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江山
敌人身前。”
伯颜叹一口气,重重说道:“殿下,你在勇武上,不下祖宗。可是你的谋断,还是差了一些。等你回到大汗身边,好好和他学着,看大汗是怎么用兵打仗,怎么处理民政的。现下的蒙兀,和当年全然不同了,好生学着吧。”
脱欢被他说的无语,当下羞愧难当,不好再说。只得勉强站起身来,向伯颜道:“好了,咱们上路。”
两人一同步出脱欢住处,一路行来,穿过归德府原知府衙门的正厅大门,步下汉白玉雕刻而成的石阶,出仪门、正门,却不知怎地,又一起回头顾盼。
“归德应该不会有事吧?”
脱欢看着巍峨壮丽,还是始建于北宋时的府衙,显的全无信心。
伯颜皱眉道:“五六万的汉军,加上五千蒙军,阵势又收缩的很紧,归德又是东京前哨,城池坚固,很难正面攻破。守将阿术,虽然年老,经验却是十足,十来岁时,还曾跟随成吉思汗西征,我不相信有人能在他手里讨的了好。”
两人虽不能全然放心,却也只得急速离去。当日颖州战败,从前线逃回的万余败兵,两人带走一半,留下一半,交由阿术统领,防守归德。
由于本部早就离去,他们两人虽是带着随身的几百亲兵,绝尘而去。
秋日的阳光下,几个老实巴脚的农民,在田埂上歇息纳凉,眼见这一小队骑兵离去。那些布满老茧的黝黑的大手,却在暗中提起笔来,将这些骑兵的神态举止,人员数目,离去的方向一一记下。
“伯颜和脱欢等蒙兀大将,全数离去了。”
那张写的潦草却详细的情报,被誊写清楚后,在伯颜等人离去后的数日,已经呈在了张守仁的案头。
他居于帅府正中,此时战事已停,自胡烈以下,所有的大将均排列其下,静待他的决断。
“你们说说看,咱们是趁势攻伐归德,还是暂且休兵,整训人马,来年春天再战?”
“大帅,兵马疲惫,敌人很难再战,我军也委实不能再打。”
“正是。我军不过一万多人,精兵太少,若是急速扩充实力,只怕很难分兵守城。打下城池,也终究无法守住。那些床弩和投石机虽然厉害,可是建造不易,很难量产。否则,也还好让许多。”
“是啊,要是那滑翔机能多造上几百架,每架多载几人,嘿嘿,那可真不得了!”
张守仁听他们议论纷纷,虽然以极小的损失打败了敌人十余万大军,这些将领却并没有骄矜之色,亦是无人脑袋发热,要趁机攻州掠府。他心中极是满意,待听到各人议论那些新奇武器,恨不得全军人人一个滑翔机时,却又是哭笑不得。
这滑翔机的构造原理极是简单,不过是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以上好原木和少数的钢铁构件组成。利用大别山上到处都是高坡的地利,只需人力推动,这些自身全然没有动力的大型飞型器,就会利用山风飞到一个可以平稳飞行的高度,在完成任务之后,又可以平稳降落。
张守仁原本是打算建造热气球,可是那需要更精密的器材和许多无法得到的配件,在现有的条件下,只得放弃。
至于滑翔机所使用的那种高爆弹,不过是用当时已经有的火药,稍加改进,以制做炮弹的方式制做而成。看似威力惊人,其实论起杀伤力来,还不如寻常的抛石机。
至于火枪火炮,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实在太大,若是张守仁拥有整个南楚的财力物力,自然可以铸造成军,而在此时,实在是没有能力建造。
那些带电的铁丝网,则是由制做电报的电池后,又多造了一些强电流的蓄电池,将铜丝搭在铁丝上,电流直通,自然就有使人有痛灼感的效果。只可惜,象发电机那样可以制种高压电流的器械,以现下的科技条件,无法制造成功。若是不然,只怕就没有那么便宜,让敌人用身体硬压就压跨了铁丝防线了。
这些直到清朝,仍然是士大夫口中的奇技淫巧的东西,却使得张守仁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打败敌人。
此时此刻,他麾下所有的将军士兵,不但视他为用兵如神的将军,亦视他为天上星宿一般。这些东西,等闲的工匠照着图样铸造都尚嫌困难,更别提一手发明,并无他人帮助的张守仁了。
听他们仍然议论,张守仁微笑道:“这些东西,好是好。不过没有钱粮,没有人力,如何大规模的建造?东西再好,也得有人来使用。是以无论如何,首在得人。”
胡烈上前一步,答道:“往北攻归德不易,不如咱们往攻唐、邓,再加上许州、信阳、蔡州、宋州,商州、长水、业阳,把这几十个州县全数攻下,背倚大别天险,以为犄角之势。再加上,咱们打通唐邓,就能和襄城一线联通成势,若能得到朝廷的信重资助,则大事更加可成了。”
旁人尚未发声,伍定国却上前一步,冷笑道:“胡将军,你又忘了前事了。我听说,朝廷私下里早就和蒙兀人有了约定,绝不会资助支持我们。甚至,蒙兀人要求朝廷向我们施加压力,让我们退回江南。若不是余波老儿,知道大帅绝不会听从他的调遣,信使早就派将过来了。”
他目视众人,又道:“当年岳飞之事,诸位可记得否?”
岳飞以宣慰使之职,收复襄阳、唐、邓、新野等六州之地,授清远节度使,后来讨平洞庭水军,收编六万降军,将岳家军的实力扩充为十万。后来他自襄阳北伐,连克中原大城,在东京开封附近的朱仙镇,大破金军,东京收复在望时,却被十二道金牌急召返回,置朝为枢密使,最终因不肯放弃北伐一事,被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时隔不远,此事又是武将心中最痛。伍定国此语一出,各人均是默然。朝廷对北征将士如何料理,各人都是心知肚明。胡烈适才的言语,确实太过一厢情愿。
张守仁心中亦是踌躇,若是此时打通唐、洛,敌人无力反扑,不但内可以联结大楚,外还可以危胁潼关,甚至打破潼关,直入陕西路,经略关中,亦是另有一番天地。
当日蒙兀灭金,亦是北路直下幽州一线,西边由黄河九曲直入关中,打破潼关,直逼当年金国的南京开封。
只是关中自从汉末以来,残破已久,自然条件太过恶劣,不下大功夫和本钱整治,没有办法支撑的住大规模的战争。
第六卷 剑指开封(二)
他思来想去,终觉眼前这几个月时间,还是只是颖州附近经略,巩固战果,屯垦理民,多治军械,扩军备战。归德一线的蒙兀人,倒是暂且可以不去碰他,阿里不哥战败之前,忽必烈绝无可能腾出手来,南下征讨自己。
“好了,现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安抚人心,整顿流民。蒙兀人在颖州附近横行霸道,烧杀抢掠,百姓受损极大。大别山中,各屯田校尉已经知会完毕,即将选取良种,输送至颖州附近,除此之外,颖州附近的十几个州县也势必将全数拿下,统算起来,也有十几万户,两三百万人口,过千万亩的农田,这一切,均需极大的人力物力前来支持方可。
在这个时代,尽管有前朝两宋,还有本朝大楚的重商之策,海外贸易频繁,种种珍奇货物,不绝于途。
然而不论是蒙兀也好,南楚也罢,张守仁心中清楚,得天下,打天下的最终结果,只倚赖于两个字:耕战!
蒙兀人在兴起之初,原本还使用的是骨刺箭头,也很少有盔甲铁器。待部族发展兴盛,知道了练铁之法,大量的铁制箭头和铁制的兵器盔甲的使用,方使得蒙兀军队战力提升,成为天下无敌的劲旅。
蒙兀军人在行军时,每个人拥有五六匹战马,轮流骑换,渴了饿了,均是服用马乳即可。这样的一支军队和整个部族,在对农耕经济的需求,自然是极小。待国家疆土越大,原本的战时打仗,闲时游牧的全民皆民制度,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相应的战争局势。自成吉思汗使用常备的怯薛军以来,蒙兀国的常备军数量越来越多,到得今日,已经有数十万骑战之士,常年奔袭在长过万里的战线之上。在成吉思汗时代,已经重视对汉地的经略,以及经商来弥补草原物资的不足。到得此时,蒙兀人早就放弃了将整个北方汉地催毁,将整个华北平原改成牧场的愚蠢打算。粮食、棉布、盐、茶,这些蒙兀人的必需物资,再有上层贵族的奢侈品,无一不靠汉地和西域各处的殖民地来提供。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的战争,并不是因为阿里不哥手下战士不够精良,也并不是因为阿里不哥是个无能的统帅。实在是因为忽必烈早早控制了汉地,在战争伊始时,就掐断了汉地对漠北的供应。阿里不哥越打越穷,到后事无法支撑,寻求西域的财力支持失败后,终于放弃抵抗,向忽必烈投降,承认了后者的汗位正统。
与此相应,整个南楚的局势在太祖当年的定计下,裁撤冗员冗兵,节省了大笔军费。再加上海外贸易的越发繁荣,整个大楚的岁入是一亿贯以上,除去朝廷用度和军费开支,每年都可节余大量的财力。
只可惜,太祖当年继承了富庶的南宋,财力充足,在农耕上畜牧业上,下力很小。今时此日的大楚,富者可敌国,而贫者仍无立稚之地。就是因为人力不可抗天,农民经常要饱受灾荒之苦。而粮食的不足,亦使得穷富分化的问题显的极为严重。一旦遇着天灾,政府不免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前往赈济。
繁荣的背后,掩盖着农民的痛苦。中国几千年下来,并不曾在实际意义上解决农民的问题,三百年一轮回的繁华与衰败,正因如此。
与中国相对应的是,欧洲的土地富沃,天灾极少,自罗马的文明被蛮族毁灭后,却又以罗马的继承人自居。经历了几百年的黑暗与徘徊后,从未发生因大规模灾荒引发的农民暴乱的欧洲,在坚强厚实的农业基础支持下,在文艺复兴的思潮指引下,开始了大踏步的前行,终于将一直领先世界的中国抛在身后。
张守仁与后世到来的太祖不同,太祖虽然亦知农业是当世之时的立身根本,却又在潜意识中,无法抹杀后世的工业与商业立国的影响。在太祖心中,大兴工商,才能兴国强国。却不知道,中国历朝历代,一向重农而轻商,并不是当时的人愚蠢,不知道商业流通的重要,实在是因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封闭的大陆,不似欧洲,分裂成若干个小国,在王朝的大一统后,立国的基础和稳定的最重要因素,自然是关系到几千万农人生计的农业。张守仁虽然是襄城市民出身,却是身居下层,眼里见的多了,农人之苦,农业对整个天下大势的影响之大,他自是心知肚明。
正因如此,他一进大别山后,首重之事,不是开炉练钢,亦不是烧制玻璃,而是选取良种,改革农田水利设施,设立严形峻法,以屯田校尉管理几百个寨子的数十万山民。大半年下来,虽然因为山地条件所限,却是获得了比平地上好良田仍然丰厚许多的收获。
经此试验,张守仁信心大增。他的夹袋中尽有后世改革农业的种种办法举措,只要善加利用,必收奇效。不但是小麦,还有那水稻、棉花等军国需用的紧要农产品,亦可大举推广先进的办法而善加改正。再加上那珍妮坊织法配合流传正广的黄道婆坊织法,只需保障吃食与衣着的产出,他就有信心养起一支百万大军。只可惜,那些良种与中国没有的品种,却仍是没有办法得到,只得慢慢设法。
当年秦国不过五百万人,所用的耕具与办法远远比后世落后,不过是倚靠着先进的管理办法与明确仔细的分工,就养活了百万大军。张守仁以前每观阅史书,总是感慨秦国得天下之速,简直似如天授,待看了来自后世的许多总结之后,方知道秦国的胜利与辉煌,绝非偶然。一头耕牛的死,居然会一直追查到县令,罚俸之余,还影响仕途。只有在这样的严苛的法条治理下,才能将一团散沙的封闭式的农业社会,发挥到最大的效能。
提起这些耕作之事,堂中的众将自然是全无兴趣。就是伍定国,曾经担任屯田校尉,后来又任屯田将军,管理几百个下属,四处奔波,选育良种,督查农田水利,甚至哪个寨子死了牛,亦要汇报到他的案头。只是军人生性渴望在战场上建立不世的武勋,象这样的事,他一旦卸下之后,便再也不会插手其中。
此时见张守仁讲到耕战之事,想想地盘日大,管理的的民众越发的多,以前任屯田将军时就不胜其烦,待到此时,若是仍让他专责此事,却是打死也不肯干了。
他满脸苦笑,见旁人不敢出声,只得向张守仁答话道:“大帅,人口变多,地盘变大,还需以专人专责,管理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