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芳菲 作者:夜雨惊荷(起点vip2015.02.25正文完结)
芳菲移开视线,暗中打量闵芳苓。
闵芳苓神态自若,始终文静的站在三太太身后。倒是大病未愈的三太太面色更加难看,身形似薄纸,一捅就破的模样。
**********
感谢编辑小迟的推荐,明天上青云榜,小荷会不时双更,请大家把推荐票都送给小荷吧,冲击新书榜前十五的节奏,有木有!
第24章、流言四起,二爷受累
更新时间2014…5…25 15:28:22 字数:2253
闵芳蕤在今日出尽风头,老太太不知是不是对长子闲赋在家有所抱怨,宴席上有些冷淡闵芳华,而处处抬举闵芳蕤。
芳菲始终跟在大太太身侧,她虽不多话,但举止堪称落落大方,也获得许多赞誉。
唯有闵芳苓。。。。。。彻头彻尾成了摆设。
吃过酒席,大伙儿随闵老太君在后花园中看戏,富春城里的戏班子为闵老太君大寿,特排一出新戏,叫《封妻荫子》,讲的是前朝一位大员,年少时家境贫寒,多亏母亲帮人缝补针线,供他读书,后来这大员考中状元,更娶了太傅之女。从此以后步步高升,夫妻恩爱,婆媳和睦,子孙满堂。
真是一部假的不能再假的“好剧”。
芳菲并不喜欢这戏的矫揉造作,倒是对里面一句唱词感触颇深。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闵家眼下的繁华之景,是否也如那酒后春梦一般,很快便风吹云散?
眼见闵老太君等入戏太深,不时泣涕涟涟,芳菲低低的长叹一口气。
看过戏,下面尚有各色杂耍、说书,可旬阳知府的老母亲与金源县令夫人等已经准备告辞了。闵老太君听说,也不强留,只叫三个儿媳将她们亲自送去坐轿。
余者也有终席的,也有不终席的,闵老太君疲乏一日,第二天家中小辈们来请安,她便不肯见人,只叫大太太和二太太出面款待。
这些且不说,只说大寿过后没多久,坊间便传出些难听的话,对大老爷闵朝宗的声誉极其不好。
前不久老太太大寿,公中预备拿出钱置办祭田。老太太嘱咐二儿子亲自督办此事,二老爷原相看好了城东的一块地,对方看是闵家,价格倒也不贵,甚至低于市价一成。
可流言一起,对方立即翻脸无情,坐地便将价格太高三成不止。
二老爷大怒,当即和对方的管事闹了起来。对方是个泼皮无赖,说话肮脏的很,将二老爷并闵家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一度动手。闵家几个仆人都挂了彩,气的二老爷一口气儿没提起来,当即昏倒在外面。
等被抬回府里,二太太扑在丈夫身上大声哀嚎,嚷嚷着要老太太做主。
“没有这样欺负人的!大哥的官职没了,我们二老爷比谁都着急,可恨那些小人狗眼看人低,一味只知道作践我们二房。”雷氏哭的泪人儿一般,哀嚎阵阵,很快响彻老太太的后堂。
闵老太君自然心疼小儿子,见小儿子脸色苍白,不免皱眉瞧向长子:“那是什么人家?明儿你去拜见拜见旬阳知府,找个理由,惩治惩治他们家。免得这样的事儿还会层出不穷。”
闵朝宗苦笑:“母亲息怒。对方不过跳梁小丑,何必与这种人一般见识?况且,眼下是非常时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看。。。。。。”
不等长子说完,闵老太君已经大怒:“你亲弟弟被人这样欺负,也要忍下去?看来我白白养育你几十年,连兄友弟恭也不明白。”
雷氏悄悄捏了捏丈夫的手心。
二老爷趁势睁开眼睛,虚弱道:“母亲不必为难大哥,大哥说的不错。如今家里不比从前,低调些也好。”
闵老太君争强好胜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在姊妹间便是拔尖儿的,嫁进闵家,几个妯娌谁也不如她。儿女出生,闵老太君又将庶子庶女压得严严实实,不叫任何人出挑。
今日所遇之事,简直可称得上是奇耻大辱。
闵老太君想也不想,便道:“不成!这件事若不能善终,过不了多久,咱们闵家就会成为富春城里的笑柄。别说大丫头预备进宫选秀,且还有三个女孩儿待字闺中。咱们家一味的软弱,只会叫那些势利眼步步紧逼,长久看来,弊大于利。”
小辈们都坐在外间屋,男孩女孩儿们八九个人,无不侧耳倾听着里面的动静。待听到老太太这样讲的时候,闵芳蕤忽的小声哽咽起来,像是极力强压着悲痛,闻者无不侧目。
大房的几个孩子都静默不语,二房长子闵云海一脸愤慨,站起身:“祖母说的对,咱们闵家立足百余年来,从未受过这等羞辱,你们无动于衷,就叫我去会会。”
闵云泽忙呵斥道:“二弟休要胡闹。长辈们自有定论。”
闵云海看着闵云泽冷笑:“大哥如今还想瞒着我们吗?我父亲无辜受累,全因为大伯父被贬官回家。现在富春城里人人议论,说咱们闵家要完了,万岁爷的抄家旨意就在路上。大伯父不知做了什么丑事,凭什么叫我们二房跟着遭殃!”
闵云泽气的浑身发抖,冲上前去便要与闵云海斗在一团。
闵芳华和芳菲忙将闵云泽拦住,芳菲扭头与闵云海道:“二哥也是读书人,该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气连枝’的道理。闵家子孙昌盛,出了事情,该合力解决,而不是你猜忌我,我猜忌你。更不是落井下石,互相抱怨。二叔受到牵连,我们都着急,可以暴制暴却不是解决的好办法。”
“四妹妹说的是。”闵云凯道:“当下要紧的是怎么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堵不如疏,治水尚且如此,何况人言?”
芳菲短短几句话,引了室中几个男孩儿的深思。不错,从三皇五帝开始,治水当以疏浚为主,流言往往凶猛如洪水决口,若处置不善,很可能就会叫闵家有灭顶之灾。
闵芳蕤见大家芳菲牵着鼻子走,气的半死,冷笑阵阵:“你们兄妹齐心,自然是一条舌头说话。”
闵芳蕤还想挑起两房战火,老太太的大丫鬟雅琴却从里面走了出来,对剑拔弩张的气氛视而不见,只是冲芳菲展露笑颜:“四姑娘,老太太叫四姑娘进屋说话儿呢!”
屋里屋外,一帘之隔。
刚刚芳菲那番言论,早已进了老太太及众人耳中。
芳菲淡定的随雅琴进了室内,先与几个长辈问安,然后乖巧的站在大太太身后。大太太反身拉了芳菲的手,眼中都是安慰之色。
芳菲笑笑,甜美的笑意瞬间博得了众人的好感。
老太太冲她招招手:“好孩子,把你刚才的想法说完。眼下闵家如何走出困境?”
“母亲!”大老爷微微不怏,在闵朝宗看来,芳菲不但是个孩子,还是个丫头,闵家这种攸关前途的大事,怎么好取决与一个小丫头的妄言妄语?
老太太没好奇的瞪着长子:“不服气,你倒是说个好办法!”
闵朝宗讪讪的闭了口,他要是有好办法,也不至于灰溜溜从京城回到富春。
*********
明天冲击新书榜!加油!给张推荐票吧!亲们
第25章、不安好心,分家前兆
更新时间2014…5…26 20:38:52 字数:2628
老太太不管儿子的抱怨,只和蔼的冲芳菲点头:“孩子别怕,说的好,祖母重重有赏,说的不好,也是你一片心意。这个时候闵家上下越发该齐心协力,共同度过难关。”
芳菲听了这话,心静如一片井水,波澜不惊。她开口轻声道:“闵家在富春素有仁慈之家的美誉,太爷爷在世的时候,因为分家,闵家曾一度遭遇前所有为的危机。那年,京河洪水泛滥,太爷爷用了三分之一的家产救济百姓,博得了前所未有的美名,更化解了当时的困境。”
众人听此,陷入沉思。
当年的闵家只有一户,就是三太公那一脉。可闵家百年基业,子孙昌盛,并不是个个都服气嫡支掌权。老太太的公公是举人出身,手下经营了许多产业,财力一度超过嫡支,于是产生了分家的念头。
另立门户,这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不孝。
闵家的族长几乎要请出家法,更有不怀好意的族亲要求将那些值钱的铺子归并进公中,平均分配。
可后来一场洪水,一场散财似的救济,不但让家顺顺利利分割,更成就了现在不亚于本家的分家。
老太太若有所思,心中似乎有了主意。
芳菲知趣的不再开口,安安静静,像一只乖巧可爱的兔子,在大太太身后默默不语。
二老爷夫妻俩白演了一场戏,本以为水到渠成,会从中博取老太太的同情,谁想到后来却叫一个黄毛丫头搅了局。
夫妻俩几乎咬碎满口白牙。
及至二老爷坐了软轿回至自己的院中,二太太赶紧屏退众人,口中开始喋喋不休的抱怨:“老爷,这样一来,大房岂不又有得意了?”
二老爷沉默不语,雷氏心急如焚:“不成,这样坐以待毙,我心里不服气。不如写信问问我爹,再加一把柴火,就不信这火势烧不起来。”
二老爷斜眼眼看,低声斥责道:“糊涂!我虽不高兴大哥连累咱们,但也不会做那等自毁城墙的举动。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老爹的心思,雷家早惦记我们闵家在京城的三四间好铺子。怎么。。。。。。想趁火打劫?别忘了,你不但是雷家大姑奶奶,也是我闵朝峰的妻子。”
雷氏恼羞成怒,一张脸又红又胀,偏二老爷说的都是实话,雷氏不敢辩驳。
雷家原是商贾出身,买卖越做越大,便给五个儿子捐了出身。多年下来,雷家五虎也算是小有成就,在全国各地混的风生水起。雷氏的娘家不敌大太太李氏,可大太太却也不敢小觑了她。
雷家早觊觎闵家那些赚钱的买卖,想趁火打劫也不是一天两天。
二老爷戳破雷氏的心思,弄的雷氏下不来台。
夫妻俩斗鸡眼儿似的,你瞪我我瞪你。
良久,二老爷才轻哼了哼:“今天没在大房那里得了便宜,不过倒是四丫头一句话提点了我。日子过不下去,也只好分家喽!”
雷氏一惊!这家哪里是说分就分的?分了家,她们二房可就不再是嫡支了。
二老爷笑了笑:“只要老太太肯跟着咱们过,就算不是嫡支又能如何?外面那些好处照样要送到我手里来。大哥念书念糊涂了,人情世故哪里及得上我?”
雷氏想想就觉得丈夫的话在理,忙出声附和:“老爷说的极是。也该是我们二房崛起的时候,总不能叫老大一辈子压在咱们身上不适?”
。。。。。。
老太太雷厉风行,说做便做,事情发生的第二天,她便嘱咐大管家去城郊附近的几处大田庄,细细观察了情况,许多佃户抱怨,说今年的雨水太过丰厚,怕不是什么好年景,已经有许多麦苗的根烂在了田地里。
闵老太君当下决定,免除佃户们三成的租子,喜的那些佃户们个个朝着闵家的方向磕头感激。
富春城租种闵家田地的佃户不在少数,夸赞声就像一道龙卷风,迅速刮进了富春城,与前不久的流言蜚语缠斗在一处。
有人在暗地里大骂闵家报应临头,有人却赞许闵家大仁大义,有世家风范。
就在这两股声音不分上下的时候,城中却出了件大事。一夜,城西有户寻常人家的院子里忽然着起冲天大火,当夜恰刮着北风。那户人家的北面连着富春城里的几处米行铺子。
火舌一燎,那紧挨着的几间铺子立即成了火海,更一并牵连了周遭十几户人家。
当晚,惨叫声不断。富春县令出动所有捕快,附近的居民也都自发出来帮忙灭火。可火势太大,风又猛,一夜的燃烧,叫许多人无家可归。
老太太第二日早起听说这件事,唬的忙念佛,又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还是雅琴劝道:“二老爷已经打发人去问,看咱们家能有什么地方帮忙的。”
闵老太君念了句“阿弥陀佛”,脸上带有愁容:“都说水火无情,你们小姑娘哪里懂得这里面的可怕?”
晚间二老爷匆匆回来,老太太果然一见他便问。
二老爷苦笑:“烧的一片狼藉,三叔公家的一间铺子也没幸免。最最可怜的是起火那户人家,一家子只逃出来个六七岁的小童。”
闵老太君慈悲心肠,忙问:“那孩子眼下何处安置?”
“他一家子也是遭了贼,万县令说,在他们家附近寻到了好些火油的痕迹,想必是灭门的灾难。那孩子被他爹娘用丢在了半枯的井里,这才逃过一劫。”
众人想想那场景便觉心惊胆战。
闵老太君道:“若万县令放人,明儿你就将那孩子领来。咱们家终归不差那一口饭。随便寻个差事与她便是。”
第二日,二老爷便领回来一个黑泥鳅似的小童。穿的衣裳肥肥大大,一瞧便不是自己的。小童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但两只眼睛像铜铃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