嗅到了东北三省,还有太平洋那传来的危险气息。
蒋中正一统中原,精疲力竭空有名望,而还未实质掌握真正全国力量的时候,就是那东洋贼子挥师而来地时候。
他们就等着那一刻。
一个有了名义而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全部隔阂的政府,兵已疲,将不和,此时不打什么时候打?
地图上。
青天白日旗的对面,那张作霖地地盘,已经岌岌可危!
。。。。。。。。。。。。。。。。。。。。。。。。。。。。。。。。。。。。。。。。。。。。。。。。。。。。。。。。。。。。。。。。。。。。。。。。。。。。。。。。。。。。。。。。。。。。
杜先生亲手发出了印子钱,二百大洋,放给了黄老板地儿媳地表哥,张子成。月息不算,但是一月就要还。
杜公馆大将丁力李福全,出马拆了张子成的房子。
这个消息在上海地江湖掀起的可是惊涛骇浪。
是不是黄杜决裂了?
人人在观望着。
不过,这种观望,很快烟消云散。李志清嫁入黄门多年,未曾有一子一女。虽然黄金荣知道,这是自己儿子身体的原因。
可是,这个事情怎么说的出去?
而李志清在得知自己表哥的事情后,和公公求情无望之下,愤愤的把自己的钱丢了张子成,提早还了杜月笙后。
在几个女人面前,说了黄老板儿子的秘密。
没人敢多话,也没人敢隐瞒桂生姐。林桂生早就看她克夫相不舒服。勃然大怒下,立即把这女人扫地出门了。
杜月笙沉默着,不代表其他人沉默。
张子成所作所为有很多人在说了,而黄老板桂生姐也站了出来,对章诗名深表歉意。
风雨很快就散了。
杜月笙也没想到自己一来,改变了桂生姐被黄金荣抛弃的命运。更后来,那给黄金荣致命一击的恶毒女人,现在就彻底的失去了作案的机会。
杜月笙一直坚信,事情决定了人心。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人品不可改变。比如已经没有投靠日本人机会的张啸林,比如那黄浦江里的李云鹤,比如这李志清。
也好,***。
黄金荣一点也不怪杜月笙,月生说话是准的,那女人果然不是好东西,居然说那些话?
张子成居然抗自己牌子欺压章太炎的侄子?
自己还做人不做了?
杜月笙漂亮的借着宴请章诗名夫妇的机会,召集了沪上的名流们,展示了下自己依旧对金荣哥的尊重。感慨着金荣哥大义灭亲的果断。
章诗名更是在席间感激涕零,对黄老板赞不绝口,甚至还有了点歉意。并且转告了章太炎的来信,代表叔父邀请两位大亨,前往苏州一聚!
至此。
皆大欢喜。
那女人,月生就是看人准!
黄金荣在被窝和桂生姐继续念叨着。他不知道,他和桂生姐,遇到月生后,多了多少的福分少了多少的曲折。
但是,没有那种肝胆相照,甚至是长兄幼弟般的亲情,和毫无隔阂的信任。又哪里来的这些呢?
一引一啄,莫非天注定。。。。。。。。。。。。。。。。。。。。。。。。。。。。。。。。。。。。。。。。。。。。。。。。。。。。。。。。。。。。。。。。。。。。。。。。。。。。。。。。。。。。。。。。。。。。。。休息下,继续,请大家投票支持,谢谢】
第十卷 第二十五回 … ~赞誉~
。。。。。。。。。。。。。。。。。。。。。。。。。。。。。。。。。。。。。。。。。。。。。。。。。。。。。。。。。。。。。。。。。。。。。。。。。。。。。。。。。。。。。。。。。。。。
文人有风骨。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在历史上,章太炎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作为革命元老对中国有着自己的理念。他和孙中山蒋介石不和。曾经受孙传芳的邀请,而为阻止北伐而出力。
真正的原因已经无人可知道了,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的笔沾满了失败者的鲜血写的。作为章太炎的生平所为来看,他的选择是自己认为对了,才去做的,而于大师人品无关。
杜月笙,身在这个时代,生在一个和大师同时代的风云岁月里,有更多的感触,也对大师有了发自内心的敬仰。
章太炎的邀请,是礼节性的。时年1926年,章太炎五十九岁。历史已经改变了。孙传芳在猝不及防之下,已经再无还手之力。大师也提早的到了苏州,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
杜月笙还是去了,黄金荣也去了。
苏州园林甲于天下。这个时代里的苏州,更比后世雅致万分。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风都带着风雅地气息。处处是景点。
章太炎等着杜月笙。
“章先生,久仰。”黄金荣在章诗名的引荐下,抱拳向章太炎道。杜月笙也在一边抱拳起来。
章太炎的个子不高,脸微长,眉宇间是儒雅气象,一双眼睛平淡无波,嘴巴却挂了礼节性的笑容:“黄先生,杜先生,请。”。。。。。。。。。。。。。。。。。。。。。。。。。。。。。。。。。。。。。。。。。。。。。。。。。。。。。。。。。。。。。。。。。。。。。。。。。。。。。。。。。。。。。。。。。。。。。
黄金荣发现自己插不上嘴。月生怎么明白这么多东西。看来自己是老了。身边的杜月笙和章太炎交流的很热切。
从开始。章太炎的那种表情,到现在的亲热,黄金荣还是感受得到的。这一切地改变,就是杜月笙的原因。
章太炎也在吃惊着。
从革命思想。到天下大势,杜月笙都能够说上一二。卢永翔那句国士无双,上海人传的厉害。也到了章太炎的耳朵里过。当时也就一笑,军阀大亨间地互相吹捧。半生阅历下,章太炎这么想也是理所当然。
而今天,他发现,自己错了。错的厉害。杜月笙。起码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而黄金荣被冷落了。章太炎知道,可是自己和杜月笙相谈甚欢的时候,作为黄金荣。看向杜月笙地眼睛里却是欣喜。
这就是江湖中的兄弟情谊么?
章太炎生平也接触过江湖。当年洪门帮着国家革命。孙中山也拜过山堂。自己也听过那些做派。而那些洪门大哥的风范。章太炎也是领教过一二的。今日,却是不一样了。
“杜先生。黄先生,闻名不如见面。今日一会,足慰平生。两位高义,秉公做事。正是豪侠气派。”章太炎当面又听了章诗名地禀报后,对着两人一拱手:“真男儿。”
杜月笙和黄金荣连说不敢。
章太炎却大笑起来:“也听了些趣事。杜先生风流雅致,黄先生气吞万里。两兄弟雄踞沪上,玩弄洋人于鼓掌,涨了中国人威风。还望两位再接再厉,这世道,要你们这样的男子来担当才是。”
“先生客气了。”杜月笙拱手道:“弱国无外交,这上海租界林立,便是佐证。月生想自己是没这个能力,我和兄长在租界,也仅仅是保乡土护自己而已。谈不上威风二字。真要我中国威风,也是举国统一了,才是中国强盛的契机。”
“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外交。是啊。”章太炎点点头,心里风起云涌。这数十年岁月,自己由得一个风华正茂地少年,到现在白发苍苍。
其中思想几经改变,却看不到救国治国之路。也许蒋中正走地是对地?
那自己这一生呢?
“先生一代大师,门生遍布天下,思想也传达四方,著书立传,让我中国数千年璀璨文明继续流传后世,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真男人。”杜月笙忽然道。
他从来善于察言观色,章太炎生平他怎么不知?面露萧索茫然,必定是勾起了心思。文人一生,不能够治国平天下,也要青史留名,著书传后世。杜月笙地话拂去了章太炎心中的不快回忆。
两人相视。知己的感觉从章太炎的心中升起。
杜月笙微微一笑:“洋人虎视眈眈,先生名望如此。若有一日,烽烟再起,先生必定能够号召四方,天下热血学子,无有不从,那时候,月生和兄长也必定赴汤蹈火,为国为民。先生,初次相识,月生算是交浅言深,冒昧了,但是字字由衷,绝非虚言。”
“两位有古之豪侠风范,我信!何况上海杜先生,闲话一句,金子招牌,如何会专来苏州,糊弄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书生?”说着,章太炎转头看向了黄金荣:“黄先生。你说呢?”
满屋人再次笑了起来。
趁
意,杜月笙将兜里的一张支票,按了手边地茶杯下,来:“叨扰半日,先生还有的事情忙。月生就不打搅了吧。先生如果有空再回上海看看,必定恭候先生大架。”
“也好,也好。”
说着,几人全站了起来。黄金荣来之前就知道,杜月笙一来就走。他说的有道理,人家那名声名望,自己一个江湖人物,见了就见了。却在那里怎么打搅,反是讨人厌恶了。
那张万元的支票,静静的压在茶杯下。
杜月笙微笑着,后世说自己拜会先生给了两千。先生便被称呼为捧自己臭脚?***,老子那索性就多给点。让先生多点闲心整理一生所学,让你们这些狗日知道,到底什么是文化。反正给多给少,这些***也要恶心人的。。。。。。。。。。。。。。。。。。。。。。。。。。。。。。。。。。。。。。。。。。。。。。。。。。。。。。。。。。。。。。。。。。。。。。。。。。。。。。。。。。。。。。。。。。。。。。
那张支票,在章太炎的眼前。
这是杜月笙地位置上拿来的。
自己平生也算有点积蓄。但是这些年来。已经是坐吃山空了。家里有些紧张,杜月笙必定是打听好了。又怕自己难堪,便悄悄留下了的。
杜月笙!
来了,就走。话犹在耳边。
天下烽烟再起,洋人狼子野心。
他看的透彻,这国家世道,路还远啊。真想看看这杜月笙,到底会怎么样。章太炎感慨地想着,甚至,他期待着。
江湖男人的热血,他还是感受的到的。因为他也是男人。
自己是书生,却不是没有横枪跃马地梦想。想当年,那羽扇纶巾的周郎周公瑾,那智冠天下的诸葛武侯,也会偶尔的羡慕羡慕麾下冲阵斩将,驰骋沙场夺旗凯旋地猛将们吧。
他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章太炎想着。
这个人,必定大有作为!
。。。。。。。。。。。。。。。。。。。。。。。。。。。。。。。。。。。。。。。。。。。。。。。。。。。。。。。。。。。。。。。。。。。。。。。。。。。。。。。。。。。。。。。。。。。。
“先生。”
章诗名低声的叫了下。
杜月笙张开了微微闭起地眼睛:“怎么了?”
已经是回上海地第二个晚上。
杜月笙不知道章诗名怎么突然来找自己了。焦文斌刚刚说事情安排好了,他正在继续考虑着事情。
“先生,诗名这个几日想起了个事情。”
“怎么了?”
杜月笙看着他:“诗名,是不是哪个佣人轻慢了你们,还是怎么了?”
“不是,不是。”章诗名见杜月笙张口就是关心自己地话,很是感动。章太炎在杜月笙回头的当天就派了个学生来,信还在自己地怀里。上面讲了杜月笙留下的支票,叔父生平第一次叮嘱自己要好好的帮他。
叔父要自己帮杜月笙!这换了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日自己被杜月笙劝了来这里,也是怕叔父不高兴。毕竟杜先生是江湖人出身。不想,叔父却如此的推崇。章诗名知道,自己那个叔父眼高于顶,不是为区区银钱而说人好话的人,那日他站了一边,也清楚的看到了杜月笙的谈吐眼光。
章诗名,觉得其实就是没有叔父的信,也该真心的帮自己的恩人了,何况,叔父的信更去了他最后的一点顾忌。
他想了好长时间。
他想到了一个点子。
“修族谱?”杜月笙诧异的看着他。
章诗名认真的点点头。他也有点奇怪的看着杜月笙。他当然不知道杜月笙诧异的原因。
杜月笙没想到,这个事情来的这么快。而且居然是章太炎的侄子和自己提出来的。
“先生,如今您名满沪上,甚至举国皆知。蒋中正说你心胸过人,卢永翔说你国士无双,我叔父也说你古之豪侠风范。上海如今谁不知道?”章诗名看着杜月笙,慢慢的说道:“如今先生涉足各个行业,名望正与日俱增,我想,先生也该在自己老家修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