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世族 作者:缓归矣(晋江金牌高积分高收藏vip2014-02-22完结)
原本后宫三分天下,相互制肘,但是随着丽妃怀有龙子,后宫有五年没有皇子皇女降生,丽嫔这一胎代表着皇帝老当益壮,对一个已经垂暮之年的皇帝来说,这无疑是大喜事,让他重拾雄心壮志。皇帝对丽妃母子极为宠爱,丽妃又不是个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人,这段时日以来,她恃宠而骄生的事数不胜数,每次却都能轻轻揭过,纵得丽妃胆子越大。
他冷眼看着,皇帝这几年行事越发顺从本心,皇帝真的老了!
“敏妃已经坐不住了!”林延恩道,敏妃早年隐忍,否则不能以卑位获妃位,只是随着身份提高以及大皇子势起,早年的小心谨慎所存无几。贤妃喜欢迂回行事,最爱一箭双雕,渔翁得利。他已经得知敏妃打算动手,贤妃那却是风平浪静,是她真的安分守己还是隐藏太深。
林延思一叹,“女人多了儿子就多麻烦更多,要是元后母子活着哪有这么多麻烦,或者皇后有个儿子,能省多少事。”朝中重臣不必左右为难,几位大臣也不会想拿他们家当枪使。
林延恩神色一顿,一直以来的违和之处,他需要验证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林延恩神色一顿,一直以来的违和之处,他需要验证一下。
##############
很悲催的说 我卡文了 一个下午就写了两千多字 明天九点可能也更新了
☆、179
萧太后又传召林瑾衡进宫伴驾;正巧林延恩也要进宫,遂兄妹二人一同去慈宁宫向萧太后请安,等萧太后拉着林延恩好生嘘寒问暖了一番,又询问了他两个儿子的情况;才放他去皇帝处。
“有三哥在,外祖母就把人家给忘了。”林瑾衡假意吃醋道。
萧太后笑眯了眼;将她搂到怀里,嗔道,“你这丫头;哀家要是不传你,你就不会递进宫的牌子;你三哥可是日日都来给外祖母请安的;外祖母这心自然就偏了;你要是天天来,外祖母肯定把他们都忘了。”
林瑾衡抿着嘴笑,林延恩几乎每天都要进宫面圣,来慈宁宫方便。她的话,隔上几日萧太后就会传召,林瑾衡已经当成习惯遂自己就懒得递牌子了,再说她天天跑宫里也不好。
这一头祖孙亲热。
另一边皇帝见外头日头好,便带着林延恩边在御花园散步边考问他朝事。
皇帝道,“吴梁宇案你可有结果?”
“微臣觉得吴大人修撰《清河录》有功,渎职有过,功过相抵,流放黑林山。”林延恩躬身回道,吴梁宇是十六皇子派的实权人物,还是公孙大人连襟。因着公孙家利用学子闹事,皇帝便拿吴梁宇敲山震虎。
依吴梁宇的罪行问斩都可以,不过皇帝这几年越来越厚待老臣,其中恐怕还有丽妃的撒娇弄痴在里面。
果然皇帝微不可见一点头,林延恩便明白皇帝满意他的答复。
一路甥舅二人你问我答朝上的事情,林延恩面上波澜不惊,内心惊涛骇浪,这样的情景他并不陌生,幼时皇帝总是喜欢让他猜皇帝决定的用意,对了有赏错了有罚,待他大上几岁皇帝不会再让他猜,他自己就会去揣摩。皇帝在培养他,他知道,他一直以为是皇帝怕给看中的皇子树敌不好肆意亲近,移情他这个外甥。如今想来是不是太过了!这样的悉心教育,他不知道哪个皇子有。
二人走着走着便到了青华殿,皇帝背着手站在殿外,脸上露出追思之色。
林延恩脚步一顿,便跟着皇帝进殿,皇帝十岁上入住青华殿,直到登基才搬出来,身为元后嫡子成年后没有搬出宫是宠爱,但是却没有住进东宫而是偏居于普通宫殿中,不过是先帝怕皇帝结交外臣罢了。
皇帝登基后,这座宫殿只住进过元后的嫡次子二皇子,元后嫡长子来不及序齿便夭折。不过只住了两年,在皇帝打算封二皇子为太子之际,二皇子得时疫而亡。元后大受打击,导致七皇子早产,留下弱症,七皇子没两年便夭折。好不容易又生下皇九子,却也堪堪养到三岁半上。
接二连三的失子,让元后的身子也垮了,皇九子去后不到半年,元后甍逝。
元后四子皆亡,唯独留下一荣安公主,这样的蹊跷,不是没人怀疑的,只是这么些年来都没有证据。
青华殿内一切都维持着原貌,皇帝目光幽深的望着其中的一桌一椅,他在这里渡过了最艰难的十几年,他的发妻陪他经历了所有的风雨,没有怨怼只有支持。
可是他身为人父却护不住他们的骨肉,嫡长子夭折拜高太后高氏所赐,元后和嫡次子身子骨弱也是二人的手笔,他小心翼翼将二皇子身子调养好,却躲不开时疫。元后身子毁了,连带后面生的两个嫡子身体都异常孱弱。
正厅墙上挂着元后画像,案几上放着新鲜的贡品以及贡香,香烟袅袅。
林延恩望着元后的肖像,慢慢的与脑海中那张总是朦朦胧胧的脸竟然重合起来:妹妹,琮儿托付给你了,你的大恩大德,我来世结草衔环相报。
满是药香的怀抱,脸上是冰凉的液体,嘴上是咸苦的泪水。
林延恩心中大骇,狠狠一掐手心才让自己回过神来。
这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情,背对着林延恩陷入回忆中的皇帝并没有发觉林延恩的异样,只是道,“你舅母小时候最疼你,你也来给她上一炷香。”舅母,皇帝在林延恩面前说起现任皇后从来都是用皇后二字指代,但提起元后却都是舅母。
林延恩眼神微动,从宫人手中接过线香,跪在蒲团上恭敬磕头上香。这并不是第一次,每年在元后忌日前后,皇帝都会恰巧带他经过青华殿,顺便让他给元后上香。
皇帝看着林延恩态度恭敬的磕头,又将目光投注在元后含笑的面庞上:安贞,琮儿文可安邦武可定国,江山社稷交到他手中,朕很放心!他现在很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有两个健康聪明儿子,元儿长得和琮儿小时候一模一样,你再等上几年,时机到了,朕便带他们来见你。
当年元后接二连三失去皇子早就坏了身子,拼着性命生下的皇九子一生出来,连哭都没力气。
皇后撑着病体跪在他面前,求他将皇儿送出皇宫,宁愿他做个平凡之人,惟求他平安长大。
皇帝和萧太后知道早年先帝后宫血腥,对后宫分外上心,尤其是栖凤宫,元后嫡子之亡,他们始终找不到人为的痕迹。
元后也找不到谋害的证据,但是她实在不敢把儿子留在皇宫,她知道前朝也有怕皇子被害,送到民间抚养的例子。
面对皇后的苦求,看着襁褓中危在旦夕的孩子。
最终萧太后做主将当时的九皇子送到重华处,重华刚产下一子,却因为是逆生子难产,太医已经回天无力。于是九皇子被送到重华膝下由她代为抚养。重华借孩子体弱不让外人探望,彼时林晋海又出征在外,谁也不知道林延恩已经被调换。
而从民间抱回宫的男婴养到三岁半上病故,半年后元后也因病去世。
期间到了宫外不到两年林延恩身子居然好转起来,半点没有当年孱弱的模样,皇帝不信邪,便想将其接回皇宫,养在宫外,日后回宫难免有波折。
不过元后苦苦哭求,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已经无力保护儿子,她活着都失去了三个儿子,死了这个儿子恐怕更没活路。她的儿子是嫡子必定成为其他皇子的箭靶。
元后嫡子要么继位要么死,她是先帝替皇帝选的妻子,娘家只剩一个名头,这些年有皇帝扶持也没有出人才,如何给自己的儿子助力。
皇帝是对她好,但是男人的心易变,皇帝的心更容易变。
所以元后想将儿子继续留在重华身边,留在宫外的儿子,总是特殊的。
重华养育的皇子,萧太后和皇帝必然会另眼相看。
元后将儿子和重华、卫国公林家绑在一块,还有为女儿考虑的因素。
事实证明元后很成功,萧太后和重华时时不忘在皇帝面前巩固元后和林延恩的地位。
至今皇帝对元后念念不忘,林延恩是他最得意的儿子。元后的荣安公主养在萧太后膝下,是最风光的公主。
最终皇帝放弃马上将儿子接回宫的想法,转而替林延恩造势,给林家无上的荣耀,以林家为中心,替林延恩织一张无人能抵抗的权力网,等林延恩回归原位之后,确保朝中无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这一拖就拖了二十年,皇帝从来没动摇过传位林延恩的心,但是他已经不想那么快有太子了,还是一个如此势大的太子。他还年富力强!
皇帝在青华殿坐了一个多时辰,林延恩压抑心中的古怪之感陪着待了一个多时辰。
离开之际,林延恩回头深深望一眼青华殿。
二人各怀心事,沉默的走着。
迎面一宫人匆匆而来,跪在地上,战战兢兢道,“丽妃娘娘早产了!”
皇帝神色一郁,这是他后宫这五年来头一个好消息,皇帝不缺儿子,但是对这个昭示着他龙马精神的儿子非常重视。
林延恩知机的马上借口告退。
皇帝一点头便让他退下,然后马上往丽妃宫里赶去。
离开的林延恩吩咐人道, “去接郡主!”宫中繁乱,他想把林瑾衡接回府。
萧太后也心情不好,这些人就没一天安生的,也不留林瑾衡,摸着她的脸道,“过几日外祖母再传你进宫。”
林瑾衡点头,知道萧太后的意思她不传就别进宫了。
林瑾衡心情郁郁的随着林延恩离宫,本来她和萧太后好好的在聊天,突然有宫人来禀报丽妃吃了一碗燕窝粥之后开始腹痛早产。
林瑾衡探出窗口问林延恩,“真的是那碗粥的问题吗?”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林延恩一笑,“过上几日就有结果了?”
“公布出来的未必是真的!”林瑾衡幽幽道,要是涉及阴私,必定又是意外。
“要是三哥知道,肯定告诉你真相!”林延恩道,敏妃想栽赃贤妃,他做的便是帮敏妃把局布的更完美。
皇帝这把年纪,心目中不可能没有继承人,诸皇子中,他认为十二皇子最有可能。如果真是十二皇子,那么皇帝对贤妃就会特别宽容,当贤妃染指皇嗣,贤妃依旧能够安然无恙。如果不是十二皇子,贤妃恐难逃一劫,若连十二皇子都不是,林延恩眼神微动,手心沁出汗水来,他的猜测,不可能直接去问,只能这样一点一点的验证。
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他的仇人,他们府上遇到的事,林延恩最怀疑的便是贤妃以及皇后,这两个女人城府太深的。
作者有话要说:
无论如何,这些人都是他的仇人,他们府上遇到的事,林延恩最怀疑的便是贤妃以及皇后,这两个女人城府太深的。
#################
关于有亲认为皇帝的态度以及林延恩身份的矛盾
我的解释是皇帝一直都是将林延恩当做继承人的,但是其他皇子也是他的儿子,他利用三个皇子维持朝廷势力平衡,把他们推出来,心中也有愧疚,所以他想自己死后儿子们依旧享受荣华富贵。试想,林延恩归位之后,皇帝对他说,我为了给你营造一个好局面,让他们互相争斗,给他们希望又让他们失望,你日后可要好好待他们,在没大仇恨的情况下,林延恩会不会善待几人?
所以大皇子犯到林家,闹到他面前皇帝哪一次没斥责大皇子然后给林家体面,不过因为外界因素没有严惩,因为还需要他维持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其实大皇子夺嫡是非常有利的,无嫡立长的大环境下,他是庶长子,还有军功,天然会吸引一群人靠拢,要是再是个聪明的,就会尾大不掉,所以需要他这么糊涂,有皇帝的刻意纵容在里面,我几次提到过皇帝的心理描写:要是这个长子是个聪明的就该他寝食难安了。后来看大皇子在死路上越走越远,皇帝才安抚他哄他,让他别犯浑和林家作对,省得以后被秋后算账。
贤妃两次害林家子女,一次西山事件,一次林延意受伤,情况太严重,都是死仇了,皇帝不敢让林家知道,他怕自己死后十二皇子没活路,所以替贤妃遮掩,怎么说呢,外甥外甥女肯定没儿子重要。
一直以来几位皇子争皇位都是倾向于拉拢林家,对林家客客气气,这是皇帝乐见的。
这三个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皇帝很生气,他还是希望争得有底线一点,但是过分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谁也没能力杀了对方,只要不得罪林延恩就成。
但是大皇子犯浑,拉拢不成就想用三老爷贪污军粮要挟林家,结了深仇大恨解不开了,所以大皇子憋着一口气硬着头皮要和林家一路作对。
而十二皇子,十六皇子一直以来对林家都是客客气气,贤妃动手也是迂回曲折不敢直接下手的。
有意外才有故事!
关于十二皇子是皇帝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