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
可以说两个人的对决,占了上风和主动的是张学良。
最后一个结果出来了。
蒋中正却一点也不开心。
天下名义上一统,却是各派林立。有太多的事情不是他能够掌握地。张学良虽然易帜。却是手握雄兵数十万。
身边其他的人也各怀鬼胎。
如果利益分配不均,迟早还要爆发一场战争。现在的中国,空地很。得东北得天下。我还情愿不要这个名义。真正地掌握数十万大军呢。
蒋中正甚至有点羡慕张学良。
起码他有个好老子。吃喝玩乐着就能够有片地盘有人马。这么强横地力量在那里。到哪里不舒坦?
回看自己阵营里各色的嘴脸,蒋中正真地有点累了。
如今表面无战事了。不久就该有人跳出来摘果子了吧?他郁闷的想着。思绪渐渐的,飘到了上海。
那里是卢永翔铁板一块,卢攸嘉杜月笙兄弟同心。上海的战略布局早就告诉了他,这是杜月笙坚持的。
看着那些手笔。
外来的风雨,要不你就来的早一点,要不你就来的晚一点吧。
早一点,国内也就齐心而动了。
晚一点,我也就能徐徐图之了。
可是,敌人,那个窥视了中国百年的大敌,他岂会这么愚蠢?上海!蒋中正的手指点在那里。
眼神里说不出的羡慕。
他是羡慕那边的肝胆相照吧?还是羡慕什么?………。。。。。。。。。。。。。。。。。。。。。。。。。。。。。。。。。。。。。。。。。。。。。。。。。。。。。。。。。。。。。。。。。。。。。。。。。。。。。。。。。。。。。。。。。。。。。。
东北!
在上海,杜月笙的手指了那里。
半仙每日一课现在是程序了。
何丰林卢攸嘉等人在听着,聚精会神的听着。不动脑子了,有他在还动什么?该怎么动手的时候再说。那种大势可不是我们想的出看的出的。
杜大仙硬着头皮在啰嗦着。
他豁出去的唯一目地就是九一八!那个大少爷来真的了,真的统一内部了。但是后面呢?
中原大战时候出兵二
入中原,蒋中正张学良联合了人马,至此天下才真的
可是那次出兵也给了敌人机会。
而在那之前。可是社会主义老大哥把爪子伸了出来,在东北狠狠的抽了一下,抽的东北军吃了瘪露了底。
日本才会更加的肆无忌惮的!
中东路事变!
“日本人现在还不急,但是苏俄必定急了,你们的战报我也看了,苏俄在边境已经部署了兵力。有心人一闹,只怕年轻气盛才一统江山地大少爷憋不住。”杜月笙摇摇头。
随即他肯定了一句:“打是要打的。中国领土岂能容外人染指?无论他是谁!但是要做好准备。”
“鞭长莫及。”卢攸嘉的话说的有气无力地。
他说的是实情,如果淞沪还没打起来的时候,张学良提前派兵来,卢永翔不和他翻脸才怪。现在的天下就这样。名义上统一,其实各自是各自地地盘。
外人的地盘谁好插手?
东北是战略要地,东北军在那里不仅仅是兵力压制,还有着无数的军工企业在那里。如果东北不丢,抗日也许好多了。
但是还有了前提。
关东军到底会怎么办?他们会不进攻么?不可能的!可是东北好儿郎们在自己地故土上抗争,无论怎么样有是另外一回实情了。
总比故土让日本人当成跳板和侵略中国的战略基地好吧?
问题出现在卢攸嘉说的话上。
那片地方除了张学良,现在说能够说了算?没有人能够说了算!
杜月笙无奈地叹息着。眼看着事情在那里,却无法解决。难得中国真地走不了那个沦落地命运么?
沪之后,东北之下。国土沦陷?
窝内斗的一群杂种啊!
砰!
恨恨地。杜月笙把拳头狠狠砸了桌子上。吓了周围人一大跳,看着大家的眼睛。杜月笙气恼的道:“我看我们把心思放上海这里,那边由得中正去看。别真把我当什么了。这世道,没实力是没用的。”
“由得中正去处理。我们是看顾上海的好。”卢攸嘉也赞同,千里之外的事情烦心了干什么?
想烦心人家还不让你烦心呢。
吃了鳖拉到!
少爷想的不负责任,可是他是这个时代的人,地盘山头的想法可是他老子卢永翔手把手的灌输出来的。
时代也是这么的现实。
谁在那里,也不会把自己辛苦半生的家当丢了,去任由外人主宰,搞不好最好自己命也搞掉了。
杜月笙理解他的说法。半是气半是无奈的只好一叹:“再怎么说是中国人,哎,算了!”
何丰林没吱声。
他在盘算着杜月笙的建议,相对于少爷,年长的何丰林毕竟更像个军人……。。。。。。。。。。。。。。。。。。。。。。。。。。。。。。。。。。。。。。。。。。。。。。。。。。。。。。。。。。。。。。。。。。。。。。。。。。。。。。。。。。。。。。。。。。。。。
回到了杜公馆。
焦文斌看杜月笙心急的脸上神色不大好,安慰道:“月生哥,有些事情也急不得的。”
“我晓得。想不了的,只好不想。安心的走自己的。”杜月笙点头道:“文斌,那边事情怎么样?”
“货物都先下了我们码头仓库里,然后整理了出手。暗中我已经在截留物资了。放的稳妥的。”焦文斌微笑着。
他很自信,杜月笙问他事情的时候,他每次都是办的好好的。虽然大方向上杜月笙把握着,可是这种具体的操作上,焦文斌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你办事,我放心。”
杜月笙的头又看向了地图上:“哪里是乐土?文斌,听人说杨在田在四川有点朋友?”
“我不晓得。”焦文斌摇摇头,但是知道杜月笙后面肯定有话。
四川?
果然。
杜月笙头一仰:“四川蜀地,人说蜀道难,易守难攻。我看国力如此,怕将来有个万一,想去联络联络。”
“那月生哥,我去请杨在田?”
“不忙,我那里也有朋友的。我再打听打听。”杜月笙沉吟了下,还是决定缓一缓,自己的地盘实力全在上海,上海丢了,出去后,也就是靠着老本指挥兄弟们了。
自己是不能够留下的。
耍了永野望这么大一个耳光,日本人不杀之而后快才怪呢。
后路呢?
杜月笙忽然的想道。战争要开始了,注定结局的战争肯定要开始了,胜利后呢,自己该何去何从?
“不,请杨在田,我有事情要问。”杜月笙忽然站了起来。
焦文斌呆呆的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怎么了……。。。。。。。。。。。。。。。。。。。。。。。。。。。。。。。。。。。。。。。。。。。。。。。。。。。。。。。。。。。。。。。。。。。。。。。。。。。。。。。。。。。。。。。。。。。。。。
第十二卷 第二回 … ~有请洪门~
洪门的杨在田现在对杜月笙一点没意见,他们是好兄弟。不常常走动不代表没有感情。
上海滩最会做人的杜月笙不是一般的人。
他整合了以后,都给人好处。杨在田苦心一场后,现在得到的利益不比过去少多少。
江湖人也是人。吃饭喝酒什么不要钱?不烦心还有好处。势力比自己大的还给面子。
那还有什么过不去的?
和平的被杜月笙接过了生意,提前养老拿分红的杨在田,对杜月笙没有什么意见,来去后交情反而是越来越好。
尤其是杜月笙带了兄弟收拾日本人。
这让杨在田痛快无比。
听了杜月笙请自己去,还派来了焦文斌。杨在田二话不说,就动身了。车子向了杜公馆而来。 。。。。。。。。。。。。。。。。。。。。。。。。。。。。。。。 。。。。。。。。。。。。。。。。。。。。。。。。。。。。。。 。。。。。。。。。。。。。。。。。。。。。。。。。。。。。。。。
本来,洪门数百年来一直压了青帮一头。细想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壤基础。
帮会靠地是人,没有人参加的叫什么帮会?
提到洪门都想到天地会,是的。
任何朝代过了一定的统治时期后,总能够拉拢到大部分的民心。其中功劳最大的当然是儒家的天命说了。反正有奶就是娘,只要皇帝用自己,管他是猫狗,儒家总能够整出窜道理来。
潜移默化下,渐渐的。百姓也就认命了。
可是百姓心中不是不知廉耻。起码头上的猪尾巴不是假地。这个固定的发型根本是多尔衮个傻逼强加了汉人头上的。
汉人多少?满人多少?天下读书人多还是市井百姓多?
不管怎么说,百姓对那些热血好汉,忠臣良将都是敬仰的。前明在百姓地心中有着地位,那汉家衣衫总让百姓念念不忘。
时间再过去。民间野史的演义里也在述说着光复河山的梦想。
作为货真价实的,起家时候就为了反清复明地组织,洪门,在百姓心中地位可想而知。
洪门开始的骨干里。前明的还有台湾郑家的军汉们也不少,只是朝廷没了,王师散了,可军人们地血性可没散。一腔碧血洒了人间,洪门在有清一代的江湖上,叱诧风云。绿林草莽们莫有不从。
因为他们知道忠义二字。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
而青帮的发展就不是这样地了。
青帮本名漕帮。最早地时候还是为反清复明在河川运输粮草起步 地。后来流走于河川间。
和旗帜鲜明的洪门不一样。他们是隐藏于市井地。
也正因为这一点,本来就很散漫的机构。在渐渐的发展后,于清廷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在清廷打压引导下,改名为安清,然后到了雍正年陆祖直接上书朝廷,请为朝廷办理漕运。
从此,青帮便走到了洪门的对立面去了。
所以在江湖,那个言必称忠义的江湖里,在汉人为多的国度里,洪门一直压了青帮一头。
直到了民国到来。
黄金荣杜月笙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里,用手腕展权势,又是兵荒马乱,洪门在中国真正的大基地台湾,被日本人控制着。大部分洪门骨干出走海外。
青帮
居上了。
所以说不是这个年代,杜月笙也绝对不会有让洪门杨在田还不了手的能力。因为人家背后的势力独自抗衡举国之力数百年,现在世道变 了,人心也变了,对头都彻底倒台了。
所以一切才转变了。而此时此刻的青帮大亨,现在后将来,他表现出的抗日热情,也已经洗刷了青帮过往的一切过错。
人称三百年帮会第一人,根子该在这里。
这风云际会是命,更是一个热血男人的使命吧。
。。。。。。。。。。。。。。。。。。。。。。。。。。。。。。。 。。。。。。。。。。。。。。。。。。。。。。。。。。。。。。 。。。。。。。。。。。。。。。。。。。。。。。。。。。。。。。。
“杜先生是了不起,几手玩的漂亮。”杨在田在啰嗦着。
他的头发已经有点花白了,江湖也是个熬资历的地方,一个毛头小子想在传统的帮会里出头,几乎没有可能的。
那都刀山血海走来的。焦文斌侧眼看去,依稀的还看到身边的洪门大哥脖子上一道淡淡的红痕。
杜月笙是了例外,他站了黄金荣的肩膀上,加了自己的天赋,又遇到了一个恰当的时期,生活在一个恰当的城市里。
才造就出了一个他来。当然现在还有一份后世的阅历。他更是如虎添翼。
焦文斌没有搭理杨在田的话,一个前辈在自己面前夸奖自己的大 哥,他不好跟了说,但是内心的骄傲他又不想否认。
只是笑了笑。
杨在田哈哈着:“文斌也不简单。”
老好人见人就夸,焦文斌耳朵起了老茧,继续笑笑,这次,他客气了下:“哪里,晚辈道行还浅呢。”
闲扯着,车子已经到了杜公馆。
“月生,还要你亲自来接?客气,客气!”杨在田下了车,看到杜月笙站了那里,顿时喜笑颜开。
这面子有了,老头自然开心。
杜月笙手一引:“在田大哥,月生应该的嘛。请。”
“月生有什么事情?你只管说。”杨在田性子豪爽,藏不住事情,要不然也不会把个公司搞的一塌糊涂。
据说当时被水匪吃货后,气的杨在田要带几船兄弟去“剿匪”,后来想想天时地利和人和,老头才没冲动。
这样的“李逵”,就喜欢杜月笙这样的,给面子给好处,处处维护着,成,他爽了看你永远爽。
不然换个人和他这么搞生意,他早去放火了。话说老爷子现在一夜还折腾到天亮,这身板这肺活量配得上那火气的。
“进去说,进去说。”杜月笙笑眯眯的,他也非常喜欢这个老哥 哥。不是为发展计划,他还没真不想动他的产业。
就这样,后来给的弥补也足够了。杨在田在这个事情上不吃亏。
杨在田点点头。书房?有大事说?
老头那没几个的心眼转了起来,转了半天,算不出来,干脆不想 了,进去后一屁股坐了沙发上。
看看杜月笙:“好了好了,不喝茶,你先说事情,憋的慌。”
杜月笙看着这可爱的老头,哈哈大笑起来:“好,我说,我说。”。。。。。。。。。。。。。。。。。。。。。。。。。。。。。。。 。。。。。。。。。。。。。。。。。。。。。。。。。。。。。。 。。。。。。。。。。。。。。。。。。。。。。。。。。。。。。。。
稍微晚了点,抱歉,
第十二卷 第三回 … ~后路安排~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