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世族 作者:缓归矣(晋江金牌高积分高收藏vip2014-02-22完结)
陶刘氏又是重重的叹一口气,刘家可不是把国公府得罪惨了,还有更离谱的,“公主为二老爷从宫里请旨赐婚忠义侯府嫡长女,”家世、性情、模样都是一等一,看看太夫人和林晋海为二老爷选的亲事,谁对谁真心,一目了然,“之后,刘家居然还想把灵儿嫁给比她还小两岁的四老爷。”
陶芳菲已经无语了,这是怎么样的执着,非得把刘灵嫁进来不可。
“有公主插手,这事自然没成,灵儿也没了脸面,匆匆嫁到外地,这些年都没回过京城,这孩子是在怨家里呢!”陶刘氏感慨,当年家中就她和刘灵劝着强扭的瓜不甜,到时候没亲上加亲,反倒弄僵了关系。可是摊上了一群不省事的亲人固执己见。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六表哥和六表嫂的亲事,公主就没有插手?”前几门亲事都被公主打乱了,那这一门呢!
“就是这门亲事给你姨母和表哥们之间的关系雪上加霜。”
陶芳菲面露错愕,忽然心中转过几个念头,凝神细听。
陶刘氏想着借这个机会把国公府的事情告诉女儿,也让她清楚,她们母女是被打上老太太标签的,大房、二房、四房恐怕对她们不会有很大善意,所幸她所求的只是小事。
“你姨母心心念念让刘家女嫁入国公府,但是刘府那边提出两人亲事的时候,你姨母却是一口回绝,还请公主和二太太帮六老爷选一个高门贵女。这让你其他几个表兄知道了作何感想?”这是明晃晃的在告诉林晋海和二老爷她的偏心呢,摆明了老太太很清楚娶刘家女意味着将来没有妻族帮扶,但是为了娘家,要林晋海和二老爷娶,轮到小儿子了就想他娶一个名门闺秀,这样的区别待遇,岂能让人不寒心。
“所以五表姐进了门。”陶芳菲猜测,是否是几位表兄故意和老太太作对。
陶刘氏摇头,“那时候我已离京,对这事也不清楚,这些也是你姨母信里告诉我的。”
###
陶氏母女换了衣裳,拿着准备的礼物由胡妈妈带着去拜会重华长公主,一个上午所有亲戚都见到了,便是身体不适的四太太四太太都来了,在老太太的嫡亲妹妹面前,她不敢托大。
不过重华长公主一直迟迟不露面,最后老太太只好让胡妈妈带着母女俩过去。
“胡妈妈,这府中的姑娘,嫡出的都是女字旁,庶出的都是草字头,何以琅华郡主?”陶芳菲一早上见了十几个侄女,真的记不住,只好和当初的林瑾衡一样捡嫡出的记,偏偏府里最尊贵的姑娘不一样,衡,蘅?
原因京里一些老人都知道:“衡山的衡,这个字是太后所赐,太后早夭的大公主闺名便是一个衡字,郡主又凑巧和大公主同一个生辰。”虽说有些不吉利,但是太后册封郡主和赐名的懿旨一起到了,重华长公主也只能认了,就当安慰萧太后了。
胡妈妈见陶氏母女面上忐忑,知道两人是担心长公主的性子,长公主的确不是个好相处的人。陶氏母子到来的消息阖府尽知,重华长公主不可能不知道,不过是懒得动弹罢了!也不怪两人多想。
只是胡妈妈心里对陶氏母女又怕又恶,遂不开口安慰,母女两不说话,她也沉默,只管把人往公主府带便是,少说少错,多说多错。
“姨太太和陶姑娘坐会儿,奴婢已经派人去禀报长公主了。”又吩咐丫鬟上茶和点心。
陶刘氏客气道:“有劳了。”
“都是奴婢应当的。”态度不卑不亢,陶刘氏暗叹,到底是公主府的嬷嬷,行动间比女儿还有气派。
陶芳菲吃着茶和点心,也不敢与母亲说话,生怕露了怯,只是眼神忍不住打量公主府。
公主府不是公主的私有财产,公主去世后,皇家会收回。重华长公主这座府邸始建于前朝,一直都是嫡公主的府邸,经过无数帝皇和公主的建设,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器一具都大有来历,说得上美轮美奂。这大厅内铺设的就是汉白玉砖,色泽均匀通透,端的是上品,寻常人家,一玉难求,在公主府却是任人踩踏。
母女两喝完一盏茶,也没有等到重华长公主。
听闻陶刘氏母女在厅中等候,重华长公主淡淡道,“我要和郡主出门,让她们明日再来。”重华估摸着林晋海是没时间陪女儿出门了,她不舍得女儿失望,于是母女两打算来个京城半日游。
孙嬷嬷便笑着传话给前来禀报的小丫鬟。别说是一个姨太太,便是老太太来了,公主忙着陪女儿,哪里有时间应付旁人。
对上女儿眨巴眨巴的眼睛,重华笑:“可是好奇娘为何这么不给陶氏母女面子。”接见其实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娘不喜欢他们。”林瑾衡肯定道。
重华笑:“就是这个理,既然不喜欢何必委屈自己呢,这日子自然要怎么高兴怎么来。”和刘家有关的女人,她一个都不喜欢,当着老太太的面也不加掩饰。她这一辈子都是如此率性而为,从不曾委曲求全过,先帝时期因着这脾气吃过不少苦,只是她天性使然,就是撞了南墙都不改。如今这样的身份更加不会委屈自己。
作者有话要说: 求收求评论求支持!!!
☆、回门日
三朝回门的日子,作为岳父的二老爷专程请假在府上等女儿女婿,其余国公府无差事的大大小小的主子济济一堂等着新姑爷上门。
便是重华长公主也到了,二房的人十分感激。老太太飞快掩去眼里一闪而过的不悦。
老国公爷和老太太虽坐在上首却是一个眼神的交汇都没有,由此可见夫妻两的隔阂有多深。
内幕府内众人也都清楚,老国公爷当年宠的毫无顾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宠妾灭妻这在太宗期间已是一种潮流,根本就不用遮掩了。只是为长者讳,他们这些晚辈只能装作不知道。
府内的姨娘庶出知道之后暗自扼腕自己没早投生个三十年。可惜当年的好时代不再来。
秦瑞家的欢喜的进来禀报:“大姑爷和大姑奶奶到了。“大姑娘以后便只能唤一声大姑奶奶了。
说话间,新姑爷赵世子和大姑娘一前一后进了大厅。
赵世子面如冠玉,戴着束发银冠,一袭大红的弹花暗纹长袍 ,腰间是同色腰带,缀着一块墨玉,倜傥风流。大姑娘桃花人面,梳了祥云髻,插着如意朝云金步摇,流彩暗花云锦上衣配着四喜如意云纹锦裙,亭亭玉立。
林瑾衡心中赞了一句,佳偶天成。
老太太笑眯了眼,果然是天生一对,见赵世子行动间配合大姑娘的步调,更是满意的点头。
二太太见到女儿那一刻,眼眶微红,知道不合时宜,忙低头抹泪。
赵世子和大姑娘跪下给祖父母和父母行礼,其他长辈便不必如此,同辈只用见面礼。
老国公爷和老太太作为长辈例行问话,其他姑娘少爷瞧着好玩,也听得津津有味,国公府有十几年没姑娘出阁,众人都没见过。
不过之后十年怕是年年都有,家里的姐妹都只差个一两岁。
赵世子丰神俊朗,几个年纪大的看的脸颊微红,如此翩翩儿郎当真少有,大姐姐好福气!
等赵世子随着老国公等爷们离开,老太太把大姑娘招到身边,执着她的手仔细打量,关切,“彦之待你可好?”
大姑娘垂着头脸色微红,声音低却肯定,“好!”
一边的二太太细细打量,见她眉目含情,想起方才侄子兼女婿颇为关注大姑娘,两人又是自幼相熟,悬着的心才堪堪放下,有一箩筐的贴心话要讲,眼下却不便开口,好在归宁不是一日就走,新婚夫妻要在娘家住上十天。
老太太握着大姑娘的手连声道,“这便好,这便好。”话锋一转,“你姨祖母和姑姑原想参加你的婚礼,只是路上染了病,这才错过了,今天知道你回门,两人一早便等着了。”今天赵世子拜见的是林家亲眷,陶刘氏母女不便现身。
“姨祖母和姑姑专程赶来,孙女可要好好感谢两人。”大姑娘事前就得了二太太的信,知道两人到了府上,是以并不是很惊讶,面上是一派真诚的欢喜。
老太太顺势就让人把耳房的陶氏母女请出来,大姑娘飞快的掩去脸上的惊讶,无意识的捋了捋发,她听说这位表姑姑艳冠群芳,只是没想到艳到了这种地步。大姑娘幼时与这位表姑姑颇为亲近,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这可不是福气,上前行礼,“姨祖母万福、陶姑姑万福。”
陶刘氏连忙扶住大姑娘上下打量,神情激动,眼眶微红,“不想这一别就是十二年,再见之日,妍儿都出嫁了……”一语未完,泪如雨下,又忙忙拿了帕子拭泪,“瞧我这眼浅的,这大喜日子,怎么就。”
当年一别,谁也没想到转眼就是十几年,老太太想来也不免心酸,嗔怪,“你啊,还是和当年一样,也不怕孩子们笑话你。”又对大姑娘笑道,“今儿个你就好好坐在你姨祖母身边让她瞧瞧,幼时她最疼你不过,如今见了你,芳菲都被她给抛在脑后了。”
陶芳菲言笑晏晏的瞧着大姑娘,假意吃醋道,“可不是,小时候母亲就偏疼妍儿,便是这些年也不忘,衬得我好似是捡来的。”
大姑娘忆起幼时点滴,又记着这些年陶刘氏从乡下专程给她的各种礼物,顿感窝心,面上多了几份亲近之意。
老太太乐呵呵道,“你母亲不疼你,姨母疼你。”
陶芳菲顺势倚在老太太身边,“还是姨母疼我。”
老太太慈爱的拍着陶芳菲的手背。
重华长公主饮了一口茶,眼中划过不耐之色,突兀出声,“府上还有事未完,本宫便先行一步了。”说完也不顾旁人,对林瑾衡道,“衡儿,随我回府。”
闻言,林瑾衡如蒙大赦,起先坐在一边听着老太太、大姑娘和陶氏母女追忆往昔,旁人间或擦上一两句,初时听的有趣,久了便觉得乏味,她本就不是坐得住的性子。
林瑾衡对着老太太微微欠身,又对大姑娘笑道,“大姐姐,我改日再来看你。”大姑娘按礼要和赵世子在娘家住上十天。
重华长公主也笑,“妍儿出嫁了,日后可不许只进国公府的门,忘了公主府的门在哪!”
大姑娘立时道,“只要伯父伯母不嫌我烦,瑾妍就忘不了。”
旁人见着大姑娘和重华长公主谈笑自如,态度亲昵,都知晓重华长公主众侄女中最偏爱大姑娘果然不假。说来大姑娘真真是个福泽深厚之人,父母皆出自名门,本身才貌双全,一直以来哪怕八姑娘再怎么存在感十足,无论在府外还是府内众人眼中,大姑娘才是国公府第一姑娘。如今更矜贵的林瑾衡回来了,她又马上出嫁,不用面临地位下降的尴尬。嫁的还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哥,赵世子,家世、人品、才貌俱属一流,大姑娘的命好的让人无力嫉妒。
“你大姐姐这门亲事委实选的不错。”离了燕禧堂,重华长公主搂着女儿坐在轿子里感叹,还好当年二太太机警,否则这般好姻缘可不是让老太太给毁了。这些年她算是看明白了,在老太太眼里,六房是命根子,刘家次之,随后才轮到他们大房和二房,不对,还有一个杨婉月,怕也是排在他们两房人之前。便是大姑娘,老太太嘴上说最疼爱,实际上也不过如此,否则当年怎么会做出那种事。老太太若是敢把手伸到她儿女身上,甭想她和二太太一样息事宁人。
门当户对、郎才女貌、青梅竹马,不过能不能不是表兄妹,林瑾衡自从听说了这门亲事就一直纠结,却不可与人言,与杨婉月估计有共同语言,但是她还不想老乡认老乡,只好憋着。
重华见林瑾衡面色古怪,纳闷,“你这是怎么了?”
“吃多了,积食。”在燕禧堂无聊,老太太处点心又多是杨婉月的手笔,新颖别致,带着现代气息,让林瑾衡倍感亲切,不知不觉用的真的有点多。
重华长公主失笑,无奈的轻点林瑾衡的头,“你啊!”又轻揉她的肚子,担心,“可难受,让江太医瞧瞧。”
林瑾衡连连摇头,“不碍事,休息一会儿就好。”她和林延愈是早产加难产儿,自幼身子弱,每回请江太医就意味着要喝苦苦的中药,大抵是幼年印象太过深刻,便是如今两人身体已经调养过来,鲜少用药,对江太医的条件反射依旧灵敏。
重华岂不知林瑾衡的小心思,观察她面色尚可,也不坚持。心下盘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也更融洽,要不要也给她闺女培养个竹马,女婿要从娃娃抓起。
作者有话要说: 我心目中的大姑娘,选自百度图片库
☆、贺芳辰
翌日可巧是五姑娘林瑾芊的生辰,老太太这几日心情好,便散了闺学让姑娘们松散一下,二太太子女双全,地位稳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