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雷池
师古宗道:“正是,但有田弟报仇心切,他实在等不及…”
妇人闻言大急,惶然问道:“这不是很危险吗?”
师古宗叹道:“这也难怪,他留下弟妇和侄儿流落异乡,怎不叫他归心似箭?加之报仇心切,自然无法苦磨了。”
妇人急问道:“后来呢?”
师古宗道:“在入‘中宫’不久,有田弟和我密商,即下定决心去盗‘后宫秘法’心法口诀,但那‘后宫秘法’心法口诀保管得万分严密,就是雷池中几位二三流绝代奇人也不敢踏进后宫藏宝楼下一步。”
妇人闻言,就知要出祸事,追问道:“结果呢?”
师古宗道:“有田弟在一天晚上四更时,不顾一切地偷上藏宝楼,居然偷得三部口诀之一,在天近五更时,随我逃出雷池。”
妇人失声道:“外子完了。”
师古宗流泪道:“雷池派出前宫所属八位堂主,各堂率领八位高手追击,有田弟不幸在逃到西藏边境时即遭杀害,临死时将口诀传给我,叫我回来时再将口诀传与侄儿。”
妇人不敢大声痛哭,咽声道:“大伯,这件事情不能告诉米儿,否则,他必然步其父亲后尘。”
师古宗道:“弟妇说得对,绝不能让他知道,雷池之险,就是集天下武林之力都无法攻破。”妇人道:“大伯,米儿可能快要回来了,他见了你怎么办?”
帅古宗道:“我改名叫老农好了,就说我是有田弟的忘年之交!”
妇人点头道:“就这样办,但口诀如何传授?”
师古宗道:“这口诀只能挨打防身,未经悟出运用之奥前,只说是我偶得奇遇所获好了!”
妇人道:“这口诀可是还有奥秘?”
师古宗道:“深奥绝伦,我逃出雷池快三个月了,可就是没有悟出半点,加上没有时间坐功,因此才遭重伤,现在想来还是有奇效,如果凭我自己所练,再加上在雷池里练成的那一点,只怕那八人中连一个也接受不住,何况还挨了他们八人三十余掌!”
妇人道:“米儿一旦练成,大伯你看看有何益?”
师古宗师道:“大概能挨得起那些大仇敌的打击,但也不要告诉侄儿,否则,他会去找他人拼命的,等到他年纪大一点再说吧!”
妇人完全同意他的见解,忍悲道:“大伯,右边房里有床铺,你就去休息吧!等会再请你出来吃饭。”
师古宗来不及自道身也喘息道:“弟妇,侄儿回来时,你就叫我起来,口诀必须及时传授!”
话还未住,身也未动,突见门口冲进一人叫道:“妈,不好!后面追来三骑人马!”
妇人一见,急问道:“米儿,是什么人追你?”
冲进来的就是农米耳。只见他满脸汗珠。
农米耳忽见家中多了一个老人,不禁啊声道:“妈,他老人家是谁?”
妇人道:“他是你爹的老朋友,快上前拜见。”
师古宗摇手道:“弟妇,我看不必了,快问问究竟出了什么事?”
农米耳还是拜倒在地,回禀道:“伯伯,你老人家一定是与妈刚才回来的,而且有人在暗中听到你老与妈的谈话内容,现在三个黄衣大汉骑着快马朝这边追查,如不是侄儿及时见到,只怕早已遭其盘问了。”
妇人恨声道:“我们在此地没有仇人,也没有熟人,谁在暗中偷听?”
帅古宗急急道:“江湖上人心叵测,弟妇怎能这样说?我看八成有仇人缀上了,快,米贤侄,快同我进房去,我有重要事情交待你。”
农米耳望着妇人道:“妈……”
妇人不等他说完,急催道:“快跟伯伯去,伯伯有套重要练功心法传授与你。”
农米耳不敢多问,急急随着师古宗进入右侧房中。
妇人独入后房,立即自床头探出一把长剑,谨慎地守在门前。
半晌不到,师古宗独自出来,急对妇人道:“弟妇,米贤侄是否还不知道他祖父、姑姑、和大伯的仇人?”
妇人道:“大伯可曾告诉他了?”
师古宗摇头道:“他记下口诀后就向我追问刚才所说的‘仇人’是谁?”
妇人道:“千万不能告诉他,他的性情激烈,搞不好会离家寻仇的!”
师古宗道:“我将他点了穴道,并在他身上用特殊手法留下仇人姓名,以及雷池事故,那皮上暗伤法,非等功力、年龄到相当时机后无法可见。”
妇人感激道:“大伯用心良苦,正合弟妇之意,他现在还在房中?”
师古宗摇头道:“我已经将他藏在后面林中,非到晚上不能醒来,弟妇、你也藏起来,来敌让我应付。”
妇人决然道:“大伯内伤末愈,还是大伯躲藏起来较为妥当。”
正当二人争执之际,忽闻篱外响起马蹄之声。
师古宗急对妇人道:“弟妇,来不及了,你先将剑藏起来!”
人影连闪,突出篱外纵进三条黄衣大汉。
妇人抢出喝道:“什么人?”
第一个大汉瞪着眼看了良久,开口道:“你们可是姓农的?”
师古宗识出来人确是雷池高手,心中一阵比一阵紧张,生怕他自己有了什么破绽,表面上仍然力持沉着地答道:“天下姓农的何处不有,阁下问的是哪一家?”
那大汉沉声道:“我到了此地,当然是问你们。”
妇人叱声道:“是又怎样?”
大汉嘿嘿笑道:“你家有几口人?”
师古宗伯她答错话,立接道:“这家只有母子两人,老朽是刚才来的客人,阁下有何指教?”
大汉闻言一锷,回头向同伴道:“所报不实,那东西已犯死罪。”
话声一停,翻身就去,三条大汉又是如风纵出竹篱。
蹄声立起,渐渐远离,师古宗举手拭汗,如释重负。
妇人道:“确有什么东西在在暗中捣鬼,此人决非外来人物,幸好大伯己判若两人,否则,这次定难脱险。”
师古宗忽觉篱侧又有动静,立即向妇人摇手噤声。
妇人头还未转,突感一股劲风已临头上,措手不及,身如雷轰,惨叫一声,倒地不起!
师古宗一见魂飞魄散,双掌朝天一翻,大喝道:“下流东西,竟敢暗中下此毒手!”
他重伤未愈,功力无法提足,又被暗中打翻地上,两眼一黑,再也不省人事。
忽自茅屋顶发出一声嘿嘿冷笑,显然就是暗中之人。
紧接着又有一人轻声道:“庄主,他还未死!”
那冷笑之人又开口道:“他又活了。”
轻声的人又道:“庄主为何亲自动身?”
原先那人冷笑道:“雷池人物不相信老夫之言,借刀之计已告落空,好在有三弟替我一死,否则,老夫怎能逃脱雷池人物之手,这一对男女迟早必须收拾,与其让他们养成气候,不如此刻下手容易,同时还可移祸于雷池人物头上,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庄主,林中还有那个小子,一不作,二不休,干脆一并收拾算了。”
阴声之人又是哩嘿笑道:“那又不同,师古宗必然已经将得到的雷池派某些东西,传授与那小子,老夫留下那小子一个活口,日后便不难查出真情。”
“庄主,你可是要将那小子收留?”
阴声之人哈哈笑道:“老夫自有妙计使他就范。”
忽然起了一阵衣襟带风之声,屋顶自此再无人声。
师古宗的身体也于此时渐渐僵硬,惟有在茅屋后面的林边,这时竟有人发出一声轻轻的叹息!
未几,在叹息处闪出一个形如冬烘先生的老人,只见他喃喃自语道:“我乐天翁又要看到天下大乱了。”
忽然,他如飞奔进茅屋,手忙脚乱地立将地上两个尸体收拾,用被包起,放置竹篱之外,再回头,一把火将茅屋烧了个烈焰冲天!
他背起两具尸体;就地划了一行字后,扬长而去。
时光易逝,转眼又是夕阳含山,茅屋烟消,四野寂寂!
陡然,自林中奔出一条小小的人影,只见他如飞冲进茅屋遗迹。
原来那小小人影即为农米耳,他一见家遭火焚,霎时面色苍白,呆呆地流泪不止!
神情哀恸至极:
“孩子,这是你的家吗?”
忽然有人在后面发问:
农米耳闻声猛然回头,拳头高举!
但一见是个清瘦的老人,这才将拳放下,默然的点点头,居然未放声痛哭!
老人一见大感惊奇,指着地上道:“你可看到地上这一行字?”
农米耳闻言注目,只见地上写着:“孩子,你好自为之,为娘去矣!”
农米耳忽然朝着老人道:“你老可是留字之人?”
老人闻言大震,知无可瞒,点头道:“老朽怕你伤心,故而有此一举!”
农米耳咬牙切齿问道:“我娘和伯伯的尸体呢?”
老人叹声道:“老朽路过此地,见尸不忍,因而代埋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农米耳道:“小子有话还要请问。”
老名人道:“是不是想知道凶手是谁?”
农米耳摇头道:“那我知道,只请问你老何以知道还有我这个孩子在?”
老人点头道:“老朽早就认识你了,你不是叫做农米耳吗?”
农米耳这才释疑,跟着老人而去。
第二天的早晨,在垣曲城里城外,轰传出两件惊人的消息,第—,甘家庄的三老爷甘提贵突暴死花园。第二,在城外官渡码头被人杀死三个黄衣大汉,对农家杀人放火的事,竟成了附带的新闻。
时当明成祖(明太子第四子)靖难后攻陷北京自立为帝不久,天下混乱不堪,地方人心散乱,对于杀人放火之事,莫不视如家常便饭,各地官府都将重点放在自己的纱帽上,惟恐新主登位祸及前程,哪还有心情顾及治安民命,因之,对于凶杀案件,俱都充耳不闻。
垣曲城位于黄河北岸。为水陆交通之要道,商旅云集,热闹非常,出南门即为官渡,码头上下,艨艇如蚁,近河街有两大酒楼,西为“河清楼”,东为“海晏楼”,两楼并立,生意兴隆。
这日巾午,恰当河清楼食客拥挤之际,忽然自门口来了两个糟老头,一个走路歪斜,一个摇头晃脑。
未进门,先开声,只见那歪斜的哈哈笑道:“梁山无猛虎,平地出豺狼,伙汁,走路要当心背后,进门就先看死角。”
那摇头晃脑的更笑得厉害,只见他满口牙齿不见一颗,瘪嘴咧开,笑得眼泪直流地道:“‘行不正’!你真是‘孤陋寡闻’,少出远门,旁的地方可适用你那两句话,唯独这垣曲城就不成,豺狼即非从背后伤人,也非由死角偷袭。咱们要注意的却在屋顶上哩!”
走路歪斜的突然一转身,大骂道:“‘坐不端’,你简直是胡说乱道,那有豺狼能上屋的?”
摇头晃脑的哈哈笑道:“‘行不正’,我说你是‘孤陋寡闻’你不服气,不信嘛!啰!楼上有个教书匠,你去问他就知道是不是真的。”
二人争吵,一直朝楼上跑去!
楼下客人坐得不少,大家一见,莫不认为来了两个老糊涂,好奇的停杯不饮,一窝蜂似的追上楼去看热闹!
突然,自楼上也响起一阵哈哈大笑道:“行不正,坐不端,我看你们的颈子大概发了痒,老豺狼虽未到,小豺狼却就在你们身旁。”
声音发自楼角,原来那儿居然独坐着一个冬烘先生!
两个老疯子一见,同时哈哈大笑,一齐挤了过去道:“教书匠,你真的一人在此臭美呀'这次该由你请客啦!”
老冬烘不客气,即不招呼,也不让坐,反而大骂道:“行不正,坐不端,你们真是双耳朵配样的,甘家庄正在做道场(办丧事、念经治丧,俗为道场),有吃有喝不去,竞到这儿来向我求乞?”
他骂只管骂,两个疯老头却一点不理,居然同时坐了下来,抢壶争菜,捞到手就喝,抓到口就啃!
全楼食客一见,莫不又诧又奇,同时也乐得哄然大笑:
但在另一个角落里,却坐着两个不同的人物,一桌上坐的是两个少女,虽说身着的是江湖打扮,但却有与众不同的感觉,上首坐的年龄不到十八岁,端地生得一付闭月羞花之貌,只见她耳虽在听,但却眼不旁观!
其对面一个虽美稍逊,然气派亦不等闲,只听她轻声道:“小姐,那三个老人是什么人物?”
原来这个少女竞还是个丫鬟,那小姐见问,眼皮仍不稍抬,惟轻声答道:“那形似冬烘的号称‘乐天翁’,行路歪斜的就叫‘行不正’,摇头晃脑的叫‘坐不端’,你没听说‘中原三莫惹’吗?这就是他们了!”
丫环闻言愕然道:“他们在讽刺什么人物?竞将那人比做豺狼?”
小姐微笑一下,又轻声道:“江湖武林有几个很粗俗的谣传,那是:“东边有个帮,金银财宝一扫光,南边有只口,喝尽世间无美酒,西边有个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