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千幻录





  以往那么久的时间,他从未曾提起过袁文宗或青田。在她却极愿他以此为话题,然后可以接嘴聊聊,可是他没有,半个字也不提。
  最近,他的身体衰弱的很,那佝楼的背影,往往使她忽然记起韵光已逝去多年,与自己同辈的已垂垂老矣,长一辈的,更加不必说了,因此,她想起外面的世界,便觉得心寒且灰。
  直到钟荃忽然闯入谷中,小毛忽然说过,她记得很清楚,因为一方面是他第一次说起,第二方面,是他语音中有点儿抱怨的味道,言外之意,甚且有点儿即使他来时,也等不及的暗示。
  当时她叱止住他的话,可是,在她心中,却没有一丝真个责备之意。
  “难道他真个等不及了么?”悄悄地想,一面在屋中不徐不疾地踏着圈子。
  “他的确太苦了,我是无论如何,也应出去瞧瞧他才对。我不会那么狠的心肠吧?连他也不瞧瞧。”
  在她思想中极力删去垂死榻上的字眼,可是在她下意识中,这景象却是最困扰她的。
  她咬咬牙,倏然在心中决定道:“我得出去瞧瞧他……”
  于是,她走到窗前,撩起窗帷,瞧一眼那寂静的山谷。
  她的眼光收回来,习惯地又在窗后那一行小字上,“他终必会来的,除非他……死了!”她猛可震动一下。刚才的决心又消散了。她所等待的人.对她是这样地重要,其余的一切,她都可以抛弃不管。即使是有这么重大的理由而离开此屋片刻,她也不愿意这样做。
  此情固然真到极点,却也自私到极点。不过在她而言,的确不能再顾及其他了。
  轻微的语声,忽然打断了她焦惶的思潮,她收心摄神地侧耳细听,语声的来路,正在她石屋侧面,那是在小毛居住的木屋以至于石屋中间。那些语声越来越近。
  “老邵,你果真已听清楚那老头的说话么?”
  “谁还骗你来着?这老头我跟他热得很,不过,他可不认识我,你知道,谷主的命令是不准咱们全谷的人,到这里山谷来。即使我每隔十天送一次东西来,也不准跟他朝相。只准悄悄放在木屋门外,我只知这老头服侍一位姑娘,住在那所石屋中,为的是什么缘故。我可不知道。至于那位姑娘,也未曾见过。她终日深垂着枣红色的厚帷,谁也见不着她,咳,那老头竟然死了,往日他痴坐喃喃自语的话,便是他早先临终时的那句话,我怎会听不清楚……”
  语声已移到屋前,罗淑英面色苍白,动也不动,窗帷悄悄滑下来,又把那一丝儿缝隙掩住。
  先前那人说:“这儿我真不想来,谁教谷主被那厮打死?咳,谷主英雄一世,料不到却死在那貌不惊人的少年手上。资少谷主想发奋报仇,怕也不是易事。人家昆仑派可不怕少林寺……”
  “你别说了,咱们谷主待下不薄,谁不为他之死而痛心。我若……”下面的话,罗淑英都没有听进耳中,她此刻已知道敢情自己禁烟在谷中,仍有别的一个人经常加以援手,怪不得小毛一点儿也不报告关于田地之事,风雨之灾,对他似是全非影响。而那位所谓贺谷主,却是被昆仑派年轻人杀死,那人不正是钟荃么?“这假仁假义的畜牲。”她想起了草场上的小动物,不觉暗中骂了一句:“人家数十年来如一日,还不求我知道,比起他买几只小东西,换走了我拦江绝户剑法又如何?”
  红窗铁框上发出敲剥之声,一个人轻轻道:“里面的姑娘可在么,小的陈元乃是隔邻断魂谷资少各主派遣送粮食来的下人。姑娘,姑娘……”
  她没有做声,心中空洞洞的,也不知自家在想什么。
  另外那叫做老耶的声音道:“老陈,也许她不在室中……”
  陈元又唤声姑娘,可是始终没有深手去揭那枣红帷幕,足见当日贺谷主命令之严厉。
  她忽然用尖锐的声音问道:‘他濒死时说些什么话啊?”
  陈元应声道:“啊,姑娘在么?姑娘说的是谁?哎,对了,是那位老人家么?他说……”
  “他说什么?快讲……”她立刻急迫地追问一句。
  哪位老人家说……这句话是他经常也念叨的。他说:只要在他死时,能够得到姑娘到他床前,怜问一句,便是再做一辈子牛马,也甘心情愿罗淑英在黝暗的石屋中,仿佛被几句话所惊愕住,她当然能够体味出言中之意,而且,她更感到人性中之伟大、高贵。
  她动也不动,任由两道热泪,从面颊上流滴下。
  这种牺牲自我的高资情绪,谁也会因之而感动。她开始感觉到这数十年来,若是没有小毛周到的照顾,那将是多么不便的事,甚至,纵然她武功盖世,可以数十日不食,可是能继续支持多久?那是终必会成为饿净的,假如没有小毛的话。
  她曾做下不可挽救的牺牲,是以她更能感到在这过程之中,每一分一秒的煎熬,乃是多么地空虚、寂寞和难受。于是,她知道了为什么小毛这么容易衰老赢弱,虽然在这幽静的环境,仍然极快枯萎。
  她举袖轻轻拭去泪痕,想道:“我心底的重担,致令我即使具有道家无上的罡气功夫,仍然白了头发,小毛心田的枯萎,更容易使他的肉身凋谢,那么,我是害了他么?”
  但她随即又想起小毛是因为没有粮食,以致饿死。至于绝粮之故,因昆仑派的钟荃,将邻谷谷主立行孙资固杀死。这样,追原祸始,钟荃便是大大的罪人了。
  屋外人声已沓,她徐徐走近窗边,习惯地撩但外望,却见屋前摆着好些东西,大概是些日用食品。
  她一科手让枣红色的厚帷垂下,将一丝光亮掩没。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回旋撕扯:“我要不要去看他的尸体呢?”
  “难道我真个这么残忍么?连那最后的一眼,也不肯为他而投瞥么?只怕他虽是死了,也不能瞑目安息……”
  “但我已经在这里囚禁了四十年之久,怎能再出屋去呢?或者他忽然来了,岂不是前功尽弃?”
  “我不能这么无情,应该立刻出去,瞧瞧他的尸体,为他营葬之后,再找那家伙报仇,追回到法。”
  心中虽是决定了,脚下却纹丝不动。到底四十年悠长的岁月,使地形成了很深蒂固的不出屋门的观念。她有时甚至会自己默想,假使袁文宗蓦然而来到,她也许不肯出屋,就继续折磨自己一生,以令那薄情的人也为之痛苦不安。
  她想道:“小毛死了,以后谁来取待我?莫非便这样困居屋中,等待饿薄的命运?不,我还要替他报仇呢,焉能任得那假老实的小富牲逍遥世上户回头一瞥,这屋中的一切,对她是这么熟悉。尤其是那奇异的四堵壁,竟没有一扇门户。
  她解下头巾,雪白的头发垂技下双肩。她抬手轻轻抚弄头发,心中说不出是股什么滋味。
  终于她决然地按目窗外,喃喃道:“屋子啊,是你亲睹我的头发,一根根由黑转灰,由灰转为雪白。我将留下你,以纪念近去的青春岁月……”
  雪白的头发,忽地斜斜竖起,她举拿一书,尖锐地暴响一声,那间隔住外面世界的窗户铁枝,远远飞出去,留下个齐齐整整的四方洞。
  人影一闪,罗淑英已经站在屋外,她禁不住回头一瞥,长长叹一口气。这一口气,一似惋惜她经过这模漠的韶光之后,仍然没有结果地出了石屋。却又似庆幸已获得了自由,心中甚是轻松的模样。
  眨眼之间,她的身形如一缕轻烟,飞进了山脚后面的木屋中。
  一股潮霉的气味,使她骤然止步。
  屋中窗户紧闭,只有门是打开着,大概是刚才那两人所打开的。
  床上直挺挺地躺着小毛,他那佝楼的身躯,如今却笔直地躺在床板上。地上横搁着那根拐杖,一切都像老早这样地静止不动,包括那床上的尸身。
  她走近那床前,慢慢地伸出五手,将他的眼皮轻轻按下。
  “体安静地长眠吧,小毛。在我有生之日,将会永远记住你对我的好处。而且,在一些不如意的日子里,我更会想念起你,我是多么愿意能在你吐出最后一口气之前,在你的床前,和你诀别。可是,逝去的永不能挽回,我何曾不是这样?我会亲手替你安葬劳墓,你可感到高兴么?”
  她缩回那只手,刚好一颗泪珠,滴在上面。
  “我为你而哭泣了,我真该痛哭一番,不管是为了你抑是为了我自己在泪光模糊中,她瞧见小毛的眼睛,果真闭上了。于是,她安心地转身出屋。
  尖锐而暴烈的响声,冲破了山谷的寂静,转眼间,木屋前多了个深坑,那是她以罡气功夫,举手之间所击成。
  她将整木床搬出来,上面安稳地躺着小毛,放在坑中之后,再转身去拆那木屋。
  长长的木板,一块块将小毛盖好之后,她退开一步,眼眶里泪光闪闪,却勉强浮出一个微笑。
  她退:“永别了,小毛,你安静地躺在这地下,我可要远走天崖,你不必害怕,因为你已在这里度过数十年光阴,而且,我会再来看看你的。”
  雪白的长发飘飘,尖锐的暴响又冲破山谷的岑寂。堆在坑边的泥土堆,转瞬间便将那坑填平,而且,还在上面拱成一个馒头般的小丘。
  她重复去搬了块巨大的方石,放在墓前。那方巨石,怕没有四五百斤之重,可是她捧着走过的松泥土面,连步履印迹也没有。
  这山谷从此没有了人迹,回复四十年的寂静。可是那座石屋和山脚后的破木屋,却留下人海微波的痕迹。 
 

 
 
 



第三十五回 秋风流人劫运今朝
 
  罗淑英一径离开西安府,她曾经回家一遭,却是在晚上人静之时。她几乎踏遍了家中每一间房子,却没有人是她认得的。四十年来的变迁,老的都逝世,而年轻的也衰老了。加之在睡眠中,她更认不出那些人的样子。不过,从厅堂上挂着旧日字画,却证明这儿依然是以往的罗家。
  她在一对年老夫妇的房间中,拿了不少银子,以作为路上盘缠。她很疑心这对老夫妇是她的兄嫂,可是,她终于没有叫醒他们。
  不久,她由一些江湖传说中,追寻到钟荃的下落,便一径追到京城。她没有在客店歇宿,这是一来她身上的银子有限,二来她不想和那些凡夫俗子说话。于是她顺脚走进一座极宽敞的后花园中,其中享谢楼阁,也不知有多少。但随意在一座没人居住的阁楼上歇脚。哪知这里正是和坤相府的后园。
  这天晚上,她先到万通镖局走一遭,却没有探出什么。
  回来时,忽见前面一条影子闪过,忽然已出去老远。
  她被这位夜行人身手之快,触动了好奇心,立时施展轻功,衔尾而追。一直在西城那边,那人影在一处屋宇隐没,她连忙追上窥探。
  只见那是一座大宅的偏院,小厅上灯火犹明,一声清脆的下棋声传进耳中,那儿赫然有三人,两个坐着的正在下棋,一个面色血红的老者,灰白的头发松松散散,相貌甚是堂皇威武,虽然是坐在圈手椅中,但仍显见身材极是魁伟。
  另一个却是个三旬左右的文人模样,眉宇清秀,两边额角极深,显然是喜作深思之士。
  那站着的人最是年轻,一袭长衫,一柄折扇,使人但觉儒雅风流。可是那双黑白分明的俊眼中,却隐隐有一种威棱光芒。
  她知道这站着的少年书生,便是所要追的人。此时一见他竟是这种装束,而且年纪又是这么轻,不由得大为骇异。
  眼光移到那位红面老者脸上,心中猛然一动,洱想道:“这老人面红得异乎寻常,似是中了天地间某种奇毒光景。哎,他动作之间与及勉强收来住的眼神,显然是精气已竭,只怕过不了今晚。”
  中年秀士苦思良久,举手拍子,叮地微响。那红面老者忽然豪迈地大笑道:“这一下妙绝天下,我这一绝,已得传人了……”
  那位中年秀士起身恭谨地施了一和。红面老者转面顾视,后面的少年书生连忙绕出前面,朗声道:“师父,陵儿在这儿……”
  红面老者点点头,道:“今晚你来得正好,否则咱们恐怕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少年书生和中年秀士都不敢做声,似是早知道他言中之意。
  那红面老者依旧那么豪迈地宏声道:“我生平所为,悉随心之所欲,仅可称快一时。可是,当我做完那些事之后,痛快之中,仍然不免有空虚之感。想不到临终之时,眼见两种绝技有了传人,方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快事他的豪气把那中年秀士那种智者股的光芒,以及这少年儒雅威棱的风度都淹没了。但也随即变得疲倦似地靠在背椅上。
  剩下的两人,失措地对视一眼,竟没有半句说话。
  “记得二十年前,我独自踏踏来到京师……”他的声音较为低沉,似乎是因为缅怀当年之事,以致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