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
蒋中正和戴笠互相看了一眼。戴笠一抱拳:“兄台好。”
“戴兄弟你好。”蒋中正客气的回礼道。
杜月笙在一边淡淡的一笑:“中正一方人杰,戴笠也算个汉子。中正,他也喜欢军中日子,有机会,还请你提携提携。”
“好,一定,只要中正有日能够,必定不会忘记戴兄弟。”蒋中正认认真真的答应道,然后又仔细的看了看戴笠。
戴笠低头默默的对着杜月笙一躬,又对了蒋中正一躬:“谢谢月生哥,谢谢中正兄,我先去了。”
“恩。”杜月笙也不想太刻意了,他还想继续看看。
看着戴笠转身出去了,蒋中正在一边低声道:“月生,你门下都不错,这个戴笠有点骨子里的虎气呢。他是干什么的?”
“和你一样。”
“什么?”蒋中正奇怪的看着杜月笙,不知道他说什么意思。
杜月笙一边向里面走着,一边叹息道:“你们都是落难时,正是玄德遇长坂,曹操逢赤壁!恩,不,不,我说错了。”
蒋中正心里正暗喜着杜月笙将他比成玄德曹操。听他说最后一句,不由的愣了。
杜月笙回了头来,一字一句的说道:“中正。戴笠,他不如你!你若是曹操,他也许只算得五子良将之一。做人做事情,莫做玄德,杀伐果断,真性情真本色才是大英雄!”
“月生你太抬举我了。”蒋中正激动的说道,想了下,他又问道:“玄德摔子抚子龙,的确是假仁义,但是你江湖之人拜的关二爷可是他………。”
杜月笙听了不由的大笑起来:“若是国难当头,我杜月笙愿做那精忠的岳武穆,击倭的戚将军,也不做内斗百年,耗尽国力,结果让关外五胡乱了天下的三国人。”
蒋中正沉默了下,不由的长叹一声:“高见!世人皆说三国英豪如何如何,可是细细想来,月生你说的才是。如今天下正是军阀乱着中华,外敌虎视眈眈,和那时候何其的相似?可是,哎…………。”
“我倒是有点想法!”
杜月笙的眼睛炯炯有神的看着蒋中正:“你可愿意听听?”
第五卷 第十五回 … ~英雄泪~
还是杜月笙让蒋中正暂住的客房里。
已经是午后一点多了,落在刚刚空腹喝了点酒的两个男人眼睛里。上海的午后分外的漂亮。
有点偏了西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户的过滤,变的淡了点,给房间里的人,物,都镀了层金黄色。
杜月笙对自己生活里的要求很精致,这是那份记忆带给他的习惯。两个人面前的茶几上,青瓷的碗碟里,红的发亮的花生米,烤的焦黄却走满了油的羊腿,切成了薄片,齐齐码着的水牛肉。还有那炖在小瓦瓮里的狗肉块。
这个年代里,还没什么高楼。二楼的窗户里看去,视野是无限的。
蓝天白云和艳阳。
甚至吹动了树梢头的风,都带了点夏季才有的暖意。
只是,枯木上没有丝绿色。
杜月笙举起了手里的杯子:“烈酒加友朋,席上是佳肴,狗肉怯冷,羊肉大补,牛肉有咬劲,这花生米么?是世上最好的下酒菜!中正,干!”
“干!”蒋中正抬腕干了杯子中的酒。
又拿起了手边的酒瓶,自己给自己倒上了。对面的杜月笙也是这样,两个人手边都有着自己的酒瓶。
因为杜月笙刚刚说了。喝酒。要地是自己感觉。你喝了,舒服不舒服我不知道,不如自己看着办最实在。
蒋中正深以为然。杜月笙这种细节上,其实也透着他做人的风格。不由得不让人感叹。
酒过了三杯。
蒋中正放下了筷子:“月生,还请赐教。”
杜月笙看了看他,眉头微微一抬,手里筷子夹了片带筋的牛肉,递到了蒋中正面前的辣碟里:“吃。我们边吃边说嘛,就朋友之间谈心而已。这么隆重不辜负了这上海的午后阳光?”
“好一个上海的午后阳光!”蒋中正点点头,夹起了牛肉送到嘴里,细细的咀嚼了起来。他也在咀嚼着对面杜月笙那醇如酒的情谊。
“可惜,日已西沉。之后就是黄昏,再是黑夜。明日地朝阳,这中国大地上,能够看到的人,十不留一了。”杜月笙说这个话的时候,神态很是平静。
蒋中正心头一跳,刚刚要正色问他,想起杜月笙刚刚的话,又低了头夹起菜来:“你怎么知道呢?”
“中正,那你怎么看的呢?”杜月笙也想了解了解这个时候的他,到底知道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蒋中正一呆,随即歉然地一笑:“我想不出。你有什么理由说,这中国十不留一。”
“呵呵。这个啊。”
杜月笙摇摇手:“打比方莫当真。我意思是………。”
“我知道。你说的是会死很多人。你认为真的会有大仗?”
听了蒋中正这个话,杜月笙拉了脸了:“中正,你当我是朋友不?怎么出这样的戏言?”
“哎,月生,你如何肯定?我没相戏!”
吃惊的看着对面蒋中正一脸的诚恳和焦急,杜月笙愣了半天,忽然想起来,他还没跟了中山先生。之前是跟了陈其美而已。便是日后的领袖,也不是生来做了领袖的。自己这不是太着相了么?
举国上下,人人醉生梦死,就目前蒋中正这种想法,已经是出类拔萃了。换了自己没这个阅历,怎么会知道这些?
此持此刻的中国,就是中山先生,对了日本还是有幻想的!多少人是日本留学归来地?多少人对日本有着新思想的启蒙老师般地感情?日后又多少在日的同学,分了两边,为了各自民族地利益或者生存厮杀起来?
自己,太想当然了!
看他好像想明白了什么,蒋中正竖起了耳朵,从他的本能来感觉,杜月笙从不虚言!正事该到了!
果然。
杜月笙开了口:“中日,必有一战!必定是从了东北入手。”
“是否一战,不敢肯定。但是要说入手,我和朋友谈过,想来是东北最有可能。”蒋中正保留着自己的意见,但是也赞同杜月笙的看法。
杜月笙看着他,微微叹息了下:“张作霖整日和日本人鬼扯着,大把大把的洋钱送了日本人。敷衍着二十一条。却不把当地的日本军人看眼睛里,你知道么?”
“知道,举国都知道这些。说这张胡子是汉子呢。”蒋中正笑了起来:“谣传,张胡子当面和日本人叫板了要开战,却一边打了电话去日本国内给军方压力。”
“你是军人,你图什么?你服气么?”杜月笙忽然问道。
蒋中正看着他,还是,艰难的,摇了摇头,不说话了。
“张胡子这里不是绝对的,何况,把希望寄托在一部分人地贪心上,去抗衡一个国家的贪心。你说他能够赢么?”杜月笙说到这里,手向下用力地一劈:“不能!张作霖是必死之局,我是日本军人,就暗杀了他,他一死,东北大乱。”
“然后就有机可入!”蒋中正的头上已经沁出了点汗珠子来,身子向前倾着,盯着杜月笙的眼睛:“然后,收了东北为基地,杀向北平!一举端了我们的政府!”
政府?
杜月笙冷冷的扯动了下嘴唇:“想的容易。这万里河山多少好汉?那算什么政府?全民认可的才是政府!”
想到这里,杜月笙又摇摇头:“我也就这么一说。张作霖一方诸侯,未必这么容易的。何况也就我说笑而已。但是日本人必定不会放过他的。另外。”
“你说。”蒋中正已经完全的被这种可能给吸引住了,他连忙问道。
杜月笙道:“我看这国内一日不统一,日本人一日不会动手的。”
“妙!”
蒋中正听了这个话,拍案大叫起来:“列强不要动手,便是挑拨挑拨,这边诸位军爷们,你杀我,我杀你,杀的越久,中国越弱!他们是求之不得呢!月生你看的透彻!我敬你!”
和蒋中正碰了一杯后,杜月笙指了门外的上海滩:“这些,我是从报纸上看来的些消息,而推断,却是我从江湖厮杀里得到的经验。这没什么区别,钱,人马,纵横,帮助,背叛,打击,分裂,谁笑到最后谁。”
第一人。”蒋中正瞠目结舌,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凉▋
“不。我还没说全了,起码在我心里,这江湖,有情义在。所以,我和金荣哥,是江湖的人上人。但是,我不会是第一人。”杜月笙笑道。
“我知道了。”蒋中正忽然说道。
杜月笙都不知道他忽然说这个是什么意思,想了想,没问。蒋中正却在那里苦恼起来:“这不统一,是死,这统一也是死。这………。”
“不统一,是死,统一,必胜!集全国之力,同仇敌忾,如何是死?”杜月笙勃然大怒,怎么这蒋中正说出这个话来?
蒋中正看他发怒,吓了一跳:“月生,你我谈谈事情,你急什么?”
“你看那张学良如何?”杜月笙忽然问道。
对面杜月笙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蒋中正已经找不到北了,他看着杜月笙实实在在的:“我不了解他。”
“嘉了解,据说是个公子哥。”杜月笙没有没脑的说了一句。忽然又扯了起来:“中正啊,你说这打仗吧,我也不知道,但是人难啊。”
蒋中正点点头:“有个好老子是舒坦。我看嘉也是,张学良可想而知了。”
“民国四大公子嘛。孙科是中山先生的公子,我不知道,嘉是我兄弟。我看嘉有这个心。但是没这个恒心。毕竟出身不一样。不过人人如此,我也就说说而已。”杜月笙说到这里,他举起了杯子:“你看你我,也就说说。你还能到了中山先生那里聆听教诲,我却浪迹江湖,脱身不了!来,干,异日相聚。你我也不知道什么样子了。”
“无论怎么样,月生,我永远当你是兄弟。”
杜月笙摸出了身上一张拜帖,推到了蒋中正地面前:“胸有大志,就洁身自好。江湖,不干净。别粘着了。”
“月生。你。”蒋中正吃惊的看着自己送给黄金荣的拜帖放在了面前。不知道杜月笙的意思。
杜月笙看着他的眼睛,认真的说道:“事情,我帮你办,这个你收回。我看你不是池中物。好好干吧。月生我,一生就这个命,日后有什么需要,你说个话,只要为国,我毁家相助!”
蒋中正的手,放在了那张帖子上。半天后,默默的收回了去。重重地点点头:“今日你我相约了。日后我也如此对你。只要有那一天。”
“做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月生卖水果的时候就想着有日纵横沪上!路不同。你的眼睛该看着天下。”杜月笙忽然又掏出了一张纸放到了蒋中正的面前。
蒋中正拿起来一看。浑身一震,张口结舌的看着对面的杜月笙,眼睛里却缓缓地流下了眼泪。
那张纸,正是卢嘉和杜月笙的赌约!
蒋中正日后必是万人之上!
这几个大字重重的撞进了蒋中正那颗年轻的心里。他站了起来,一躬到地,然后大声说道:“芶富贵,勿相忘!若违此誓,中正必定死于乱枪之下!永世不得魂归故土!”
杜月笙默默的点了点头。但是他的心里却是悲凉的一声叹息,男人和女人之间。爱往往是恨的开始,白头厮守百不足一!而男人和男人之间呢?你我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改变么?因为那个时空的结果,他已经知道!
酒,在现在地兄弟之间,和着热血,流淌着。
渐渐的,蒋中正醉了。醉在上海大亨地赞许里,醉在了自己对未来从来没有过的坚定信心里!
可是蒋中正不知道,杜月笙知道他太多地事情,但是那些都还没有发生,而那些东西,全被历史的迷雾笼罩着。就是杜月笙也看不清楚。
只有时间,只有大局,杜月笙是清楚知道的。就杜月笙的性格来说,蒋中正是现在的他不得不的选择。他不敢拿了去国运冒险!他不敢!
蒋中正!蒋中正啊蒋中正!
看着对面烂醉如泥了的他,杜月笙低低的在心里叹息着,他站了起来。走到了窗前,打开了窗户,他扬起了头来,那淞沪大战地硝烟,透过错乱的时空,隐隐地已经传到了他的面前。
艳阳上,一片乌云半遮挡了她美丽的容颜。
下面的人间,冷清了几分。
一十四年中华大地上遍地的血腥,遍地的尸骨,那呜咽的黄河长江,那硝烟弥漫了的古城金陵……………
只恨,明知道要发生,却无力阻挡,因为他不是神!
只恨,明知道要沦陷,却不能拯救!因为他只是人!
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压在杜月笙年轻而不宽厚的肩膀上。
那种看的清楚,却………
捂住了脸,酒意烧腾了血,不由的,微醉了的杜月笙,捂住脸,他忽然不忍再看向这美丽的上海滩。
就在窗外吹来的冷风里,杜月笙生平第一次,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了起来。
沉睡中的蒋中正吃惊的睁开了眼睛,外边,一阵雪花猛的灌进了房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洒了两人一身!
………………………………………
公元1916于杜公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